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敏[美術家]

陳慧敏[美術家]

陳慧敏 ,1943年生,1964年畢業於北京藝術設計學院(原北京工藝美術學校)。多年從事工藝美術設計,任工藝美術設計師;1985年後,從事中等專業美術教學,任講師;1991年始,專攻工筆重彩繪畫。

個人簡介

陳慧敏[美術家] 陳慧敏[美術家]

陳慧敏,大量作品曾發表於《中國畫》、《美術》、《美術觀察》、《藝術家》、《國畫家》、《中國美術》等專業刊物。作品入選《中國書畫精品展作品集》、《當代中國女畫家作品》、《97北京工筆重彩畫精品展作品集》、《世界華人書畫家作品選集》、《中國當代線描藝術》、《中國城市市花大展》、《當代中國畫新技法》。曾參加《中國書畫精品展》、《97北京工筆重彩畫精品展》,《迎澳門回歸中國名家名作展》、《迎接新世紀中國工筆畫展》、《與世紀同行2001工筆重彩藝術精品展》、《中國城市市花大展》,曾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陳慧敏、高士尊花鳥畫展》,並出版《陳慧敏重彩畫集》。

作品賞析

陳慧敏的作品在構圖上富有裝飾構成意識,在造型上既富寫實性又有裝飾變形特點;在色彩上亦富有誇張變化的裝飾風格。把裝飾構成與中國工筆畫的表現形式巧妙地結合併融為一體,而使其畫面富有濃郁的裝飾美感,形成她的作品與眾不同的特點和優勢,在當代工筆花卉畫壇中占有重要地位。

人生經歷

1964年 畢業於北京工藝美術學校;

1992年 山東泰安舉辦陳慧敏作品展;

應邀創作《紅月季》參加“三明金葉獎中國書畫精品展”,作品被收藏並出版同名畫集;

應邀參加中國藝術博覽會,多幅作品被藏家收藏;

“陳慧敏花鳥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

應邀赴香港參加“慶祝澳門回歸祖國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展”聯展,作品編入同名畫集;

應邀參加“城市、市花巡迴展”聯展;

陳慧敏應邀參加廣州畫院建院四十周年慶典與尚濤先生交談;

畫家、教育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靳之林先生參觀“陳慧敏、高士尊花鳥畫展”陳慧敏工作室;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王琪先生參觀“陳慧敏、高士尊花鳥畫展”;

2001年 應邀參加“與世紀同行2001 工筆重彩藝術精品展”,作品編入同名畫集;

應邀赴香港浸會大學講學;

在香港“集雅齋”舉辦陳慧敏和高士尊聯展,作品《菊香》、《鬱金香》被收藏;

2002年 應邀參加“全國第五屆工筆大展”,作品編入同名畫集;

應邀為香港樹人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教師學院美術系作學術交流講座;

應邀訪問澳門美術界並進行學術交流;

藝術生平

1994年 作品《柱頂紅》、《仙客來》、《石畔花開》發表於《中國畫》第56 期;

陳慧敏[美術家] 陳慧敏[美術家]

1995年 為慶祝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的召開創作《雞冠花》併入選《當代中國女畫家作品集》;作品《馬蹄蓮》入選《美術》第9 期;

1996年 作品《初雪》、《龜背竹》入選《美術》第9 期;

作品《窗前金菊》入選《美術觀察》第8 期;

作品《金鐘在鳴》發表在《詩刊》第12 期封底;

作品連續刊載於《人民日報》、《北京日報》、《光明日報》;

《中國旅遊報》刊登了陳慧敏作品專題評論:《絲絲入情展胸懷》;

中央電視台《書壇畫苑》播出陳慧敏作品專題片《翰墨情緣》;

1997年 作品《紅月季》應邀參加“97 北京工筆重彩畫精品展”併入選同名畫集;

應中國集郵總公司邀請設計“中澳建交首日封和紀念封”《玫瑰與月季》兩枚;

作品選編入《世界華人書畫家作品選集》;

作品《水仙》發表於《詩刊》第4 期封面;

1998年 作品《龜背竹》發表於《詩刊》第3 期封面;

入編《世界名人錄》、《中國專家大辭典》《20 世紀中國美術、書法家作品拍賣庫》;

1999年 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陳慧敏工筆重彩畫》專集;

《藝術家》雜誌連載《荷瓶》、《馬蹄蓮》、《玉蘭》、《幽香》、《花之夢》、《荷花掌》、《迎春》、《仙客來》、《雪地情》、《翠帶玉蓉》、《水仙》、《石畔花開》等作品並由李魁正先生為畫作評:《走向新曆程》;

作品《格扇系列—春》、《格扇系列—夏》、《向日葵—現在》、《龜背竹- 2》被《連環畫報》刊載;

《江蘇畫刊》刊載系列作品:《雞冠花》、《向日葵—未來》、《格扇系列—春》、

《格扇系列—冬》、《窗系列—迎春》、《荷瓶》、《龜背竹- 2》;

天津楊柳青出版社出版《陳慧敏花鳥作品圖錄》;

應邀為北京市會議中心創作《向日葵》、《鬱金香》、《金鐘在鳴喜迎新世紀》,作品被永久收藏;

2000年 應《國畫家》邀請刊登作品:《格扇系列—秋》、《雞冠花》、《龜背竹- 2》、《幽香》、《窗前金菊》,夏碩琦先生作評《創新思維與文化利用—〈讀陳慧敏重彩畫集〉有感》;

作品《向日葵—未來》刊登於《美術》;

作品《龜背竹-2》、《格扇系列—春》、《格扇系列—夏》、《格扇系列—秋》,刊登於《美術嚮導》;

作品《窗系列—蜀葵》刊登於《中國文化報》,夏碩琦先生作評:《古典與現代相結合的美》;

作品編入《中國當代線描藝術—花鳥編》畫集;

應邀參加“中、日、韓國際書畫交流展”,作品《春陳慧敏赴香港師範學院藝術系進行藝術交流意》被藏家收藏;

2009年 應邀參加“第二屆全國工筆重彩小幅作品藝術展”,作品編入同名畫集;

2010年 應邀參加“當代水墨空間書畫展”;

作品編入《當代中國工筆畫集》;

作品編入《當代中國畫新技法—工筆牡丹》卷;

作品編入《當代中國畫新技法—工筆花鳥》卷;

應中國集郵總公司邀請設計特種郵票首日封《君子蘭》兩枚,並獲得最佳首日封設計獎;

作品《古韻》、《秋韻》、《蝶舞翩翩》及關紅作評《心有靈犀物有感應》發表於《中國美術》;

作品編入《工筆花鳥畫要訣》(藝術院校參考叢書);

《大公報》發表題為《陳慧敏花鳥畫—傳統中見新意》專訪報導;

《文匯報》刊載《向日葵》、《荷花掌》、《花之夢》、《山丹丹》、《格扇系列—冬》、《荷》等作品;香港翡翠電視台專訪播報;

《澳門日報》刊登題為《畫家高士尊陳慧敏伉儷昨訪本報》的報導;

陳慧敏[美術家] 陳慧敏[美術家]

2003年 作品《室雅幽幽》、《格扇系列—秋》編入《中國工筆畫全集》下卷;應邀參加“微觀與精緻—首屆中國工筆重彩小幅作品藝術展”,作品編入同名畫集;

2004年 作品編入《中國藝術》水墨名家專輯;

2005年 作品編入《中國畫牡丹畫庫叢書》;

作品《秋艷》、《秋濃》、《紅虞美人》、《向日葵系列—未來》、《格扇系列—春》、《格扇系列—夏》、《格扇系列—秋》、《格扇系列—冬》、《老來少》、《山丹丹—園光》、《水仙》及夏碩琦先生為畫作評《古典與現代相結合的美》同時刊載於《中國畫收藏》第19 期;

應邀參加“2005 —北京工筆重彩畫年度藝術作品展”;

作品《山丹丹》、《夏荷》刊載於《名人亞洲》;

應邀參加山東藝術博覽會(聯展),作品《幽香》被藏家收藏;

作品《向日葵系列—現在》、《香色襲人》、《滿庭芳菲》、《幽香》、《雅室秀色》、《秋濃》、《浴出百合》、《鬱金飄香》刊載於《天虹藝苑》;

作品《錦繡家園》、《窗系列—山菊》、《格扇系列—秋》、《荷瓶》、《柱頂紅》發表於《畫壇》並由夏碩琦先生作評;

2006年 作品《秋情》、《幽室茶香》、《純真之情》、《秋濃系列- 2》、《幽室藏金》、《窗前秋韻》發表於《美術博覽》並由夏碩琦先生作評;

2007年 應山東美協邀請參加“與悲鴻同行—當代現實主義畫家作品邀請展”,作品《芙蓉出水》被美協收藏;2008年 應邀為祝賀北京廣播電台成立60 周年創作《菊石圖》、《紅百合》,作品被北京廣播電台收藏;

應北京市工筆畫會邀請創作《百合》,作品被收藏,拍賣善款捐獻汶川災區;

盤點中國名醫02

身體健康是每個人的願望,介紹這些名醫給你指點健康的生活,盤點我們的名醫們。

陳姓名人盤點(二)

盤點陳姓當中一些在各行各業有著突出成績的人物,包括教師,研究員,科研人員以及機關幹部等名人。
陳進良
陳錦旺
陳金石
陳金聲
陳和興
陳惟時
陳為霖
陳為匡
陳金典
陳威烈
陳萬勛
陳萬雄
陳和鈞
陳同蕙
陳通謨
陳庭金
陳金本
陳天柱
陳天石
陳潔清
陳天朗
陳天高
陳天彪
陳將熙
陳健琦
陳特鑾
陳劍儒
陳劍林
陳四海
陳四川
陳思渠
陳舜娥
陳順先
陳順清
陳帥民
陳合明
陳冠洲
陳樹實
陳樹培
陳樹蘭
陳述榮
陳廣真
陳曙霞
陳暑庭
陳淑英
陳漢興
陳淑身
陳淑榮
陳光楹
陳光曄
陳叔瑾
陳書章
陳守川
陳守常
陳甲申
陳世元
陳世鈺
陳世瑜
陳世宜
陳世修
陳世坤
陳世高
陳世澄
陳士平
陳嘉明
陳家琦
陳盛祿
陳聖源
陳省山
陳申生
陳申寬
陳社保
陳紹智
陳家琅
陳家驥
陳漢輝
陳漢東
陳少宗
陳少毅
陳少純
陳善卿
陳山林
陳森強
陳三陽
陳潤政
陳瑞賢
陳繼蘭
陳瑞璘
陳瑞娣
陳汝翼
陳汝活
陳如意
陳如燕
陳吉清
陳如泉
陳榕星
陳榮鍾
陳冠茂
陳榮清
陳榮廉
陳吉琛
陳榮海
陳榮峰
陳國虞
陳任昭
陳仁物
陳仁績
陳人蔣
陳權盛
陳全友
陳光松
陳秋乾
陳瓊花
陳慶佑
陳國香
陳惠國
陳清炮
陳青良
陳欽豪
陳謙海
陳琪明
陳其統
陳其明
陳其華
陳其恩
陳丕基
陳國樹
陳佩惠
陳沛生
陳培中
陳培生
陳培堅
陳國倫
陳國榘
陳南村
陳木喜
陳謨有
陳煥林
陳明揚
陳懷濤
陳懷嵩
陳明慈
陳華信
陳華山
陳厚傑
陳梅梅
陳茂松
陳光山
陳祿生
陳陸均
陳隆勛
陳龍玄
陳留根
陳令生
陳洪霄
陳國海
陳洪達
陳林俊
陳林峰
陳林長
陳梁棟
陳良猷
陳連亭
陳宏溪
陳紅勝
陳麗堂
陳紅路
陳弘道
陳立奇
陳立龍
陳立宏
陳科文
陳康全
陳開周
陳開運
陳國敦
陳開本
陳浚泉
陳峻青
陳俊文
陳均祝
陳君勝
陳君德
陳覺凝
陳恆昌
陳菊齡
陳居堂
陳冠初
陳鏡合
陳國呈
陳貴揚
陳進莊
陳金明
陳洛生
陳煥玲
陳林祥
陳南雲
陳明儀
陳聽寬
陳恆華
陳和毓
陳基生
陳瑞文
陳立平[教授]
陳開勛
陳巨鎖
陳榮華
陳慧敏
陳敬忠
陳慶宣
陳天寶
陳晃明
陳塑寰
陳佩薰
陳漢生
陳建業
陳鴻德
陳建偉
陳淑範
陳洪光
陳國階
陳鶴鳴
陳林森
陳利銘
陳浩然
陳漢源
陳國英
陳松齡[京劇丑角]
陳日新
陳建勛[教師]
陳漢欣
陳慶華
陳建新
陳天麒
陳體漲
陳光庭
陳建定
陳敏華
陳家驊
陳淑儀
陳家福
陳吉紅
陳及霖
陳煥章
陳立群
陳紹宏
陳紹光
陳紹蕃
陳久金
陳鶴年
陳建華[文學家]
陳玲玲[崑曲演員]
陳為江
陳萬東
陳素榮
陳建中
陳樹勛
陳光斗
陳癸尊
陳世源
陳時理
陳石生
陳紹強
陳如松
陳立新[武漢大學教授]
陳全茂
陳能秀
陳金登
陳明強
陳民揚
陳靈芝
陳述彭
陳淑長
陳榮悌
陳建軍
陳夢熊
陳樹中
陳涵奎
陳利明
陳明仁
陳國達

香港TVB演員

TVB,是香港首間商業無線電視台,故亦常被稱為“無線電視”或“無線”。本期任務盤點TVB演員,完善相關演員詞條,添加摘要、信息模組。以及創建網站內沒有的TVB演員詞條。
楊怡
吳家樂
陳琪[香港無線演員]
鄧健泓
苗僑偉
森美
朱凱婷
馬蹄露
胡楓
楊婉儀
黃宇詩
魯振順
岑寶兒
梁珈詠
麥皓兒
陳蔚而
李穎芝
趙希洛
劉倩婷
彭慧中
袁嘉敏
鍾麗緹
駱應鈞
李國麟
劉家輝
蔣志光
林利
安德尊
莊思敏
朱璇
何傲兒
黃文標
陳偉洪
方伊琪
李雨陽
鄭子誠
王淑玲
關婉珊
溫家恆
陳庭欣
向佐
蔡曉慧
湯寶珍
鄭俊弘
李姿敏
熊穎詩
黃嘉麗
張秀文
李文煊
梁證嘉
冼灝英
江漢
黎彼得
揚明
古明華
李子奇
鄺佐輝
陳少邦
李啟傑
招天佑
司徒瑞祈
張智軒
陳志健
滕麗名
江梓瑋
梁靖琪
單俊偉
阮兆祥
許家傑
郭田葰
陳秀珠
姚嘉妮
曹永廉
許廷鏗
譚玉瑛
梅小惠
林欣彤
呂熙
楊崢
朱咪咪
鍾景輝
陳建文
馬海倫
馮素波
余慕蓮
黃嘉樂
黃紀瑩
王浩信
簡慕華
黃泆潼
楊洛婷
謝珊珊
黎芷珊
苟芸慧
葉翠翠
李楓
黃長興
潘芳芳
趙靜儀
林佳蓉
陳山聰
陳倩揚
劉丹[香港男演員]
丘凱敏
劉江[TVB藝人]
胡諾言
王君馨
李思欣
沈卓盈
張翼[TVB演員]
高海寧
林嘉華
梁烈唯
李雪瑩[港姐選手]
梁政珏
鄭則士
宋芝齡
陳智燊
李彩寧
陳文靜
周志文
林子善
孫慧雪
李恭
楊天經
陳宇琛
丁樂鍶
蔡淇俊
李豪
游莨維
陳堃
何晶晶
李家聲
陳貝兒
黃子雄
李霖恩
梁奕倫
翟威廉
王俊棠
楊愛瑾
呂有慧
盧宛茵
張慧慈
溫家偉
雪妮
李家鼎
程可為
楊秀惠
陳嘉儀
戴耀明
陳榮峻
劉曉彤
關菁
朱婉儀
鄧英敏
岑潔儀
郭德信
李偉健
何綺雲
黃智雯
陳穎妍
關伊彤
鄭世豪
何啟南
羅天池
羅仲謙
曾守明
潘曉彤
張達倫
楊卓娜
李思雅
沈可欣
麥雅致
徐萌
朱倩兒
廖安麗
周志康
張莉莎[演員]
周子駒
張國洪
郭峰[TVB演員]
陳爽[TVB藝人]
林秀怡
于洋[香港演員]
徐榮[TVB藝人]
謝東閔
周美欣
劉桂芳[演員]
李綺雯
李海生[武打演員]
章志文
李嘉
李詩韻
杜港
鄧上文
姚兵
黃澤鋒
李天翔
駱胤鳴
何雁詩
祝文君
韓馬利
張美妮
翁佳妮
林淑敏
陳慧敏
何君誠
李興華
傅千盈
林婉霞
菁瑋
余子明
張松枝
黎國輝
李忠希
楊寶玲[香港藝人]
林盛斌
羅泳嫻
蘇晉霆
張雪芹
陳曼娜
何紫慧
白茵
吳業坤
白彪
劉兆銘
趙國東
林師傑
倫紫玄
張穎康
江欣庭
謝美琪
何詠雯
董藝雲
陳鴻碩
朱浚蔚
喬寶寶
陳康健
胡鴻鈞
陳珈穎
范彩兒
羅孝勇
陳國峰
吳綺珊
沈愛琳
邱頌誼
馬詠恩
石天欣
陳亭嘉
李君妍
羅欣羚
李璨琛
葉暐
陳嘉嘉
李泳豪
李岡龍
李榮耀
李俊晨
樂瞳
鄧永健
何傲芝
韓毓霞
林子博
周奕瑋
江榮暉
王致迪
黃耀煌
何基佑
姚浩政
鄭詠謙
李美慧
吳幸美
陳宛蔚
侯建民
黎柏麟
黎桐康
羅鈞滿
魏焌皓
高可慧
林影紅
王凱韋
謝卓言
周麗欣
黃得生
蔡康年
鄭瑩瑩
楊潮凱
鄭子揚
日伽
朱敏瀚
方紹聰
鄧小巧
劉秉賓
林漪娸
沈震軒
梁皓婷
司徒暉
楊英偉
曾臻
許穎童
張韋怡
潘冠霖
潘宗揚
曾愛媚
蕭凱欣
阮兒
曾琬莎
徐玟晴
李漫芬
謝靜婷
布韋傑
白健恩
梁舜燕
黎宣
朱子媚
馮琛
吳筠怡
喻音琪
葉家泓
羅貫峰
趙敏通
曾慧雲
廖麗麗
溫裕紅
張景淳
蘇頌輝
楊鴻俊
梁麗瑩
金剛
鄭家俊
謝兆韻
黃梓瑋
楊瑞麟
朱維德
易智遠
李善恆
章宇昂
周寶霖
蔡考藍
鍾鈺精
張允芝
文柏姿
黃潔婷
蕭徽勇
楊證樺
李浩森
林志程
裘卓能
殷櫻
海俊文
鄺柏廉
林景程
胡麒豐
馬啟仁
葉婷芝
林穎彤
馬賽[TVB演員]
容羨媛
陳良韋
李浩林
江暉[TVB演員]
趙永洪
張漢斌
顏桂洲
劉威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