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納樹

金雞納樹

金雞納樹又名雞納樹、奎寧樹、金雞勒。約包含25種的物種,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當中有些是小型灌木,有些是大型喬木,高度約5到15公尺,遠望金雞納林,紅一層綠一層,互相交迭,紅的是嫩葉,綠的是老葉,夏季開白色小花,種子很小。原產地源自南美安第斯山脈。金雞納屬中尚有紅金雞納樹(C.succirubra)、藥金雞納樹(C.officinalis)和西黃金雞納樹(C.calisaya)等種,而樹皮和根皮是提取奎寧和奎尼丁的重要工業原料。

基本信息

金雞納樹金雞納樹

基本資料

金雞納樹金雞納樹
名字:金雞納樹
拼音:jīnjīnàshù
英文:cinchonalederiana
拉丁名:Cinchonaledgeriana(Howard)MoensetTrim
界:植物
門:被子植物門
綱:木蘭綱
目:龍膽目
科:茜草科
屬:
金雞納樹屬
中國植物志:71(1):224

產地分布

原產於南美洲,最初在安第斯山脈東面海拔900至2700米的山谷以內所被發現。到了19世紀中期,金雞納樹被移植至東南亞一帶栽培,而印尼為最早引種的國家。中國於1906年開始在台灣省試種,1933年,在中國廣東、雲南以及台灣地區也開始有引種。而台灣國立台灣大學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旗下所管轄的鳳凰自然教育園區則栽種著日治時期日本人所開闢種植金雞納樹,面積共約三十餘公頃。同樣地,扇平亦被規劃為日本京都大學演習林,為金雞納樹試驗的重要據點,當時可由金雞納樹的樹皮提煉奎寧供治療瘧疾使用,後因奎寧可由化學合成,才漸漸停止金雞納樹的相關作業,而現在可在扇平地區發現大批金雞納樹林,並已可在扇平天然更新。

形態特徵

金雞納樹金雞納樹
金雞納樹高2.5~3.0米,樹皮黃綠色或褐色。對生,矩圓狀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的葉片,一般有7至12厘米的長度,光滑無毛。圓錐狀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7~9月植物長有乳白色或玫瑰色的筒狀小花,長1厘米,末端為裂片披針形,邊緣披白色長柔毛;花朵皆是聚傘花序腋生或頂生,常為圓錐花的序式排列,有強烈的氣味。花冠筒狀五角形;雄蕊5;雌蕊1;子房下位,2室。蒴果橢圓形,長度大概為12毫米,有開裂的室間。小而扁平,褐色,有翅。種子形狀細小,有翅作為風媒之用。樹皮有毒。煮食會引起噁心、嘔吐等反應。可治療虐疾。金雞納的花是供的重要貢品,可用來換取神靈的護佑。
生活習性:適宜生長在熱帶海拔800~3000米的山地。喜溫暖,以冬暖夏涼、全年無霜、年溫差小、年平均溫度16~24℃、年降雨量2000~2500毫米的氣候為宜。怕強光、乾旱和水澇。要求富含腐殖質、pH4.2~5.6的酸性壤土。

化學成分

金雞納樹化學成分
金雞納樹的乾皮、根皮、枝皮及種子,含有約26種生物鹼,總稱為金雞勒生物鹼。其中含量最多且在醫藥上最重要的是奎寧,其次是辛可寧辛可尼丁奎尼丁等,其餘在樹皮中的含率很低。它們大部分是喹啉衍生物,也有極少數是吲哚衍生物。金雞勒生物鹼中,頗多互為立體異構體的,如:奎寧和奎尼丁,辛可寧和辛可尼丁,辛可亭和辛查米丁表奎寧和表奎尼丁,氫奎寧和氫奎尼丁等。此外,還有辛可尼辛,奎尼辛,銅色樹鹼奎胺辛可那明奎尼酮阿立新以及杷日素,紅金雞納鹼,甲基紅金雞納鹼,康奎那明,枯斯考尼丁,二康奎寧等。除生物鹼外,還含金雞勒鞣酸,奎寧酸,金雞勒紅等。在樹皮中,生物鹼是與金雞勒鞣酸、奎寧酸結合的。

藥理作用

金雞納樹金雞納樹

金雞納霜是喹啉類衍生物,能與瘧原蟲的DNA結合,形成複合物,抑制DNA的複製和RNA的轉錄,從而抑制原蟲的蛋白合成,作用較氯奎為弱。另外,金雞納霜能降低瘧原蟲氧耗量,抑制瘧原蟲內的磷酸化酶而干擾其糖代謝。奎寧也引起瘧色素凝集,但發展緩慢,很少形成大團塊,並常伴隨著細胞死亡。電子顯微鏡觀察,可見原蟲的核和外膜腫脹,並有小空泡,血細胞顆粒在小空泡內聚合,此與氯喹的色素凝集有所不同。在血液中,一定濃度的奎寧可導致被寄生紅細胞早熟破裂,從而阻止裂殖體成熟。本品對紅外期無效,不能根治良性瘧,長療程可根治惡性疾,但對惡性瘧的配子體亦無直接作用,故不能中斷傳播。奎寧對心臟有抑制作用,延長不應期,減慢傳導,並減弱其收縮力。本品對妊娠子宮有微弱的興奮作用。
用與作用機制奎寧及其同類物口服或肌注給藥很吸收,口服其硫酸鹽或二硫酸鹽幾乎完全由胃腸道吸收,大約1-3h後可達血藥濃度高峰,蛋白結合率在健康人中為70%,瘧疾患者可達90%或更多。奎寧廣泛分布於身體各部位,可通過胎盤,據報導腦型瘧疾的腦脊液濃度是血漿中的2%-7%,大部分經肝代謝,主要由尿排泄,原形藥物在尿中排泄量占10%左右。t1/2為8-10h,少量奎寧也在膽汁唾液中出現,也可由乳汁排出。

藥材採集

採收的方法有多種:在南美,通常於雨季將樹砍倒,剝取樹皮,曬乾或烘乾,並加壓成扁平的片狀。樹皮乾燥時捲成筒狀。在爪哇及印度用掘根法和截枝法。掘根法系將生長約12年的金雞納樹連根挖出,剝取樹皮或根皮;截枝法系自地面上將樹砍倒,剝取樹皮,使殘留的樹幹基部發生不定枝條,並留1~2枝任其生長,待樹枝長大後,再將樹皮剝下,曬乾或烘乾。中國採用的主要為截枝法。

相關傳說

金雞納樹酋長送藥

金雞納樹屬蒿草科植物,它的樹皮中含有一種生物鹼,俗稱金雞納霜,是抗瘧良藥。在歷史上它曾拯救了無數生靈,得到醫家的推崇。儘管目前金雞納樹主要出產在印度尼西亞,但是它的故鄉卻是在美洲的厄瓜多。
瘧疾,又稱為“打擺子”,是由蚊子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人們一旦感染了這種疾病,就會突然發冷、打寒戰,之後又發高燒、說胡話、神志不清,若不及時治療,就會有生命危險。在從前,中國南方特別是氣候潮濕的地區很多人得這種病,那時候,人們對這種病毫無辦法,往往坐以待斃。
根據傳說,在厄瓜多南部山區洛哈省的馬拉卡托斯地方,某位印第安人有一次患上了瘧疾,全身發熱口渴難當,他就爬到密林深處的一口小池塘邊,喝了許多涼水,頓覺病情減輕,他發現這個池塘里的水竟是苦的。後來才知道原來池塘旁邊生長著許多金雞納樹,其中有些倒在水中,那苦味正是樹皮的浸出液呢!從此以後,當地的印第安人遇到瘧疾時,就會用這種含苦味的樹皮來進行自我醫治。由於屢試屢效,被當地土著視作神藥,世代相傳。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歐洲人大量湧入美洲,一位名叫貝德羅•萊依瓦的酋長,出於友誼,向傳教士胡安•洛佩斯透露了金雞納樹的藥用價值,並送他一塊金雞納樹皮留作紀念,於是該秘密終於落入歐洲人的手中。
據說1638年,西班牙的一位伯爵,帶著妻子來到了南美洲的秘魯,不久,伯爵夫人染上了瘧疾,醫生們束手無策,伯爵暗中打聽到當地一種叫金雞納樹的樹皮可以防治這種病,於是他剝了這種樹的樹皮,拿回去煮湯給妻子服用,幾次以後,夫人的病就好了。從此,金雞納樹名聲大振,身價百倍。很自然,這一重大發現也引起了各地醫學界的極大興趣,許多科學家都特地跑到美洲來進行考察研究。這個訊息很快一傳十、十傳百地傳到了歐洲。歐洲人聞此十分震驚,於是千方百計地想把金雞納樹弄到手。幾經周折以後,他們終於如願以償,荷蘭殖民主義者因些大發了一筆橫財。
西班牙當局意識到該藥的巨大經濟價值,便想要將種植金雞納樹事業壟斷起來。可是還沒等禁令出台,已有英國學者將一批金雞納樹種子偷偷地運了出來,並且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等地建立起種植園。也許這裡的自然條件太適合金雞納樹的生長,於是不久之後就蓬蓬勃勃的發展起來,很快成為全世界金雞納樹的主產區。而厄瓜多這個原產地的身份,卻逐漸被人淡忘了。[1]

傳到中國

金雞納樹金雞納樹
1692年冬,康熙皇帝頒旨,諭在廣東傳教的洪若翰等兩位神父星夜返京。距紫禁城還有好幾里地,神父發現,皇帝侍衛和在京神父已在迎接他。原來,皇帝病了,打擺子,冷時如入冰窖,熱時似進烤爐,御醫用藥後,效果不佳,仍高燒不退。
此前四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派五位傳教士前往中國,兩個在康熙身邊當教師,他們對康熙說,這病沒什麼了不起,不過是瘧疾,服用西藥金雞納霜(奎寧)會見效痊癒。該病通過蚊蟲叮咬傳染,在法國,每當夏季將至,國王就讓國家醫療機構把此藥分發給窮人,以免造成瘟疫。康熙不信,天下哪有這種藥!怎么製造出來的?
傳教士告訴康熙:有一種樹叫金雞納樹,樹皮中可提制出一種生物鹼,白色,結晶,味苦,因此叫金雞納霜,是瘧疾剋星。皇上真有福氣,正在廣東傳教的兩位傳教士剛剛收到從法國寄來的整整一斤金雞納霜。康熙即刻頒旨,洪若翰等兩位神父立刻把藥帶入京師。
御醫堅決反對皇帝服用西藥,天下有什麼藥能比咱們的中藥鍋子更保險,更有療效?再說,這些傳教士不是郎中,他們懂什麼?康熙震怒了:不讓吃西藥,中藥又吃不好,你們說怎么辦?御醫們建言:請皇上頒旨,有能治癒此病者,重賞。於是來了許多人,都說有本事。可本事不能先用在皇帝身上,只好又弄來許多患了瘧疾的人,先行試驗。一個和尚似有神功,弄來四桶井水,卻僅取一杯,走出大殿,雙手舉杯朝拜太陽,再原地轉個圈,作出許多神秘莫測的姿態,最後,讓一位瘧疾病人跪著喝下,結果,不見任何療效。和尚立刻被趕出大殿。
這下康熙更生氣了,不顧御醫阻攔,頒旨讓進宮的瘧疾病人服用金雞納霜。一個個奄奄待斃的病人,服藥後第二天便脫離危險。康熙很驚訝,稱西藥為“神藥”,但自己仍然不敢服用。有一天,康熙感到自己簡直就要燒死了,決定服用一半劑量。晚上,皇帝高燒退了,後來幾天也不錯,但還有低燒。傳教士說,這是因為服用劑量不足。康熙頒旨,再讓三個病人試服金雞納霜。一個發作時吃,一個發作後吃,第三個在發作間隙吃。結果,三個被當做臨床觀察的病人盡皆痊癒。
臣子們效忠的時刻到了。四位朝臣自告奮勇前來試嘗西藥,皇帝同意,親手把酒跟藥攪和在一起,命當場服用。傍晚6時,四位朝臣把藥喝了,退下。就在等待大臣服藥結果的夜裡,康熙的瘧疾又發作了,凌晨3時,他迫不及待召見親王索額圖,命即刻查看大臣服藥後的反應。回報很快來了:四位朝臣安然無恙,睡得很是香甜。康熙再也不顧御醫反對,立刻命令把金雞納霜拿來,毫不猶豫地喝了下去。高燒終於退了,康熙仍不相信會這樣容易,他等待著那該死的熱度再次襲來,一天一夜過去了,皇帝平安無事。宮廷里一片歡騰,三個御醫這下倒了霉。康熙皇帝指斥道:“你們見危不救,就怕我死了歸咎於你們,你們就不怕我真的死了?什麼搶救措施都沒有!”他下令刑部嚴審,依法處置。刑部認為,見危不救,罪莫大焉,判處死刑。皇帝過後開恩,改為流放
康熙皇帝向傳教士們祝賀金雞納霜成功引進中國,傳教士們虔誠地說:這一切都歸功於上帝,是上帝對中國皇帝的恩寵。康熙頒旨,即日起,允許西方傳教士在北京傳教。他讓內侍取出紫禁城內所有房屋圖,親自挑選了最大最方便的一幢,賞給傳教士們居住。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派往中國的耶穌會傳教士,終於用西方醫學的敲門磚,在森嚴的紫禁城牆上打開了一道傳播基督福音的缺口。
金雞納樹金雞納樹
康熙信任西醫,多次由耶穌會傳教士羅德先(BernardRhodes,1645-1715)治病見效。1693年,康熙患瘧疾,服御醫藥無效。法國傳教士洪若翰(P.JoamesFontaney,1643-1710)。葡萄牙傳教士劉應(MgrClaudusdeVisdelou,1656-1737)等獻上金雞納(cinchona),康熙服用後瘧疾速愈,金雞納從此被尊奉為“聖藥”。
諷刺的是,“金雞納”並不是歐洲醫學的發現。歐洲自己的本草藥物研究,要等到1785年維瑟林(Withering)的《毛地黃綜述》(AnAccountoftheFoxglove)出版,才算有第一種“科學”靈藥。“金雞納樹皮”(Chinchonabarks,Cinchonaledgeriahna)本來是秘魯印第安人的土著藥物。耶穌會教士在1632年左右從新大陸引入西班牙,傳教士將此藥呈奉給康熙,謂之“西洋”聖藥。其實它是與中草藥無異的土著本草,並非科學產物!
“金雞納”最初只是土著本草,但到了19世紀,經過大量新興的科學研究,它的有效成分奎寧(quinine)成為有現代科學根據的治瘧疾藥。先是1820年法國的化學皮埃爾·佩爾蒂埃(PierrePelletier)與約瑟夫·卡文圖(JosephCaventou)從“金雞納”分解出有效成分奎寧和金雞寧(cinchonine)兩種活性生物(alkaloids);1880年外科醫生阿方斯·拉韋蘭(AlphonseLaveran)在阿爾及利亞用顯微鏡觀察到瘧疾病人血液的瘧原蟲(Plasmodium);1944年哈佛科學家羅伯特·伍德沃德(RobertWoodward)與威廉·德林(WilliamDoering)第一次成功以人工方法合成奎寧。這些化學、藥物學,病理學的發現,令原始的“金雞納”進化為治瘧疾的現代醫藥。
“金雞納”的故事,可用以說明中西醫學在19世紀是如何分道揚鑣的。在這之前,雖然西醫的解剖學生理學已遠遠超前於中國,但單就治療而言,西醫並不比中醫更有辦法。威廉·卡倫(WilliamCullen,1710-1790)是18世紀最重要的醫家,他撰寫了一系列疾病分類學的專著,其貢獻與隋代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相似。但他的治療方法未超過希氏醫學,無非是放血、催瀉和催吐,以及一些解熱發藥。對於大部分疾病的治療,卡倫是“毫不掩飾地悲觀”。在十七八世紀,有效的治療仍主要是像毛地黃和金雞納這些本草。而單就本草藥物而言,當時的西方醫學並無可與李時珍1578年寫成的《本草綱目》相比的學術著作。“金雞納”與瘧疾的科學研究,是19世紀西方醫學科學發達的縮影。
19世紀現代化學研究對醫學進步的影響,還可列舉兩個例子作為說明:麻醉藥與消毒化學劑的發明,令大型的外科手術變成通例,而西醫外科手術的成功,正是鴉片戰爭以後西式醫院在中國紮根的最強的基石。

相關藥品

金雞納樹金雞納樹
金雞納霜即奎寧。奎寧為白色,無臭,味微苦的結晶性粉末或顆粒,微溶於水。重硫酸鹽為無色,無臭,味極苦的結晶或結晶性粉末。二鹽酸鹽為白色,無臭、味極苦的粉末,在陽光下逐漸變為黃色。金雞納霜是用金雞納樹的樹皮研磨而成的。
別名:金雞納霜
英文名:Quinine,Chinine
作用與用途
本品作用同氯喹。對各種瘧原蟲紅細胞內期裂殖體,都有殺滅作用,能較快控制瘧疾發作症狀,其中對間日瘧作用最強。本品與氯喹間無交叉耐藥性,故可用於治療耐氯喹蟲株所致的感染。
副作用
1、頭痛、耳鳴、眼花、噁心、嘔吐、視力及聽力減退(稱金雞鈉反應)。停藥後可恢復。
2、特異體質者可有急性溶血、皮炎、瘙癢、血管神經性水腫及支氣管哮喘等。
3、中毒時有發熱、煩躁及譫妄等症狀;嚴重者可致體溫及血壓下降,最後呼吸麻痹而死(致死量為8g左右)。
4、奎寧對心臟有抑制作用,應嚴密觀察心臟功能,心肌病病人不宜用。
5、本品可降低骨骼肌興奮性,重症肌無力者禁用。
6、孕婦禁用;月經期慎用。
西藥劑量
口服治療瘧疾,0.3g~0.6g/次,3次/日,連服7日。預防輸血瘧,0.3g~0.6g/日,連服7日。

栽培繁殖

主要用種子,亦可用芽接、扦插、高空壓條等法繁殖。用種子繁殖時須在種子採收後立即播種育苗。春播3~5月,秋播8~9月。播前用溫水浸種催芽以利出苗。每平方米用種量1~1.2克。幼苗期需有蔭蔽和溫潤環境。苗高10~12厘米時移植,至第3年雨季定植,行株距3×3米。生長6年後,在11~12月雨季結束時砍伐採收樹皮或根皮,晾乾後作商品出售。主要病蟲害有立枯病、小疫苗病、紫根病和金龜子、蟋蟀等。[3]


世界各國國花

國花,是一個國家用來代表國家主權的花!一般選擇本國特有,且極有觀賞價值的花種為宜,中國目前還沒有從法律上定義自己的國花。相信很快就有了,大多數人傾向於用牡丹作為我國國花,因古有牡丹“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一說。因其雍容大度,華麗之美征服許多人。在唐代又被譽為“花王”。

各國國花

國花,是一個國家用來代表國家主權的花。一般選擇本國特有,且極有觀賞價值的花種為宜,中國目前還沒有從法律上定義自己的國花。相信很快就有了,大多數人傾向於用牡丹作為我國國花,因古有牡丹“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一說。因其雍容大度,華麗之美征服許多人。在唐代又被譽為“花王”。

金雞納亞科植物

金雞納亞科植物的子房每室有胚珠2至多數。 中國有58屬372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