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宗

陳少宗

陳少宗,山東省中醫藥研究院針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山東針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山東針灸學會疼痛與神經運動性疾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針灸學會耳穴診治委員會委員、中國針灸學會實驗研究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時間生物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學哲學研究會理事、中華中醫學會中醫藥文化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學會亞健康專業委員會委員、《國際臨床針灸雜誌》副主編、《醫學與哲學》特邀編委、美國中醫學院客座教授。倡導建立以“神經-內分泌-免疫網路學說及腧穴作用規律、針刺作用的四大規律為該體系的理論核心”的現代針灸學體系。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陳少宗 陳少宗

1985年畢業於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系。曾就職于山東大學全息生物學研究所,並在山東大學兼學生物和哲學。

1985至1991年,就職于山東大學全息生物學研究所,跟隨全息生物學創始人張穎清教授從事全息生物醫學(主要是現代耳針療法)及時間針灸學方面的研究工作,並在山東大學兼學生物和哲學。

1988年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原中國中醫藥研究院)針灸研究所做訪問學者,跟隨李志超教授探索全息穴位的物理診斷。

1991年由山東大學調入山東省針灸科學研究所,從事針灸科研和臨床工作。 2003年晉升為研究員。先後曾任山東省針灸科學研究所實驗中心主任、山東省中醫藥研究院科研辦主任、山東省中醫藥研究院醫務部主任。2008年,任山東省中醫藥研究院針灸研究所所長。

研究方向

臨床方向:主要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疼痛性疾病及胃腸功能紊亂、慢性膽囊炎等平滑肌系統疾病。

理論方向:針灸發展戰略研究。認為傳統針灸學體系與現代針灸學體系應當並行發展,相互纏繞是對彼此的制約。針灸學領域的喜馬拉雅山應該允許有多條登頂的線路。提出“針術”、“針道”、“針灸文化”各有不同的內涵。前二者屬於科學研究的範疇,科學研究的本質在於求真,應當加強探索。既不能以文化保護或文化回歸的名義淡化對“針術”、“針道”的科學研究,也不能以科學探索的名義排斥對針灸學文化的研究。針灸學的科學研究與文化解讀不能相互取代。對待傳統文化應當包容和尊重,對待其中的前瞻性的理念和思想應當弘揚,而對待客觀現象或有效的經驗應當進行科學探索,科學探索則需要質疑與批判。

科研方向:現代針灸學(重點:穴位作用規律與配伍規律研究、針刺作用規律研究)。現代針灸學體系完全不同於傳統針灸學,本質區別在於現代針灸學理論完全立足於現代科學意義的相關知識體系;而傳統針灸學理論則完全立足於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之上,是以陰陽五行學說、臟腑氣血學說、經絡學說等為基本理論。提出了針刺作用的四大規律及腧穴作用規律。

針刺作用的四大規律

1、針刺作用的雙向調節規律:在一般刺激量的情況下,針刺作用是興奮性的、還是抑制性的,最主要的是由該器官所處的機能狀態所決定的。如果該器官的機能處於亢奮狀態,那么針刺效應多是抑制性的;如果該器官的機能處於低下狀態,那么針刺效應多是興奮性的;如果該器官的機能處在正常穩定狀態,則針刺效應往往既不呈現出明顯的抑制,也不呈現出明顯的興奮,但具有穩定該器官機能,增強該器官抗擾動的作用。

2、針刺手法的基本作用規律:一般說來,機能低下的疾病宜用較弱的刺激手法,使用較弱的刺激手法多產生興奮性效應;機能亢進的疾病宜用較強的刺激手法,使用較強的刺激手法多產生抑制性效應。針刺手法的作用是一個較為複雜的問題,因為個體差異較大,針刺刺激的強弱只是相對而言,很難找到一個劃分的基準量,臨床上也只是依靠患者的主觀感覺和醫生本人的經驗而定。

3、針刺時間的基本作用規律:針刺時間的基本作用規律也就是針刺的時間生物學效應產生的基本規律,也可稱之為針刺時機的基本作用規律、針刺時間與針刺效應的相關規律。各種生理機能在一天之內的變化各自遵循著一定的節律性。如果需要增強或提高某種低下狀態的生理機能,就應在該機能的谷值期內進行針刺,在谷值期內針刺往往能夠獲得更好的興奮性效應;如果需要抑制某一亢奮狀態的生理機能,就應在該機能的峰值期內進行針刺,在峰值期內針刺往往能夠獲得更好的抑制性效應。

4、針刺作用的時效規律:所謂針刺作用的時效規律也就是針刺作用的時效關係,是指針刺作用或針刺效應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可以用時效關係曲線來表達針刺作用的顯現、消逝過程,包括最佳誘導期、峰值期、半衰期、殘效期。最佳留針時間、針刺頻次的確定應分別以針刺作用時效關係中的最佳誘導期、半衰期為主要依據。

穴位作用規律

提出腧穴作用的基本規律與神經的節段性支配密切相關,即某一腧穴的主要作用範圍取決於與之相同或相近的神經節段的支配空間,也就是說處在相同或相近的神經節段支配區內的腧穴具有類同的調節作用。腧穴的特異性在現代針灸學中被定義為:處在相同或相近的神經節段支配區內的腧穴在治療或調節作用上與較遠的神經節段支配區內的腧穴的差異性。位於四肢的少部分腧穴除了能夠治療與之相關神經節段支配區內的病症之外,還可以治療與之相距較遠神經節段支配區的疾病,這種情況主要是由超分節結構的高位中樞和神經-內分泌-免疫網路所決定的。

認為穴位作用規律的研究,不但要弄清楚作用於每個器官系統的穴位分別是哪一些,還要弄清楚作用於各器官系統的穴位的作用強度,並依據穴位作用強度的大小及安全風險或操作的方便與否,將作用於各器官系統的穴位區分為第一線穴位、第二線穴位,第一線穴位是臨床治療中的首選穴位,第二線穴位則屬於備選穴位。

研究發現(1)適當的穴位配伍是必要的,但療效與穴位的數量沒有比例關係,並非取穴越多越好;(2)常用穴位組合在一起並不一定能夠明顯加強療效,即未必產生協同作用;(3)有的常用穴位組合在一起有可能削弱療效,即有可能產生拮抗作用。具體到對每一種疾病的針刺治療,怎樣取穴組方才能產生更好的協同作用?怎樣取穴組方才能避免拮抗作用的產生?認為這是現代針灸學今後必須要回答的問題。

主要貢獻

主要從事現代針灸學研究及臨床診療工作。

倡導建立以“神經-內分泌-免疫網路學說及腧穴作用規律、針刺作用四大規律為核心”的現代針灸學理論體系(1990年出版《現代針灸學理論與臨床套用》) ;

拓展了現代科學背景下的全息生物醫學與現代時間針灸學的理論體系(1991年出版《全息生物醫學理論與臨床套用》、1990年出版《現代時間針灸學理論與臨床套用》);

1993年首次發現了“針刺效應與機能狀態之間的數量關係”;

1996年首次證實了“針刺效應與針刺時機的相關規律性”;

2008年首次系統論述了針刺作用時效規律的客觀性及其臨床意義,並對其臨床價值進行了開創性探索。提出了“按神經節段支配規律認識腧穴的特異性”、“傳統經穴系統與全息穴位系統的並列關係”、“按穴位作用對象的不同及其作用強度將其分為一線穴位、二線穴位的分類方法”及“根據針刺作用時效規律確定留針時間、針刺頻次”等觀點。

已承擔參與了12項各級政府計畫課題的研究,首位作者發表論文12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15部(主編或編著);代表作有:“中國針灸學的基本走向”、“從傳統針灸學到現代針灸學”、“針刺作用時效關係研究的臨床意義”、“建立現代針灸學理論指導下的針灸治療體系”、“單刺十七椎對原發性痛經患者止痛作用時效規律的初步觀察”、“針刺三陰交等對原發性痛經患者止痛作用時效規律的初步觀察”、“電針三陰交等對腦血栓患者TXA2、PGF1α的影響與其基礎狀態的關係”及《現代針灸學理論與臨床套用》、《現代時間針灸學理論與臨床套用》、《全息生物醫學理論與臨床套用》、《中醫系統論與中醫系統工程學》、《內科疾病的針灸治療學》、《現代針灸學》、《全息生物醫學理論與現代耳針療法》等。

陳姓名人盤點(二)

盤點陳姓當中一些在各行各業有著突出成績的人物,包括教師,研究員,科研人員以及機關幹部等名人。
陳進良
陳錦旺
陳金石
陳金聲
陳和興
陳惟時
陳為霖
陳為匡
陳金典
陳威烈
陳萬勛
陳萬雄
陳和鈞
陳同蕙
陳通謨
陳庭金
陳金本
陳天柱
陳天石
陳潔清
陳天朗
陳天高
陳天彪
陳將熙
陳健琦
陳特鑾
陳劍儒
陳劍林
陳四海
陳四川
陳思渠
陳舜娥
陳順先
陳順清
陳帥民
陳合明
陳冠洲
陳樹實
陳樹培
陳樹蘭
陳述榮
陳廣真
陳曙霞
陳暑庭
陳淑英
陳漢興
陳淑身
陳淑榮
陳光楹
陳光曄
陳叔瑾
陳書章
陳守川
陳守常
陳甲申
陳世元
陳世鈺
陳世瑜
陳世宜
陳世修
陳世坤
陳世高
陳世澄
陳士平
陳嘉明
陳家琦
陳盛祿
陳聖源
陳省山
陳申生
陳申寬
陳社保
陳紹智
陳家琅
陳家驥
陳漢輝
陳漢東
陳少宗
陳少毅
陳少純
陳善卿
陳山林
陳森強
陳三陽
陳潤政
陳瑞賢
陳繼蘭
陳瑞璘
陳瑞娣
陳汝翼
陳汝活
陳如意
陳如燕
陳吉清
陳如泉
陳榕星
陳榮鍾
陳冠茂
陳榮清
陳榮廉
陳吉琛
陳榮海
陳榮峰
陳國虞
陳任昭
陳仁物
陳仁績
陳人蔣
陳權盛
陳全友
陳光松
陳秋乾
陳瓊花
陳慶佑
陳國香
陳惠國
陳清炮
陳青良
陳欽豪
陳謙海
陳琪明
陳其統
陳其明
陳其華
陳其恩
陳丕基
陳國樹
陳佩惠
陳沛生
陳培中
陳培生
陳培堅
陳國倫
陳國榘
陳南村
陳木喜
陳謨有
陳煥林
陳明揚
陳懷濤
陳懷嵩
陳明慈
陳華信
陳華山
陳厚傑
陳梅梅
陳茂松
陳光山
陳祿生
陳陸均
陳隆勛
陳龍玄
陳留根
陳令生
陳洪霄
陳國海
陳洪達
陳林俊
陳林峰
陳林長
陳梁棟
陳良猷
陳連亭
陳宏溪
陳紅勝
陳麗堂
陳紅路
陳弘道
陳立奇
陳立龍
陳立宏
陳科文
陳康全
陳開周
陳開運
陳國敦
陳開本
陳浚泉
陳峻青
陳俊文
陳均祝
陳君勝
陳君德
陳覺凝
陳恆昌
陳菊齡
陳居堂
陳冠初
陳鏡合
陳國呈
陳貴揚
陳進莊
陳金明
陳洛生
陳煥玲
陳林祥
陳南雲
陳明儀
陳聽寬
陳恆華
陳和毓
陳基生
陳瑞文
陳立平[教授]
陳開勛
陳巨鎖
陳榮華
陳慧敏
陳敬忠
陳慶宣
陳天寶
陳晃明
陳塑寰
陳佩薰
陳漢生
陳建業
陳鴻德
陳建偉
陳淑範
陳洪光
陳國階
陳鶴鳴
陳林森
陳利銘
陳浩然
陳漢源
陳國英
陳松齡[京劇丑角]
陳日新
陳建勛[教師]
陳漢欣
陳慶華
陳建新
陳天麒
陳體漲
陳光庭
陳建定
陳敏華
陳家驊
陳淑儀
陳家福
陳吉紅
陳及霖
陳煥章
陳立群
陳紹宏
陳紹光
陳紹蕃
陳久金
陳鶴年
陳建華[文學家]
陳玲玲[崑曲演員]
陳為江
陳萬東
陳素榮
陳建中
陳樹勛
陳光斗
陳癸尊
陳世源
陳時理
陳石生
陳紹強
陳如松
陳立新[武漢大學教授]
陳全茂
陳能秀
陳金登
陳明強
陳民揚
陳靈芝
陳述彭
陳淑長
陳榮悌
陳建軍
陳夢熊
陳樹中
陳涵奎
陳利明
陳明仁
陳國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