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坡鎮[海口市]

新坡鎮距海口市城區26公里,交通發達,人文歷史資源豐富,冼夫人文化歷史悠久,影響深遠。冬季瓜菜遠銷全國各地,地毯草享譽全省。

基本信息

簡介

新坡鎮位於海口市龍華區南部,北跟龍泉鎮交界,西鄰遵譚鎮,東隔江與瓊山區舊州鎮相望,南面以南渡江南岸和定安縣城劃江為界。全鎮總面積54.12平方公里,擁有耕地面積27619畝,其中水旱田21847畝。下轄文山等13個村委會,53個自然村(老區村莊45個),總人口30570人。新坡鎮人傑地靈,人才輩出,古代曾有過梁雲龍、梁必強等進士,享有五里三進士之美稱;境內人文景觀及自然景觀極其豐富,即有馳名省內外得冼夫人紀念館,又有天造地設、泉水噴涌的“八仙泉”,披紅戴綠,怪石嶙峋的“南黎山”。

鎮委、鎮政府多年來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以當地資源為載體,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把新坡鎮細化成1個“頭”,3個“基”。一是以旅遊產業為龍頭,大力整治旅遊資源,打造旅遊品牌,提升旅遊品位,加大“冼夫人紀念館”、“八仙泉”、“南黎山”的開發力度,並以此作為突破口,輻射全面,從而拉動全鎮經濟的發展;二是建立3個基地,即以雄豐、群益為中心的蔬菜基地;以民豐為中心的地毯草基地;以仁南、仁里為中心的種養基地。

歷史沿革及發展情況

該鎮中心有一座歷史悠久旁大古建築物“冼太夫人”廟,該廟從明成萬曆三十年(16日),梁雲龍在梁沙村創建,到清代康熙二十一年(1682)遷廟到現址,當時籌建廟貌旁大、壯觀、有特色,建築物中有“冼夫人”正堂拜亭、前廳三進寶、有南北橫廊和各類石獅等,但由於年深日欠,朝代變化,特別是在日本侵占我國發動戰爭和文革動亂時期,這一歷史名勝古蹟已被毀壞。由於人們緬懷、信仰這位歷史偉人“冼太夫人”於1990年初由當地民眾及海內外信民自發捐款修建此廟。該廟占地面積10多畝,建築群中有“冼太夫人”正堂一間360M2、有前展廳360M2、有南北橫廊20眼共2400M2、有石獅、石龜、石馬、首門共850M2,總共建築面積有3205M2,是島內外“冼太夫人”廟最大之一。

(冼太夫人出生於公元522—602年)廣東電白、電城鎮山兒丁村人。歷經帶兵南下到海南途中不幸身亡。冼夫人從漢文帝初三年(公元46年)身歷經梁、陳、隋三個朝代,是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是愛國主義典範。她一生致力於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英勇苦戰,救國救民,立下不朽功勳,贏得了千百年來人們的懷念、敬重和崇拜。新中國成立以來,周恩來總理稱譽之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江澤民主席稱她是“我後輩人永遠學習的楷模”。

正因為冼夫人的精神在新坡代代流傳,有千百年的歷史,引起代代名人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特別是在冼夫人旦期,在七天內能自發地從島內、島外的四面八方遊客絡繹不絕地繁集本屆會朝拜,慶祝就有二十多萬人次,全年約有四十多萬人次。是古今中外聞名,最有吸引力、最有發展、最有民族特色的,也就是全省獨一無二的亮點。在每年廟會期間,政府及民間都組織了三千多名精幹裝軍隊伍,他們有午獅、午龍、拳、棒、刀、劍術、有西樂隊、腰鼓隊各古代旗類還有瓊劇,雜技等表演及球類比賽活動,連續歡鬧7天,大大吸引了遊客留意忘返。通過各種活動,使冼夫人精神激勵著新坡代代,安定團結、促進生產和經濟全面發展。

發展規劃和措施

為了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促進祖國統一、增強民族團結、傳播先進文化。在88年初原新坡鎮政府已著手搞好加大、加快冼夫人遺址景點的開發建設規劃。目前“冼夫人遺址景點”現在占地面積有10多畝,建築面積有3105平方米,內有主廟、前展廳,南北書畫橫廊共四間20眼,總造價約650多萬元,這些資金全是本地民眾和島內外、甚至國外信民自發捐助籌建起來的。

“冼夫人遺址景點”已列入了新坡中心重點墟鎮建設總體規劃,並委託北京土人公司設計院做好專項設計,用地面積將擴大到二千多畝,包括(冼夫人八仙泉、南黎仙洞、原火山暴發原地)等,可以建設一個現代最美麗的冼夫人綠色旅遊公園。經過冼夫人的旅遊景點開發,計畫這一項目到2015年應投入資金5000萬元,將分期分期分批實施。大大促進了新坡的文化旅遊、生產、經濟各方面的發展騰飛,把新坡人民早日帶進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價值

文化、歷史價值

《新坡冼夫人遺址景點》歷史悠久,早在500年前在新坡地區已成為高潮,一直延續至今,從不間斷,長期以來她作為一種重要的歷史文化精英,傳承中華文化,激勵和培育世世代代英才。這體現了豐富民眾、文化、生活和精神上的文化內涵。在新坡這塊鄉土靈地,靈氣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經濟價值

《新坡冼夫人遺址景點》不僅是新坡當地民眾敬重,特別是海口市人民更加敬重,以至吸引了島內外更多的遊客敬重,即在屆會活動幾天時間就有二十多萬人次,估計帶來市場經濟可達一千多萬元。這些經濟來源自然、更顯出冼夫人文化內涵的豐富及潛力,承先啟後是民間代代流傳,永遠追求的。該鎮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轄區內很多名勝古蹟。①值得關注的是歷史悠久的雄偉壯觀的“冼太夫人”廟,有“八仙泉”、有塘欽河的“公子石”;

農、林、牧、副、漁發展

1、該鎮是個農業大鎮,其中水田面積有119880畝,旱地面積8272畝。水田每年種植雜交水稻299021畝,年產量10370噸;旱地每年種植外貿瓜菜6857畝,年產值39689噸,這些產品重點運銷海口市以及全國各縣市和港澳等地,年創造經濟9815元。

2、綠色環保林業、全鎮其種植林2565畝,占全鎮面積覆蓋率占65%。

3、牧業。該鎮據有半面靠山丘優勢,有文山村、仁里、仁南等村委會全年養殖山牛974隻,山羊2835隻,能創造經濟價值210萬元。

4、魚業。該鎮文山村有四面圍村池塘,共36個,單水面積有105畝。雄豐村委會有個叫塘柳塘,塘的長度約有0.5公里多,水面積有128畝。再一個是新彩村的塘欽溪,這條欽長度1公里多,這些池塘每年放種魚苗有658670尾,能創造經濟112萬元。

5、大量發展種植地毯草美化、綠化城市和旅遊業,這些地毯草是從台灣進口來新坡,種植已有二十多年之久。目前是民豐、光榮、新坡村委會實行大面積種植,這些產品運銷全省各縣市,能創造年經濟價值元。

6、值得關注的是,據有幾十年歷史的傳統工藝“掃把”村,名叫“南坡仔”。該村僅有50餘戶,總人口有二百多人,他們除了正常搞農業生產外,主要靠搞各類工藝“掃把”遠銷海口市及全省各縣市,他們年產約有100多萬把,創造經濟80萬元,全村年人均收入達4500元。

海南海口行政區劃

海口市地處低緯度熱帶北緣,屬於熱帶海洋氣候,春季溫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多颱風暴雨,冬季冷氣流侵襲時有陣寒。全年日照時間長,輻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時數2000小時以上,太陽輻射量可達到11到12萬卡;年平均氣溫23.8℃,最高平均氣溫28℃左右,最低平均氣溫1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664毫米,平均日降雨量在0.1毫米以上雨日150天以上;年平均蒸發量1834毫米,平均相對濕度85%。常年以東北風和東風為主,年平均風速3.4米/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