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豐鎮

演豐鎮

演豐鎮轄區面積119.78平方公里,耕地40845畝(其中水田17676畝,坡地23169畝)。全鎮總人口25902人,轄有13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161個村民小組,208個自然村,其中老區村莊196個。設有32個黨支部,其中農村黨支部13個。 演豐鎮被列為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演豐鎮轄區內交通發達,有美蘭國際機場,海文高速公路,東環鐵路和規劃建設中的曲口港。自然資源豐富,環境優美,有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的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

地理位置

演豐鎮位於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中部,轄1個社區、13個行政村。東線高速公路穿境。有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1605年(明萬曆33年),發生大地震,塌陷72個村,形成東寨港一帶海面的“海底村莊”。

發展情況

(一)主要經濟指標穩步增長。預計2011年全鎮農業生產總值26328萬元,比2006年增長35%,年均增長7%;鄉鎮企業(工業)總產值473.8萬元,比2006年增長42%,年均增長18.4%;財政收入9244萬元,比2006年增長40.3%,年均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6493元,比2006年增長37%,年均增長7.4%。

(二)大力發展支柱產業,突出規模促增收。多年來,該鎮加快發展特色產業,培植和建立區域化、規模化、產業化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形成了種植、養殖、禽畜、服務等四大支柱產業。一是以花卉蔬果為主的“綠色產業”,主要分布在蘇民、美蘭、群莊、昌城、演南5個村委會,種植花卉7300畝、水果12056畝、瓜菜7470畝、熱作7600畝;二是以海水養殖和捕撈為主的“藍色產業”,主要分布在塔市、演西、演東、演中、山尾、演海、邊海、北港8個村委會,海水養殖面積達11000畝;三是以禽畜飼養為主的“銀色產業”,培育養豬專業戶37家、鹹水鴨養殖戶58戶,年出欄量46萬頭(只)。四是以休閒觀光等服務業為主的“金色產業”,主要分布在演豐墟、美蘭機場和紅樹林風景旅遊區。

(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產業升級和跨越式發展。近幾年來,該鎮確立了以發展休閒度假、旅遊觀光為主的鎮域發展格局,按照這一發展方向,積極配合上級工作部署,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和重點項目的落戶服務工作。包括投資1億多元的美蘭高爾夫休閒體育項目、被譽為“海南一號工程”的東環鐵路建設項目、桂林洋大學城新校區、美蘭嘉翔體育項目和美蘭九號休閒項目等25個項目,投資總額約30億元,極大地帶動了該鎮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提升了鎮域經濟的綜合實力。幾年來共解決該鎮580多名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同時也提高了農民的收入。

(四)依託自然資源優勢和文明生態村創建,發展第三產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一是依託紅樹林、海底村莊等自然資源優勢和文明生態村、綠色慢行通道建設,開闢集自然風光、民族風情、文化古蹟、珍稀動植物為一體的旅遊專線,吸引八方遊客,年均接待遊客10萬人次,促進該鎮旅遊業的發展;二是積極發展“農家樂”旅遊業。鎮有農家樂22家,具有濃郁的沿海漁村特色,星輝村的“唐氏”、夏山村的“琳璋家”、山尾頭村的“連理枝”農家樂,不僅提供食宿,還開展了品海鮮、游紅樹林、出海垂釣等多種旅遊項目,春節期間就接待遊客5千多人,純收入近3萬多元,同比增長40%左右;三是引導農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群莊村委會的龍窩村,由於毗鄰桂林洋大學城,根據大學生租房需求旺盛的特點,大力發展房屋出租業,成為該鎮名副其實的“出租房屋村”。

(五)大力推廣普及科技,提高科技增收水平。加大培訓力度,著力培養新型農民,舉辦引導性和技能培訓班4期,參加培訓農民人數達600多人次。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積極打造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優勢,使科技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凸顯。在產業發展上,堅持良種先行,年引進推廣各類優良品種12多種,改良禽畜17000頭只;堅持質量創優,大力發展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無公害技術;堅持技術創新,加快海水養殖低位池改造速度,促進高位池技術的推廣。

(六)貫徹落實各項支農政策,促進農民增收。一是農民種糧直補發放工作。調查、落實該鎮應補助種糧直補對象4362戶,面積17651.98畝。通過“一卡通”的管理形式,種糧補貼資金164.2萬元,足額發放到農戶中。二是優質水稻良種補貼工作。全鎮早、晚造優質水稻種植面積13686畝,良種補貼資金22.3萬元,受益農戶5588戶。三是能繁母豬補貼工作。組織幹部認真調查摸底,將補貼資金270500元全部足額發放到養殖戶手中。

(七)進一步完善農村農業基礎設施。投入550多萬元,對美蘭洋、和村田、博羅田、茂山田、邁聘田、北排田6箇中小田洋進行整治,改善灌溉農田面積4670多畝,受益村莊21個;投入190萬元,修建被洪水衝垮的大橋頭節制閘、坡頭水庫溢洪道、茂山過路涵等農業基礎設施;投入120萬元,完成星輝至祿尾、湖宅園至龍江約2.4公里的防潮堤建設。農村改水改廁工作穩步推進。投入80多萬元,打井18口,建水塔3座,架設水管12公里,解決調圮片、祿尾片等30個自然村6000多人的人畜安全飲水問題;

(八)堅持區片聯創,生態文明進一步展現。該鎮緊緊圍繞“創建文明生態鎮”目標,按照“區片聯創”的總體思路,科學規劃,實行多元化投入機制,充分發揮民眾主體作用,強力推進,努力探索文明生態村創建的“演豐模式”,不斷把創建活動向廣度和深度推進,掀起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的高潮,取得了顯著效果。全鎮開展創建文明生態村活動的村莊197個,占自然村總數的94.7%。其中省級文明生態村4個,市級文明生態村10個,區級文明生態村20個,初步形成了文明生態鎮建設規模。該鎮先後被評為“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海南省文明生態村建設工作先進單位”、“海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中國十大休閒基地”、“海南十大文化名鎮”、“中國生態文化名鎮”。

沿革

1958年演興鄉與興海鄉合併設演海公社。1987年置演豐鎮、演海鎮。1997年,演豐鎮位於瓊山市東北部,距市政府21千米,面積99平方千米,人口1.7萬人,轄演著、演中、塔市、美男、演南、山尾、蘇民、昌城、群莊、演西10個村委會;演海鎮位於瓊山市東北部,距市政府24千米,面積79平方千米,人口0.4萬人,轄演海、邊海、北港3個村委會。2002年,演海鎮、演豐鎮合併,設立美蘭鎮;同年美蘭鎮劃歸美蘭區管轄。2003年6月4日,經省政府批准,美蘭鎮更名為演豐鎮。

地名含義

演豐圩,原名豆藤圩,始建於清道光年間(1821-1850),因店鋪的頂棚有豆藤而得名。民國時期,演順鄉和豐和鄉合併,各取第一字命名,稱演豐圩。

海南海口行政區劃

海口市地處低緯度熱帶北緣,屬於熱帶海洋氣候,春季溫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多颱風暴雨,冬季冷氣流侵襲時有陣寒。全年日照時間長,輻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時數2000小時以上,太陽輻射量可達到11到12萬卡;年平均氣溫23.8℃,最高平均氣溫28℃左右,最低平均氣溫1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664毫米,平均日降雨量在0.1毫米以上雨日150天以上;年平均蒸發量1834毫米,平均相對濕度85%。常年以東北風和東風為主,年平均風速3.4米/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