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鎮[海口市]

靈山鎮[海口市]
靈山鎮[海口市]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靈山鎮位於海口市美蘭區南渡江東岸,得名於當地一座靈山。

基本信息

簡介

靈山鎮靈山鎮

海南古代地方志的地圖上,瓊北地區標有許多小山嶺,大都被冠以好聽的名字,像蒼屹山、雁塔峰、瓊山、陶公山、麒麟山等。這些山嶺高峻不足,但秀美有餘,而且往往帶有濃厚的歷史人文氣息,靈山便是其中之一。

來歷

民國《瓊山縣誌》描述:“靈山,舊名黑山,在縣東南十五里英岳都,俗名聖山。喬木陰翳,自北渡海,中洋望之即見,及抵其地,則不甚突兀。上有靈山祠,所祀之神有六:曰靈山、曰香山、曰瓊崖、曰通濟、曰定邊、曰班帥。禱雨多應。以三月初九為祭期。其官市曰靈山市。”
類似“自北渡海,中洋望之即見”這樣的文字,其實早在明代萬曆《瓊州府志》中就已經出現過,說的是從雷州半島來海南島,船到瓊州海峽中途便能望見靈山,可見這裡地勢之高,加上過去有高大喬木作陪襯,應該是個非常顯眼的地方。因此,有人把靈山稱為古代海口的地理性標誌物。

六神廟的傳說

這座叫“靈山”的小山頭上,有一座廟”,供奉有6位神祇,當地老百姓一般都把它叫做“六神廟”。六神廟也叫靈山祠,據說已有1000多年歷史。靈山鎮的歷史和人文基本上是圍繞著它而展開的。

六神廟的來歷有一段故事:相傳在南朝的陳代,黑山一帶森林茂密,且臨近江邊,經常有盜匪出沒為害地方百姓,後來朝廷派兵前來剿匪,其中有6位將領是結拜的異姓兄弟,他們戰亡後,化成6片樹葉飛到皇帝陳霸先夢裡請罪。後來,黑山地區一片太平,不再有盜匪擾民,當地百姓便在黑山高處建廟祭祀他們,據說由於有求必應,非常靈驗,後人便將“黑山”改名為“靈山”。
從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廣東按察司副使塗棐撰寫、瓊州知府莊琪所立的《重建靈山祠記》中可以得知:靈山“六神”在宋元時已被封為“靈山”、“香山”、“瓊崖”、“通濟”、“定邊”和“班帥”等稱號,但6人的履歷已經無從查考。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整頓各地寺廟時,認為“六神”封號太多,褻瀆禮儀,很不正規,便統一稱號為“靈山之神”,列入國家祀典,祭日定在每年三月初九,新官到瓊上任都要前去拜謁。

習俗

靈山鎮靈山鎮

每年農曆三月初九,十里八鄉村民都要到靈山鎮的六神廟裡祭祀,香火繚繞,炮聲陣陣,延續著這流傳了千年的民間習俗。
出於對名勝古蹟的呵護和對所謂神祇顯靈的酬謝,僅明清二代,官方大規模新建或重修靈山祠達6次之多,而民間的維護行為則更多。經歷了上世紀的“破四舊”和“文化大革命”之後,許多珍貴的花梨桌椅已被焚毀,那些雕刻上名人題寫的對聯也未能保留下來,廟宇也逐漸荒廢坍塌,直到1993年才由當地居民發起重建。有一塊清代的“六君宣化”牌匾,文革時期被靈山舊市人“冒險”藏匿保存了下來。牌匾的撰寫者是清康熙年間的一位瓊州知府牛天宿,現掛於“六神廟”第二進廟門的門額上。
六神廟右側緊挨著鎮中心國小,學校的圍牆邊上立著七塊完整的明清古碑,多數字跡尚可辨認,記述了廟宇的歷史以及歷代地方官對它的修葺。牆角還橫放著三四塊殘碑,其中一塊為“靈雨碑記”,那些已嚴重風化的文字模糊地講述著從前的某次求雨儀式。
1998年,原瓊山市政府將六神廟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六神廟旁有一處古代官市遺址———“舊市”,整齊的老房子,光滑的石板路,似乎在顯示著它往昔的繁華和喧囂。由於六神廟香火旺盛,最晚在唐代,這裡就自發形成了集市,後來被列為“官市”。舊市人以前靠小生意謀生,他們製作的“靈山粉”是瓊北著名風味小吃。
與海南島上的其他漢族居民一樣,舊市人最早也是遷自黃河流域,千百年來輾轉南下,再從福建或廣東移居海南的。因此當地居民的祖先多數都是古代落籍的官員,要不就是家道殷實的商人,故素有有“十姓九官”的說法。

歷史人物

在海南歷史上,共有6對父子先後折桂,考中進士(集中在明清兩代),其中便有靈山人黃顯和黃宏宇父子。
黃顯於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登二甲進士第67名,授刑部主事,官至江西按察司參議、湖廣副使等,後因不滿奸佞嚴嵩當道而辭官回家;其長子黃宏宇,也於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登二甲進士第7名,官至四川副使、浙江參政等。父子二人為官正直,為民謀利,但最終都因官場腐敗而鬱郁還鄉。
清代虎將吳元猷(1798——1859),是靈山鎮大林村委會道郡村人。行伍出身,擅長海上作戰。先任瓊州鎮總兵,後又被擢升為廣東水師提督。死後被清廷追封為“建威將軍”。
靈山鎮福同村有座“敦篤亭”,是一位名叫鍾錦泉的華僑為其父親鍾實卿修建的。
鍾錦泉(1867——1960),1888年隨父親到南洋謀生。1907年至1908年間,結識了孫中山。此後,他積極發動華僑籌款,購買軍火,運回國內,支持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得到了孫中山的高度評價。1911年,鍾錦泉回鄉修建“福同學校”,同時為父修建“敦篤亭”,紀念父親的教誨和德行。“敦篤亭”三字和鍾實卿的百字簡介,均出自康有為的親筆撰寫,該亭兩側石柱上的對聯:“布德行慈福田有種仁者必壽,博施濟眾明月出胎才子克家”,也是康有為的字跡。

海南海口行政區劃

海口市地處低緯度熱帶北緣,屬於熱帶海洋氣候,春季溫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多颱風暴雨,冬季冷氣流侵襲時有陣寒。全年日照時間長,輻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時數2000小時以上,太陽輻射量可達到11到12萬卡;年平均氣溫23.8℃,最高平均氣溫28℃左右,最低平均氣溫1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664毫米,平均日降雨量在0.1毫米以上雨日150天以上;年平均蒸發量1834毫米,平均相對濕度85%。常年以東北風和東風為主,年平均風速3.4米/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