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述彭

陳述彭

陳述彭(1920年2月~2008年11月25日),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江西萍鄉人,地理學家、地圖學家、遙感地學專家。中國遙感套用和地理信息系統科學的創建者和奠基人,地球信息科學的倡導者。創建了中國科學院遙感套用研究所、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編制有《中國地形鳥瞰圖集》,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圖集》的組織領導工作,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地圖集》總設計書,並主持和編制,為中國大型地圖集的研製做出了開創性貢獻。 陳述彭長期從事地理製圖、航空像片綜合製圖和地圖編制自動化的實驗研究。開拓了中國遙感套用新領域,倡導並組織了中國地理信息系統研究。發展地球信息科學、推動“數字地球”戰略研究,探索“地學信息圖譜”的新概念和新方法。 2008年11月25日,陳述彭與世長辭,享年88歲。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離家求學

1920年,陳述彭出生於萍鄉市白竺鄉的一個小山村。由於在他前面的兩個哥哥過早地夭折了,陳述彭出生後,家人萬般呵護,為他取了個石堅的乳名。小時求學的路是艱辛的,從國小開始,他就得跟隨教書的父親披星戴月翻越50多里的山路去縣城上學。萍鄉當時沒有高中,從萍鄉中學畢業後他隻身來到了長沙報考了省立第一高中。地理入學考試時,他用幾幅簡單的地圖答完了全部的考卷,受到了校長的青睞,從而成為了學校的一名江西“留學生”。他後來在校刊上發表了《南嶽遊記》一文,又受到教師、校長的賞識和鼓勵。或許這已經隱約成了他日後終身從事地球科學的契機和信號。

年輕時候的陳述彭 年輕時候的陳述彭

1938年,在烽火連天的日子裡,陳述彭僅上了兩年高中就以同等學歷考上了 浙江大學,剛開始,他讀的是教育系,但是,繪畫美麗的大自然依然是陳述彭課餘的最大愛好。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參加了由校長竺可楨親自主持的紀念徐霞客誕辰350周年的大會。竺可楨極力讚揚徐霞客不辭艱辛、終年跋涉,為認識自然獻身的精神,號召莘莘學子效法古人。一番話說得陳述彭熱血沸騰,也煽起了他對地理學的熾情,在自己的強烈要求下,他從教育系轉到了地理系,從而實現了最終的願望,開始邁向中國地學研究領域。名牌大學,嚴師如雲,他得到了葉良輔、張其昀、涂長望等著名教授的指點,得到了系統地學習地學知識和嚴格的野外考察基本功的訓練。畢業後又留校為葉良輔教授的助教兼研究生。

在浙江大學學習和工作期間,陳述彭還得到了竺可楨校長各方面的關心和教誨。竺可楨多次勉勵他努力鑽研,在地理學方面開創新的研究局面,實現地理學的現代化。徐霞客的精神和竺可楨的勉勵鼓舞著陳述彭沿著他們的足跡前進。陳述彭先後撰寫的《桂林七星岩喀斯特洞穴地貌圖》、《西南地區的喀斯特地貌》、《徐霞客遊記在怒江、騰衝地區的實地驗證》等論著,都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1954年,他和周延儒、施雅風教授一同對七星岩的測繪,是中國以立體地圖方法考察洞岩的創舉,並從中總結出了喀斯特洞穴的類型,對洞岩學的研究發展做出了貢獻.

祖國遙感地學界一代宗師的陳述彭,回想起那段往事,總是對人們談到:“我總算沒有辜負竺老的希望,做了我應該做的事。”

步入科教

1950年陳述彭編制一部《中國地形鳥瞰圖》,把透視點放在外層空間的高度上。這種從空間的高度來研究國土的構思,反映了他當時從宇宙觀測地球表層的憧憬。20世紀60年代地圖的製作一向依靠手工作業,進展緩慢,難以滿足實際需要。陳述彭一直思索著革新的道路,主張製圖要有計算機介入,實現輸入、處理、存儲、更新、輸出、顯示的自動化,他提出地圖的內容應當數位化,符號要規範化、標準化,以便與電腦功能相適用。

獻身科學

1960年陳述彭就開始組織手扶跟蹤與光電掃描的實驗,並藉助於航空攝影,倡導航空像片綜合利用與遙感系列製圖。

1970年陳述彭以一個優秀科學家的敏銳強調遙感將為全球研究服務,指出衛星遙感對認識全球地學、生物學規律、分析世界環境問題以及研究外貌地理條件都十分必要,他的《航天遙感對地球的巨觀分析》發表後引起科學界普遍關注。

1973年,應墨西哥總統的邀請,陳述彭出席了西方世界的一個有關遙感套用技術的國際學術會議,那時遙感技術已逐步開始在國際上的廣泛套用。70年代末,他藉助國際衛星數據,開展遙感套用工程實驗,拉開了中國遙感系列製圖的序幕,遙感套用連續在三個五年計畫中被列為國家科技攻關重點。

1978年中國科學技術大會號召“要重視空間科學遙感技術和衛星套用研究,建成現代化空間研究和衛星套用體系。”他非常興奮,倡導成立全國遙感專業委員會,把分散在各行業的遙感套用引向深入,並走向基層調研全國各部門對遙感的需求與科學力量,為制訂國家遙感發展規劃、組織攻關、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培訓服務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1980年陳述彭又藉助於電腦技術與信息科學,致力於推動中國製圖自動化地理信息系統的進步,從而為我國發展套用衛星與衛星套用,實現地面系統“超前”起步奠定了基礎,同時也向地球科學的現代化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桑梓之情

1983年,江西與中國科學院合作組織數百專家、學者和科技工作者開始了歷時2年多的多學科大規模綜合考察,於1985年成立了山江湖開發治理領導小組,把山、江、湖作為一個自然生態體系進行綜合治理,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決心通過幾代人的努力,在江西的大地上描繪出一幅“青山長綠、碧水長流”的美景圖。在眾多科學家當中,陳述彭院士是最為興奮的一個,作為鄱陽湖、贛江的兒子,他無法忘卻故土。當即提交了“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在江西省山江湖綜合開發和治理中的套用計畫”。

1992年新年伊始,他致信毛致用書記、吳官正省長,建議成立省遙感信息中心,他寫到了中國遙感技術已經進入實用階段的現狀,寫到了周邊省份遙感事業發展的態勢,表達了他作為江西人願為家鄉建立這一現代化的實驗、推廣基地而效力的願望。書記、省長深受感動,立即回信邀請他回家鄉考察,為籌建省遙感中心出謀劃策。

陳述彭院士 陳述彭院士

1993年陳述彭院士帶著報效桑梓的喜悅迫不及待地回到了闊別40年的故鄉。省長設宴為他洗塵並進行了熱烈的交談。接下的幾天,他作學術報告介紹世界遙感的發展趨勢和動態,調查研究摸清省情,出席“江西省遙感信息系統科技發展戰略座談會”,與遙感有關聯的廳、局、院校和企業的負責人以及遙感技術人員座談。隨後,他又去了印滿他青少年足跡的萍鄉,並把湘東區白竺村列為生態試點村。與此同時,他和劉天泉院士一道,寫信給萍鄉籍的十多位知名科學家約稿,倡議為萍鄉“科技興市”出謀獻策,編輯出版一部《萍鄉市資源與投資環境》的文集,探討煤礦資源的深度開發利用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又在萍鄉市計委領導和直接參與下,指導邱方博士、陳如桂碩士主持設計“萍鄉市資源與投資環境評估信息系統”,為萍鄉市招商引資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多媒體的現代化科學決案工具

情系高教

1941年—1998年陳述彭先後兼任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山大學等重點大學的教授。陳述彭60年的時間裡,他一邊從事科學研究,開創了我國的遙感事業和地理信息科學,一邊進行教學,由助教到講師,到副教授、教授,到博士生導師,為祖國的科學事業培養了大批高尖人才

最後時光

2001年,應萍鄉市委、市政府和萍鄉高專的邀請,陳述彭出任了萍鄉高專名譽校長。為萍鄉高專為基礎,申辦一所本科院校作出努力。

2003年元旦來臨之際,陳述彭又親筆致信學校,向高專校領導及全校教職工表示新年的問候,並表示很高興看到學校的發展變化,雖身在北京,但心繫家鄉,心繫學校。並陸續向學校捐贈圖書,在萍鄉高專設立了陳述彭專櫃,供全校師生觀閱,至今已捐書3000多冊,雜誌200多種,外文資料10多捆,他的贈書豐富了萍鄉高專圖書館的館藏特色,對推動學校圖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2003年初夏,受萍鄉市政府領導委託,萍鄉高專(現萍鄉學院)黨委書記、校長黎祖謙赴京看望陳述彭,並將萍鄉市市長署名的名譽校長聘書送達。隨後,陳述彭就萍鄉高專的發展暢談了自己的意見,談話時間持續了兩個小時左右。最後,陳述彭還表達了回萍鄉的意願。

2003年5月25日,帶著對萍鄉高教事業的關注之情,陳述彭風塵僕僕從井岡山趕到萍鄉高專,看忘學校領導和師生,為學校“擴規升本”大業出謀劃策,並表示,為了家鄉的高教事業,將貢獻出自己的餘熱。

2008年11月25日晚上8點多陳述彭與世長辭,享年88歲。

學術著作

1 陳述彭.中國地形鳥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54.

2 陳述彭(主編).中國地勢圖(1:400萬).北京:科學出版社,1954.

3 陳述彭.地圖學筆記.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

4 陳述彭.地圖素描法.北京:地質出版社,1958.

5 陳述彭(主編).黃河中下游地形圖(1∶20萬)108幅.國家測繪總局,1958.

6 國家大地圖集編纂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地圖集.國家測繪總局,1964.

7 陳述彭(主編).中國自然地理基礎地圖(1∶150萬)36幅.國家測繪總局,1978.

8 陳述彭(主編).航空遙感圖集(騰衝試驗區).北京:科學出版社,1981.

9 陳述彭,鄭長在,黃絢,勵惠國.陸地衛星影像中國地學分析圖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84.

10 中國科學院環境委員會,天津市環境保護局.天津市環境質量圖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86.

11 陳述彭(主編).英漢遙感辭彙.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86.

12 陳述彭.地學的探索(1-3卷).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

13 陳述彭,趙英時.遙感地學分析.北京:測繪出版社,1990.

14 陳述彭,鄭威(主編).資源遙感的方法與實踐.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

15 陳述彭(主編).遙感大詞典.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

16 陳述彭,胡珏.中國開放城市信息系統與電子地圖集.地理信息系統與遙感在城市規劃與管理中的套用國際討論會論文集,1991.

17 陳國達,陳述彭等主編.中國地學大事典.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

18,《地學的探索》(第四卷)(1992)

18 陳述彭等合編.氣象衛星影像環境動態分析圖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

19 陳述彭.地理優勢與區域持續發展(基礎科學專題講座叢刊).科學實驗編輯部.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

20 陳述彭.基礎性研究的全球性.國家自然科學家基礎國際合作交流研討會,1994.

21 陳述彭.地球信息科學與區域持續發展(1994-1995年文集).北京:測繪出版社,1995.

22 陳述彭等.地球系統科學與地理信息科學.地理研究,1996,1(2):1-11.

23 陳述彭.衛星遙感與政府決策(序).北京:宇航出版社,1997.

24 陳述彭主編.地理系統科學.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25 陳述彭等主編.遙感信息機理.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除了這些著作外,陳述彭院士還合著《遙感地學分析》(1985,1990)及《地理信息系統導論》(1990)兩種研究生教材;主編《地球信息科學》(1997-)及《遙感信息》(1986-)兩種期刊。曾參加編制《中國地形鳥瞰圖集》、《國家自然地圖集》、《衛星遙感分析圖集》等地圖集 10餘種。

主要成就

地理學

陳述彭是著名的地理學家。他提出的《桂林七星岩喀斯特溶洞地貌圖》、《西南地區喀斯特地貌》、《<徐霞客遊記>在怒江、騰衝地區的實地驗證》等論文都有很高的學術價值。1954年,他和周廷儒、施雅風教授對七星岩的測繪,被譽為我國用立體地圖方法考察洞穴學的創舉。20世紀50年代,他曾手執羅盤、榔頭和地圖,考察了中華大地的南北西東,撰寫出《中國的河流與湖泊》、《中國氣候地貌標誌》、《中國的地表侵蝕與堆積》等大量地理學論著,提出了許多新的認識。

地圖學

陳述彭又是一位地圖學家。從理論到實踐,他對地圖學進行了大量的、系統的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他主編的《中國地勢圖》、《中國自然區劃圖》等在領導部門決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提出的“綜合景觀製圖”、“製圖區域概括指標和系列成圖方法”,是對地圖學的重要發展。國家編制《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圖集》,他擔任學術秘書;編制《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地圖集》,他任編輯室主任。他提出的“設計《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圖集》的初步意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地圖集》總設計書”,集中反映了我國地理學、地質學和地圖學的最新成就,被肯定為是“一項重大而有遠見的學術成果”,具有“劃時代意義”。他在地圖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主張是以地理學的規律為原則指導地圖的編繪,又以地圖為依據研究地理學的規律,他在地理學與地圖學的結合上創造出了許多新的經驗。他的成功實踐,推動了我國整個地圖學的進步,他對我國地圖學的發展和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榮獲全國科學大會重大成果獎和國家自然科學獎。

遙感科學技術

陳述彭是中國遙感科學技術的帶頭人。在充分考察、調研和分析國外遙感發展狀況和我國現狀的基礎上,陳述彭所提出的一系列戰略性的發展思想成為我國遙感發展初期的指導方針。這些思想,包括他對遙感的全面獨特的見地,如將遙感理解為物理學基礎、數學方法、計算機技術和地學分析相結合,為可持續發展服務的科學技術思想;發展遙感的“系列製圖”和“一次試驗,多方收益”的方針;在遙感套用中強調輻射信息定量分析、空間信息定位分析、時相信息趨勢分析以及環境信息綜合分析的思路。

地理信息系統

陳述彭是中國地理信息系統研究的開拓者。隨著人們對自然和社會的探索,特別是遙感的發展,數據或信息的大量積累,出現了所謂“信息爆炸”的現象,地理信息系統就應運而生,陳述彭及時把握國際上的這一最新的動向,早在80年代初期就提出了在我國開展地理信息系統研究的建議,並率先領導和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工作。

地球信息科學

陳述彭是中國地球信息科學的倡導者。他主張以地球系統科學為基礎,側重信息流及其對系統內外循環中物質流、能量流的調控作用;充分利用衛星遙感、全球定位系統、通訊網際網路,以及地面(海面)觀測台站等現代對地觀測與信息傳輸工具,探討全球變化、區域分異規律與區域可持續發展模式,以適應實現地球時空尺度相應“縮小”、資源能源節約和環境生態良化的迫切需求。早在1985年,陳述彭就提出以“海岸線為基線”的設計思想,並在應邀參加倫敦全球資料庫設計會議上作了引導性發言。1992年,陳芳允和他合作提出發展新一代小型衛星群的構想,其重要意義也已經為國內外最新進展所證實。

個人榮譽

1991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生導師獎

1993年,獲得中華綠色科學特別金獎

1992年,獲得國家計委資源與環境學科布局論證金牛獎

1992年,獲得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997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生導師獎

1998年,獲得美國地理學會奧·米納地圖學金獎

1998年,獲得美國地理學會奧·米納地圖學金獎

1999年,獲得陳嘉庚地球科學獎

1999年,獲得國際歐亞科學院一級勳章

1999年,獲得泰國邦英德拉巴亞洲遙感貢獻金獎

2001年,獲得國際岩溶學會首屆榮譽金獎等

2006年,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學位

人物評價

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啟功先生曾代表北京師範大學為陳院士親筆錄下了歌德的不朽持篇《上帝與世界》中的名句:遼闊的世界,宏偉的人生,長年累月,真誠勤奮。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常常周而復始,從不停頓。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所長周成虎:“他對於我們整個地理學的現代化和信息化的研究發展與建設都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何建邦表示:“他一直到最後時刻都在考慮學科的發展、人員的布局。老先生對中國科學界影響非常深。可以說他是我國遙感和地理信息學科的一面旗幟。”

盤點中國陳姓教育家(二)

教育是立國之本,所以我們要尊重教育,大力發民教育。這個任務就是向大家介紹中國陳姓教育家。
陳金富[福建永春人] | 陳能炎
陳文龍[雲南省大理市人]
陳乃宣
陳徽鳳
陳教魁
陳文燦[上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陳文波[湖北省襄陽縣人]
陳文彬[華西醫科大學內科學教授]
陳文安[湖北省漢川市人]
陳明潤
陳偉鳴
陳明光[廈門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
陳維彥
陳維鈞[遼寧大連人]
陳敏資
陳為良
陳土福
陳孟堯
陳孟熙[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
陳梅君
陳滿時
陳鐵梅
陳恬菊
陳天祥[四川省成都市人]
陳浩然[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研究所教授]
陳龍運[雲南省景谷縣人]
陳天傑
陳天福[河南省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陳天賜[福建省菁田縣人]
陳龍琪
陳素賢
陳煥章[江蘇省江陰市人]
陳恆元
陳麗英[遼寧省旅順市人]
陳麗璇[廈門大學物理系教授]
陳麗梅[副教授]
陳樹勛[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教授]
陳樹傑
陳麗華[一級教師]
陳建民[廣東省汕尾市人]
陳立義
陳淑敏[河北師範大學(西校區)馬列主義教學部教授]
陳立新[中學高級教師]
陳淑華[河北省寧河縣人]
陳立武[湖北省荊州廣播電視大學公安縣分校副教授]
陳立人[湖南省新田縣人]
陳立群[上海人]
陳立全
陳懷富
陳歷榮
陳嘉新
陳世明[華南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
陳世貴[山西太原師範專科學校副教授]
陳世才
陳鶴齡[安徽太和縣人]
陳樂壽
陳家源
陳藍安
陳蘭英[上海市人]
陳來安
陳堃銶
陳克香[安徽省濉溪人安徽宿州師範專科學校副校長]
陳家陽
陳克銓
陳尚仁[華南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陳抗美
陳家祥
陳華山[福建惠安人]
陳開元
陳洪遠[浙江省義烏市人]
陳銳鋒
陳繼堯
陳俊傑[中南工學院副院長]
陳久信
陳久琪
陳敬中
陳慶延
陳敬焴
陳繼儒[中央財經大學教授]
陳洪祥
陳清泉[副教授]
陳洪權
陳起豪
陳紀平[湖南省岳陽市人]
陳記忠
陳基藩
陳啟炳
陳錦泉[福建省莆田人]
陳其相
陳其銳[福建人]
陳其榮
陳其光[廣西北海市人]
陳惠麟
陳平安[高級講師]
陳培順
陳會軍
陳洛生
陳江榮
陳化鋼
陳康民
陳文秀
陳文遂
陳文立
陳金鎧
陳文村
陳蔚松
陳金紅
陳維桓
陳良顯
陳連清
陳鐵群
陳立周
陳天泉
陳金鏊
陳健永
陳松坡
陳松苗
陳嗣成
陳順芳
陳濟民
陳樹國
陳樹椿
陳見超
陳淑靜
陳書申
陳書保
陳壽柏
陳守仁
陳守春
陳式據
陳式浩
陳晃明
陳勝生
陳開周
陳聲璜
陳生璽
陳申生
陳紹竹
陳宏賁
陳少松
陳韶華
陳尚斌
陳潤中
陳潤根
陳家經
陳瑞衡
陳榮基
陳仁遠
陳人哲
陳全德
陳磬生
陳慶壽
陳濟勤
陳慶基
陳敬燮
陳啟洲
陳啟國
陳景榕
陳景仁
陳景普
陳經武
陳年強
陳立明
陳建生[福建省建陽商業學校校長]
陳庭金
陳鐵雲
陳啟高
陳天麒
陳企平
陳恕行
陳蒲清
陳黎清
陳駿濤
陳紹蕃
陳鳴樹
陳文駒
陳偉明[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
陳克武
陳湯臣
陳懷濤
陳敬詠
陳勝粦
陳嘉明
陳慶齡
陳欽鳳
陳家瑞
陳乃雄
陳力丹
陳勞志
陳鐵民
陳述彭
陳瑞琪
陳士櫓
陳培愛
陳俊亮
陳涵奎

陳姓名人盤點(二)

盤點陳姓當中一些在各行各業有著突出成績的人物,包括教師,研究員,科研人員以及機關幹部等名人。
陳進良
陳錦旺
陳金石
陳金聲
陳和興
陳惟時
陳為霖
陳為匡
陳金典
陳威烈
陳萬勛
陳萬雄
陳和鈞
陳同蕙
陳通謨
陳庭金
陳金本
陳天柱
陳天石
陳潔清
陳天朗
陳天高
陳天彪
陳將熙
陳健琦
陳特鑾
陳劍儒
陳劍林
陳四海
陳四川
陳思渠
陳舜娥
陳順先
陳順清
陳帥民
陳合明
陳冠洲
陳樹實
陳樹培
陳樹蘭
陳述榮
陳廣真
陳曙霞
陳暑庭
陳淑英
陳漢興
陳淑身
陳淑榮
陳光楹
陳光曄
陳叔瑾
陳書章
陳守川
陳守常
陳甲申
陳世元
陳世鈺
陳世瑜
陳世宜
陳世修
陳世坤
陳世高
陳世澄
陳士平
陳嘉明
陳家琦
陳盛祿
陳聖源
陳省山
陳申生
陳申寬
陳社保
陳紹智
陳家琅
陳家驥
陳漢輝
陳漢東
陳少宗
陳少毅
陳少純
陳善卿
陳山林
陳森強
陳三陽
陳潤政
陳瑞賢
陳繼蘭
陳瑞璘
陳瑞娣
陳汝翼
陳汝活
陳如意
陳如燕
陳吉清
陳如泉
陳榕星
陳榮鍾
陳冠茂
陳榮清
陳榮廉
陳吉琛
陳榮海
陳榮峰
陳國虞
陳任昭
陳仁物
陳仁績
陳人蔣
陳權盛
陳全友
陳光松
陳秋乾
陳瓊花
陳慶佑
陳國香
陳惠國
陳清炮
陳青良
陳欽豪
陳謙海
陳琪明
陳其統
陳其明
陳其華
陳其恩
陳丕基
陳國樹
陳佩惠
陳沛生
陳培中
陳培生
陳培堅
陳國倫
陳國榘
陳南村
陳木喜
陳謨有
陳煥林
陳明揚
陳懷濤
陳懷嵩
陳明慈
陳華信
陳華山
陳厚傑
陳梅梅
陳茂松
陳光山
陳祿生
陳陸均
陳隆勛
陳龍玄
陳留根
陳令生
陳洪霄
陳國海
陳洪達
陳林俊
陳林峰
陳林長
陳梁棟
陳良猷
陳連亭
陳宏溪
陳紅勝
陳麗堂
陳紅路
陳弘道
陳立奇
陳立龍
陳立宏
陳科文
陳康全
陳開周
陳開運
陳國敦
陳開本
陳浚泉
陳峻青
陳俊文
陳均祝
陳君勝
陳君德
陳覺凝
陳恆昌
陳菊齡
陳居堂
陳冠初
陳鏡合
陳國呈
陳貴揚
陳進莊
陳金明
陳洛生
陳煥玲
陳林祥
陳南雲
陳明儀
陳聽寬
陳恆華
陳和毓
陳基生
陳瑞文
陳立平[教授]
陳開勛
陳巨鎖
陳榮華
陳慧敏
陳敬忠
陳慶宣
陳天寶
陳晃明
陳塑寰
陳佩薰
陳漢生
陳建業
陳鴻德
陳建偉
陳淑範
陳洪光
陳國階
陳鶴鳴
陳林森
陳利銘
陳浩然
陳漢源
陳國英
陳松齡[京劇丑角]
陳日新
陳建勛[教師]
陳漢欣
陳慶華
陳建新
陳天麒
陳體漲
陳光庭
陳建定
陳敏華
陳家驊
陳淑儀
陳家福
陳吉紅
陳及霖
陳煥章
陳立群
陳紹宏
陳紹光
陳紹蕃
陳久金
陳鶴年
陳建華[文學家]
陳玲玲[崑曲演員]
陳為江
陳萬東
陳素榮
陳建中
陳樹勛
陳光斗
陳癸尊
陳世源
陳時理
陳石生
陳紹強
陳如松
陳立新[武漢大學教授]
陳全茂
陳能秀
陳金登
陳明強
陳民揚
陳靈芝
陳述彭
陳淑長
陳榮悌
陳建軍
陳夢熊
陳樹中
陳涵奎
陳利明
陳明仁
陳國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