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鎮[海口市]

甲子鎮位於海口市的最南端,東連大坡鎮,西連定安縣仙溝鎮,南與文昌市蓬萊鎮、定安縣居丁鎮交界,北接三門坡鎮。

基本信息

簡介

甲子鎮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老區鄉鎮,老區人口7544人,占總人口的27.3%。現全鎮有14個村委會,154個自然村,214個經濟社,6327戶,27593人。

自然資源

土地總面積15178公傾。耕地面積72716畝,其中水旱田面積23370畝,旱地面積40679畝。境內有風圯水庫、高黃水庫等75宗山塘水庫,水資源充足,水面面積4800畝,擁有63257畝的林地資源。全鎮以種植熱帶高效農業和反季節瓜菜為主。種植橡膠11702畝,胡椒4794畝,香蕉2424畝,荔枝4050畝,龍眼1950畝,檳榔1520畝,瓜菜(含複種)11519畝。

交通區位

具有便利的交通優勢,以東線高速公路仙溝出口處為起點,譚仙大道、譚甲大道、文嶺至甲子、甲子至文蓬萊路貫穿全境,是該鎮經濟發展的大動脈

歷史沿革

1958年8月成立人民公社,歸屬東風人民公社管轄至1959年4月;1959年4月至1961年3月歸屬譚文公社管轄;1961年3月從譚文公社分出,成立甲子人民公社,辦公地點設在甲子墟;1983年改稱甲子區公所,辦公地點設在甲子墟;1987年改設甲子鎮,辦公地設在甲子墟;2002年8月12日原甲子鎮、新民鄉合併為甲子鎮,辦公地設在甲子墟。

管理區建立情況

漁業協會

於1949年10月成立,會長徐創容,副會長李志清;1955年改為漁家鄉人民政府,鄉長徐乃泉,副鄉長鍾乃枝,支部書記徐紅奴;1958年漁家鄉改為新村漁民辦事處,主任:鍾乃枝;1977年6月新村管區折歸到各漁業隊;1978年9月重新建立新村管區。

農業協會

於1949年成立,會長劉標,副會長汪萬花;(農業協會由半徑、東湖、汪厝寨、望湖、西南、西北、東南、東北八個農業組組成);1954年半徑、東湖、汪厝寨3個農業組割歸兩東個農業隊,望湖農業組割歸新湖街道區,西南、西北、東南、東北4個農業組割歸兩城農業隊;1958年全鎮農業隊拼歸為農業大營,營長林漢全,副營長龔慶元、劉娘得、蔡玉;1961年農業大營分兩東、兩城二個農業大隊;1963年鹿角頭村(現東方大隊)從甲西區漁池大隊割歸甲子鎮兩東農業大隊領導;1969年兩城農業大隊分開為城東、城西二個農業大隊;1979年兩東農業大隊分開為望湖、東湖、東方三個農業大隊;1984年6月份各農業大隊都改為農業管理區。

海南海口行政區劃

海口市地處低緯度熱帶北緣,屬於熱帶海洋氣候,春季溫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多颱風暴雨,冬季冷氣流侵襲時有陣寒。全年日照時間長,輻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時數2000小時以上,太陽輻射量可達到11到12萬卡;年平均氣溫23.8℃,最高平均氣溫28℃左右,最低平均氣溫1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664毫米,平均日降雨量在0.1毫米以上雨日150天以上;年平均蒸發量1834毫米,平均相對濕度85%。常年以東北風和東風為主,年平均風速3.4米/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