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鄉

大德鄉

大德鄉由原大慈、大德合併而成,大德鄉距縣域17公里,幅員面積118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350?1290米之間,全鄉轄14個村、1個居委會、126個村民組,全鄉總人口53098人,總戶數14179戶,耕地面積33280畝。

基本信息

發展概況

大德鄉工農業總產值1.27億元,全鄉財政總收入33.4萬元,其 中地方財政收入22.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01元,糧食總產量22573噸,人均產糧451公斤。水稻制種500畝,2000畝撂荒耕地全部復耕,種植水稻2萬畝,優質水稻基地1.5萬畝,優質玉米豐產片4000畝,全年出欄生豬4萬頭,養殖100頭以上的專業戶50戶,1000頭以上的1戶,形成了生豬基地。新植柑桔6萬株,建立2000畝優質柑桔基地,建立雜水果基地3000畝(雪梨1000畝、油桃500畝、李子1000畝,枇杷500畝),建立無公害蔬菜3000畝,勞務輸出12000人,實現勞務收入5000萬元。建立了優質水稻、養豬、柑桔、雜水果等專業合作社20個,引入業主開發土地800畝,投資120萬元。

大德鄉大德鄉
大德鄉有水庫6座,山坪塘1126口,技改山坪塘367口,新修微型水利20處,新增容水量4萬方,恢復改善灌溉面1000畝,新建人飲工程8處,新修人飲池18口,解決了近2500人飲水困難。全鄉完成退耕還林1.5萬畝,現有天然保護林5000畝。全鄉民眾集資30萬元,對100公里村級公路進行了全面整治維修。按照“先急後緩、先重後輕、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加大中央財政投入力度,優先解決對人民民眾生活和身體健康影響較大的飲水安全問題。在農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要通過政策規範和市場調節,整合全國農業信息資源,逐步建立具有開放性、實用性和權威性的農業信息系統。針對廣大農村消費群體的特點,增加有針對性、高質量的信息服務。啟動“金農”工程,利用農業系統已有的信息體系,建設覆蓋全國縣鄉的農村信息服務網路

社會公共事業

一是教育,全鄉有單設國中一所,完小4所,基點村校8所,私中1所。全鄉有學生7000餘人,2005年投資60萬元

大德鄉大德鄉
排出村校危房4所。2005年考入重點高中45人,取得了歷史上最好成績。二是計畫生育,人口出生率為11.4%,人口自然增長率8.17%,符合政策生育率77.99%(含漏統),徵收社會扶養費25萬元,審查覆核全鄉十四歲以上獨生子女695人,落實計畫生育獎勵扶助戶76人。三是民政事業,發放優撫、低保資金75萬元,新建五保村3個,投資30萬元,全鄉474戶五保戶,入住敬老院40人,救助受災戶605戶,特困戶472戶,救助資金56000元。嚴格執行殯葬改革條例,殯改火化60人。四是郵電、廣播事業,建立了郵政代辦所,郵政儲蓄500萬元,有線加密光欖主桿線全線開通,安裝加密電視戶1000戶,新安裝電話300部。五是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效果,創建縣級文明單位5個;縣衛生單位8個。六是衛生事業,新建衛生院投資40萬元,大衛生工作得到保障。

大德鄉城鎮建設2007年總投資460萬元,擴大城鎮面積0.2公里,新增建房面積5000平方米,增加人口190人,完成農戶建房面積25920平方米,硬化街道2000米,綠化面積560平方米,修建垃圾池一個,落實了場鎮垃圾處理。

關愛弱勢群體

大德鄉採取了“五大舉措”關愛社會弱勢群體(指五保戶、特困戶、殘疾人、孤兒、寡婦等在眾人眼裡相對處於弱勢的人群)。
一、輿論上引導。充分運用各種會議、走訪座談、專欄板報、廣播電視等形式廣泛宣傳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和基本要求,在全鄉範圍內形成了人人關愛弱勢群體、戶戶幫助弱勢群體的良好輿論氛圍。
二、政策上傾斜。無論是惠農政策落實,還是就業再就業安排;無論是物質利益的分配,還是精神方面的撫慰;

大德鄉大德鄉
無論是民事糾紛的調解,還是相關手續的辦理,黨委政府在堅持政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前提下向弱勢群體傾斜。
三、生產上幫助。當他們的承包地缺勞或無力耕種時,幹部在徵得戶主同意後要么幫助轉包他人,要么組織“助耕隊”助耕,要么請人代耕;當他們生產資金緊缺時,幹部就盡力幫助多方籌措;當他們遇到技術難題時,幹部就及時送去相關資料或請農技人員當面講解、現場示範。
四、生活上關心。不管是領導幹部還是一般幹部,不管是機關幹部還是村(單位)組幹部,都能隨時隨地問候弱勢群體,主動幫其排憂解難。凡是符合低保條件的對象都享受了低保待遇。機關幹部還主動“攀窮親”,擇其重點“一幫一”結對幫扶了42戶。
五、制度上保障。組織黨員幹部認真學習堅決貫徹執行《農村五保戶供養條例》、《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殘疾人保障法》《低保工作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各級黨委政府出台的救助救濟政策,切實保障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力求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勞動力“農轉非”

大德鄉是典型的農業大鄉,勞動力資源極其豐富,要實現“富民強鄉”目標,必須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為此,黨委政府在新農村建設中積極引導村民從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轉移。通過三個渠道已轉移16969人(僅指勞動力,下同),占全鄉總勞動力的55%,年總收入達8484萬元,僅此一項,全鄉人均純收入達1655元。其具體做法是:
一是勞務輸出轉移15099人。鄉建立勞務產業領導小組,加強組織領導;設立勞務產業辦,加強組織協調;成立農民工工會,加強維權指導;開通“農民工熱線電話”,加強信息互通。總而言之,竭盡全力為農民工提供全程服務,使

大德鄉大德鄉
勞務產業成了該鄉的主導產業。
二是興企辦廠轉移1018人。積極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商來鄉投資興業,鼓勵在外務工人員返(來)鄉創業,促進一些村民就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該鄉曾是企業發展的“盲區”,但通過宣傳政策、傳遞信息、優供場地、快捷辦證、領導幫扶、定人聯繫、設獎鼓勵等措施,僅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就有香港、台灣、浙江等地老闆考察、入駐大德,香港盈進毛織廠等10多家毛織廠已投產運行,還有即將入駐的毛織廠、織布廠、製衣廠、塑膠廠等項目正在洽談之中。
三是城鎮建設轉移852人。大力加強小城鎮建設,完善城鎮基本功能,努力為城鎮居民排憂解難、保駕護航,促使商貿、餐飲、休閒、娛樂等服務業健康發展。
大德鄉將進一步改進服務,盡力提供發展平台,力爭更多的村民“農轉非”,早日實現全面小康

改善幹群關係

大德鄉開展“機關幹部大下訪活動”是市、縣委的英明決策,是機關幹部了解民情、傾聽民聲、化解民怨、解除民慮的重大舉措,是進一步融洽黨群幹群關係、促進社會和諧的一劑“良方”,實為順民心、得民意的重大“民心工程”。大德鄉在“百名機關幹部大下訪活動”中察覺,人民民眾十分滿意“集中下訪”,更盼望“下訪”深

大德鄉大德鄉
入持久,維護社會長治久安。為此,該鄉進行積極探索,建立了“七大”長效機制。
一是定時下訪制。主要領導每月下訪時間不少於8天,黨委成員不少於12天,駐村幹部不少於16天。
二是“結合”下訪制。不能將“下訪”活動單一化,要把“下訪”活動與宣講政策法規、傳授科技知識、指點致富門路、量力興辦實事、幫助弱勢群體、搞好便民服務、開展行政執法及階段性中心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只有這樣人民民眾才會真正滿意。
三是包片負責制。實行主要領導掛大片、黨委成員包小片、駐村幹部包到村的“三包”責任制。
四是按時匯報制。每月最後一周星期五上午,召開機關幹部會議,聽取“下訪”活動開展情況回報,了解存在的問題並分析原因,提出解決思路,部署下月工作。
五是定期排處制。經全面下訪、調查摸底,鄉上每月開展一次矛盾糾紛集中排查,在快速上報的同時由分管領導牽頭指定專人分輕重緩急限時妥善調處,確保無民眾集訪或越級上訪。
六是重點回訪制。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對重點人和事進行回訪,尤其是對老上訪戶和帶傾向性全局性的重大問題處置後落實情況進行回訪督查。
七是考核獎懲制。黨委要求,全體機關幹部必須將“下訪”活動開展情況準確記入“民情日記”,鄉紀委定期或不定期檢查記錄在案,作為年終考核的重要依據之一。對因工作不負責任,造成民眾集訪或越級上訪,嚴重影響社會穩定的,責其書面檢查,予以通報批評,並視其情節依紀依法從嚴追究責任。

抓好中職招生工作

全縣中職招生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後,大德鄉黨委政府認真研究,及時傳達,採取強有力措施貫徹落實,做到“九到位”。
一是思想認識到位。黨委政府一班人充分認識到,做好中職招生工作能讓未升學的國中畢業生(新生勞動力)接 受中等職業教育、獲得一技之長,是提高勞動者技能、解決就業問題的有效途徑,是推動勞務經濟良性發展、山

大德鄉大德鄉
區農民脫貧致富的一大突破口,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手段,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鄉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之一。因而,必須切實加強領導,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二是加強領導到位。鄉成立了中等職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徐燕彬同志任組長,譚輝、向東、趙麗芳同志任副組長,薛登元、劉偉、譚紅明、袁連安、王蜀明同志為成員,下設辦公室(鄉經發辦內),由譚紅明同志兼任主任。各村、學校成立了相應的班子。
三是目標明確到位。動員50%的國中畢業生、80%以上的貧困家庭國中畢業生和30歲以內退役士兵全部接受中職教育。
四是方案制定到位。為使此項工作有條不紊、有序推進,該鄉制定了工作方案,以德府發[2007]51號檔案上報下發。
五是政策宣傳到位。通過印發資料、召開會議、舉辦板報(專欄)、入戶宣講等多種形式開展大張旗鼓宣傳,使廣大幹部民眾進一步明白了發展職業教育的重大意義和國家資助等相關政策,明確了應就讀的重點學校,了解了其基本概況。
六是調查摸底到位。在廣泛深入宣傳發動的同時,調查掌握了全鄉的基本情況,即全鄉有應屆國中畢業生498名(上重高線68人、普高線278人、落榜152人),其中貧困家庭子女152名。
七是責任落實到位。將全體鄉村幹部和國中行政班子及畢業班教師分成5個組,由包片領導負責,任務到人,責任到人,考核到人。
八是督促檢查到位。鄉成立了中職招生工作督查組,由徐燕彬同志任組長,王蜀坤、謝茂川、劉偉、譚紅明、袁連安同志為成員,每周督查一次,及時通報情況。
九是考核獎懲到位。實行單項考核,同時納入年終綜合目標考評的重要內容之一進行獎懲。通過這些舉措,目前全鄉已有142人報名登記就讀指定中職學校。儘管如此,全體工作人員仍未鬆懈,力爭再動員一批擬讀普高的就讀中職,努力實現既定目標,讓更多的人學到一技之長,推動全鄉經濟社會大發展。

村務公開制度

為防止村務公開避重就輕、避實就虛,杜絕圖形式、走過場,確保廣大人民民眾的知情權,進一步擴大監督范

大德鄉大德鄉
圍,切實加強村級黨風廉政建設,大德鄉在按要求實行公開的基礎上,還突出針對性、注重實效性,實施了“點題公開”,即只要符合政策及上級相關規定,人民民眾想知道什麼又公開什麼。一是點題時間,每天上午7點至下午9點。二是點題地點,可在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村實職幹部家裡或路途相遇之處,也可在鄉信訪接待室或書記鄉長接待室(如系法定節假日可在鄉值班室)。三是點題內容,凡是人民民眾認為已公開的內容不全面、不真實、不詳細或應公開的內容而沒公開的,都可點提。四是點題方式,可當麵點、電話點、網路點,也可書面點;可署名點,也可匿名點。五是公開時限,凡所點提應公開內容必須在一周內予以公開。六、強化監督,鄉紀委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檢查,如發現民眾已點題、應公開而沒公開的,則在全鄉通報批評,責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取消村級班子集體和個人年終評先評優資格,並追究主要負責人責任。通過實行“點提公開”,真正給了民眾一個明白、還了幹部一個清白,該鄉自去年黨委政府換屆以來沒有一起檢舉控告幹部的信訪件,實現了紀檢監察“零上訪”目標。

重慶鄉鎮(一)

主要是詳細介紹重慶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