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水鄉

紫水鄉

紫水位於重慶市開縣西北部,紫水河東西兩岸,東經108°18',北緯31°24'。東臨和謙、敦好鎮,南交正壩鎮,西接高橋鎮、麻柳鄉,北臨梓潼鄉。全鄉幅員面積94KM2,政府駐地紫水壩,海拔460M,南距縣城53KM。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紫水鄉紫水鄉
紫水集鎮是開縣西北山區的重要集鎮,為古開州48個老場之一,逢三、六、九趕集,集鎮發展迅速,場鎮面積65.97畝,街道3條,長2.1公里,已建成農貿市場和環形新街,市場功能齊全、交易繁榮,主要產品有糧食、水果、百貨、農副產品、農畜幼禽等。2007年底全鄉總人口30663人,其中農業人口30015人,非農業人口648人,全鄉勞動力15788個,其中第一產業占4588個,常年外出11200個。年創勞務收入3848.7萬元。

紫水鄉2004年總戶數7808戶,總人口29462人.村組規模調整中,保留1個居委會,將21個村調整為9個村,將296個村民小組調整為89個村民小組。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173萬元,全口徑財政總收入69.36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0.0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16元,糧食總產量11938噸。(8月區劃調整後數據)

農業生產。種植優質稻8900畝、優質油菜2000畝、優質大豆5000畝;出欄生豬10150頭、圈存長毛兔26000隻、牛1350頭、羊1650隻、家禽11萬隻,從寧波引進良種長毛兔100隻。帶動起了種植大戶13戶,養殖大戶100戶,規範完善4個綜合服務社和3個專業合作社。招商引資約120萬元。完成了100名勞動技能培訓,勞動力轉移7900人,獲得勞務收入3000萬元。

農業基礎設施。技改山平塘88口,整治水庫2口,修復渠堰5.6千米。恢復改善灌面180畝。新裝電話320門,並完成了幸福院和衛生院醫技樓的改造,有線電視寬頻網進村也正在進行,豐富了農民民眾的文化生活。

城鎮建設。城鎮建設總投資達400多萬元。新增城鎮建房面積15600平方米,增加城鎮人口263人。社會事業。龍茶國小新建教學樓平方米,紫水國中新建學生公寓1505平方米。人口出生率為6.6‰,符合政策生育率88%,徵收社會撫養費74萬元。全鄉創建最佳文明單位2個,文明單位6個,創建縣級衛生紅旗單位1個,愛國衛生先進單位6個。

自然資源。自然資源豐富,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大豆、黑木耳菸葉、油菜等,經濟林木有蘋果、雪梨等、還有萬畝速豐林、萬畝竹海和千畝中藥材生產基地。礦產資源有煤、鐵、石英岩等。

城鎮建設

紫水鄉紫水鄉
開縣紫水鄉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鎮,現有耕地22000畝,人口23609人,以糧食蠶桑榨菜生豬為主要產業。2006年來,該鎮黨委、政府一班人在農業結構調整中,因地制宜,把水產養殖作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堅持發展不放鬆。截止2005年底,全鎮共開發養殖水面3000畝,其中水庫和山平塘水面1400畝、精養魚池1600畝;發展水產養殖大戶200餘戶,其中20畝以上24戶、50畝以上8戶、100畝以上3戶。2005年產商品魚2200多噸,約占全區水產品總量的1/4;農民人均水產養殖收入635元,占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0%。水產養殖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一大特色產業。其主要做法有三點。

一、因勢利導,精選項目。該鎮淡水資源豐富,現有小(二)型水庫8座、山平塘561口,養殖水面1400畝。當地農民有良好的水產養殖習慣。黨委、政府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抓住有關部門清理整頓水庫肥水養殖的契機,因勢利導,教育引導養殖大戶學習外地的先進養殖技術,改變傳統的養殖習慣,跳出單純依靠水庫和山平塘養魚的發展模式,鼓勵養殖能人承包租用農戶成片的沖沖田,圍田修池,積極發展成片的精養魚池,走出了一條科學養殖、滾動發展的新路子。

二、培育能人,協會帶動。發展水產養殖,水面是基礎,技術是關鍵,能人是榜樣。該鎮黨委、政府瞄準水產養殖項目後,著力宣傳扶持百花村的水產養殖大戶——夏光文,鼓勵他投資80多萬元,圍田新建養魚池,走規模發展之路。隨著養魚戶的逐漸增多,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鎮黨政領導審時度勢,引導成立了紫水鄉水產養殖協會。2008年,該協會已發展會員70多人,並輻射到石龍、李渡、叢林等周邊鄉鎮。水產養殖協會的成立,不但搭建起了養殖戶信息交流的平台,減少了惡性競爭,而且還激發了業主的養殖積極性,增強了做大做強的信心,助推了水產養殖規模的大發展。百花村村委會主任王松,2003年僅有養殖水面3畝,2004年擴大到40畝,2005年已發展到100多畝,在其帶動下,該村2005年新發展養魚大戶3戶,新建精養魚池250多畝。犁園村的蔣能德,在協會的帶動和支持下,2004年至今,投資新建精養魚池70多畝。協會成立以來,累計為會員提供技術諮詢和指導1500餘人次,為會員節約成本30萬元,養魚平均單產從每畝500公斤提高到1000公斤,最高的達1500公斤;實行統一銷售,每噸售價比分散經銷高200元,為會員多賺80萬元。

三、鎖定目標,傾力扶持。為做大做強水產養殖業,該鎮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水產養殖531發展規劃,即:力爭到2010年全鎮發展水產養殖5000畝(產量3000噸)、產值3000萬元、農民人均水產養殖收入1000元。同時,確定重點抓好百花、犁園、雲星三個水產養殖基地村建設,出台優惠扶持政策,堅持水產養殖無小事,實行鎮領導分片包村聯繫養殖大戶制度和派出所掛牌保護制度。對新建精養魚池的農戶,實行“四優先”,即村社幹部優先協調農戶的承包地,農林站優先協調養殖用水,協會優惠提供良種魚苗和配合飼料,建環、國土所優先審批養殖臨時用房、並免收相關費用。

退耕還林

紫水鄉紫水鄉
紫水鄉在退耕還林工作中注重與產業結構相結合,發展了一批經濟價值高的經果林,促進了全鎮經濟的發展。

2007年,區上下達給該鎮的退耕還林的面積是2500畝,為完成這一目標任務,該鎮採取鎮領導落實包村,鎮幹部包社,實行目標考核的辦法,獎懲兌現,同時,林業局也投入了4700元工作經費,促進該鎮的退耕還林工作。在具體工作中,該鎮分管領導還到現場參與規劃,組織調運苗木,督促種植,在苗木栽培上考慮與產業結構相結合,發展了一批經果林。到去年底,該鎮實際完成退耕還林面積3179畝,其中,栽植經果林580畝,生態林2599畝,退耕還林涉及5個村39個農業社,超額完成了區上下達任務

2008年,該鎮在07年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更加注重了與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鎮裡組織有關人員到李渡、義和、鎮安參觀學習後,開始在蠶桑方面大做文章。2008年已落實蠶桑育苗400畝,可栽桑2000畝,落實經果林共500畝,這些林木見效後,將大大促進全鎮經濟的發展。

相關措施

紫水鄉紫水鄉

紫水鄉高度重視奧運會期間社會穩定工作,將其納入紫水鄉當前的重點工作來抓,舉全鄉之力,協調配合,調動各方積極性,並積極採取“七個一”確保奧運會期間社會穩定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次深入的宣傳。為在奧運期間,確保社會穩定,紫水鄉7月15日召開了鄉村兩級幹部會。要求各級幹部下村下社,通過各種形式宣傳奧運,穩定社會治安,為奧運召開期間的社會穩定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套系統的方案。紫水鄉黨委政府立足鄉情,從實際出發,制定了四套方案。一是確保道路交通安全方案;二是確保水上交通安全方案;三是堅決打擊非法小煤窯實施方案;四是堅決打擊非法邪惡組織實施方案,並配套制定應急預案

一次重點的排查。全鄉機關幹部大下訪,對紫水鄉2008年存在的矛盾進行拉網式排查,對帶有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和事件,進行專項清查,對重點信訪、上訪人員進行專人監控,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

一次徹底的打擊。2008年月28日以來,紫水鄉安辦及全體機關幹部對全鄉非法小煤窯實施拆、炸、封等措施予以堅決徹底打擊,對非法小煤窯業主實施一對一的監控,防止非法再度開採。一次全面的化解。在矛盾糾紛大排查的基礎上,對存在的各種矛盾糾紛進行--化解。做到矛盾在一線上消滅,問題在一線上解決。2008年以化解排查矛盾糾紛的90%。

一套齊抓共管的機制。充實完善領導小組,建立專門的信訪辦公室,由“五位一體”具體負責奧運期間社會穩定,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層層落實責任,將每一項任務落實到領導、部門、人頭。鄉屬單位、村(居)委會實行零報告制度。

一次心與心的交流。紫水鄉全體黨委成員深入基層,到老上訪、信訪人員家中,與其誠摯交談。以理曉人、以情動人、以法明人,充分認識當前大局形勢,細心、耐心的做好老上訪、信訪的思想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重慶鄉鎮(一)

主要是詳細介紹重慶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