寧單9號

寧單9號

寧單9號,原名寧玉9612,是寧夏農林科學院農作物研究所“玉米新品種選育”課題1996年育成,母本為自交系寧70,父本為52106。

基本信息

簡介

品種類別:玉米

品種名稱:寧單9號(原名寧玉9612)

審定編號:寧審玉200201

特徵特性

寧玉9612苗期整齊、生長勢強,葉鞘紫色;植株株高235cm(套種)-270cm(單種),穗位高110cm(套種)-120cm(單種),莖粗2.0cm,總葉片19-20片;單位面積收穫穗穩定,果穗筒形,穗均勻,穗長19.0cm,穗粗5.3cm,穗行數16行,每行粒數41粒,單穗粒重190g;籽粒馬齒型、黃紅色,千粒重330克,出籽率85.6%,品質較好:籽粒含粗蛋白7.3%,脂肪3.5%,粗澱粉69.8%。該雜交種屬中熟、中桿、緊湊大穗型雜交種,全生育期136天,抗霜霉病、大小斑病,輕感青枯病,易感黑粉病,抗倒性強,耐瘠薄,耐密性好。

產量表現

在麥套種品比試驗中:1997年小區折合6733.5kg/hm2(448.9kg/畝),比掖單19號增產12.9%,比對照掖單13號(6097.5kg/hm2(406.5kg/畝))增產10.4%;1998年小區折合7132.5kg/hm2(475.5kg/畝),比對照掖單13號(6147.0kg/hm2(409.8kg/畝))增產16.0%;在灌區麥套區試中,1998年平均9022.5kg/hm2(601.5kg/畝),比對照掖單13號(8394.0kg/hm2(559.6kg/畝))增產7.5%;1999年平均9265.5kg/hm2(617.7kg/畝),比對照掖單13號(8515.5kg/hm2(567.7kg/畝))增產8.8%;2000年生產試驗平均8028.0kg/hm2(535.2kg/畝),比對照掖單13號(7773.0kg/hm2(518.2kg/畝))增產3.3%,尤其在中衛、青銅峽平均8094.0kg/hm2(539.6kg/畝),比對照掖單13號(7168.5kg/hm2(477.9kg/畝))增產12.9%。一般單種14250kg/hm2(950kg/畝),套種9000kg/hm2(600kg/畝)左右。制種產量5625kg/hm2(375kg/畝)以上。

栽培要點

1.播種:播種期4月10日左右。每公頃播種量37.5kg(套種)-52.5kg(單種),適時播種,可採用機條播或人工開溝播種,一般播5-7cm。

2.合理密植:套種密度為每公頃60000-67500株;單種採用寬窄行,密度每公頃67500-75000株。

3.施肥:每公頃基施農家肥45000kg,酌情基施磷鉀肥各150kg;全生育期每公頃需施用P2O5138kg(折磷酸二銨300kg)、純N270kg(折尿素600kg),於生長前期追施鉀、鋅等微肥。

4.其它管理措施與一般玉米相同。

突出優點

①高產穩產:幾年試驗和生產示範差異較小,表現出較高的豐產性和穩產性。

②早熟:寧單9號比掖單13號早熟6天,可適應於不同地區種植。

③穗部性狀優良,且籽粒灌漿飽滿。

④抗逆性強:寧單9號病蟲危害較輕,後期綠葉功能期長,生物產量高,秸桿更適於飼餵家畜。

⑤品質優:寧單9號籽粒飽滿、粒大,營養品質和商業品質較好。

種植區域

適宜寧夏引黃灌區單種套種及南部山區部份地區露地或覆膜種植

種子植物百科(二)

種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進化的種類,世界上已分化出20餘萬種,是現今地球表面綠色的主體。

2011年優質種子3

民以食為天,種子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除日常生活必需的糧、油、棉外,一些藥用、調味等都來自種子。盤點2011年優質的種子品種,為農民提供參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