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春33號

寧春33號,小麥品種,永寧縣小麥育種繁殖,經多年北育南繁系譜法定向選育而成。幼苗直立,生長繁茂,葉色濃綠,葉片中寬略披,株型中緊。適應寧夏灌區中低肥地區及寧南山區水地種植。

基本信息

品種類別:

小麥品種名稱

寧春33號(原名永920

審定編號

寧審麥200202

品種來源

永920系寧夏永寧縣小麥育種繁殖所以石鑒11‖京741∕樂繁1雜交,經多年北育南繁系譜法定向選育而成。
特徵特性:幼苗直立,生長繁茂,葉色濃綠,葉片中寬略披,株型中緊,莖桿細韌,株高85-95㎝。紡錘形穗,白長芒、白殼,小穗排列適中,穗長10-11㎝,每穗17-19小穗,小穗著粒3-4粒,穗粒數35-40粒。籽粒長卵圓形,粒大,白粒,硬質,黑胚少。經寧夏農科院分析測試中心測定,籽粒含水份6.97%,容重816g∕L,千粒重45g,粗蛋白15.36%,賴氨酸0.38%,濕麵筋31.82%,乾麵筋12.04%,沉降值36.5ml,吸水率67%。生育期99天,中熟品種。抗倒伏力中等,落黃較好,耐青乾。條銹免疫,中抗白粉病,高感葉銹和黃矮病。對土壤地力水平要求不嚴,適合中下-中上肥水田塊種植。

產量表現

在1996-1998年三年品比試驗中,折公頃產量7929、8287.5、9300kg(畝產528.6、552.5、620.0kg),比對照寧春4號增產8.8、5.8、3.1%。在1997-1998年永寧多點試驗中平均產量8091、7606.5kg/hm2(畝產539.4、507.1kg),比對照寧春4號增產8.8、1.1%。1997年區試8點全部比對照寧春4號增產,平均產量7866kg/hm2(524.4kg/畝產),增產9.37%,增產極顯著;1998年區試6點,5點比對照增產,平均產量7815kg/hm2(畝產521.0kg),增產2.10%,兩年平均增產5.74%。 1999年中寧縣良種場生產試驗產量7000.5kg/hm2(466.7kg/畝),比對照寧春4號增產5%。2000年本所生產試驗產量8380.5kg/hm2(558.7kg/畝),比對照增產8.1%;銀川市農技推廣站在賀蘭四十里店麥套玉米6.7hm2(100畝),單產6075kg(405kg),比對照增產5.9%。2001年在平羅、永寧生產試驗產量6856.5、8284.5kg/hm2(畝產457.1、552.3kg),比對照增產3.8、2.5%;永寧縣種子公司麥套玉米示範0.5hm2(7畝),平均產量6550.5kg(436.7kg),比對照增產6.2%。固原三營農技推廣站單種示範9.1hm2(136.8畝),典型調查產量6327kg/hm2(畝產421.8kg),比對照增產36.8%。一般每公頃產量6750-8250kg(畝產450-550kg)。

栽培要點

1、2月下旬-3月中旬播種,單種保苗570-600萬/hm2(38-40萬/畝),套種(三七帶)保苗465-495萬/hm2(31-33萬-1-/畝)。

2、施足基肥(秋施肥),增施有機肥45000-75000kg∕hm2(3000-5000kg/畝),早追肥,總施(化肥)純N270-300kg/hm2(18-20kg/畝)、P2O5135-150kg∕hm2(9-10kg/畝)。

3、早灌頭水(25-30∕4),旺苗勒二水,全生育期灌水3-4次。

4、播前清除老埂、渠邊、田邊的多年生雜草,頭水後用2,4-D丁酯藥劑除草,根據測報及時防治蚜蟲,適時收穫,防止穗發芽。

種植區域

適應寧夏灌區中低肥地區及寧南山區水地種植。

2011年優質種子3

民以食為天,種子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除日常生活必需的糧、油、棉外,一些藥用、調味等都來自種子。盤點2011年優質的種子品種,為農民提供參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