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yi ming jing ren 《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已:罷。)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例句:在全國體操比賽中,不少新手一鳴驚人,創造出良好的記錄。)一鳴驚人,是指一位不出名的人乾出卓越的光輝成績使世界驚異起來;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突然做出驚人的成績。藍本出自《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可作主語、謂語、賓語、定語;也用於國家、集體。

基本信息

詞語釋義

一鳴驚人一鳴驚人
【用法】作主語、謂語賓語定語;也用於國家、集體
【近義詞】一舉成名一炮而紅一步登天名滿天下不同凡響
【反義詞】屢試不第、出師不利身敗名裂、臭名遠揚、丟人現眼、寂寂無聞、沒沒無聞、默默無聞
【歸類】詞語,成語
【年代】古代
【謎語】1.警鐘(打一成語)
2.鬧鐘(打一成語)
3.一鳴驚人(打一字)謎底:鴿
4.最大的叫聲
【歇後語】半夜裡放炮;楚莊王猜謎語

成語辨析

【正音】一,不能讀作“yì”。
【辨形】鳴,不能寫作“嗚”。
【辨析】一舉成名和“一鳴驚人”;都含有“一下子就使大家全都知道”的意思。但一舉成名表示“出了名”;其途徑僅為“做某件事”;“一鳴驚人”表示“做出驚人之舉”;其途徑不限於做某件事;也可指說話等。

成語示例

出處

一鳴驚人一鳴驚人
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

示例

1.《韓非子·喻老》:“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
2.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3.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馮玉祥想一鳴驚人,他來提一個大家可以接受的公式。”
4.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續篇》:“一鳴驚人,實在是出乎意外。”

故事

楚莊王一鳴驚人
春秋時期,楚國的儲君也就是楚莊王在登基後,為了觀察朝野的動態,也為了讓別國對他放鬆警惕,當政三年,沒有發布一項政令,在處理朝政方面沒有任何作為,朝廷百官都為楚國的前途擔憂。
楚莊王不理政務,每天不是出宮打獵遊玩,就是在後宮裡和妃子們喝酒取樂,並且不允許任何人勸諫,他通令全國:“有敢於勸諫的人,就處以死罪!”
楚國主管軍政的官職是右司馬。當時,有一個擔任右司馬官職的人,看到天下大國爭霸的形勢對楚國很不利,他就想勸諫楚莊王放棄荒誕的生活,勵精圖治,使楚國成為繼齊桓公晉文公之後的諸侯霸主。然而,他又不敢觸犯楚莊王的禁令,去直接勸諫;他絞盡腦汁也沒有想出使楚莊王清醒過來的辦法。
有一天,他看見楚莊王和妃子們做猜謎遊戲,楚莊王玩得十分高興。他靈機一動,決定用猜謎語的辦法,在遊戲歡樂中暗示楚莊王。
第二天上朝,楚莊王還是一言不發,這位右司馬陪侍在旁。就在莊王準備宣布退朝的時候,他給楚莊王出了個謎語,說:“奏王上,臣在南方時,見到過一種鳥,它落在南方的土崗上,三年不展翅、不飛翔,也不鳴叫,沉默無聲,這隻鳥叫什麼名呢?”
楚莊王覺得大臣們要求富國強兵的心情十分迫切,自己整頓朝綱,重振君威的時機已經到來,半個月以後,楚莊王上朝,親自處理政務,起用了六位有才幹的讀書人當官參政,把楚國治理得很好。
國內政局好轉,於是便發兵討伐齊國,在徐州戰敗了齊國。又出兵討伐晉國,在河雍地區,同晉軍交戰,楚軍取得勝利。
最後,在宋國召集諸侯國開會,於是楚國便代替了齊、晉兩國,成為天下諸侯的霸主。

成語翻譯

【英語】
1.toamazetheworldwithasinglebrilliantfeat;tobecomefamousovernight;(Br)tosettheworldonfire;(Am)tozipacrossthehorizon;surprisethepeoplewithone'sfirstsuccess
2.blockbusting
【日語】平凡(へいぼん)だと思(おも)われていた者(もの)が突然(とつぜん)目(め)ざましい成果(せいか)を上(あ)げる
【俄語】спервыхжешаговпотрястисвоимиуспехами
【德語】miteinemErfolgdieWeltüberraschen
【法語】sefairesoudainremarquer<s'illustrersoudainement>

成語典故

原文

1.“一鳴驚人”這則成語源於楚莊王勵精圖治、振興楚國的故事。《韓非子·喻老》記載這件事說:“楚莊王蒞政(1)三年,無令(2)發(3),無政為(4)也。右司馬御座,而與王隱(有所暗指的話稱‘隱’)(5)曰‘有鳥止南方之阜(6),三年不翅(7),不飛不鳴,默(8)然無聲,此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9);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10)。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子釋(11)之,不穀知之矣。’”處半年,乃(12)自(13)聽政,所廢者十,所起(14)者九,誅大臣五,舉(15)處士六,而邦大治。舉兵誅齊,敗之徐州,勝晉於河雍,合諸侯於宋,遂霸天下。莊王不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見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聲。”(韓非子的記載是這則成語最早的典源。)
2.《史記·滑稽列傳》也載有楚莊王之後同類事:“淳于髡者,齊之贅婿也。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數使諸侯,未嘗屈辱。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16)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17)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並侵(18),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左右莫敢諫。淳于髡(19)說(20)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21)王之庭,三年不飛(22)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於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賞一人,誅(23)一人,奮兵而出。諸侯震驚,皆還齊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語在《田完世家》中。

譯文

1.楚莊王當政三年,沒有發布一項政令,在處理朝政方面沒有任何作為。有一個擔任右司馬官職的人,他在謎語中暗示楚莊王,說:“臣見到過一種鳥,它落在南方的土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飛翔,也不鳴叫,沉默無聲,這隻鳥叫什麼名呢?”楚莊王知道右司馬是在暗示自己,就說:“三年不展翅,是在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在觀察民眾的態度。這隻鳥雖然不飛,一飛必然沖天;雖然不鳴,一鳴必然驚人。你放心吧,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半年以來,楚莊王親自處理政務,廢除十項不利於楚國發展的刑法,興辦了九項有利於楚國發展的事物,誅殺了五個貪贓枉法的大臣,起用了六位隱士當官參政,把楚國治理得很好。出兵攻打齊國,在徐州擊敗了齊軍,在河雍戰勝了晉軍,在宋國大會諸侯,楚國稱霸天下。楚莊王不因為好事太小而不做,這樣就有了高的名望。不把沒意義的東西拿出來顯擺張揚,所以有大的功勞。所以說:“有大才幹的人成就往往比較晚,而大的聲音會讓人聽不到。”
2.淳于髡是齊國的贅婿。身高不到七尺,能言善辯,多次出使諸侯國,不曾蒙受過屈辱。齊威王在位時,喜歡猜謎語,好徹夜宴飲,作樂無度,陶醉於飲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委託給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淫放縱,各諸侯國都來侵犯,國家危在旦夕,而齊王身邊的左右大臣都不敢進諫。淳于髡用隱語來規勸齊威王,說:“都城中有隻大鳥,落在了大王的庭院裡,三年不飛又不叫,大王知道這隻鳥是怎么一回事嗎?”齊威王說:“這隻鳥不飛就罷了,一飛起來就直衝雲霄;不叫則已,一叫就會讓人震驚。”於是就詔令全國七十二個縣的長官全來入朝奏事,獎賞一人,誅殺一人,發兵禦敵,各國諸侯十分驚恐,都把侵占的土地歸還齊國。齊國的聲威維持了三十六年。

注釋

(1)蒞政:臨視政務。蒞,到。
(2)令:命令。
(3)發:發布
(4)政為:政治上的建樹。為,處理。
(5)隱:不出來做官。
(6):土山。
(7)翅:扇動翅膀。
(8)嘿:通“默”。
(9)將以長羽翼:將要用這三年的時間長羽毛。
(10)則:準則。
(11)釋:放下(放心)。
(12)乃:就。
(13)自:親自。
(14)起:興辦。
(15)舉:提拔。
(16):過度。
(17)委:委託。
(18)並侵:一起侵入,占有國土。
(19)淳于髡:人名,淳于,雙姓。
(20)說:規勸。
(21)止:棲息。
(22)蜚:同“飛”,鳥飛。
(23)誅:責罰,懲罰。

啟示

不是非要滔滔不絕才能顯出自己的本事,平時不露聲色是為長遠觀察問題,蓄積力量,不但能夠正確地預見未來,更能夠掌握適當時機。
淳于髡是一個能言善辯,機智勇敢,直言敢諫的人。淳于髡善於用典來勸諫,通俗易懂,使人更容易信服。

相關詞語

開頭相同
一合再離 一尺素 一溜雷 一百 一流 一造 一拿一個著 一拏 一無所求 一羽 一麾出守 一臂 一同 一尺之面 一時千載 一團漆黑 一來一往 一莖六穗
結尾相同
終始若一 致一 偶一 相與為一 天人合一 忠一 天一 毀譽不一 貞一 三一 政令不一 合一 百不獲一 慣一 詳一 瑜百瑕一 百不當一 第一[1]

成語故事

戰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會說話。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隱語,來規勸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氣,而且樂於接受。
齊國的威王即位三年,本來是個很有才智的君主,但卻只愛遊山玩水,飲酒作樂,國家大事從不放在心上。把一切正事都交給大臣去辦理,自己則不聞不問。因此,政治不上軌道,官吏們貪污失職,再加上各國的諸侯也都趁機來侵犯,使得齊國瀕臨滅亡的邊緣。一些大臣對齊威王的做法非常反感,可是,又都不敢提出意見。
淳于髡很明白:齊威王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很喜歡說些隱語,來表現自己的智慧,雖然他不喜歡聽別人的勸告,但如果勸告得法的話,他還是會接受的。鑒於此,淳于髡便想了一個計策,準備找個機會來勸告齊威王。
一天,去見威王說:“大王喜好猜謎語,我有個謎語想說給大王聽聽。”威王連忙說:“你快說吧!”淳于髡說:“大王,齊國有隻大鳥,住在大王的宮廷中,已經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飛翔,也不發生鳴叫,只是毫無目的的蜷著,大王您猜,這是一隻什麼鳥呢?”
齊威王本是一個聰明人,一聽,心裡就明白了:原來是用鳥比喻我啊。說自己像那隻大鳥一樣,身為一國之主,卻毫無作為,只知道享樂。於是,會心地笑了笑說:“這可不是一隻普通的鳥呀!它不飛便罷,一飛起來就直衝雲霄;它不鳴便罷,一鳴起來就能使人驚奇哩!”
從此齊威王不在沉迷於飲酒作樂,而開始整頓國政。首先他召見全國的官吏,盡忠負責的,就給予獎勵;而那些腐敗無能的,則加以懲罰。結果全國上下,很快就振作起來,到處朝氣蓬勃。
另一方面他也著手整頓軍事,強大武力,奠定國家的威望。各國諸侯聽到這個訊息以後都很震驚,不但不敢再來侵犯,甚至還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歸還給齊國。
齊威王的這一番作為,真可謂是“一鳴驚人”呀!
除了齊威王外,還有一個一鳴驚人的國王,他就是楚莊王。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孫子新即位,做了國君。就是赫赫有名的楚莊王。
楚莊王開始即位的幾年,不問國事,終日在宮中飲酒嬉戲,並下令:有敢諫勸者斬。當時的大臣申無守問他:“楚國的山上有一隻大鳥,一連3年不飛不叫,這是一隻什麼鳥呢?”楚莊王答曰:“三年不飛,一飛沖天,3年不鳴,一鳴驚人。”申無守大喜,方知莊王並非庸主。
周匡王二年(公元前611年),楚莊王開始積極地從事政務。他一改過去的做法,不再天天欣賞歌舞了,轉而積極地處理國家政事。他先整頓內政,起用有才能的人,將伍舉、蘇從提拔到關鍵的職位上去。楚莊王一邊改革政治,一邊擴充軍隊,加強訓練軍隊,準備與晉國決一死戰,以雪城濮之戰的恨。
後來,楚莊王又請楚國有名的隱士孫叔敖當國相。孫叔敖當了國相以後,開墾荒地,挖掘河道,獎勵生產。為了免除水災旱災,他還組織楚國人開闢河道,以利於農業生產。
在楚莊王的領導下,國家日漸強盛,經過多年精心的準備,決定揮軍北上,與晉國爭霸。公元前597年,莊王親率大軍與晉師在北林(今河南新鄭)開戰,擁有六百輛兵車的晉國人馬,一幾乎全部覆滅,而三年末鳴的楚莊王終於一鳴驚人,確立了霸主地位。
所以後來的人便把“一鳴驚人”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一個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運用,一旦發揮出來,往往有驚人的作為。
楚莊王小傳
楚莊王(?—公元前591年),又稱荊莊王,熊氏,名旅(一作呂,侶),春秋時楚國最有作為的國君。郢都(江陵紀南城)人,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4年繼位,在位23年。在位期間(前613~前591)非常重視選擇人才,先後得到伍參,蘇從、孫叔敖、子重等卓有才能的文臣武將的輔佐。在他們的輔佐下,楚莊王成為了中原的霸主。在春秋五霸當中,以楚國的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物產最豐,文化最盛。楚莊王稱霸中原,不僅使楚國強大,威名遠揚,也為華夏的統一,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公元前591年,楚莊王因病逝世,歸葬紀南城郊八嶺山。楚王墓、樊妃墓在今江陵城西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