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直鎮

十直鎮

十直鎮隸屬於重慶市豐都縣,南瀕長江,江岸線30華里,是全縣江岸線最長的鄉鎮,東與忠縣任家鎮接壤,距豐都縣新縣城45公里。全鎮幅員面積108.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2169.57公頃,森林面積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2%。全鎮轄17個村,1個居民委員會,54個村(居民小組),12992戶,43468人,其中:集鎮常住人口6860人。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十直鎮十直鎮
十直鎮地勢西高東低,屬丘陵立體型氣候。海拔高度在105米——1080米之間,年均氣溫在17.5℃左右,年均降水量約1106.3毫米左右。

自然資源豐富。海拔1080米的高山,特產不甚枚舉,如優質大米、數不盡的山間野果、清涼安適的桃花洞礦泉水、高山好藥材(川芎、以仁、厚朴、紅花、木瓜、金銀花、龍膽草、金錢草、白朮、杜仲等)。並且複雜的高山丘陵地形帶來了豐富的可開發的旅遊資源。有蔣家山傳說、八角廟水庫自然風光、寨上風情等自然景觀。地下蘊藏有豐富的寶藏:蔣家山已鑽有日產30萬立方米的天然氣井一口,且有大量的淺層天然氣待開發;汀溪黃金坡已探明砂金儲量215噸;蔣家山、瓦屋山有厚達1.5米以上的煤層。境內有汀溪、雙溪等4條溪流直入長江。

十直鎮人居環境不斷完善。一是居民用上了清潔的能源,2004年底,十直鎮場鎮居民用上了天然氣,現正在從場鎮向周邊村社發展,目前,十直鎮有430戶居民用上了天然氣。二是電力充足。十直鎮有一月供電量最高可達44萬度的供電站。2004年底,全鎮除龍頭村、河梁村以外的16個村已全面完成農村電網改造。目前全鎮已實現村村通電。三是場鎮居民實現了安全飲水。全鎮現有3處自來水工程,場鎮以及周邊居民人蓄飲水已基本得到解決。四是有完備的通信設施。移動、聯通、寬頻信號已覆蓋十直鎮大部分地方。目前,全鎮有1900餘戶村民用上了電話,60多戶裝上了寬頻。

十直鎮是農業鎮,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苧麻、榨菜、生豬三大產業已基本形成,享有“全縣之最”的稱號。2005年,全鎮糧食農作物總播種面積7676公頃,其中糧食作物面積5013公頃,糧食產量1.9萬噸;全鎮年出欄生豬35000餘頭,現有養殖規模在1萬頭以上的養殖企業2家;有苧麻1.5萬畝,年產苧麻3000噸,有苧麻專業合作社3個;有榨菜2.5萬畝,年產鮮菜頭5萬噸,加工成品菜4萬餘噸,全鎮有榨菜加工大戶60餘家,產品出口日本。

鄉鎮建設

十直鎮十直鎮
十直鎮“四新一好”促場鎮建設隨著十直城鎮化步伐的不斷加快,隨之也暴露出許多問題:如有新房無新貌,有人氣無場地,有設施設備無規範管理辦法。為了充分展示“市級中心集鎮”的優勢,鎮黨委、政府採取“四新一好”的措施加快場鎮建設步伐,提升中心鎮形象

新推出一套新式住宅圖集。鎮村建站收集了十直鎮新修的有特色的農房樣式及《新農村圖集》中有代表性的住宅樣式做成展示牌供各建房戶參考,並統一規劃,統一設計在移民新街打造真正“十直風貌一條街”。

新開闢一處綠肥化休閒廣場。在2008年人代會上,鎮政府把啟動十直蓮花堡休閒廣場作為為民辦的一件實事,修建休閒廣場為十直居民提供一處可供休閒娛樂的場所。並且休閒廣場的啟動建設還被納入2008年的重點攻關項目,分管領導務必於年成功內向外向上爭取該項目的啟動資金並進行實施。

新安裝一批環衛設施。2007年鎮政府出資2萬多元安裝了便民垃圾箱50多個,可是由於管理不力,不到一年,幾乎毀壞待盡。為了徹底改變場鎮憂民亂扔亂倒的陋習,鎮政府將不遺餘力花大力氣進行改善,2008年計畫買一批大容量的垃圾桶安放在街道兩旁便於居民傾倒垃圾並由環衛工人每日定時清理,徹底改變十直場鎮“髒、亂、差”的現狀。

新出台一套城鎮建設管理措施。近年來,隨著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可建設安全和建築垃圾管理卻跟不上,導致場鎮建房越多、街道越髒、事故越多,鑒於此,鎮政府出台了一套新的管理辦法:建築業主在建房過程中必須使用龍門吊塔吊,安裝佩戴,否則鎮安辦、鎮村建站發現第一次進行警告,二次勒令停業整頓,三次及以上罰款並取消承建商施工資格。建築業主在施工前必須向鎮村建站交衛生保證金(抵押金)500元/戶,如退場後及時清理建築垃圾職數返還,如不及時清理的,由本村建站用該保證金請人清理。這些措施的出台,將有效保證建築安全和場鎮衛生。

建成居民最宜居的美好家園。十直鎮抓住新農村建設及市級中心集鎮的機遇,著力改善場鎮面貌,把十直建成規劃科學、清潔靚麗的居民生活新家園。

文體衛生

十直鎮十直鎮開展計生工作
一是突出強化基層基礎工作。建立鎮計生幹部包片、駐村幹部聯繫領導包村(居)、村(居)計生幹部包戶的工作責任機制,完善落實各項基層管理制度。二是全面提升科技服務管理水平。完善鎮服務站、村(居)的改造、設備配備和藥具辦公室、藥具庫房的“標準化”建設,建立免費生殖健康檢查和孕環情監測的質量評估考核體系,加大對孕期、術後的日常監控力度。三是嚴格落實利益導向和依法行政工作。全面兌現各項計生惠民政策,規範鎮、村計生政務公開的內容和形式。四是科學完善流動人口管理新機制。建立完善“管理信息化”的流動人口管理新機制,強化流動人口信息網上交流的監控督查。五是全面提高宣傳教育工作水平。深化“三結對幫扶”和“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加強人口計生對外宣傳的管理。六是大力加強協會組織建設。不斷擴大計生協會組織的覆蓋面,促進創優工作深入開展。

十直鎮通過採取“培、扶、聯”三條措施,組織鎮內在家婦女學技術、增本領、找出路、闖市場,幫助廣大婦女實現經濟獨立和家庭富裕。一是幫助婦女開展技能“培訓”。利用現有農業、科技、教育等培訓資源,利用龍頭企業和專業協會等社會力量,通過舉辦培訓班、播放電教資料、現場觀摩等形式,加強畜禽飼養、苧麻、榨菜種植、蔬菜種植等實用性項目培訓。年內計畫舉辦婦女培訓班12期、培訓2000餘人。二是“扶持”婦女走規模經營道路。組織技術人員與婦女簽訂“定人幫扶協定”,幫助引進婦女引進新技術、推廣新品種,發展糧食規模化種植。協調農村信用社、工商、地稅等部門給予發放小額貸款、減免稅費等措施支持,為婦女創業排憂解難。把有膽識的婦女培養成新型農村致富典型。讓大多數婦女走上自立自強的道路。三是為婦女“聯繫”就業崗位。定期公布用工信息,提供相關技術、招工服務,聯繫企業為婦女提供短期就業機會,方便農閒時節婦女到企業做工,每人每天可增加收入50元左右。

鄉鎮活動

十直鎮十直鎮領導指導工作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入開展,農村對新技術、新人才的要求日益迫切,十直鎮黨委、政府緊緊抓住“搞好春耕生產補冬災”的機遇,順應農民要求,積極開展“三下鄉”活動。

積極開展新型農民培訓下鄉活動。鎮農業服務中心牽頭,邀請縣農廣校專技骨幹對新農村推進村農民進行苧麻、榨菜、糧食等產業適用科學技術培訓,並逐步擴大培訓範圍,以新農村推進村為中心向有條件的村幅射。現已培訓新型農民近2萬人次。

積極開展適用技術下鄉活動。抓住春耕春播的時機,鎮農業服務中心技術人員分片負責,深入村社為農民傳授竹木、苧麻等作物的栽培、管理技術,並印成宣傳資料發到農戶手中。使農民學會了科學種植方法

積極開展法律下鄉活動。由鎮經發辦牽頭,在農業服務中心、司法所和工商部門的配合下,利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為契機,在農資市場開展“打假”行動,同時,對農民進行防偽識真基本知識學習,讓農民自覺抵制非法農用生產資料充斥市場。鼓勵農民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黨政建設

十直鎮十直鎮
2008年是“最佳化服務環境暨作風建設年”深入推進的一年,十直鎮將以此為契機,以思想教育為前提,制度建設為保證,考核監督為關鍵,突出“六抓”,推進機關作風建設

一抓細節,正會風。針對少數幹部紀律意識淡化,上班遲到早退、隨意離崗串崗和開會打手機、講小話等會風會紀散漫現象,十直鎮機關作風建設領導小組抓住細節不放,從嚴規範會風會紀,嚴格執行簽到考勤制度和請銷假制度等,使幹部職工在紀律面前不願違,也不敢違。

二抓學習,強素質。抓住創新作風建設的宣傳教育機制,著眼於教育提高、促進工作,著眼於增強合力、促進和諧,真正建立一批心繫民眾、敢想敢幹、勇於創新的黨和人民幹部隊伍。

三抓監督,促規範。十直鎮機關作風建設領導小組以開設意見箱、開通投訴電話、公開舉報方式,建立監督檢查小組,堅持明查與暗訪相結合,採取“一看、二聽、三查”的方式,不定期對鎮級各單位機關作風進行全面檢查。並每月通報一次。

四抓制度,嚴管理。在嚴格執行“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同時,進一步抓好“六項制度”和“兩牌一證”的落實及中央四個先進性長效機制的貫徹落實。

五抓服務,樹形象。按照建設服務型機關的目標,以改善服務態度、最佳化工作質量、提高辦事效率為重點,改進機關幹部作風和服務理念,努力塑造“務實、高效、廉潔、文明”的機關形象

六抓結合,重實效。在抓作風建設的同時,注重與鞏固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和廉政文化建設機關效能建設相結合,確保以作風建設推動工作落實,以工作落實檢驗作風建設成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