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開元

雷開元

雷開元,男,1940年8月生,陝西省華陰市人。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秦腔藝術研究會副會長,秦腔十佳演員,戲劇界“德藝雙馨”獎獲得者。主攻鬚生。

個人簡介

雷開元雷開元

雷開元,男,秦腔、眉戶戲鬚生。陝西華陰人。從小酷愛文藝,1954年10月(14歲)考入華陰縣劇團,老師的言傳身教和自己的勤奮努力,幾年後就使他成為團里的主要演員,藝術修養也不斷提高。這一期間由他主演的《紅心朝陽》(飾徐志中)、《二堂舍子》(飾劉彥昌)、《海港》、《祭靈》等戲深受觀眾的歡迎。1983年調入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眉碗團

雷開元的嗓音寬厚,唱腔激昂高亢,吐字清晰明澈,情感豐富,被譽為“一聲雷”。主演的《二堂舍子》可以說是他的代表作。其中的唱腔極具韻味,既激昂高亢、擲地有聲,又婉轉悠揚、跌宕有序,不但表演真切,而且能通過聲腔變化把人物的內心活動表現地淋漓盡致,別具一格,自成一家。

為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眉碗團國家一級演員、藝術指導,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陝西省秦腔研究會理事,中國共產黨黨員。

主要作品

從藝50年以來主演(配演)過的劇目有秦腔《二堂舍子》(飾劉彥昌)、《殺廟》(飾韓琦)、《祭靈》(飾劉備)、眉戶《歸隊》(飾張興運)、《紅心朝陽》(飾徐志中)、《竇娥冤》(飾張驢兒)、《糧食》(飾田生德)、《徐九經升官記》(飾徐九經)、《李亞仙》(飾鄭丹)、《海港》(飾馬洪亮)、《兩顆鈴》(飾特務分子一零三)、《迎春堡》(飾老支書)、《奪印》(飾陳景宦)、《九岩風》(飾潘月明)、《石場鬥爭》(飾潘大山)、《花燭恨》(飾王大人)、《葫蘆壩》(飾徐茂)、《血淚仇》(飾王仁厚)、《法門寺》(飾趙廉)、《酒醉杏花村》(飾馮大強)、《二虎守長安》(飾楊虎城)、《陝北婆姨》(飾栓牢爹)等。

取得成績

雷開元雷開元

1978年在《迎春堡》中扮演老支書渭南地區文化局授予表演一等獎,1981年參加陝西省戲曲調演在《葫蘆壩》中扮演徐茂,被觀眾稱為“眉戶王”。1987年晉京演出眉戶現代戲《酒醉杏花村》(中飾馮大強)、《二虎守長安》(中飾楊虎城)受到文藝界、新聞界以及首都觀眾的熱烈歡迎與好評。現代戲《九岩風》(中飾潘月明)參加了第十屆中國現代戲年會,並且榮獲陝西省第三屆藝術節優秀表演獎、全國“金三角”新劇目交流演出(文化部主辦)優秀演員獎。

郭漢城、張庚、張曉斌曾撰寫文章對其表演藝術進行了高度評價。陝西書畫院雷珍民為雷開元題詞“楊廉馬上呼蒼天,二堂劉錫淚漣漣。一杖責出狀元子,祭靈聲振陝寧甘。”

藝術風格

改革開放以來,雷開元不斷探索、進取,在繼承前輩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特長,堅持走自己的路子,非常注重對人物內在情感和性格的刻畫。現代戲《杏花村》、《酒醉杏花村》中扮演的馮大強、 《二虎守長安》中扮演的楊虎城,古典劇《花燭恨》中扮演的王大人,雷開元在人物的感情和內心世界上狠下工夫,力爭創造人物的個性特色,受到觀眾和專家的好評及肯定。

雷開元的唱腔既不猛吼刺耳,也不低吟無力,而是別具一格,自成一體:講究以氣運聲,以聲達情,善於運用唱腔的跌宕起伏渲染人物的內在情感。1976年陝西省現代劇調演,他在《石場鬥爭》一劇中扮演“潘大山”,被評為四個優秀劇目之一。

1981年 全省現代戲調演,他所在的華陰劇團演出《葫蘆壩》,他扮演的徐茂,在唱腔中能依據人物的情緒,運用不同的聲腔共鳴,形成自己的演唱風格,被專家譽為“眉戶王”。

1989年 他隨團赴華北油田、勝利油田、大港油田及省公路系統巡迴演出均得到了強烈的反響。文化周報以“激越慷慨、真切感人”為題寫到:“《二堂舍子》的唱腔及激情高亢、擲地有聲,又婉轉悠揚,跌足有序,不但表演真切,而且把人物的內心活動表現得淋漓盡致。”

1987年 5月,陝西省戲劇研究院眉碗團應文化部之邀,攜帶新編眉戶現代劇《酒醉杏花村》和《二虎守長安》晉京匯報演出。著名戲劇家郭漢城先生在《還是要戲曲化》文中評價:“雷開元在《酒》劇中飾大強,在《二虎》劇中飾楊虎城,在兩個戲中演出了兩個性格不同的人物。都是用戲曲的手法來表現的,運用傳統的東西比較活,而且演活了人物。”此間,首都新聞界也報導了雷開元的眉戶唱紅整個北京的事績。

秦腔情結

坎坷的學藝之路

雷開元雷開元

雷開元的父親是一名秦腔演員,也許是遺傳他從小就喜歡秦腔。那時家裡條件不好,既沒有錢也沒有條件去劇團學戲,自己只能在村裡的業餘劇社演出時一遍遍地跟著學,從中揣摩演員的唱腔、表演,模仿練習。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年幼的雷開元還是在默默地努力學習著自己喜愛的秦腔。隨著年齡的增長,雷開元對秦腔的喜愛有增無減,他想進縣劇團學習,可是那個時候的雷開元又黑又瘦,扮相也不好看,團長根本不接收他,可他從沒放棄,一次次地往劇團跑,終於團長答應給他一次機會讓他試一下,這一試把所有的人都震住了,他的嗓子實在是太好了。

縣劇團同意讓他邊跟班邊學習。跟班很苦,相當於一個全勞動力,每天干活乾到很晚,但雷開元還是很樂意做這樣的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近距離地接觸到老師,接觸到秦腔。但是老師們每天都忙著演出,沒有時間教他怎樣演戲,他就自己看,自己學,好學的雷開元就是憑著自己在劇團幹活、打雜之餘的努力,3個月後就登台演出了,功夫不負有心人,演出後的反響出奇的好,當時他只有14歲。這個少年終於圓了他兒時的夢。

雷開元雷開元

本以為可以一帆風順,然而,變聲期的到來使他在從藝之路上重重摔了一跤,嗓子的變化使他無法再唱下去,本來已經小有名氣的他不得不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對此近乎絕望的雷開元並沒有放棄,不能登台演出了,他繼續打雜,雖然又苦又累,但對於秦腔的熱愛使他忘掉了所有的不愉快,他暗自揣摩戲裡人物的心理、唱腔,他相信總有一天自己還會站在這個舞台上。《石場鬥爭》一劇中的潘大山,《葫蘆壩》中的徐茂,《九岩風》中的潘月明等很多角色,他都耳熟能詳。而此時,嗓子也在慢慢地恢復著。機會終於來了,劇團里一位扮演鬚生的演員因故不能演出,雷開元立即毛遂自薦贏得了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

結果他不負眾望,年僅20歲的雷開元重新用事實證明了自己“我能行”。他落淚了,只有他自己知道,這成功有多么的來之不易。多少的心酸,多少的汗水和著淚水……雷開元重新登上了舞台。之後,他主演的《紅心朝陽》、《二堂舍子》、《海港》、《祭靈》等劇目也深受觀眾的歡迎。由於他的演唱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奪得了“眉戶王”這個響亮的稱號。這種成功並不是偶然的,正是因為雷開元不斷地積累和學習,他才能夠取得驕人的成績,這也印證了那句名言:“機會往往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刻苦鑽研用心唱戲

雷開元雷開元

雷開元對秦腔的熱愛,不僅僅體現在他努力學習唱功上,還體現在他研究唱腔上。他之所以能成為秦腔演唱界的常青樹,主要得益於他平日裡善於勤奮鑽研。雷開元說:“唱戲不是光憑嗓子好就能唱好,關鍵是要用心唱。”這就是他的秘訣:用心唱!演出很忙的雷開元從未忘記學習,學習新的唱法,學習怎樣揣摩戲曲人物的心理。他聽過很多人唱秦腔,每個人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一面,而雷開元卻從不模仿別人的唱腔,而是將其他唱腔中好的地方吸收為己用,再結合自己嗓子的特點和獨到的理解,把他們糅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獨一無二的“雷氏唱法”,他的唱腔既不猛吼刺耳,也不低吟無力,而是別具一格,自成一體:講究以氣運聲,以聲達情,善於運用唱腔的跌宕起伏渲染人物的內在情感。

因此,雷開元自信地說,很少有人能超越他的唱腔,因為它融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在裡面,“唱戲唱人物”,在舞台上,他就不是雷開元了,而是所演的那個人物。當問到這么多年一直在研究秦腔,有沒有覺得厭倦時,雷開元說了這樣一句話:“我是靠唱秦腔出名的,因此我這一生就奉獻給了秦腔。”憑藉著對秦腔的摯愛,對秦腔研究的不懈努力,雷開元在眾多的秦腔演員里,始終能獨樹一幟並贏得了“眉戶王”的美譽和令他驕傲的榮譽:國家一級演員,秦腔藝術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秦腔十佳演員,戲劇界“德藝雙馨”獎獲得者等頭銜。

讓藝術之樹常青

雷開元雷開元

多年來,雷開元的足跡踏遍了廣袤的關中大地。不論走到哪裡,一看到滿懷期望的戲迷,雷開元就是再累,也會覺得身上充滿了力量。有一年夏天,雷開元下鄉演出,由於長途奔波身體勞累過度,累得連腰都直不起來了,可他還是硬挺著走上舞台,當時他演唱的那個角色里有不少動作要做,同去的人都勸他別太認真,意思意思就行了,他卻絲毫沒有因為身體不適而去敷衍觀眾,對每一個動作都一板一眼做得非常到位。一曲終了,他的戲服整個被汗水濕透了。但他卻滿足地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中走下了舞台。類似這樣的事情有很多很多,雷開元就是以這樣一種對藝術執著的態度堅持著他所熱愛的秦腔事業。

一唱就是50年,回首自己一生走過的路,雷開元感觸頗深:人的一生短短几十年,韶華易逝,不能沒有自己的追求。但要學會在追求中感受生活的幸福,是要有靜觀小事笑對人生的襟懷。他一再強調人要懂得感恩,要平和自己的心態,學會知足。自己從一個國小二年級學生的水平走到今天,黨和組織給了他莫高的榮譽,觀眾和戲迷給了他最真誠的掌聲,這一切擁有讓他滿足,讓他感恩。因此他要用自己的一生去回報社會。他的家裡收藏著很多的戲迷送他的石頭,儘管那些石頭都是極為普通的東西,但卻代表了戲迷們對雷開元的熱愛,那是一份份真誠的禮物。雷開元說,為了他熱愛的秦腔事業,為了同樣熱愛秦腔藝術的戲迷,他會一直演下去,直到他演不成了、演不動了,他要為秦腔藝術的發揚光大儘自己最大的力量。

活動年表

2000年11月3日,農曆庚辰年十月初八日:第一屆中國秦腔藝術節開幕
2005年7月12日,農曆乙酉年六月初七日,晚:陝西省第三屆民眾秦腔演唱大賽開幕
2007年1月5日,農曆丙戌年十一月十七日:2007“漢斯啤酒杯”迎春秦腔名家匯演第一場
2007年3月4日,農曆丁亥年正月十五日:西安秦腔界2007元宵節演出
2009年6月27日,農曆己丑年閏五月初五日,19時30分:西安易俗大劇院演出

中國戲曲名家(二)

中國的民族戲曲歷史悠久,劇種種類繁多,湧現出的各派藝術家很多很多,了解他們的生平,了解其代表作,更好的了解中國各類戲曲風格。

秦腔明星

秦腔又稱亂彈,是中國戲曲曲種之一,源於西秦腔,如今流行於中國西北地區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是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中最古老、最豐富、最龐大的聲腔體系。現在北方各地梆子戲雖然風格與秦腔有很大不同,但在音調和伴奏上都保持著共同的特徵。
陳妙華 | 陳仁義 | 陳淑玲 | 丁良生 | 高登雲 | 高廣傑 | 郝全林 | 靖正恭 | 康健海 | 康正緒 | 雷開元 | 李愛琴 | 李東鋒 | 李東橋 | 李小鋒 | 李正斌 | 劉化鵬 | 劉茹惠 | 劉易平 | 劉毓中 | 馬全祿 | 蒲虎勤 | 喬新賢 | 任哲中 | 沈和中 | 蘇育民 | 蘇哲民 | 譚建勛 | 陶金麗 | 田正武 | 王藹民 | 王景旗 | 王文鵬 | 楊覺民 | 袁克勤 | 常小紅 | 陳雨農 | 戴春榮 | 黨甘亭 | 竇鳳琴 | 竇鳳霞 | 段桂珍 | 傅鳳琴 | 郭明霞 | 郝彩鳳 | 侯紅琴 | 惠敏莉 | 雷通霞 | 李愛雲 | 李君梅 | 李正敏 | 李箴民 | 劉美麗 | 劉穎 | 柳萍 | 馬桂芬 | 馬蘭魚 | 馬友仙 | 孟遏雲 | 齊愛雲 | 秦等梅 | 屈巧哲 | 全巧民 | 任小蕾 | 蘇蕊娥 | 王天民 | 王曉玲 | 王玉琴 | 魏長生 | 肖若蘭 | 肖玉玲 | 熊小玲 | 熊月玲 | 楊鳳蘭 | 楊金鳳 | 余巧雲 | 袁丫丫 | 李志翔 | 田德年 | 溫軍海 | 張健民 | 張蘭秦 | 周輔國 | 樊新民 | 晉福長 | 孫存蝶 | 王輔生 | 閻振俗 | 張武宏 | 邊霄 | 范紫東 | 封至模 | 高培支 | 李桐軒 | 馬健翎 | 孫仁玉 | 王伯明 | 楊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