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輔生

王輔生

王輔生,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長安黃良葛村人。中共黨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陝西省秦腔藝術協會藝術顧問。曾任西安市碑林區政協委員。

基本信息

簡介

王輔生,男,秦腔丑角。最善媒旦。陝西省長安縣人。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曾任劇協陝西分會會員,中國劇協會員。

生辰

出生於1924年,農曆甲子年;逝世於2007年12月15日,農曆丁亥年十一月初六日,14時24分。享年83歲。

經歷

童年

王輔生王輔生

王輔生,長安黃良葛村人,1924年出生於一個貧寒農家,幼年飽經憂患,備嘗艱辛。11歲時父親病故,母親改嫁,為謀生路,投身梨園,先入李正敏的“正藝社”,時名王泥潮。翌年至蘇育民領班的“三意社”坐科,排入“輔”字輩,易名王輔生。
他孩提時期就受民間皮影、耍社火等遊藝活動的影響,對唱戲就愛得入迷。十一歲那年,靠人引薦進入西安三意社,開始學唱老旦,後來改醜。

學藝

王輔生師承王德榮高正保、徐元民等前輩名家,主工彩旦,兼演丑角,戲路甚寬。大醜、小丑、老醜均駕輕就熟,尤精彩旦,名滿西北。在迄今72年的藝術生涯中,演出劇目多達百餘部,代表劇有《唐知縣審誥命》、《八件衣》、《九件衣》、《撲池送親》、《拾玉鐲》等;同時在《窮人恨》、《白毛女》、《二巧離婚》等現代戲裡也飾演過各種性格的中老年婦女角色。《小姑賢》、《看女》堪稱千錘百鍊、爐火純青之經典。

幾十年來,物換星移,時變序遷,當初和王輔生同時入社學藝的三十多個“輔”字輩演員,有的離社,有的謝世,迄今英華搖落殆盡。王輔生一直堅持,成為該社棟樑。王輔生先後在《小姑賢》、《看女》、《窮人恨》、《羅漢錢》等傳統戲和現代戲中扮演角色。他演丑角活靈活現,逼真傳神,常常是喜氣滿台、笑聲滿座,劇場效果十分熱烈。民眾誇獎說:“王輔生把醜真箇耍神了!”一九五六年,他參加陝西省第一屆戲劇觀摩演出,在《撲池送親》中扮演花兒,獲演員二等獎。
丑角的表演,要引人發笑,在笑聲中使觀眾看到角色的內心世界,受到健康的教育。王輔生常說:“丑角不能光為逗笑人,好醜角主要靠神氣拿觀眾。”他這樣說,也這樣做。他能夠注意從生活出發,從人物性格出發,以外部的形體動作,揭示人物的靈魂,做到形神合一。他的表演滑稽幽默,妙趣橫生,唱腔道白,表演身段,無不有戲,精彩處,令人捧腹不止。但他的表演很有分寸感,誇張而不虛假,滑稽而不庸俗。《看女》是王輔生的拿手戲。他對任柳氏這個人物理解得很深,表演的很出色。任柳氏是個偏心眼,對媳婦是一副臉孔,又氣又恨;對女兒是另一副臉孔,又疼又愛。這種對比鮮明的感情,被王輔生表現的十分傳神。看過他演出的觀眾,無不拍手叫絕。

表演特點

王輔生王輔生

王老天賦聰敏,好學不倦,基本功紮實,表演技藝全面,善於將豐富的人生閱歷與深厚的生活積累熔鑄與所創造的藝術形象之中,在契而不捨地打磨錘鍊中繼承創新。尊崇傳統而又不泥古法,博採眾長而能自成一家。尤為可貴者,颱風嚴謹,演技規範,注重人物內心刻畫,極少丑角行發噱賣弄之詬病,以力求自然質樸、分寸適度為要旨。
王輔生所演各類角色,無論正義與邪惡、善良與刻薄、憨厚與刁鑽、本分與貪婪、詼諧與機趣、幽默與諷喻等,都能依據角色的不同身份和性格匠心獨運、精細處理,把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格外傳神。可謂醜中盡現藝術美,格調高雅不流俗。1956年參加全省第一屆戲劇觀摩演出榮獲二等獎,被譽為“中國戲曲的卓別林”。

活動年表

王輔生王輔生

2005年11月25日,農曆乙酉年十月廿四日,晚:首屆“秦腔名人堂”評選啟動
為了展現秦腔藝術的獨特魅力,由陝西電視台、西北五省(區)劇協、陝西省秦腔藝術協會等共同舉辦的首屆“秦腔名人堂”評選活動啟動。
入選“秦腔名人堂”的藝術家為在秦腔歷史上產生重大影響的已故和健在的演員,在民眾中有廣泛影響,在唱腔、表演、人物塑造上自成一派或有獨創性,並且德藝雙馨,有良好的威望和聲譽。首屆“秦腔名人堂”評選將由專家和民眾共同投票產生。
為給評選活動宣傳造勢,從11月25日至12月3日,眾多名家新秀將在易俗大劇院舉行9場大型匯演,共演出近40齣精彩折子戲。參演者既有李愛琴馬友仙王輔生余巧雲劉茹慧等老一輩藝術家,也有李淑芳、齊愛雲、李發牢、孫存蝶、喬慷慨等青年演員,更有西北其他省區的秦腔名流,秦腔“四大名旦”也全部登台。
2007年1月5日,農曆丙戌年十一月十七日:2007“漢斯啤酒杯”迎春秦腔名家匯演第一場
《三秦都市報》和青島啤酒西安漢斯集團主辦的“漢斯啤酒杯”迎春秦腔名家匯演第一場在西安人民劇院上演,本場為《秦腔名家清唱晚會》。

演出唱段

王輔生王輔生

《斬單童》、《三對面》(白江波
《轅門斬子》(劉茹惠
《白逼宮》(李小鋒
《看女》(王輔生
《周仁回府》(李愛琴
《三滴血》全巧民
《二堂舍子》(雷開元
《斷橋》(馬友仙
《拾黃金》(孫存蝶
《借水》(任小蕾

評價

作為一名深受觀眾愛戴、在秦腔界享有盛譽的丑角大家,王老畢生堅守“從業先修身,藝精徳更高”的信念,作風正派,嚴於律己,謙和待人,尊重同行,善於藝術合作,無門戶之見;他認真鑽研藝術,技術訓練從不間斷,真正做到了“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從而在舞台上永葆青春;他顧全大局,服從組織分配,淡泊名利,甘於奉獻,對待工作從不挑剔,既勇於承擔主角挑大樑,更樂於接受雜角與配角,高尚的職業道德堪為表率;他熱愛人民,情系百姓,克服家庭困難,堅持上鄉演出,從不計較生活條件,不拿架子不擺譜,對待觀眾如親人,即使在退休之年,仍熱衷社會公益事業,踴躍參加救災、扶貧義演,為構建和諧社會不遺餘力;他扶植新人,提攜後學,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傾心傳藝,不求索取,為省內外劇團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青年彩旦和丑角演員。可謂老樹蔭濃護新枝,春風桃李滿天下。范言井行,輝映日月;高風亮節,光照天地!

秦腔明星

秦腔又稱亂彈,是中國戲曲曲種之一,源於西秦腔,如今流行於中國西北地區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是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中最古老、最豐富、最龐大的聲腔體系。現在北方各地梆子戲雖然風格與秦腔有很大不同,但在音調和伴奏上都保持著共同的特徵。
陳妙華 | 陳仁義 | 陳淑玲 | 丁良生 | 高登雲 | 高廣傑 | 郝全林 | 靖正恭 | 康健海 | 康正緒 | 雷開元 | 李愛琴 | 李東鋒 | 李東橋 | 李小鋒 | 李正斌 | 劉化鵬 | 劉茹惠 | 劉易平 | 劉毓中 | 馬全祿 | 蒲虎勤 | 喬新賢 | 任哲中 | 沈和中 | 蘇育民 | 蘇哲民 | 譚建勛 | 陶金麗 | 田正武 | 王藹民 | 王景旗 | 王文鵬 | 楊覺民 | 袁克勤 | 常小紅 | 陳雨農 | 戴春榮 | 黨甘亭 | 竇鳳琴 | 竇鳳霞 | 段桂珍 | 傅鳳琴 | 郭明霞 | 郝彩鳳 | 侯紅琴 | 惠敏莉 | 雷通霞 | 李愛雲 | 李君梅 | 李正敏 | 李箴民 | 劉美麗 | 劉穎 | 柳萍 | 馬桂芬 | 馬蘭魚 | 馬友仙 | 孟遏雲 | 齊愛雲 | 秦等梅 | 屈巧哲 | 全巧民 | 任小蕾 | 蘇蕊娥 | 王天民 | 王曉玲 | 王玉琴 | 魏長生 | 肖若蘭 | 肖玉玲 | 熊小玲 | 熊月玲 | 楊鳳蘭 | 楊金鳳 | 余巧雲 | 袁丫丫 | 李志翔 | 田德年 | 溫軍海 | 張健民 | 張蘭秦 | 周輔國 | 樊新民 | 晉福長 | 孫存蝶 | 王輔生 | 閻振俗 | 張武宏 | 邊霄 | 范紫東 | 封至模 | 高培支 | 李桐軒 | 馬健翎 | 孫仁玉 | 王伯明 | 楊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