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吉紅

陳吉紅

陳吉紅,男,1965年8 月出生, 湖南省攸縣人。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國家數控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工具機工具工業協會數控系統分會理事長、全國數控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工程高職院校協作會理事長、教育部高職高專機械設計製造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國家職業技能鑑定專家委員會數控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基本信息

國家數控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個人職務

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工具機工具工業協會數控系統分會理事長

全國數控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工程高職院校協作會理事長

教育部高職高專機械設計製造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

國家職業技能鑑定專家委員會數控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個人履歷

1981-1987年,在國防科技大學精密儀器系工作;

1987-1989年,在國防科技大學獲機械製造專業工學碩士學位;

1989-1992年,在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機械一系機械製造專業獲博士學位;

1993--1995年,在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電子學與通信博士後流動站工作;

1995年在美國加州Caitech公司承擔國際合作項目。

陳吉紅教授長期從事數控、精密測量、CAD/CAM技術的研究開發和產業化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網路化、智慧型化數控技術、測量/造型/加工一體化技術和製造裝備數位化技術。

科研項目

相關項目

組織和承擔完成了國家計委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高性能數控系統產業化”等2項(國撥經費1500萬元)

國家數控系統工程中心組建項目1項(國撥經費500萬元)

國家九五攻關項目2項(國撥經費200萬元)

國家十五攻關項目“開放式數控系統開發及示範套用”等2項(國撥經費270萬元)

國家八六三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

國家科技部中小型企業創新基金項目1項(國撥經費70萬元)

國家經貿委技術創新項目2項(國撥經費225萬元)

省市科技項目4項、國際合作項目2項等

企業成就

投身高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具有自主技術創新的華中五軸聯動數控系統成功套用於我國重大工具機裝備,不僅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而且迫使國外產品大幅降價。領導華中數控公司發展成為國產數控系統的主要生產基地。

2001年,被國家計委評為100家“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企業。華中數控系統獲得國家科技部8項國家重點新產品。2006年4月,中央將華中數控列為"落實科技發展觀、建設創新性國家”的創新型企業典型,中宣部組織了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12家中央媒體對華中數控進行宣傳報導。

榮譽獎勵

1985年,在國防科技大學榮獲三等軍功1次;獲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四等獎3項;

1991年,“多用研磨機”項目獲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進步四等獎;

1993年,“滑閥副配磨參數測量系統”獲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1997年,華中I型數控系統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8年,獲得華中科技大學“三育人”獎和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1999年,被武漢市經委評為優秀企業家;

2000年,華中I型數控系統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推廣類);

2000年,華中高性能數控系統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0年“高性能數控系統產業化示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湖南省工程諮詢協會優秀工程諮詢成果一等獎

2001年,國家人事部度獲“中國優秀博士後獎”;

2001年,獲國家863計畫CIMS主題專家組先進工作者;

2001年獲武漢市享受特殊津貼專家;

2002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評為武漢市享受特殊津貼專家,

2003年入選湖北省跨世紀人才工程第一層次、湖北省防治非典先進個人。

2004年“全數字交流伺服驅動單元”項目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4年,獲湖北省政府專項津貼專家;

2006年,獲湖北省五四青年獎章。

人物經歷

從實驗員到教授的跨越

1980年,15歲的陳吉紅,在國防科技大學找到了一份實驗員的工作。在實驗員崗位上,他勤勤懇懇地做了7年。

每天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後,陳吉紅便抽出時間旁聽國防科技大學本科生課程。剛開始聽課時,他被滿黑板的公式與符號攪暈了,整個頭嗡嗡直響。但他沒有退縮,邊問邊學,邊學邊問。這七年裡他幾乎沒有節假日,每天晚上不是到實驗室加班就是挑燈夜讀。

投入贏來了回報。他先後獲得了國防科工委一項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項科技進步四等獎,並榮立三等軍功。相比於後來的碩士和博士生涯,陳吉紅認為這段經歷彌足珍貴。他說:“軍校生涯對我的鍛鍊很多,我以這段經歷為榮。”

陳吉紅隨後得到了一個令他欣喜萬分的機會——參加國防科技大學研究生考試,以全校總分第二、數學分數第一的優異成績沒有任何懸念地被錄取。

陳吉紅 陳吉紅

碩士畢業的陳吉紅,被華中科技大學(時為華中理工大學)免試錄入攻讀博士。僅3年,他便完成了從講師到教授的跨越,在學術上也嶄露頭角。

打造數控“中國腦”

1994年,華中科技大學發起組建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一紙任命將30歲的陳吉紅推向了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陳吉紅與國產數控系統的不解之緣,由此開始。

是年10月,陳吉紅剛接手的華中數控還只是華中科技大學的校辦產業,註冊資本只有1000萬元。在眾人略帶懷疑的眼光中,陳吉紅開始了對華中數控大刀闊斧的改革。

為使華中數控真正成為市場化運作的企業。2001年陳吉紅冒著資金難以周轉的危險,將華中數控從華中科技大學校園搬到投資9000多萬元的新生產基地,而公司也果真因此遭遇嚴重的財務危機,賬面上只剩下30萬元。

“國外數控系統對我們的圍追堵截由來已久,不少國產數控公司被它們蓄意打壓而破產。”陳吉紅感慨地說。1993年,北京某工具機研究所引進日本技術,還沒來得及消化就批量生產,結果工具機動不動就“趴窩”,最後只能全砸了。與此同時,日方宣布停產該型號,改推更先進、更便宜的新型號。

甚至還有某公司在制訂中國市場策略時明確指示,一定要控制中國數控系統的水平落後其15年!

高額引進的國外數控系統不僅性能被裁減,其用途還受到了種種限制。南方航空集團花費100萬美元,進口了一台多軸聯動數控磨床,外國公司要求設備聯網,以便監控設備實際用途。陳吉紅說:“這就是24小時、全天候的監視嘛!”

陳吉紅悟出了一個硬道理:對於數控系統這樣的戰略性高技術,靠花錢引進根本辦不到;盲目效仿國外,也只會落後挨打,受制於人。惟一出路就是走自主創新之路,用中國人自己的核心技術振興中國數控產業。

陳吉紅與同事們迎難而上。1994年,華中數控的年輕人擯棄了西方普遍採用的“基於專用計算機”的研發思路,走“以通用工業微機為硬體平台,以Dos、Windows為開放式軟體平台”的技術路線。在此基礎上,華中數控通過軟體技術的創新,自主開發出打破國外封鎖的四通道、九軸聯動“華中I型”高性能數控系統。獨創的曲面直接插補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2005年,華中數控已與國內50多家著名工具機廠建立了車床、銑床、加工中心的批量配套套用,中高檔系統銷量近3000台套,契約金額達2億元。2006年,華中數控產值超過3億元。國產數控系統的成本大幅度下降,迫使西方某數控系統廠商將部分關鍵數控系統產品價格由70萬元下降到40萬元,並讓部分廠商要求本國政府降低數控出口的門檻。國外數控廠家第一次感受到了來自國產數控的強勁壓力。

發展國產數控的使命感

陳吉紅為國產摟控今天的成果付出了很多。2006年初,公司定單、產量增大,流動資金一時出現了困難。為了使公司度過暫時的經濟困難,陳吉紅用自己的結婚證作為信譽抵押,為公司辦理了銀行貸款。

2003年,非典疫情來勢兇猛。為了給快速排查非典疫情提供科技上的支持,陳吉紅率領公司科研人員迅速將其工業型紅外熱成像產品進行改進,於當年4月底即成功研製出第一批人體測溫紅外熱像儀。5月,在“非典”形勢嚴峻的時刻,當時已是華中數控公司董事長的陳吉紅不顧家人的勸阻和兒子的哭泣,主動請纓攜機器馳援疫區,帶領技術人員在北京多家單位安裝調試。這一呆就是20多天。

到北京的第3個夜晚,陳吉紅突然發起了高燒,120急救車載著他駛進了北大廠橋醫院。第二天清早,這個命硬的漢子醒來,燒退了,經過專家診斷,排除了“非典”可能!陳吉紅返漢後,家人得知此事問:“你這又是何必呢?”他只是淡然一笑。

不少國內用戶至今仍看到國產數控系統與國外的差距,卻沒有看到國產數控系統的進步。陳吉紅反覆表示,現在不正常的是業內對國產數控整體的不信任不認可。“這對國產數控發展很不利。”

同時,現在的狀況是國產數控系統企業在低端市場殺得你死我活,而未能凝聚在中、高端市場與國外數控系統抗衡。對此,陳吉紅表示很擔心。

2006年,陳吉紅擔任中國工具機工具工業協會數控系統分會理事長後,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把數控系統行業團結起來,讓各家企業能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合作、互補和配套的關係。

陳姓名人盤點(二)

盤點陳姓當中一些在各行各業有著突出成績的人物,包括教師,研究員,科研人員以及機關幹部等名人。
陳進良
陳錦旺
陳金石
陳金聲
陳和興
陳惟時
陳為霖
陳為匡
陳金典
陳威烈
陳萬勛
陳萬雄
陳和鈞
陳同蕙
陳通謨
陳庭金
陳金本
陳天柱
陳天石
陳潔清
陳天朗
陳天高
陳天彪
陳將熙
陳健琦
陳特鑾
陳劍儒
陳劍林
陳四海
陳四川
陳思渠
陳舜娥
陳順先
陳順清
陳帥民
陳合明
陳冠洲
陳樹實
陳樹培
陳樹蘭
陳述榮
陳廣真
陳曙霞
陳暑庭
陳淑英
陳漢興
陳淑身
陳淑榮
陳光楹
陳光曄
陳叔瑾
陳書章
陳守川
陳守常
陳甲申
陳世元
陳世鈺
陳世瑜
陳世宜
陳世修
陳世坤
陳世高
陳世澄
陳士平
陳嘉明
陳家琦
陳盛祿
陳聖源
陳省山
陳申生
陳申寬
陳社保
陳紹智
陳家琅
陳家驥
陳漢輝
陳漢東
陳少宗
陳少毅
陳少純
陳善卿
陳山林
陳森強
陳三陽
陳潤政
陳瑞賢
陳繼蘭
陳瑞璘
陳瑞娣
陳汝翼
陳汝活
陳如意
陳如燕
陳吉清
陳如泉
陳榕星
陳榮鍾
陳冠茂
陳榮清
陳榮廉
陳吉琛
陳榮海
陳榮峰
陳國虞
陳任昭
陳仁物
陳仁績
陳人蔣
陳權盛
陳全友
陳光松
陳秋乾
陳瓊花
陳慶佑
陳國香
陳惠國
陳清炮
陳青良
陳欽豪
陳謙海
陳琪明
陳其統
陳其明
陳其華
陳其恩
陳丕基
陳國樹
陳佩惠
陳沛生
陳培中
陳培生
陳培堅
陳國倫
陳國榘
陳南村
陳木喜
陳謨有
陳煥林
陳明揚
陳懷濤
陳懷嵩
陳明慈
陳華信
陳華山
陳厚傑
陳梅梅
陳茂松
陳光山
陳祿生
陳陸均
陳隆勛
陳龍玄
陳留根
陳令生
陳洪霄
陳國海
陳洪達
陳林俊
陳林峰
陳林長
陳梁棟
陳良猷
陳連亭
陳宏溪
陳紅勝
陳麗堂
陳紅路
陳弘道
陳立奇
陳立龍
陳立宏
陳科文
陳康全
陳開周
陳開運
陳國敦
陳開本
陳浚泉
陳峻青
陳俊文
陳均祝
陳君勝
陳君德
陳覺凝
陳恆昌
陳菊齡
陳居堂
陳冠初
陳鏡合
陳國呈
陳貴揚
陳進莊
陳金明
陳洛生
陳煥玲
陳林祥
陳南雲
陳明儀
陳聽寬
陳恆華
陳和毓
陳基生
陳瑞文
陳立平[教授]
陳開勛
陳巨鎖
陳榮華
陳慧敏
陳敬忠
陳慶宣
陳天寶
陳晃明
陳塑寰
陳佩薰
陳漢生
陳建業
陳鴻德
陳建偉
陳淑範
陳洪光
陳國階
陳鶴鳴
陳林森
陳利銘
陳浩然
陳漢源
陳國英
陳松齡[京劇丑角]
陳日新
陳建勛[教師]
陳漢欣
陳慶華
陳建新
陳天麒
陳體漲
陳光庭
陳建定
陳敏華
陳家驊
陳淑儀
陳家福
陳吉紅
陳及霖
陳煥章
陳立群
陳紹宏
陳紹光
陳紹蕃
陳久金
陳鶴年
陳建華[文學家]
陳玲玲[崑曲演員]
陳為江
陳萬東
陳素榮
陳建中
陳樹勛
陳光斗
陳癸尊
陳世源
陳時理
陳石生
陳紹強
陳如松
陳立新[武漢大學教授]
陳全茂
陳能秀
陳金登
陳明強
陳民揚
陳靈芝
陳述彭
陳淑長
陳榮悌
陳建軍
陳夢熊
陳樹中
陳涵奎
陳利明
陳明仁
陳國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