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盞花[菊科金盞菊屬植物]

金盞花[菊科金盞菊屬植物]

金盞花( L.),為菊科兩年生草本,全株被毛。葉互生,長圓形。花黃色或橙黃色,花期4~9月,果期6~10月。喜生長於溫和、涼爽的氣候,怕熱、耐寒。原產於南歐、地中海沿岸一帶。 金盞花富含多種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預防色素沉澱、增進皮膚光澤與彈性、減緩衰老、避免肌膚鬆弛生皺。 幾乎各部位都可以食用;其花瓣有美容之功能,花含類胡蘿蔔素、番茄烴、蝴蝶梅黃素、玉紅黃質、揮髮油、樹脂、黏液質、蘋果酸等。根含苦味質,山金東二醇;種子含甘油酯、蠟醇和生物鹼。放入洗髮精里可以使得頭髮顏色變淡。古埃及人認為金盞花能延緩衷老,印度人則尊奉它為神聖的花。中世紀時人們已將金盞花用於療傷,更藉以對抗瘟疫和黑死病。 金盞花是早春園林和城市中最常見的草本花卉之一。在古代西方作為藥用或染料,也可以作為化妝品原料或食物,其葉和花瓣可以食用,因此可以用作菜餚的裝飾。 (概述圖參考資料來源: )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金盞花[菊科金盞菊屬植物] 金盞花[菊科金盞菊屬植物]

兩年生草本,全株被毛。葉互生,長圓形。頭狀花序單生,花徑5厘米左右,有黃、橙、橙紅、白等色,也有重瓣、卷瓣和綠心、深紫色花心等栽培品種。全株高約20~75厘米,通常自莖基部分枝,綠色或多少被腺狀柔毛。基生葉長圓狀倒卵形或匙形。

頭狀花序單生莖枝端,直徑4~5厘米,總苞片1~2層,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外層稍長於內層,頂端漸尖,小花黃或橙黃色,長於總苞的2倍,舌片寬達4~5毫米;管狀花檐部具三角狀披針形裂片,瘦果全部彎曲,淡黃色或淡褐色,外層的瘦果大半內彎,外面常具小針刺,頂端具喙,兩側具翅脊部具規則的橫折皺。花期4~9月,果期6~10月。

生長習性

金盞菊原產歐洲南部及地中海沿岸,喜生長於溫和、涼爽的氣候,怕熱、耐寒。要求有光照充足或輕微的蔭蔽,疏鬆、排水良好、土壤肥沃適度的土質,有一定的耐旱力。 土壤pH宜保持6~7,這樣植株分枝多,開花大而密。

溫度條件

金盞花的生長適溫為7~20℃,幼苗冬季能耐零下9℃低溫,成年植株以0℃為宜。溫度過低需加薄膜保護,否則葉片易受凍害。冬季氣溫10℃以上,金盞菊發生徒長。夏季氣溫升高,莖葉生長旺盛,花朵變小,花瓣顯著減少。幼苗的金盞菊以稍濕為好,有利於莖葉生長,冬季提高抗寒能力。成年植株以稍乾為宜,可以控制莖葉生長,以免引起徒長。

光照條件

金盞花喜耐寒,怕熱,喜陽光充足環境,尤其冬季露地育苗或棚式栽培,均需充足日照,這樣對莖葉生長十分有利,幼苗生長矮壯、整齊。如遇過多雨雪天,光照不足,基部葉片容易發黃,甚至根部腐爛死亡。

分布範圍

金盞花原產歐洲,在歐洲栽培歷史較長。中國金盞花的栽培,是18世紀後從國外傳入。清代乾隆年間,上海郊區已見批量金盞花生產。1949年以後,金盞花在園林中廣泛栽培,套用於盆栽觀賞和花壇布置。1980年後重瓣、大花和矮生金盞花引入中國,現已成為中國重要草本花卉之一。

繁殖方法

金盞花主要用播種繁殖。常以秋播或早春溫室播種,每克種子100~125粒,發芽適溫為20~22℃,盆播土壤需消毒,播後覆土3毫米,約7~10天發芽。種子發芽率在80%~85%,種子發芽有效期為2~3年。

栽培技術

整地

種植金盞花的農田應選土層深厚、疏鬆、排水透氣性好的土壤,前茬以瓜類、玉米、豆類為宜。當氣溫開始回升,耕作層解凍後,儘快使用重型耙帶耥作業。耙深20~25厘米,使表層土壤細碎後,耱鎮壓平使田面平整。耙地的同時可根據土壤肥力情況,每畝基施氮肥10~15Kg,磷肥5~10Kg,還應多施有機肥。

種子處理

金盞花 金盞花

首先選用優良的金盞花雜交種, 播前要曬種,選擇晴朗無風的天氣,把種子攤在帳篷或水泥地上。厚度約1厘米,曬4~6小時,每1小時翻動1次。通過紫外線的照射,殺死種子表面的病原菌,增強種子活力,提高發芽率。

土地覆膜後地溫回升快,播期選擇在完全霜凍解除後,平均氣溫穩定在13℃以上,表層地溫在10℃以上時,及時播種。

用直徑3~5厘米的播種打孔器在距膜中線35厘米處打孔,孔間距30裡面,孔深7~8厘米,壟兩邊孔位呈三角形錯開,穴內不得有浮土。每穴點3籽或4粒,覆土以濕潤微砂的細土為好。

田間管理

放苗

一般播種後5~10天即可出苗,由於出苗時間與播種深度、土壤類型以及當地氣溫關係密切,當播種過深、土壤濕度過大或溫度過低時會延緩出苗時間。當苗高5厘米左右。天氣適宜時應及時破膜放苗,避免燒苗。

間苗、定苗

在幼苗長出2~3片真葉,苗高約20厘米時疏苗,每穴留2株壯苗;3對真葉時定苗,每穴留健康無病苗1株;同時把弱苗、小苗、病苗拔除,在缺苗的地方移栽補苗。留苗密度以“肥地宜稀,瘦地宜密”為原則。在苗高30厘米左右時結合拔草,中耕鬆土,在溝內取土培植於基部,使基部產生不定根,防止倒伏和折斷。

灌水施肥

金盞花屬中等需水植物,缺水會導致植株矮小,灌水過量則會引起植株徒長,都會因花的體積減小而降低產量。一般結合當年的降雨量,於6月中旬灌頭水,7月下旬灌第2次水,8月下旬至9月初灌第3次水。灌水量因墒情而定,以畦灌和滴灌為最佳。在現蕾期要結合施肥及時灌水,以促進多開花、開大花,對缺肥田和鮮花採收期的大田可進行根外追肥。促進植株生長,提高后期鮮花產量。

病蟲防治

在金盞花生育期用磷酸二氫鉀結合微肥等進行葉面噴施2~3次,可起到增肥、抗病蟲害的效果。在病蟲害發生之前噴施70%的代森錳鋅600~700倍液可起到防護作用。發生病害時可用甲基托布津、代森銨、農用鏈黴素等噴霧防治。

金盞花主要蟲害為地老虎和紅蜘蛛。防治地老虎可在整地時結合施基肥可施入甲基異硫磷,每畝用0.5Kg40%的甲基異硫磷兌水30Kg均勻噴施地表。或用0.5Kg40%的甲基異硫磷適量兌水拌沙100Kg均勻撒施。結合整地耙入土壤。防治紅蜘蛛可在金盞花生育期噴施1.8%農克蟎乳油2000倍液。

常發生枯萎病和霜霉病危害。可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防治。初夏氣溫升高時,葉片常發生鏽病危害,用50%萎銹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灑。早春花期易遭受紅蜘蛛和蚜蟲危害,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

主要價值

藥用

金盞花[菊科金盞菊屬植物] 金盞花[菊科金盞菊屬植物]

主要藥理作用有:①花有抗菌、消炎作用,特別是對葡萄球菌、鏈球菌效果較好,其抗菌成分溶於醇而不溶於水,在鹼性環境中效果較好。

②降血脂作用,金盞菊中的皂甙可降低實驗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膽固醇、游離脂肪酸、磷脂、β-脂蛋白、總脂質和三酸甘油,對肝臟總脂質、膽固醇和三酸甘油也有降低作用。

③金盞菊中的多糖成分有較強的免疫刺激作用。

④金盞菊花提取物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鎮靜作用,可降低反射興奮性;靜脈注射可降低血壓,增強心臟活動,增大心跳振幅,減慢心率。

⑤能促進膽汁分泌,加速創傷癒合。歐洲民間有內服金盞菊花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炎、肝膽疾患等的習俗。若用於消化道癌腫可減輕中毒症狀、改善食慾、睡眠等,亦有用於月經不調者。

食用

金盞花[菊科金盞菊屬植物] 金盞花[菊科金盞菊屬植物]

金盞花適合單泡,或搭配綠茶。用一大匙乾燥金盞花花瓣沖泡,燜約3~5分鐘即可,金黃色的茶映襯著漂浮的金黃花瓣,清香裊裊,飲來甘中微苦,可加蜂蜜調味。感冒時飲用金盞花茶,有助於退燒,而且清涼降火氣。它還具有鎮痙攣、促進消化的功效,對消化系統潰瘍的患者極適合。此外,還能促進血液循環。也可緩和酒精中毒,故也有益補肝的功效。但孕婦不宜飲用金盞花茶。

植物文化

花語

歐美人士喜歡剪下金盞花的花莖供在瓶里觀賞。由於金盞花是通知聖母瑪利亞懷孕的花朵,因此它的花語是-救濟。

凡是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非常母性化,洋溢著能包容一切的溫柔光輝,有時這種溫柔也會被人誤以為是愛情。所以已經有男女朋友的人要注意,不要引起別人的誤會。

在法國諾曼第地區,則以金盞花為牛添染金黃色澤。相傳它還有預測天氣的功能:如果花在早晨7點以前綻放,當日必定是睛天,反之就將要下雨了。

瘦身保養的花草茶

花草茶是種天然飲品,含有豐富維他命,不含咖啡因與人造色素。花草茶不但可以解渴,而且不同的搭配更具有不同的美容養顏功效,可以說是專門為女人設計的飲品。品飲花草茶,不僅僅是因為時尚,也是我們體驗積極健康生活的一種方式~~!

菊目百科(一)

菊目為顯花植物的一目,僅菊科一科,是顯花植物最大的科。分部廣布全世界,熱帶較少。
暗陳蒿
艾葉
艾蒿
矮蒿
矮沙蒿
暗綠蒿
矮叢光蒿
阿里山菊
阿壩蒿
阿爾泰香葉蒿
阿克塞蒿
矮叢蒿
矮小矢車菊
阿爾泰蒲公英
矮生黃鵪菜
矮亞菊
阿爾泰蓍
白舌紫菀
白背紫菀
扁毛紫菀
百日菊
白雪銀鱗紫菀
半邊蓮
薄葉薺尼
白鐘花
北疆風鈴草
薄葉雞蛋參
薄葉薺苨
半邊蓮屬
白參
北方沙參
白葉蒿
波密蒿
白莎蒿
濱海牡蒿
濱艾
白毛多花蒿
班瑪蒿
北艾
白苞蒿
巴爾古津蒿
渤海濱南牡蒿
白山蒿
斑葉蒲公英
白緣蒲公英
白花匹菊
白花蒲公英
白花珀菊
閉花兔兒風
邊地兔兒風
薄葉翅膜菊
白背兔兒風
察瓦龍紫菀
雛菊
翠菊
長梗紫菀
長毛三脈紫菀
長毛小舌紫菀
長葉紫菀
長圓葉褐毛紫菀
匙葉巴塘紫菀
川西藍鐘花
刺毛風鈴草
藏滇風鈴草
長花藍鐘花
長花黨參
川鄂黨參
長葉黨參
抽葶黨參
長葉沙參
長果牧根草
藏南黨參
長白沙參
藏南金錢豹
藏南風鈴草
長葉輪鍾草
草海桐屬
川西沙參
刺種莕菜
草海桐
纏繞黨參
臭黨參
長柱風鈴草
長柱沙參
川藏沙參
朝鮮艾
川藏蒿
藏東蒿
齒裂華西蒿
藏旱蒿
垂葉蒿
粗莖蒿
齒裂垂葉蒿
藏腺毛蒿
藏龍蒿
昌都蒿
叉枝蒿
藏白蒿
藏沙蒿
長梗米蒿
川南蒿
川西腺毛蒿
側蒿
錯那蒿
藏岩蒿
察隅蒿
藏北艾
朝鮮蒲公英
叉枝黃鵪菜
川西黃鵪菜

蒼葉蒲公英
策勒蒲公英
糙毛黃鵪菜
藏匹菊
糙葉矢車菊
蔥嶺蒲公英
除蟲菊
長錐蒲公英
長角蒲公英
長裂黃鵪菜
垂頭蒲公英
蔥岑蒲公英
川西蒲公英
草原狗舌草
藏蒲公英
川西小黃菊
粗齒兔兒風
刺苞果
齒葉蓍
翅膜菊
川甘亞菊
車前兔兒風
糙毛翅膜菊
長穗兔兒風
長葉翅膜菊
刺苞果屬
長柄兔兒風
翅膜菊屬
翅莖香青
車前葉黃腺
香青
苞紫菀
大花紫菀
大埔紫菀
大葉小舌紫菀
單頭峨眉紫菀
德欽紫菀
等毛短舌紫菀
滇西北紫菀
短莖紫菀
短舌紫菀
多花麗江紫菀
黨參屬
東風菜屬
短花盤沙參
滇湎黨參
大花黨參
短毛藍鐘花
多歧沙參
大萼藍鐘花
短柄半邊蓮
大葉黨參
大萼黨參
多毛沙參
頂花半邊蓮
袋果草
大青山風鈴草
袋果草屬
大花卵葉半邊蓮
大理山梗菜
短萼紫錘草
大花金錢豹
大頭青蒿
東俄洛沙蒿
墊型蒿
大花大籽蒿
鈍裂蒿
滇東蒿
多花蒿
東北牡蒿
東亞櫛齒蒿
凍原白蒿
多頭蒿
大頭柔毛蒿
大花蒿
東北絲裂蒿
大籽蒿
東方蒿
滇南艾
東北蒲公英
多毛蒲公英
丹東蒲公英
堆葉蒲公英
短喙蒲公英
大頭蒲公英
多裂黃鵪菜
東天山蒲公英
多葶蒲公英
滇北蒲公英
多裂蒲公英
大刺蒲公英
東川黃鵪菜
單頭匹菊
頂戟黃鵪菜
短舌匹菊
大花藿香薊
多花亞菊
繸裂矢車菊
瀘定兔兒風
櫟葉亞菊
柳葉亞菊
蓮沱兔兒風
藍兔兒風
柳葉蓍
肋果薊
綠香青
硫黃淡黃香青
卵裂黃鶴菜
拉薩蒲公英
蓮座狗舌草

頂羽菊
短裂亞菊
多裂亞菊
滇北亞菊
短瓣蓍
短冠亞菊
頂羽菊屬
大頭兔兒風
多苞兔兒風
燈台兔兒風
單頭亞菊
單頭尼泊爾香青
淡黃香青
淡紅變型
大山香青
多莖香青
淡黃變型
蝶須屬
峨眉紫菀
峨眉紫錘草
鄂西沙參
二色黨參
峨眉蒿
二郎山蒿
二色蒲公英
鄂西黃鵪菜
婦奶參
粉綠蒲公英
緋紅蒲公英
反苞蒲公英
分枝兔兒風
狗舌紫菀
光葉三脈紫菀
廣西銅錘草
高山黨參
管鍾黨參
廣西山梗菜
管花黨參
光萼黨參
光葉黃鐘花
光藍鐘花
貢山黨參
光葉黨參
光莖藍鐘花
甘孜沙參
光萼藍鐘花
高山沙參
高原蒿
高山艾
甘青小蒿
甘青蒿
甘菊
甘新青蒿
甘肅蒿
甘菊毛葉
高嶺蒿
高山矮蒿
光沙蒿
貢山蒿
甘肅南牡蒿
甘肅黃鵪菜
狗舌草屬
光滑匹菊
光果蒲公英
狗舌草
寡毛變種
光黃鵪菜
光苞蒲公英
高山蓍
光苞亞菊
光葉兔兒風
灌木亞菊紅花
黑山紫菀
褐毛紫菀
湖南紫菀
橫斜紫菀
紅冠紫菀
厚棉紫菀
灰毛萎軟紫菀
灰毛紫菀
輝葉紫菀
灰毛風鈴草
花柱草屬
花柱草
湖北沙參
灰毛黨參
灰岩風鈴草
黃白花藍鐘花
灰毛藍鐘花
黃紫花藍鐘花
海南半邊蓮
華東杏葉沙參
褐苞蒿
灰毛艾蒿
黃毛蒿
紅足蒿
蒿屬
黃金蒿
黃花蒿
海南牡蒿
黑柔毛蒿
黃綠蒿
黑蒿
海州蒿
灰蓮蒿
華西蒿
杭愛龍蒿
華蒿
灰苞蒿
紅輪狗舌草
紅花除蟲菊
黃鵪菜
黃鵪萊
荒漠蒲公英
寒生蒲公英
紅角蒲公英
華蒲公英
紅果黃鵪菜
和田蒲公英
厚絨黃鵪菜
黑苞匹菊
灰葉匹菊
紅果蒲公英
黑柱蒲公英
灰果蒲公英
黃鵪菜屬
畫筆菊
褐苞蓍
紅背兔兒風
藿香薊
紅毛兔兒風
華南兔兒風
厚葉兔兒風
藿香薊屬
黃花亞菊
厚葉翅膜菊
黃花珀菊
畫筆菊屬
花蓮兔兒風
和尚菜屬
紅脈兔兒風
黃毛兔兒風
紅花木根香青
灰毛香青
黑鱗黃腺香青
紅指香青
金盞花
堅葉變種
堅葉三脈紫菀
堇舌紫菀
假半邊蓮
金銀蓮花
聚花風鈴草
聚葉沙參
金鐵鎖
雞蛋參
江南山梗菜
桔梗屬
絹毛藍鐘花
薺苨
鋸齒沙參
金錢豹屬
絹毛蒿
尖裂葉蒿
吉隆蒿
假球蒿
莢毛蒿
江孜蒿
鹼蓬
尖櫛齒葉蒿
菌陳蒿
絹毛旱蒿
菊屬
吉塘蒿
角冠黃鵪萊
絹毛黃鵪萊
芥葉蒲公英
角冠黃鵪菜
江浙狗舌草
絹毛黃鵪菜
戟葉黃鵪菜
尖角蒲公
繐裂矢車菊
尖齒狗舌草
角苞蒲公英
鹼黃鵪菜
江亞菊
江孜香青
繭衣香
龍蒿
裂葉蒿
林艾蒿
柳葉蒿
亮蒿
長花黃鵪菜
長白狗舌草
川黔黃鵪菜
川甘蒲公英
橙舌狗舌草
黃花小山菊
褐頭蒿
華北米蒿
遼東蒿
林周蒲公英
卵裂黃鵪菜
麗江蒲公英
糙毛黃鵪萊
川北黃鵪菜
齒裂黃鵪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