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場鄉

雙龍場鄉

雙龍場鄉位於重慶市豐都縣西北部,距縣城7公里,東與棣樘鄉緊鄰,北與葡萄鄉、斑竹鄉接壤,南與後坪鄉鄰界,全鄉最高海拔1650米,最低海拔1040米,全鎮幅員面積48.52平方公里,地處淺丘,全鎮有27個行政村、182個合作社、1個居委會,總人口3.2萬。

基本信息

鄉鎮工作

雙龍場鄉雙龍場鄉
雙龍場鄉把信訪調解工作作為保穩定的首要問題來抓,積極創新工作思路,轉變工作方法,變民眾上訪為領導下訪,變被動調解為主動了解,確保了社會穩定。

在該項工作中雙龍場鄉一是實行聯合辦公制。雙龍場鄉確定了1名專職信訪員和2名人民調解員,落實了信訪接待室和人民調解室,並向全鄉公開了聯繫電話、聯繫方式、聯繫人及舉報電話、監督電話,趕場天信訪人員和調解員在指定的地點聯合辦公,共同做好解釋工作,鄉領導也一同在信訪接待室接待來訪民眾,及時解決各種上訪事項和民事糾紛。二是公開了領導接待日。每月的趕場日是領導信訪接待日,雙龍場鄉規定,接待領導必須24小時值班,平時保證手機24小時開機,以方便民眾聯繫。三是定期下訪摸情況。鄉領導每月必須保證下村5天以上,收集所包村社和分管部門的信訪和民事糾紛情況。包村幹部和全體職工每月下村不得少於10天,負責摸清信訪事項和民事糾紛情況。四是健全信息網路。鄉政府各部門負責人、分管領導、各村村主任、各社社長均為村社的信息員,負責了解村社有關情況。五是完善考核責任制。對各村、社、各單位部門實行"零信訪"、"零民事糾紛"獎勵制。六是舉辦業務培訓班。各村社的全體村委會委員、社長是該村社的人民調解員,村委會主任是調解委員會主任,負責信訪的處理和民事糾紛的調解兩項工作,各單位部門由負責人任信訪員。為了提高他們的法律知識和業務水平,雙龍場鄉決定每年定期培訓兩期,時間不得少於4天,主要學習《信訪條例》、《民法通則》、《契約法》、《婚姻法》、《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及人民調解工作有關知識等。

為了確保工作落到實處,雙龍場鄉紀委隨時進行督查和查處,並由鄉人大主席團組織縣、鄉人大代表每半年進行一次大檢查,檢查結果向全鄉公開,以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黨政建設

雙龍場鄉雙龍場鄉
雙龍場鄉黨委、政府採取多種措施,及時全面傳達和貫徹落實縣系列會議精神

一是召開會議全面傳達會議精神。一是召開黨政領導班子成員會。2月29日,由黨委書記主持,召開了黨政領導班子成員會,各分管領導就縣上會議精神作了傳達,並結合當前工作實際,提出了全年工作的思路,集體專題研究和落實縣上會議精神。二是召開政府辦公會議。3月2日,召開了全體領導和中層幹部會議傳達了縣會精神和上午的領導會議精神,對全年的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三是召開了全體幹部職工會議。3月3日組織召開了政府行政職工、事業單位職工、村幹部、各單位部門負責人會議,由分管領導對縣上相關會議精神進行系統的傳達學習,結合部門對口工作,提出了貫徹實施意見。四是召開部門協調會議。先後召開了3次部門工作協調會議,學習和貫徹落實縣上系列會議精神,就如何協調配合搞好全鄉的各項工作進行了具體的協商討論。五是召開民眾會議。鄉黨委、政府委派行政包村領導、駐村幹部、事業單位幹部到各村,配合村組幹部深入到各組各院落召開民眾會議進行傳達學習。

二是制定措施嚴格管理考核辦法。一是層層分解責任目標。及時制定出台了《雙龍場鄉2008年工作要點》、《雙龍場鄉人大2008年工作要點》、《關於領導班子成員分工及包村人員安排的通知》、《機關幹部職工2008年目標考核辦法》和《村幹部管理考核辦法》等檔案,並與各村、各單位部門簽訂了各種目標責任書,做到了分工明確,責任到人,人人肩上有擔子,個個身上有壓力,增強了事業心和責任感,激發了每個工作人員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二是制定激勵措施。堅持重獎重罰的原則,制度規定,本職工作在年終考評時進入全縣獎勵的幹部,不僅在經濟上給予重獎,而且在政治上給予重用;工作在年終考評時處於全縣後退位次,不作為提拔使用對象,還要給予適當處分。三是建立幹部管理長效機制。制定了《雙龍場鄉政府幹部職工管理考核辦法》,制定了簽到制度、值班制度、學習制度、請銷假制度、下鄉制度、接待用餐安排制度、文印製度、宣傳制度、機關採購制度、車輛管理制度、財務制度、微機和電話管理制度、衛生檢查制度等。實行百分制量化指標考核辦法,充分調動每一個幹部職工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四是實施“三個一工程”。制定了《雙龍場鄉部門2008年“三一工程”項目》和《雙龍場鄉村級2008年“三一工程”項目》,各單位、各部門根據縣上相關會議精神,結合雙龍場鄉實際,突出抓好一個亮點、奮力實施一個重點,著力解決一個難點的“三一工程”。

三是全面落實五大重點工作舉措。一是抓設施建設促生產發展。加大投入狠抓以“暢通工程”為主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整修好所有村道路,重點整治尖山子、梨子園、關都壩3條村道路20公里,修通馬磴壩至保合、田家山至青龍、關都壩至保合聯網路3條12公里,立項修建尖山子至董家聯網路4公里,硬化結束田家山公路8公里,啟動硬化雙龍至燈塔、燈塔至傅家山公路13公里,爭取硬化雙龍至十直公路項目,到2010年實現社社通路目標,全鄉公路里程達150公里,通車率達100%,建成各村聯網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整治好蓄水20000立方米以上的山坪塘5口,新修渠堰500米,使80%以上的農田得到有效灌溉;改造完10個村的農村電網,使100%的農戶用上穩壓節能電;新修人畜飲水池5口蓄水1500立方米,解決90%的人畜飲水難問題;搞好場鎮建設,不斷完善場鎮功能,全年新增場鎮面積2000平方米以上,到2010年場鎮建設面積達到0.6平方公里;改造低產田500畝,完成土地整理13000畝;啟動雙龍河堤整治工程。二是抓結構調整促生活寬裕。改變傳統的糧豬型經濟結構,建好10000畝優質紅心柚基地、6000畝竹木漿基地、3000畝西瓜基地和山蒼子基地,全力打造以5000頭肉牛和20000頭生豬為主的畜牧骨幹產業,全年培育出欄300頭以上的生豬養殖大戶5戶,到2010年實現以上產業收入占農業生產總值的60%以上;大力抓好勞務經濟,全年保證勞務輸出7000人,收入3500萬元;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學好技術回家鄉創業,寬鬆環境引進技術和人才,招商引資20萬元以上;爭取投資2000萬元的燈塔煤礦開工。三是抓素質教育促鄉風文明。搞好“五五”普法工作,採取多種形式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識,增強人們的法制觀念;加強對農民的培訓,以農校為依託,全年輪流培訓農民2000人以上;大力宣傳和組織農民學習“八榮八恥”,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充分發揮“村民道德評議會”的作用,經常開展道德評議,解決好法律管不著、政策管不好、幹部無法解決的問題,以道德評議為依託搞好農民道德教育。四是抓社會事業促村容整潔。加大投入建好村級衛生站,改造好鄉衛生院危房,配齊各種醫療器材和醫務人員,建立健全各級衛生網路,到2010年做到大小病不出鄉,解決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全鄉10個村的衛生站達標,農民參合率達85%以上;全年發展寬頻網電視用戶500戶以上,到2010年實現電視用戶4000戶;年內實現70%的農戶安裝上電話;推廣沼氣池200口;扶持10戶農戶實施“六小工程”,建設生態家園,以此帶動全鄉發展;全面落實農村低保、計畫生育獎勵扶助等政策。五是抓村民自治促管理民主。採取多種措施激發村民的自治熱情,嚴格實行村民“一事一議”,讓村民自己的事自己作主,在全鄉10個村推行“三會一評”工作方法,提高政(村)務公開的透明度,全面推行政(村)“誤”公開制度,完善各種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村民民主測評幹部制度,讓村民來管理好由自己選出來的幹部,以此促使幹部認真履職,主動為民辦好事實事,以此增強村民參政議政和民主管理的意識

社會和諧

雙龍場鄉雙龍場鄉
雙龍場鄉全面落實中市全會精神,全力整治發展環境,以“四抓”促和諧社會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抓宣傳動員營造濃厚氛圍。採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發展環境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傳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和基本任務等,到2008年為止,已出專欄3期、書寫標語120餘條、設宣傳台2場次、出動宣傳車2車次、開設廣播講座3場次、印發宣傳資料2500份。

抓意見徵求明確整治方向。召集部分私營企業業主、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外出務工有成人員和縣鄉人大代表等進行座談調查,廣泛徵求意見和建議,2008年為止共徵集問題25條、意見43條、建議17條,梳理歸類後都得到了一一落實,向全鄉人民作出了限期整治承諾

抓項目清理規範行政行為。由鄉紀委牽頭,人大協助組織專門的清理整治小組,以清理行政審批項目為重點,開展對鄉政府各內設機構、各單位部門的行政審批項目、行政事業性、經營性服務收費項目及行政執法程式的清理工作。

抓投訴處理解決信訪問題。由鄉政府統一設定舉報箱、公開投訴電話和投訴地點、公開領導接待日等,按照及時交辦、限時查結、按時反饋的原則,將有關企業和個人反映的情況,及時交辦給相關單位,落實責任人和責任領導,限期辦理,並要求及時反饋處理結果。2008年,雙龍場鄉共接到企業、民眾反映的問題23件(次),接待來訪76人次,所反映的問題都--得到了解決,辦結率達到99%。

計畫生育

雙龍場鄉雙龍場鄉
一是突出宣傳內容的轉變,由重人口國情宣傳向重優質服務轉變。緊緊圍繞與育齡民眾自身利益息息相關,與家庭幸福緊密相聯的生產、生活、生育方面開展宣傳,切實轉變民眾對計生工作的認識。二是突出宣傳方式的轉變,由灌輸式宣傳向啟發式宣傳轉變。採取知識問答、文藝表演、媒體宣傳等民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促進廣大幹群由被動受教育向主動受教育的角色轉換。三是突出宣傳形式的轉變,由大規模集中宣傳向以家庭為重點的婚育新風進村入戶宣傳轉變。由各包村領導牽頭,通過召開院壩會、田坎地頭會等形式深入基層向民眾宣傳計生國策,使民眾更易接受和理解。四是突出宣傳格局的轉變,由“獨唱型”向全社會“合奏型”轉變。將計生宣傳與充分發揮“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和自我約束”的自治功能有機結合起來,讓全民參與計生工作,逐漸形成了全社會齊抓計畫生育宣傳工作的“大合唱”局面。

相關措施

雙龍場鄉雙龍場鄉
為了更好地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確保全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和諧,2007年來,豐都縣雙龍場鄉採取八大措施,不斷完善和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贏得了當地民眾的好評

首問責任制。黨政一把手和各單位部門負責人是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不管接收到的任何信息,都要親自督辦到底,不得推責任,要有辦理過程記載,發生安全事故首先追究第一責任人責任,然後才是具體責任人,每位第一責任人必須向社會公開聯繫方式和聯繫電話。

聯抓責任制。實行部門與部門、村社與村社之間聯合抓安全生產方式,每月定期進行交換檢查,相互排查各種隱患,檢查評比工作責任制的落實情況,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交換經驗和好的做法。

縱橫責任制。層層簽訂責任書,織好橫到邊縱到底的責任網路,落實每位領導和幹部職工的具體職責和責任範圍,完善相互監督牽制的管理機制。

報告責任制。實行每月情況報告制,按照責任網路一級向一級逐級上報,發生安全事故和重特大隱患必須立即報告,可先越級上報到相關部門,然後然後按層次上報具體情況,但必須在一個小時內逐級上報完畢。

宣傳責任制。抓好安全生產文化建設,每位幹部職工做到會會必講安全生產工作,事事不忘安全生產工作,在責任區域內書寫標語不得少於5幅,發放安全生產知識資料每戶不得少於1份,召開大小會議不得少於一月一次,村民的安全生產知識和法律法規的知曉率達100%,安全生產意識有明顯提高。

票否決制。出現一次安全事故,必須按程式追究相關責任人和責任的單位責任,個人年底考核不能定為稱職以上格次,不能提拔重用,單位不能評為先進集體,並取消所有獎金。

信訪接待制。鄉政府設立安全隱患舉報箱和接待處,由黨政領導輪流值班接待並負責處理,各責任區域的責任人和單位部門,公開電話號碼,每逢趕場日接待民眾來訪和收集監督員反映的有關情況。

義務監督制。全鄉聘請10名縣鄉人大代表為安全生產義務監督員,對各村各單位部門及政府的安全生產工作進行監督,並負責安全生產知識的宣傳和政府職能部門的行風評議。

重慶鄉鎮(一)

主要是詳細介紹重慶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