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錢》

《羅漢錢》

《羅漢錢》根據趙樹理的短篇小說《登記》改編。1952年10月上海市文化局戲曲改進處創作研究室集體改編此劇,由宗華、文牧、幸之執筆,導演張駿祥,助理導演藍流,主演丁是娥、筱愛琴、邵濱孫、解洪元、石筱英,作曲董源、劉如曾,舞美設計張堅安。上海滬劇團1952年10月17日首演於北京市北京劇場,是華東區代表團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的演出劇目之一。

基本信息

《羅漢錢》

正文

滬劇作品。作者宗華文牧幸之。1952年,由上海市人民滬劇團演出。劇本於1952年發表,收入《戲曲選》第 2卷(1959)與《中國地方戲曲集成·上海市卷》(1959)。
劇本取材於趙樹理的短篇小說《登記》。描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張家莊青年李小晚和張艾艾相戀,互贈羅漢錢和小方戒為愛情表記。他們的戀愛遭到有封建思想的村長和其他一些人的反對。艾艾的母親小飛娥發現女兒所藏羅漢錢,回憶起自己20年前與保全相愛,被父母強迫嫁給張木匠的辛酸往事;她為了避免女兒遭到輿論的指責,在媒婆五嬸的撮合下,與張木匠同去東王莊王老太家相親。不料聽到五嬸與王老太在背後議論自己和艾艾的冷言惡語,小飛蛾憤而回家。又經艾艾女友燕燕勸說,小飛蛾乃與張木匠商定,將艾艾許配小晚。這時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布,小晚和艾艾終於圓滿結合。全劇通過小飛蛾母女的不同遭遇,對比了新舊社會的婚姻制度;並且以老一輩婦女精神上的解放與新一代婦女的幸福婚姻,熱情歌頌了新社會。劇作還通過發生在婚姻問題上的衝突,揭示了人們頭腦中殘留的封建意識。劇本很好地塑造了小飛蛾的形象,發揮滬劇重唱的特點,在《回憶》、《相親》、《燕燕說媒》等場中,生動、細緻地描寫了小飛蛾的內心痛苦和她的思想變化。對張木匠、五嬸、艾艾、燕燕等人物的刻畫也比較生動。

《羅漢錢》《羅漢錢》
滬劇《羅漢錢》參加1952年舉辦的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出,獲劇本獎;飾演小飛蛾、五嬸的丁是娥石筱英獲演員一等獎,飾演張木匠、艾艾的解洪元、筱愛琴獲演員二等獎。1956年,《羅漢錢》攝製成戲曲藝術片。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