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龍鄉

暨龍鄉

暨龍鄉位於重慶市豐都縣的東南部,是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距離豐都縣縣城62公里,面積58.9平方公里,總人口30245人,總戶數8102戶。轄27個村,3個居委會。

基本信息

城鎮建設

暨龍鄉暨龍鄉
暨龍鄉主攻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培育。龍頭企業是衡量一個地方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的重要標誌。抓龍頭企業,首先是要抓帶動力強、關聯度大的重點龍頭企業,把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與優勢產業帶、特色產業片、特色產業鄉鎮建設有機結合起來。要根據龍頭企業對原料的品種、質量和數量需求情況,引導農民調整種養業結構,擴大優質原料生產基地,形成“龍頭帶基地、基地促龍頭”的良性循環格局。

要重點抓20家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和10大農產品深加工重點新項目建設,樹立一批農產品加工示範企業。要進一步規範暨龍鄉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管理,做好龍頭企業的考核、評審和認定工作。制定和完善暨龍鄉級龍頭企業的準入標準,主要考核五項指標:一是符合產業發展規劃,屬於同行業的龍頭企業;二是具有一定的規模和產出能力,農產品加工產值達到500萬元以上;三是具備高成長性,年增長幅度達到20%以上;四是帶動基地建設的能力和帶動農戶增收的能力較強;五是社會效益明顯。對暨龍鄉龍頭企業,實行目標考核,動態管理。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做大做強,對投資200萬元以上、符合暨龍鄉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方向的重點項目,實行重點扶持政策。現有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要科學規劃,提升素質,加強管理。

要加快產權制度改革,積極探索產權多元化、投資結構股份化等方式,通過兼併、聯合、重組,融資擴張,使規模越做越大,實力越來越強,成為暨龍鄉農業產業化的“旗艦”。從今年起,暨龍鄉里將重點支持優勢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突出支持帶動力強、關聯度高、規模和產出能力大、成長性好、社會效益明顯的大企業和重點新項目。暨龍鄉財政在農業項目資金中,設立農產品加工扶持專項資金,逐年加大對農產品加工業資金支持力度。各級財政支農資金和農業綜合開發資金,重點支持農產品加工業及基地建設;暨龍鄉科技三項經費和暨龍鄉工業發展專項資金,每年都要安排一定的比例用於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暨龍鄉企業專項資金主要支持農產品加工業。對投資符合暨龍鄉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方向的重點項目,實行財政貸款貼息和有償扶植相結合,其資金在農產品加工扶持專項資金中列支。

經濟建設

暨龍鄉暨龍鄉
2008年,暨龍鄉轉變發展思路,實施科技興煙戰略,“擴規模增量、提質量增效”,實現了良種使用、漂浮育苗、膜煙栽培、煙肥配套、化學抑芽5個100%。截至2008年,該鄉積極發動菸農429戶1043人種植烤菸,落實烤菸種植面積6162畝,完成計畫種植面積102.7%;專業化育苗3500畝,發放專用煙肥6000套,新建塑綱大棚31個,中棚291個;新建烤房30座,技改烤房30座。據該鄉菸草站一負責人介紹,全鄉今年菸葉產量可達1.5萬擔,產值720萬元,種煙戶平收入可實現1.3萬元。

暨龍鄉黨委、政府發揮本地青草飼料充足優勢,大力實施畜牧“黑白”種子工程,採取有力措施狠抓黃牛改良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自1999年以來,全鄉共改良黃牛798頭,已產下牛犢74頭。

2000年3月,全縣黃牛改良流動現場會在暨龍鄉召開以後,暨龍鄉黨委、政府結合正在實施的畜牧“黑白黃”種子工程確定由分管農業的副鄉長負責抓黃牛品種改良,並及時召開了村“三職”幹部會,確定各村支書和村主任為責任人,將300頭黃牛改良任務分到了各村。鄉黨委書記、鄉長、分管領導和畜牧站站長每人向縣上繳納500元風險金後,鄉上採取相應措施,把駐村幹部每月129元地方補貼納入考核,按完成任務情況實行超獎差罰。為確保黃牛改良工作順利進行,鄉畜牧站對全鄉的1500餘頭能繁母牛進行了調查登記。同時,完善了配種設施,設立了個配種點,堅決淘汰全鄉的確120頭劣雜公牛。

2003年,全鄉共配孕母牛28頭,超額28頭完成任務。2004年2月11日,楓香塘村6社黃安壽家的改良母牛產下第一頭牛犢,重達57斤,並且長勢很好。滿月後重達成103斤。該鄉黨委政府因勢利導,發動民眾前往黃家參觀,提高了廣大農戶黃牛改良的積極性。今年,全鄉600頭黃牛改良任務已完成470頭,剩下的確130頭將採取胚胎移植法改良(全縣在該鄉試點)。

黨政建設

暨龍鄉暨龍鄉
一是鄉紀委經過換屆,要抓好基層紀檢監察幹部和從事紀檢監察工作的同志的理論和業務學習;二是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中要講究工作方法,指導好基層的黨風廉政工作,既要保護幹部,又要教育幹部,還要教會幹部如何開展工作;三是要進一步完善制度,完善黨內、黨外的監督;四是要抓好點、帶好面的工作,即在抓好麥地塘村委會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在全鄉形成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抓、趕、比的良好局面;五是要認真履行好“一崗雙責”;六是認真開展好廉政文化宣教工作,並表示鄉黨委、政府將在經費上給予全力支持。在座談中,鄉機關部分中層幹部、兩位村黨支部書記從全鄉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作了積極發言,都表示雙龍鄉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制度健全,對宣傳教育工作抓得很緊、措施很有力,全鄉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能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比較廉潔。同時也為下步更好的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提出了要進一步加強對全鄉黨員幹部的宣傳教育,督促學習,進一步提高基層紀檢監察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等一些很好的意見和建議。

最後,巡查組對暨龍鄉2006年以來開展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情況集中反饋了意見,對雙龍鄉所開展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暨龍鄉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認識到位,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作為一項工程,結合全鄉的黨建、經濟社會工作來抓,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宣傳、教育和學習中能結合農村工作的實際,很好地貫徹、學習黨中央和省、市、區、鄉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精神,工作具體,制度健全,措施到位、有力,形式靈活多樣;通過抓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促進了全鄉各項工作。同時為進一步開展好暨龍鄉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結合經濟發展,巡查組對雙龍鄉的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一是要加強對基層紀檢監察幹部隊伍和基層黨員幹部的培訓、教育和學習,進一步提高基層紀檢監察幹部隊伍和基層黨員幹部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二是暨龍鄉正處於很好的發展時期,有很多的發展機遇,要通過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促進暨龍鄉城鄉一體化和小城鎮建設與發展;三是暨龍鄉現有的黨風廉政建設各項制度很好,一定要堅持下去;四是要為黨組織吸收新鮮血液,發展新黨員,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五是要樹立新的經濟成長點,培植新稅源,確保經濟穩步增長。

鼓勵創業

暨龍鄉暨龍鄉
2008年來,暨龍鄉採取有效措施,積極引導和激勵流動黨員返鄉創業,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調查摸底建卡。各村黨支部對外出成功創業黨員的流向分布、從事行業、投資向、聯繫方式等情況進行了調查摸底,通過建立流動黨員創業人才信息庫,有針對性地選擇了一批鄉情濃、資金足、有返鄉創業意願的流動黨員,作為返鄉投資創業的後備軍進行重點跟蹤培養。二是加強溝通聯繫。建立健全流動黨員定期聯繫制度,堅持村支委成員每季度與外出流動黨員聯繫一次,讓他們了解家鄉創業需求,增強他們返鄉創業的自信心和責任感;通過寄送資料、召開流動黨員返鄉創業聯誼會、發放《致流動黨員的一封信》等多種方式,大力推介和宣傳暨龍獨特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人文優勢,動員和號召外出流動黨員帶資金、項目、技術、信息返鄉創業。三是幫助選準項目。緊密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的現狀和特點,從創業人員的實際出發,幫助他們選準發展項目,當好創業參謀,開拓銷售市場,提供優質服務。重點引導流動黨員搞好中藥材種植、烤菸種植、農產品加工、畜產品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四是強化教育培養。充分利用流動黨員外出前和返鄉後的有利時機,積極組織黨員參加農村轉崗就業培訓、職業技能培訓,提高流動黨員務工能力和致富本領。五是出台優惠政策。積極為流動黨員返鄉創業開闢綠色通道,在企業登記、稅費減免、土地安排、用電用水、建房用地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充分利用閒置校舍、部分企業關停並轉後的閒置廠房,採取租賃、出售等辦法,為返鄉創業黨員提供方便;注重加強與財政金融部門的聯繫和溝通,拓寬融資渠道,為他們解決資金不足問題。六是提高政治地位。結合“雙培雙帶”加強村幹部隊伍建設的要求,把有政治抱負、素質較高、願意帶領民眾致富的回鄉創業黨員培養成為村幹部,充分發揮先富帶後富的作用

鄉鎮活動

暨龍鄉暨龍鄉
2006年10月17日,縣委、縣府組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暨黨風廉政建設”的文藝演出在石龍鄉政府大禮堂舉行。當天逢趕集,全鄉600多名幹部、民眾、學生興致勃勃地觀看了精彩的文娛演出,並深受教育。整個演出會場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和歡呼聲,尤其是男聲獨唱《愚公移山》,更是將演出活動推向高潮。演出活動進行到下午一點鐘,演員們全身心投入表演,觀眾們自始至終觀看到演出結束。演出前鄉黨委副書記康昭才代表黨委、政府作了熱情洋溢的發言。康書記講到,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在縣委、縣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方針”,圍繞鄉黨委提出的“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飛地戰略謀發展,農業抓產業,鄉村抓交通,建設和諧新農村”的發展思路,建設和諧石龍,以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把黨風廉政建設反腐倡廉工作融入到各項工作之中,促進社會主義建設全面發展,“眾心齊,泰山移”,大家團結一心,為打造美好和諧的新石龍而努力奮鬥!此次演出活動獲得圓滿成功。民眾交口稱讚說:“這樣的演出活動通俗易懂,還能讓人受到啟發和深刻的教育,這樣的活動應該多開展,更能夠協調幹群關係,豐富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促進石龍的社會和諧和穩定。”

相關措施

暨龍鄉暨龍鄉
一是實行定向培養。按照“一職一備”要求,將全鄉8個村24名村級後備幹部建檔建庫管理,實行結對培養。堅持每季度末由村黨支部書記與村級後備幹部交心談心,抓好“傳、幫、帶”工作,力爭三年實現村“三職”後備幹部培養目標。二是推行集中鍛鍊。將“雙帶”能力強、政治素質高的村後備幹部安排到村級幹部崗位工作,給他們壓擔子,提高他們的農村工作水平。三是狠抓強化培訓。充分利用鄉黨校和農村黨員電教室,加強後備幹部技能培訓,引導他們認真學習烤菸、養豬、養羊等各類實用技術和經濟管理知識,讓他們掌握1-2門實用技術。四是加強動態管理。不定期組織村黨員幹部、村民代表召開會議,對村後備幹部的思想、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的表現情況進行民主測評,凡測評滿意率低於80%的進行誡勉談話、組織處理直至“淘汰”。

重慶鄉鎮(一)

主要是詳細介紹重慶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