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奇

陳立奇

陳立奇(1945.4— )男,晉江人。1969年畢業於南開大學化學系。1978年1月以來任國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副主任、副所長,期間於1981年8月至1983年12月到美國多德島大學海洋研究生訪問。1994年12月任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主任。曾任中國極地考察工作諮詢委員會秘書長。

基本信息

簡介

個人中文簡介

陳立奇,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國家海洋局海洋大氣化學與全球變化重點實驗室主任。1969年畢業南開大學,1981年-1983年赴美國留學,1991任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副所長,1994年任國家海洋局南極考察辦公室主任。40多年來,一直工作在海洋化學科學工程技術的前沿,先後組織實施了我國南極考察一船兩站工程建設的“九五”計畫和中國北極科學考察計畫,負責國家重點攻關項目、國家科技專項、國家社會公益項目、國際合作計畫、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項目。發表論文150多篇(30篇SCI),編著15部,8項成果獲得部級獎(其中4項1等獎,2項排名第一)。

個人英文簡介

Prof Liqi Chen, graduated from NankaiUniversity, Tianjing, China in 1969, as visiting scholar during 1981-1983 inGraduate School of Oceanography, URI, USA.

He has appointed as Director of Key Laboratory of Global Change and Marine-Atmospheric Chemistry, Thi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Xiamen, China sinceApril 2002 and as Hon. Director and Professor in Chinese Arctic and AntarcticAdministration, Beijing, China since May2001. He used to be a Director and Professor in Chinese Arctic and AntarcticAdministration, Beijing, China, Deputy Director and Professor of TIO, SOA,CHINA, Researcher in Thi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OA(State OceanicAdministration), Xiamen, China, and Lecturer in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China.

He is conducting “Carbon Fluxes in thewestern Arctic Ocean and Bering Sea and its response to the Arctic rapidchange, a key program of NSFC; “Using Pb isotopic tracer to study atmosphericpollution over the Zhongshan Station in East Antarctica “ a program of NSFC ;“Atmospheric Chemistry Investigation over the near shore China Seas”, StateSpecial Project ; “Transport of atmospheric pollutants over China Seas andtheir impact to marine ecosystem”, State Commonweal Project and ”Research on carbon cycle and marineaerosols in First and Second Chinese National 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 .

He was as a leader and participated,as Chief Scientist and Team Leader inChinese National Ant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 to the Southern Ocean during July-September1999, and in Chinese National 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 to the Arctic Oceanregion, Antarctica during Nov 1996-May 1997; Scientist in Chinese National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 in Honghe Station, Ny Alesoud, Svalbard Islandsduring August-September 2005. PolarExpedition From Murmanske of Russia to North Polar by “Soviet Union” NuclearPower Icebreaker during June-July 1998;AtmosphericExpedition in Tibet Plateau in May 1998.

He has published over 90 papers and 10monographs.

代表性成果

論文發表

(1) Latitudinal Distributions of Atmospheric MSA and MSA/nss-SO42-Ratios in summer over the High Latitude Regions of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Hemispheres,J. Geophys. Res,2012年05月

(2) Ferrel Circulation Variability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and TheirLinkages with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Journal ofGeophysical Research,2011年06月

(3) Estimation of Monthly Air-Sea CO2 Flux in the Southern Atlantic andIndian Ocean using In-situ and Remotely Sensed Data,RemoteSensing of Environment,2011年05月

(4) Intercomparisons of Air-Sea Heat flux over the Southern Ocean,Journal of Climate,Journal of Climate,2011年01月

(5) Decrease in the CO2 Uptake Capacity in an Ice-Free Arctic OceanBasin,Science,2010年07月

(6) Distributions of N2O and its Air-Sea Fluxes in Seawater along CruiseTracks between 30ºS – 67ºS and in Prydz Bay, Antarctica,J. Geophys. Res.,2009年03月

(7) 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 in remote lake and coastal sedimentsfrom Svalbard, Norwegian Arctic: Levels, sources and fluxes.,EnvironmentalPollution,2009年01月

(8) Export of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estimated from 234Th-238U disequilibria, Chinese Journal of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08, 26(4):480-485.,2008年12月

(9) Air-sea carbon fluxes and their controlling factors in the Prydz Bayin the Antarctic,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08年10月

(10)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fluxes with234Th/238U disequlibria in Prydz Bay, Antarctic Ocean,ActaOceanologica Sinica,2008年07月

(11) Assessment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over the Arctic Ocean inreanalysis and IPCC AR4 model simulations with IABP/POLES observations,J. Geophys.Res.,2008年01月

(12) Spatial variability in the partial pressures of CO2 in the northernBering and Chukchi seas ,Deep Sea Research,2007年11月

(13) Distribution of 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in surface seawaters,MarinePollution Bulletin ,2007年08月

(14) Characteristics of pCO2 in surface water of the Bering Basin andtheir effects to the carbon cycling in the western Arctic Ocean,SCIENCE INCHINA ( Series D ),2004年01月

(15) Comparison of air–sea fluxes of CO2 in the Southern Ocean and the western Arctic Ocean,ActaOceanologica Sinica,2004年01月

(16) Characteristics of pCO2 in the surface water of the Bering Basinand effects to the carbon cycling in the western Arctic Ocean,Science inChina, Ser. D,2004年01月

專著發表

(1) 海洋二氧化碳測定最優方法指南,海洋出版社,2010年06月,譯著

(2) 《南極地區對全球變化回響與反饋作用研究》,海洋出版社,2004年01月,學術專著

(3) 《北極海洋環境與海氣相互作用研究》,海洋出版社,2003年01月,學術專著

(4) 《中國南北極考察》,海洋出版社,2000年01月,學術專著

(5) 《中國極地考察大事記》,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1999年01月,學術專著

(6) 《南極洲地名辭典》,海洋出版社,1998年01月,學術專著

獲獎、專利和發明:

(1) 台灣海峽西部上空氣溶膠化學研究1999年海洋三所科技進步一等獎,省部級科研獎,1999年12月,國家海洋局,等級:3

(2) 南極區域保護與管理研究,省部級科研獎,2011年06月,國家海洋局,等級:2

(3) 南極地區對全球變化回響與反饋作用研究,2002年國家海洋局海洋創新獎一等獎,省部級科研獎,2002年11月,國家海洋局,等級:1

(4) 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2003年國家海洋局海洋創新成果獎一等獎,省部級科研獎,2004年02月,國家海洋局,等級:1

(5) 北冰洋海洋碳循環觀測工程技術及其套用研究,省部級科研獎,2011年12月,中國海洋工程技術諮詢協會,等級:2

陳姓名人盤點(二)

盤點陳姓當中一些在各行各業有著突出成績的人物,包括教師,研究員,科研人員以及機關幹部等名人。
陳進良
陳錦旺
陳金石
陳金聲
陳和興
陳惟時
陳為霖
陳為匡
陳金典
陳威烈
陳萬勛
陳萬雄
陳和鈞
陳同蕙
陳通謨
陳庭金
陳金本
陳天柱
陳天石
陳潔清
陳天朗
陳天高
陳天彪
陳將熙
陳健琦
陳特鑾
陳劍儒
陳劍林
陳四海
陳四川
陳思渠
陳舜娥
陳順先
陳順清
陳帥民
陳合明
陳冠洲
陳樹實
陳樹培
陳樹蘭
陳述榮
陳廣真
陳曙霞
陳暑庭
陳淑英
陳漢興
陳淑身
陳淑榮
陳光楹
陳光曄
陳叔瑾
陳書章
陳守川
陳守常
陳甲申
陳世元
陳世鈺
陳世瑜
陳世宜
陳世修
陳世坤
陳世高
陳世澄
陳士平
陳嘉明
陳家琦
陳盛祿
陳聖源
陳省山
陳申生
陳申寬
陳社保
陳紹智
陳家琅
陳家驥
陳漢輝
陳漢東
陳少宗
陳少毅
陳少純
陳善卿
陳山林
陳森強
陳三陽
陳潤政
陳瑞賢
陳繼蘭
陳瑞璘
陳瑞娣
陳汝翼
陳汝活
陳如意
陳如燕
陳吉清
陳如泉
陳榕星
陳榮鍾
陳冠茂
陳榮清
陳榮廉
陳吉琛
陳榮海
陳榮峰
陳國虞
陳任昭
陳仁物
陳仁績
陳人蔣
陳權盛
陳全友
陳光松
陳秋乾
陳瓊花
陳慶佑
陳國香
陳惠國
陳清炮
陳青良
陳欽豪
陳謙海
陳琪明
陳其統
陳其明
陳其華
陳其恩
陳丕基
陳國樹
陳佩惠
陳沛生
陳培中
陳培生
陳培堅
陳國倫
陳國榘
陳南村
陳木喜
陳謨有
陳煥林
陳明揚
陳懷濤
陳懷嵩
陳明慈
陳華信
陳華山
陳厚傑
陳梅梅
陳茂松
陳光山
陳祿生
陳陸均
陳隆勛
陳龍玄
陳留根
陳令生
陳洪霄
陳國海
陳洪達
陳林俊
陳林峰
陳林長
陳梁棟
陳良猷
陳連亭
陳宏溪
陳紅勝
陳麗堂
陳紅路
陳弘道
陳立奇
陳立龍
陳立宏
陳科文
陳康全
陳開周
陳開運
陳國敦
陳開本
陳浚泉
陳峻青
陳俊文
陳均祝
陳君勝
陳君德
陳覺凝
陳恆昌
陳菊齡
陳居堂
陳冠初
陳鏡合
陳國呈
陳貴揚
陳進莊
陳金明
陳洛生
陳煥玲
陳林祥
陳南雲
陳明儀
陳聽寬
陳恆華
陳和毓
陳基生
陳瑞文
陳立平[教授]
陳開勛
陳巨鎖
陳榮華
陳慧敏
陳敬忠
陳慶宣
陳天寶
陳晃明
陳塑寰
陳佩薰
陳漢生
陳建業
陳鴻德
陳建偉
陳淑範
陳洪光
陳國階
陳鶴鳴
陳林森
陳利銘
陳浩然
陳漢源
陳國英
陳松齡[京劇丑角]
陳日新
陳建勛[教師]
陳漢欣
陳慶華
陳建新
陳天麒
陳體漲
陳光庭
陳建定
陳敏華
陳家驊
陳淑儀
陳家福
陳吉紅
陳及霖
陳煥章
陳立群
陳紹宏
陳紹光
陳紹蕃
陳久金
陳鶴年
陳建華[文學家]
陳玲玲[崑曲演員]
陳為江
陳萬東
陳素榮
陳建中
陳樹勛
陳光斗
陳癸尊
陳世源
陳時理
陳石生
陳紹強
陳如松
陳立新[武漢大學教授]
陳全茂
陳能秀
陳金登
陳明強
陳民揚
陳靈芝
陳述彭
陳淑長
陳榮悌
陳建軍
陳夢熊
陳樹中
陳涵奎
陳利明
陳明仁
陳國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