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涵奎

陳涵奎

陳涵奎教授。男,1918年11月出生,江蘇武進人。九三學社社員。1939年畢業於中央大學電機工程系。1947年畢業於美國密西根大學電子工程系。1950年在伊利諾大學電子工程獲博士學位。曾任職於華東師範大學和上海科技大學。歷任華東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物理系主任和名譽主任,微波研究所所長,套用電子學研究所名 譽所長,上海市電子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中國電子學會會土等職。現任職於華東師範大學。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個人簡歷

伊利諾大學 伊利諾大學

陳涵奎,電子科學家,教育家。1918年11月8日生於江蘇武進縣。1939年畢業於中央大學電機系,獲 工學學士 學位,1940年任該系助教。1943年任資源委員會技術員。1946年赴美國密西根大 學學習,1947年獲科學碩士學位,1950年獲美國伊利諾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同時美國榮譽學會授予他榮譽會員稱號。1951年回國,歷 任滬江大學、交通大學、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教授,1954年起任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兼電子學 教研室主任、校務 委員等,1972~1978年任上海科技大學教授。1979年起任華東師大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物 理系主任和名譽主任、微波研究所所長、套用電子學研究所名譽所長、博士生導師等職。他 是第四 至八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教委高校無線電 教材編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電子學會第三任理事長,上海市微波技術套用協會名譽理事長。培養研究生60多名,在國內外重要刊物發表論文30餘篇,主編《無線電電子學》、《無線電基礎》等。

榮譽介紹

《中國科學》 《中國科學》

陳涵奎教授。1976年導出微波箱式加熱器的諧振模式數的正確計算公式,糾正了國際上沿用的錯誤公式。1984年用數值方法找出電波監測台機房對電波監測影響的規律。在國際上最先把幾何繞射理論套用於分析電視反射體天線,所得結果為上海電視台解決了該台八頻道電視在寶山、金山等重要工業區收看效果不好的問題,獲上海市重大科學技術進步獎。在《中國科學》等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著有《無線電電子學》 、《無線電基礎》(合編)、《紀念赫茲》等著作。在國際交流上,曾多次擔任國際學術會議中方委員,多次出訪美國、芬蘭、日本、法國、英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參加各種國際學術會議。曾參加接待首批華裔學者訪華團。曾被評為上海市先進科技工作者。獲上海市優秀論文獎、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二十世紀成就獎”。1990年分別受國務院和國家教委表彰。

學子時期

國立中央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

陳涵奎,1918年11月出生於江蘇省武進縣夏溪鎮,兄妹八人,排行第五。父親陳淵,號蠹園,對國學深有造詣,藏書極多,喜愛字畫,曾參與撰寫武進縣誌。陳涵奎先在夏溪鎮國小學習,1929年至1932年在武進縣立初級中學學習。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在東北發動“九一八”侵華戰爭,翌年又在上海發動“一·二八”戰爭,激起中國民眾強烈的抗日情緒,學生結隊上街遊行,呼籲抵制日貨,並募捐集資抗日。陳涵奎受到愛國思想的薰陶,參加了這些活動。1932年考入私立無錫中學讀高中。該校於1920年建校時由原南洋大學校長唐文治兼任校長並義務在校授課。其高中部除語文一門課程外,全部課程採用英文教材,在學習上對學生嚴格要求,校風嚴肅,在當地享有盛名。  1935年在錫中畢業後,陳涵奎考入國立中央大學電機工程系。先在南京學習了兩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隨校內遷,又在重慶學習了兩年。大學畢業後先在母校任助教至1942年,後來進重慶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工作。1944年考取公費留美,1946年8月成行。陳涵奎到美國後先進入密西根大學,一年後在該校電機系電信專業獲碩士學位。在校學習期間成績優秀,為全優學生。曾聽過著名教授阿特伍德講授的電磁場理論和電波傳播兩門課,獲益甚多。1948年陳涵奎轉到伊利諾大學,在美國工程學院院士、著名天線專家約敦的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先在天線組任助理研究員,半工半讀,從事螺鏇天線的研製。1949年經系主任愛佛瑞脫教授的推薦,獲得博士生獎學金,1950年夏獲得電信工程專業的哲學博士學位。美國榮譽學會授予他榮譽會員稱號。畢業後留校任研究員,繼續從事天線方面的研究。他認為這樣對回國服務更有利。1948年至1951年,他在天線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有:提出測量天線三維方向圖的方法,提出關於平面導電板上槽形天線的互阻抗與互補天線的互阻抗之間的正確關係;指出線上天線輻射場的計算中有磁流的忽略。

相關介紹

回國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後,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和科學工作者對祖國政治前途的態度上有左、中、右之分。其中嚮往祖國新生的同學大多數都參加了於1949年成立的留美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簡稱留美科協)。陳涵奎參加了這個協會,因而獲得了了解當時國內真實情況和閱讀

新民主主義論 新民主主義論

毛主席的《新民主主義論》的機會。參加留美科協的共有七百多人,其中約有三百多人克服了美國政府的阻撓,在1951年底前先後回國。陳涵奎是在1951年8月乘最後第二艘輪船——美國威爾遜總統號取道香港回國的。陳涵奎回到國內後,先在上海滬江大學物理系任教並主持系務。1952年院系調整時,調到上海交通大學。不久,又調至新成立的哈爾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1954年進華東師範大學任教。在“文化大革命”前的一個階段,他在華東師大除了擔任本科的教學工作外,主要是培養研究生和進修教師。曾主持了一個二年制和一個三年制的研究班。在辦班期間,除了實驗課外,他擔任了全部專業課程的講授。1962年參加廣州會議的上海市科技界、華東師大的唯一代表,1963年又受到周總理來滬時接見。早在50年代,他就指導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台3厘米微波 測量儀器,促使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微波儀器專業生產廠,繼而又協助該廠研製成功了從厘米 波到毫米波各個波段的測量元件和儀器,形成了測試系列產品,為中國微波技術的發展,提 供了必要的實驗條件。1975年,在他的積極倡導和技術指導下,中國第一套微波加熱乾燥 設備在上海兒童食品廠投產,大大縮短了食品製作時間,並實現了生產自動化,節約勞力50 %。在微波加熱的研究中,他遇到一個計算加熱箱中諧振模式數的計算公式,他仔細研究後 ,發現這個在國際上沿用了20多年的公式是錯誤的, 它忽視了電磁波與聲波的區別。他根據電磁波的特點,導出了正確的公式,在國際 上得到了普遍的讚揚。他還和博士生朱守正一起,把數值計算和最佳化方法用於箱式微波加熱 器設計,改善加熱均勻性,取得了有效成果,1988年在國際上發表時被認為屬突破性創新 。

1980年,上海市打算建造高98米的虹橋賓館。由於建築地址在上海人民廣播電台附近,擔心 會影響正常廣播而提出異議。上海市計委委託陳涵奎進行論證,他帶 領人員用兩種不同方法從理論上進行了研究和模擬測量,最後為建造大樓的可行性提 供了科學依據,受到了上海市領導的表揚。他們的總結論文在《中國科學》上發表,被評為1980年上海市優秀論文。1984年,陳涵奎承擔市科委重點項目,研究解決上海電視台八頻道電視節目在寶山、金山、 閔 行等重要工業區收視效果不好的問題,獲得了顯著的改善,獲上海市1988年重大科技 進步成果獎,理論結果比日本學者採用無限大反射板法所得的準確而可靠。他還用矩量法和 幾何繞射理論相結合的混合方法計算了導電柱體近旁雙環天線的輸入阻抗,為設計這類天線 提供了依據,並對上海電視台的過去在地面上調試好了的天線安裝到柱體架上後性能變壞的 問題作出了解釋。國外天線專家讚譽陳涵奎是國際上把幾何繞射理論套用於研究分析棱 柱型電視反射體天線的第一人。廣電部上海553電波監測台是50年代按蘇聯圖紙建造的木結構機房。在機房內測 得的來波方向和大小與實際值存在差異,在他的指導下,用數值方法找出了機房對電波監測 影響的規律,並為建造新機房的設計提供了依據。

著作介紹

《無線電電子學》、《無線電基礎》、 《紀念赫茲》 《高層建築對鄰近天線的輻射特性的影響》、《用矩量法計算電磁散射的近場》等

盤點中國陳姓教育家(二)

教育是立國之本,所以我們要尊重教育,大力發民教育。這個任務就是向大家介紹中國陳姓教育家。
陳金富[福建永春人] | 陳能炎
陳文龍[雲南省大理市人]
陳乃宣
陳徽鳳
陳教魁
陳文燦[上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陳文波[湖北省襄陽縣人]
陳文彬[華西醫科大學內科學教授]
陳文安[湖北省漢川市人]
陳明潤
陳偉鳴
陳明光[廈門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
陳維彥
陳維鈞[遼寧大連人]
陳敏資
陳為良
陳土福
陳孟堯
陳孟熙[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
陳梅君
陳滿時
陳鐵梅
陳恬菊
陳天祥[四川省成都市人]
陳浩然[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研究所教授]
陳龍運[雲南省景谷縣人]
陳天傑
陳天福[河南省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陳天賜[福建省菁田縣人]
陳龍琪
陳素賢
陳煥章[江蘇省江陰市人]
陳恆元
陳麗英[遼寧省旅順市人]
陳麗璇[廈門大學物理系教授]
陳麗梅[副教授]
陳樹勛[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教授]
陳樹傑
陳麗華[一級教師]
陳建民[廣東省汕尾市人]
陳立義
陳淑敏[河北師範大學(西校區)馬列主義教學部教授]
陳立新[中學高級教師]
陳淑華[河北省寧河縣人]
陳立武[湖北省荊州廣播電視大學公安縣分校副教授]
陳立人[湖南省新田縣人]
陳立群[上海人]
陳立全
陳懷富
陳歷榮
陳嘉新
陳世明[華南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
陳世貴[山西太原師範專科學校副教授]
陳世才
陳鶴齡[安徽太和縣人]
陳樂壽
陳家源
陳藍安
陳蘭英[上海市人]
陳來安
陳堃銶
陳克香[安徽省濉溪人安徽宿州師範專科學校副校長]
陳家陽
陳克銓
陳尚仁[華南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陳抗美
陳家祥
陳華山[福建惠安人]
陳開元
陳洪遠[浙江省義烏市人]
陳銳鋒
陳繼堯
陳俊傑[中南工學院副院長]
陳久信
陳久琪
陳敬中
陳慶延
陳敬焴
陳繼儒[中央財經大學教授]
陳洪祥
陳清泉[副教授]
陳洪權
陳起豪
陳紀平[湖南省岳陽市人]
陳記忠
陳基藩
陳啟炳
陳錦泉[福建省莆田人]
陳其相
陳其銳[福建人]
陳其榮
陳其光[廣西北海市人]
陳惠麟
陳平安[高級講師]
陳培順
陳會軍
陳洛生
陳江榮
陳化鋼
陳康民
陳文秀
陳文遂
陳文立
陳金鎧
陳文村
陳蔚松
陳金紅
陳維桓
陳良顯
陳連清
陳鐵群
陳立周
陳天泉
陳金鏊
陳健永
陳松坡
陳松苗
陳嗣成
陳順芳
陳濟民
陳樹國
陳樹椿
陳見超
陳淑靜
陳書申
陳書保
陳壽柏
陳守仁
陳守春
陳式據
陳式浩
陳晃明
陳勝生
陳開周
陳聲璜
陳生璽
陳申生
陳紹竹
陳宏賁
陳少松
陳韶華
陳尚斌
陳潤中
陳潤根
陳家經
陳瑞衡
陳榮基
陳仁遠
陳人哲
陳全德
陳磬生
陳慶壽
陳濟勤
陳慶基
陳敬燮
陳啟洲
陳啟國
陳景榕
陳景仁
陳景普
陳經武
陳年強
陳立明
陳建生[福建省建陽商業學校校長]
陳庭金
陳鐵雲
陳啟高
陳天麒
陳企平
陳恕行
陳蒲清
陳黎清
陳駿濤
陳紹蕃
陳鳴樹
陳文駒
陳偉明[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
陳克武
陳湯臣
陳懷濤
陳敬詠
陳勝粦
陳嘉明
陳慶齡
陳欽鳳
陳家瑞
陳乃雄
陳力丹
陳勞志
陳鐵民
陳述彭
陳瑞琪
陳士櫓
陳培愛
陳俊亮
陳涵奎

陳姓名人盤點(二)

盤點陳姓當中一些在各行各業有著突出成績的人物,包括教師,研究員,科研人員以及機關幹部等名人。
陳進良
陳錦旺
陳金石
陳金聲
陳和興
陳惟時
陳為霖
陳為匡
陳金典
陳威烈
陳萬勛
陳萬雄
陳和鈞
陳同蕙
陳通謨
陳庭金
陳金本
陳天柱
陳天石
陳潔清
陳天朗
陳天高
陳天彪
陳將熙
陳健琦
陳特鑾
陳劍儒
陳劍林
陳四海
陳四川
陳思渠
陳舜娥
陳順先
陳順清
陳帥民
陳合明
陳冠洲
陳樹實
陳樹培
陳樹蘭
陳述榮
陳廣真
陳曙霞
陳暑庭
陳淑英
陳漢興
陳淑身
陳淑榮
陳光楹
陳光曄
陳叔瑾
陳書章
陳守川
陳守常
陳甲申
陳世元
陳世鈺
陳世瑜
陳世宜
陳世修
陳世坤
陳世高
陳世澄
陳士平
陳嘉明
陳家琦
陳盛祿
陳聖源
陳省山
陳申生
陳申寬
陳社保
陳紹智
陳家琅
陳家驥
陳漢輝
陳漢東
陳少宗
陳少毅
陳少純
陳善卿
陳山林
陳森強
陳三陽
陳潤政
陳瑞賢
陳繼蘭
陳瑞璘
陳瑞娣
陳汝翼
陳汝活
陳如意
陳如燕
陳吉清
陳如泉
陳榕星
陳榮鍾
陳冠茂
陳榮清
陳榮廉
陳吉琛
陳榮海
陳榮峰
陳國虞
陳任昭
陳仁物
陳仁績
陳人蔣
陳權盛
陳全友
陳光松
陳秋乾
陳瓊花
陳慶佑
陳國香
陳惠國
陳清炮
陳青良
陳欽豪
陳謙海
陳琪明
陳其統
陳其明
陳其華
陳其恩
陳丕基
陳國樹
陳佩惠
陳沛生
陳培中
陳培生
陳培堅
陳國倫
陳國榘
陳南村
陳木喜
陳謨有
陳煥林
陳明揚
陳懷濤
陳懷嵩
陳明慈
陳華信
陳華山
陳厚傑
陳梅梅
陳茂松
陳光山
陳祿生
陳陸均
陳隆勛
陳龍玄
陳留根
陳令生
陳洪霄
陳國海
陳洪達
陳林俊
陳林峰
陳林長
陳梁棟
陳良猷
陳連亭
陳宏溪
陳紅勝
陳麗堂
陳紅路
陳弘道
陳立奇
陳立龍
陳立宏
陳科文
陳康全
陳開周
陳開運
陳國敦
陳開本
陳浚泉
陳峻青
陳俊文
陳均祝
陳君勝
陳君德
陳覺凝
陳恆昌
陳菊齡
陳居堂
陳冠初
陳鏡合
陳國呈
陳貴揚
陳進莊
陳金明
陳洛生
陳煥玲
陳林祥
陳南雲
陳明儀
陳聽寬
陳恆華
陳和毓
陳基生
陳瑞文
陳立平[教授]
陳開勛
陳巨鎖
陳榮華
陳慧敏
陳敬忠
陳慶宣
陳天寶
陳晃明
陳塑寰
陳佩薰
陳漢生
陳建業
陳鴻德
陳建偉
陳淑範
陳洪光
陳國階
陳鶴鳴
陳林森
陳利銘
陳浩然
陳漢源
陳國英
陳松齡[京劇丑角]
陳日新
陳建勛[教師]
陳漢欣
陳慶華
陳建新
陳天麒
陳體漲
陳光庭
陳建定
陳敏華
陳家驊
陳淑儀
陳家福
陳吉紅
陳及霖
陳煥章
陳立群
陳紹宏
陳紹光
陳紹蕃
陳久金
陳鶴年
陳建華[文學家]
陳玲玲[崑曲演員]
陳為江
陳萬東
陳素榮
陳建中
陳樹勛
陳光斗
陳癸尊
陳世源
陳時理
陳石生
陳紹強
陳如松
陳立新[武漢大學教授]
陳全茂
陳能秀
陳金登
陳明強
陳民揚
陳靈芝
陳述彭
陳淑長
陳榮悌
陳建軍
陳夢熊
陳樹中
陳涵奎
陳利明
陳明仁
陳國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