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流鎮

長流鎮

長流鎮舊稱“那流”,建於1953年,更名系“長流中學“創辦所改,蘊取“源遠流長”之意,自1947年沿用至今。地處海口市行政中心,東接港澳開發區,西通海口火車站,南靠馬鞍嶺火山口,北鄰瓊州海峽。海榆西線、南海大道、濱海大道、貨運大道貫通境內,長流地區地勢南高北低,自南向北傾斜,平均海拔10米左右。南部海拔約40米,美李坡為最高點,海拔55米,轄區內五源河和那甲河橫貫而流,蘊含玉帶纏腰之妙、財源滾滾流長之意。 長流鎮歷史悠久,有著豐富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新民村與傳桂村曾被譽為“進士村”和“將軍村”。 長流鎮有優良的革命傳統,戰爭時期湧現了一批如王海萍、吳江滋等革命人物,康安村革命老區為祖國解放事業獻出了23名革命志士的身軀,他們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精神至今仍廣為傳頌,長流人民引以為榮。 據長流地區諸多村莊宗祠碑文記載,長流人的祖先大多數是在北宋時期的宋仁宗年間,從福建遷徙而來,繁衍生息已有900多年的歷史。 長流具有自身獨特的語言,推本溯源,長流方言可能與古時的駱越語相關。長流自古至解放初期一直隸屬瓊山縣管轄,直至1958年才劃歸海口市管轄。

基本信息

簡介

長流鎮建鎮於1953年,地處海口市行政中心,東接港澳開發區,西通海口火車站,南靠馬鞍嶺火山口,北鄰瓊州海峽。海榆西線、南海大道、濱海大道、貨運大道貫通境內,轄區內五源河和那甲河橫貫而流,蘊含玉帶纏腰之妙、財源滾滾流長之意。

全鎮面積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6217畝,2010年人口普查全鎮人口3.8萬人,從事第三產業的農民約占勞動力的三分之一。管轄12個村委會(32個自然村)和4個居委會(長流墟居委會、長信居委會、長彤居委會、鎮海居委會)一所衛生院,一所市直屬中學和7所完全國小。各村主要以種養業、運輸業和第三產業為主。

長流鎮歷史悠久,有著豐富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新民村與傳桂村曾被譽為“進士村”和“將軍村”。長流鎮有優良的革命傳統,戰爭時期湧現了一批如王海萍、吳江滋等革命人物,康安村革命老區為祖國解放事業獻出了23名革命志士的身軀,他們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精神至今仍廣為傳頌,長流人民引以為榮。據長流地區諸多村莊宗祠碑文記載,長流人的祖先大多數是在北宋時期的宋仁宗年間,從福建遷徙而來,繁衍生息已有900多年的歷史。長流具有自身獨特的語言,推本溯源,長流方言可能與古時的駱越語相關。長流自古至解放初期一直隸屬瓊山縣管轄,直至1958年才劃歸海口市管轄。長流舊稱“那流”,更名系“長流中學“創辦所改,蘊取“源遠流長”之意,自1947年沿用至今。

自改革開放以來,長流鎮舊貌換新顏。經濟發展迅猛,社會持續穩定,民眾安居樂業,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西海岸開發區的設立和市行政中心已遷入長流,新的一輪開發熱潮已經掀起,長流的明天更加美好。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

長流鎮 長流鎮

民國初年,長流東南各村原屬興政都併入烈樓都,數年後因行政區劃變更,烈樓鳳 樓二都廢,設瓊山縣第五區,後改五源鄉。五源鄉包括舊時十三個都,行政改變後,長流人自稱為五源鄉,後再更名為那流鄉。

抗戰勝利後,長流鎮在外供職的有文化人,紛紛回鄉相聚,在當時長流有名鄉紳王丹山(即王植桂)的大力支持下,準備出資在長流辦所中學,以便本鄉本土地農家子弟也能讀中學,但一想到“那流”一詞在長流方言中其意不好聽、不雅觀,於是大家提議要改鄉名,以鄉名為校名。大夥左思右想,最後想到五源河穿鄉而過,源遠流長,於是一合計將“那流”改名為“長流”。

新中國時期

長流鎮 長流鎮

1950年5月1日,海南解放,同月成立瓊山縣人民政府,長流地區隸於瓊山縣第五區。1951年春,長流地區設長流鄉、長東鄉、長西鄉、長南鄉、長北鄉、長德鄉、長新鄉、博養鄉、會南鄉、新和鄉,隸於瓊山縣第五區,區公所駐長流墟。1951~1957年,長流地區各自然村均設立互助組、初級社和高級社。1957年6月,成立長流、新海鄉人民委員會。1958年9月,成立長風人民公社,下轄長流、道堂、新海3鄉。1958年12月,瓊山縣併入海口市,1959年10月復設瓊山縣,長風公社留歸海口市。1959年6月,撤銷長風人民公社,成立長流人民公社,新海鄉劃歸漁業公社。1961年3月,成立新海、榮山公社。1966年8月,榮山公社併入長流公社。長流、新海公社隸屬海口市郊區公所。1968年3月,成立長流、新海公社革命委員會,同年8月新海公社併入長流公社,1970年10月復設新海公社,1980年4月復設榮山公社。1983年1月,公社改稱區公所,下轄的管理區改稱鄉。1986年11月,改設長流鎮、榮山鄉、新海鄉,直隸海口市人民政府。1991年11月,設海口市秀英、振東、新華三區,長流鎮、榮山鄉、新海鄉隸於秀英區。1993年12月,澄邁縣老城鎮轄下的拔南、文章、儒宗、豐盈、美楠5個村莊合併設丰南鄉,劃歸秀英區。至此,長流地區共有長流鎮和榮山、新海、丰南3鄉。2002年,撤銷榮山、新海、丰南鄉,成立西秀鎮。2015年,長流鎮轄居委會4個,村委會12個。










文物古蹟

常住寶塔

長流鎮新民村有座名叫“常住”的寶塔,寶塔通高3.42米,平面四角三層,仿木構樓閣式,實心,採用石材分塊雕刻疊砌而成。塔身三層,每層都有出檐作瓦楞和捲雲頂蓋,檐角向上翹起。第一層塔身正面浮雕獅子,背面為象。白象青獅都是佛教祥物,青獅系文殊菩薩的座騎,白象為普賢菩薩的座騎,表示智慧威猛。左右兩面雕飾寶籃火珠等供品。第二層分別刻有佛家萬字標誌和方勝紋圖案。

第三層右面刻“常”、左面刻“住”、後面刻“寶”、正面刻“塔”等四個陽文篆體大字。三重塔身立於蓮花基座上,塔頂部下有圓形座,上托四角蕉葉形插角阿育王塔式,正中置剎身、為單相輪托寶瓶焰狀形頂。寶塔不設佛龕,立一浮雕佛祖於須彌座前,兩邊立二根寶瓶望柱。

石塔建於何年代,新民村的人誰也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來,只說此塔比他們村莊還要老。有多位文物專家來看過寶塔,說此塔所建年代不晚於宋,其造形在山西大同,北魏時期開鑿的雲崗石窟浮雕塔中能找到身影。過去長流地區有古塔多座,如今僅存這座常住寶塔,是至今人們難得一見的古代遺存。

登龍坊

在長流鎮博撫村保存一座明清代石雕“登龍坊”,該坊位於黃氏宗祠右側,石坊通體完好,上面字跡清楚。據博撫村村民介紹,石坊後原有房三間,坊上方有樓頂蓋,如今均已毀,只保留下這座登龍坊。石坊正中上方陰刻“登龍”二大楷書,登龍二字上上陰刻“旨”字,古人系奉皇帝玉旨而立。而刻陰文直書小字年款:“大明弘治戊午(公元1498年)科黃輪,中鄉試,長詩才,奉旨豎坊。”

左款下刻:“國學罔捐輔”(“罔”字側上小字,以示小輩)。又署裔人同修者地名、人名五行,地名:“博撫、棠甘、頭拱、文章、式金、澄邁”,中間刻一“黃”字,其下列名:“瓊玉、宗寶、績祖、正宗、無祿、大戶同修。”最後一行署重修年款:“大清乾隆壬午(公元1762年)吉日。”

黃輪是博撫村人,明中舉後援知縣,登龍坊創立於公元1498年之後數年間,至今已500年了,就是從重新算起也已245年。登龍坊保存完好,造型古樸莊重,是今天人們研究明代石坊重要實物證據。

班超廟

在長流鎮不少村莊都建有班超廟,班超是東漢安陵人,並沒有來過海南,不知何故,長流人大多尊他為“境主”。班超廟裡都塑有班超的神像和彩繪。

當地人稱班超公,說他保境安民,和伏波將軍馬援一樣都是民間的保護神。長流等地班超廟都修得不錯,氣派不凡,沒有修班超廟的村莊,也將班超神位安在村廟裡,來祭祀班超。

鄉鎮規劃

2011年,海口市政府市委從原來在龍華區的辦公地址遷到到了長流鎮,標誌著海口市政府將大力發展長流地區,海口市城區的西擴。長流地區是海口市2005-2020年城市總體規劃中的重要區域,除了海口市政府,各級職能機關的入駐,更加準備形成帶動海口以及海南內陸金融經濟的商務中心,以濱海大道貫穿東西,聯動老城區組團和江東組團形成全新的海口發展形態。

長流起步區規劃用地功能布局結合現狀使用、地形資源特點和城市總體規劃及城市設計要求。其功能形成“一縱軸、一橫軸、四個居住小區”的布局結構:

“一縱軸”即沿城市中軸兩側安排商務辦公用地,以高層寫字樓和酒店為主,中軸線規劃為中央公園,和北部的濱海市民廣場相連,形成向大海開發的態勢。

“一橫軸”即沿著中央東西向主要道路兩側,自西向東安排展覽中心、區級辦公、商業服務、文化娛樂及行政辦公等功能,形成一條綜合軸。

“四個居住小區”是指分別在規劃區的西部和南部規劃的四個居住小區

既然要說長流板塊在海南省的規劃與發展,就不得不先說海南省的省會海口市究竟未來會充當一個什麼形象,依託于海口市的長流板塊將順勢而行.

海口市是熱帶海島生態旅遊度假勝地和宜居城市,國家南海海洋研發和綜合產業開發基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他位於海南省的東北部,緊鄰南海,成為與內陸地區最直接的連線城市。同時海口還是海南省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海南旅遊綜合服務基地;理想居住地;海南省綜合交通樞紐;國家開發南海海洋資源戰略基地。

海南省賦予海口市“南北帶動、兩翼推進、發展周邊、扶持中間”的發展方向,提出積極推進城市化進程的戰略,要求海口市必須加快發展,充分發揮省會城市的帶動、集聚和輻射作用。

下面來說說長流組團的核心項目

西海新片區開發:結合西海岸起步區建設及長流中心鎮改造,加快開發金沙灣片區、西海岸南片區,完善醫療、教育、購物等生活服務設施,建設海口新市區。

長流商務區:主要建設商務樓,商務酒店及公共配套設施。

海南國際會展中心 包括會展中心、五星和七星級酒店、經濟總部等,發展會展經濟。

五源河文化體育中 心:包括主體育場,音樂廳,游泳跳水館及附屬設施。

文化創意產業園:發展廣告,策劃與諮詢,工藝設計,音像出版、動漫、表演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網路遊戲和網路服務等產業。

中商農產品中心市場:主要包括農產品現貨交易區、加工配送儲運區、總部經濟區、綜合服務區、國際農業博覽中心等。

新海物流園:包括園區內土地平整,市政基礎設施、批發市場及配送中心建設等。

海口市城市規劃圖 海口市城市規劃圖

海南海口行政區劃

海口市地處低緯度熱帶北緣,屬於熱帶海洋氣候,春季溫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多颱風暴雨,冬季冷氣流侵襲時有陣寒。全年日照時間長,輻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時數2000小時以上,太陽輻射量可達到11到12萬卡;年平均氣溫23.8℃,最高平均氣溫28℃左右,最低平均氣溫1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664毫米,平均日降雨量在0.1毫米以上雨日150天以上;年平均蒸發量1834毫米,平均相對濕度85%。常年以東北風和東風為主,年平均風速3.4米/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