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邊蓮

半邊蓮

半邊蓮是利水滲濕中藥,主治:毒蛇咬傷;癰腫疔瘡;扁桃體炎;溫疹;足癬;跌打損傷;濕熱黃疸;闌尾炎;腸炎;腎炎;肝硬化腹水及多種癌症。

基本信息

概述

半邊蓮邊蓮
半邊蓮出自《本草綱目》:半邊蓮,小草也。生陰濕塍塹邊,就地細梗引蔓,節節而生細葉,秋開小花,淡紅紫色,止有半邊,如蓮花狀。《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半邊蓮,食多量引起流涎,噁心,頭痛,腹瀉,血壓增高,脈搏先緩後速,嚴重者痙攣,瞳孔散大,最後因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解救方法:先催吐,洗胃,後飲濃茶,注射葡萄糖液。對症治療:如出現驚厥,可給解痙劑,針刺人中、合谷、湧泉等穴位;呼吸麻痹時給以強心劑和興奮劑,保暖,必要時給氧或行人工呼吸。民間用黃豆汁、甜桔梗煎水服,或甘草煎水內服或飲鹽水,或榨薑汁口服。
半邊蓮多年生矮小草本,高公達10cm。莖細長,多匍匐地面,在節上生根,分枝直立,無毛,折斷有白色乳汗滲出。葉互生;無柄或近無柄;葉片狹披針形或條形,長8-25mm,先端急尖,全緣或有波狀疏淺鋸齒,無毛。花兩性,通常1朵,生分枝的上部葉腋,基部有長約1mm的小苞片2枚、1枚或無,小苞片無毛;花萼筒倒長錐狀,基部漸細與花梗無明顯區分,長3-5mm,無毛,裂片5,狹三角形;花冠粉紅色或白色,長10-15mm,背面裂至基部,喉部以下具白色柔毛,裂片5,全部平展於下方,呈一個平面,2個側裂片披針形,較長,中間3枚裂片橢圓狀披針形,較短;雄蕊5,長約8mm,花絲上部與花葯合生,花葯位於下方的2個有毛,上方的3個無毛,花絲下半部分離;雌蕊1,子房下位,2個有毛,上方的3個無毛,花絲下半部分離;雌蕊1,子房下位,2室。蒴果倒錐狀,長約6mm。種子橢圓狀,稍扁平,近肉色。花期5-8月,果期8-10月 。

藥品簡述

半邊蓮半邊蓮
藥名:半邊蓮
漢語拼音:banbianlian
英文名:ChineseLobeliaHerb,HerbofChineseLobelia,ChineseLobeli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obeliachinensisLour.[L.radicansThunb.]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滲濕利尿藥
科屬分類:桔梗科
別名:急解索、蛇利草、細米草、蛇舌草、魚尾花、半邊菊、半邊旗、奶兒草、半邊花、箭豆草、順風旗、單片芽、小蓮花草、綿蜂草、吹血草、腹水草疳積草、白臘滑草、金菊草、金雞舌、片段預告蓮、偏蓮、瓜仁草、蛇啄草、長蟲草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歸心經肺經小腸經
功能: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主治:毒蛇咬傷;癰腫疔瘡;扁桃體炎;溫疹;足癬;跌打損傷;濕熱黃疸;闌尾炎;腸炎;腎炎;肝硬化腹水及多種癌症。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調塗。
生態環境:栽種後可連續收穫多年。夏、秋季生長茂盛時,選晴天,帶根拔起,洗淨,曬乾。鮮用,阻礙采隨用。
資源分布:分布於安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藥材基源:為桔梗科植物半邊蓮的帶根全草。
採收儲藏:多於夏季採收,帶根拔起,洗淨,曬乾或陰乾。

用藥禁忌

《江西民間草藥驗方》:噓症忌用。

中藥化學成分

全草含生物鹼,主要為L-山梗菜鹼(L-olbeline),山梗菜酮石破天驚(olebelanine),山梗菜醇鹼(lobelanidine),異山梗菜酮鹼(isolobelanine)即去甲山梗菜酮鹼,黃酮甙,皂甙,打官司基酸,多糖。又有報導含菊糖(inu-lin),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acid),延胡索酸(fumaricacid)和琥珀酸(succinicacid)。根莖含半邊蓮果聚糖(lobeli-nin)。

功效主治

利水,消腫,解毒,治黃疸,水腫,臌脹,泄瀉,痢疾,蛇傷,疔瘡,腫毒,濕疹,癬疾,跌打扭傷腫痛。用於大腹水腫、面足浮腫、癰腫疔瘡、蛇蟲咬傷、晚期血吸蟲病腹水。

①《綱目》:"治蛇虺傷,搗汁飲,以滓圍塗之。"

②《生草藥性備要》:"敷瘡,消腫毒。"

③《嶺南採藥錄》:"治魚口便毒,跌打傷瘀痛,惡瘡,火瘡,搗敷之。"

④《中國藥植志》:"治血吸蟲病腹水。"

⑤《福建民間草藥》:"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⑥《陸川本草》:"解毒消炎,利尿,止血生肌。治腹水,小兒驚風,雙單乳蛾,漆瘡,外傷出血,皮膚疥癬,蛇蜂蠍傷。"

⑦《南寧市藥物志》:"消腫解毒。治疳積和疔瘡初起。"

⑧《中國藥植圖鑑》:"煎服治風濕性神經痛,頭暈。"

藥理作用

半邊蓮半邊蓮
1、利尿作用:麻醉犬iv半邊蓮浸劑0.1g/kg或半邊蓮總生物鹼6.6mg/kg,正常大鼠ig1g/kg,以及正常人po半邊蓮粉劑10-30g,均有顯著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尿中氯化物的排泄量亦明顯增多。從半邊蓮中分離出的菊糖給大鼠po或ip,則有抑制利尿作用。
2、對神經系統的作用:半邊蓮鹼對神經系統的作用與菸鹼相似,但強度僅為菸鹼的1/5-1/20,對植物神經節、腎上腺髓質、延腦各中樞(尤其是嘔吐中樞)、神經一肌肉接頭,以及頸動脈體和主動脈體的化學感受器都有先興奮、後抑制的作用。
3、對中樞的抑制作用:本品所含的琥珀酸對小鼠、大鼠、豚鼠、兔、貓和犬ip給藥均能保護動物對抗高壓氧、電休克和聽源性驚厥。熱板法有鎮痛作用,與戊巴比妥鈉有協同作用,並有鎮靜和降低體溫的作用。
4、呼吸興奮作用:半邊蓮煎劑和其生物鹼製劑iv對麻醉犬有顯著的呼吸興奮作用。其作用隨劑量增大而加強和延長。劑量過大時則可引起呼吸麻痹而死亡。切除竇神經或摘除頸動脈體後,再注射半邊蓮製劑,則不出現明顯的呼吸興奮作用。表明其作用機理主要是通過刺激頸動脈體化學感受器,反射地興奮呼吸中樞。半邊蓮鹼對嗎啡所致呼吸抑制有較好的興奮作用,對烏拉坦和水合氯醛所致者較差。半邊蓮鹼吸入,有擴張支氣管作用,可對抗毛果芸香鹼和乙醯膽鹼引起的氣管收縮。
5、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半邊蓮浸劑iv,對麻醉犬有顯著而持久的降壓作用。如十二指腸給藥則需要10-20倍於靜脈給藥的量才有作用。亦有報導煎劑小量iv有短暫的升壓作用,較大劑量時則有較持久的降壓作用。半邊蓮生物鹼對離體兔心和蛙心有興奮作用,使收縮力加強,振幅增大;高濃度時則出現暫時的興奮,繼以抑制,最後發生傳導阻滯和停搏。半邊蓮鹼im,在呼吸興奮的同時,心率減慢,血壓升高;大劑量時則心率加快,血壓明顯下降,終至心臟麻痹。
6、利膽作用:犬iv半邊蓮水煮醇沉製劑1g(生藥)/kg,膽質流量較給藥前增加2倍以上,給藥50分鐘後作用達高峰,但膽汁中固形物、膽酸鹽和膽紅素的濃度都有所降低。
7、抗蛇毒作用:半邊蓮製劑,以及從中分離出的琥珀酸鈉、延胡索酸鈉、對羥基苯甲酸鈉分別於注射蛇毒前30分鐘po,或於注射蛇毒同時sc藥物,或用琥珀酸鈉、延胡索酸鈉和醋酸鈉組成複方於注射蛇毒前30分鐘-4hpo,對於注射最小全致死量眼鏡蛇毒的小鼠均有較高的保護作用,保護率59.1-93.1%。但若於注射蛇毒後25分鐘再給藥,則無保護作用。
8、抗潰瘍作用:本品所含的琥珀酸50mg/kg,可對抗大鼠幽門結紮產生的胃潰瘍,是由於抑制胃液分泌和擴張胃肌而呈抗潰瘍作用。貓和犬im半邊蓮鹼有致吐作用。
9、輕瀉作用:半邊蓮煎劑po有輕瀉作用,並能抑制食慾。
10、抑菌作用:體外試驗,半邊蓮煎劑對常見致病性真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亦有抑制作用。
11、凝血作用:Ip給藥可縮短小鼠斷尾的出血時間。
12、抗癌作用:半邊蓮鹼15mcg/ml濃度時,可抑制小鼠腹水癌細胞對氧的攝取。

藥(毒)理學

半邊蓮半邊蓮
1、小鼠靜脈注射浸劑半數致死量為6.10±0.26g/kg,全半邊蓮素為18.7±2.0mg/kg,折合生藥為9.35±1.Og/kg。大鼠浸劑灌胃半數致死量為75.1±13.1g/kg,腹腔注射0.1-1.Og/kg,每日1次,連續3個月,體重、尿沉渣及尿蛋白的檢查均無異常;用藥組糞較稀,表示有一定致瀉作用,病理切片檢部分用藥鼠腎臟有輕度濁腫外未發現明顯器質性病變。
2、半邊蓮煎劑小鼠iv的LD50為6.10±0.26g(生藥)/kg。死前有呼吸興奮,狂躁不安等現象,繼之發生抽搐,一般在5分鐘內死亡。半邊蓮浸劑大鼠ig的LD50為95.1±13.1g(生藥)/kg。大鼠每日ip浸劑0.1、0.3和1.0g(生藥)/kg,連續3分鐘,體重、尿沉渣及尿蛋白檢查均無異常發現。
3、病理檢查,除部分大鼠腎臟有輕度濁腫外,未見顯著器質性變化。

臨床套用

半邊蓮半邊蓮
1、治療晚期血吸蟲病肝硬化腹水據各地報導,療效毀譽不一。多數觀察到半邊蓮具有利尿作用,有時出現瀉下作用,但利尿量的差異很大,且有小部分病例並無尿量的增加。利尿作用的出現,快慢不一,多數在1~5天開始,對促使腹水的消除或減輕,可起到一定作用。在腹水消除或減輕的同時,尚能改善體徵,使食慾增進,營養好轉,或血象進步,肝功能改善,為銻劑治療創造條件。但影響半邊蓮療效因素很多,主要的是炮製方法:
㈠植物品種混亂,採集時間不同;
㈡植物的保存或運輸不當,造成霉變;
㈢藥物炮製不當,有效成分受高溫破壞;
㈣機體狀況不同;等等。有些單位規定半邊蓮的臨床指征是:中輕度的腹水,病期不太久,體質尚可,未見惡病質,肝腎功能的損害不甚嚴重,無嚴重夾雜症或併發症者。此外,一般營養支持療法,低鹽或無鹽飲食,低脂肪高蛋白飲食等亦不可忽視。用法與用量:用全草(乾)製成10%或20%煎劑(文火慢煎),成人每日服10%的300~480毫升,或20%的150~240毫升,加糖分3~4次服。療程15~20天,有效者可連續服至腹水消失為止。煎液須新鮮配置,暑熱季節約4小時即變質,故常配製成浸膏或片劑服用,但療效似不及煎劑。據100例的觀察,減輕或消除腹水的有效率約69%。但臨床上大多採用合劑治療。
2、治療蛇咬傷取半邊蓮每日30~48克,文火慢煎半小時,分3次內服。另用半邊蓮搗爛外敷,每日更換2次。治療蛇咬傷88例,全身症狀約1~2天消失,局部浮腫約3~5天消退,平均5.4天,全部治癒。說明半邊蓮對蛇咬傷具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奏效迅速,尤其對有嚴重全身中毒症狀者療效顯著。
3、治療糜爛型手足癬及亞急性濕疹採用8%半邊蓮煎劑濕敷,或用40%半邊蓮煎劑外搽,見效迅速。

常用選方

半邊蓮半邊蓮
1、治寒齁氣喘及瘧疾寒熱:半邊蓮、雄黃各二錢。搗泥,碗內覆之,待青色,以飯丸如梧子大。每服九丸,空心鹽湯下。(《壽域神方》)
2、治毒蛇咬傷:
㈠半邊蓮浸燒酒搽之。(《嶺南草藥志》)
㈡鮮半邊蓮一、二兩,搗爛絞汁,加甜酒一兩調服,服後蓋被入睡,以便出微汗。毒重的-天服兩次。並用搗爛的鮮半邊蓮敷於傷口周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3、治疔瘡,一切陽性腫毒:鮮半邊蓮適量,加食鹽數粒同搗爛,敷患處,有黃水滲出,漸愈。(《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4、治乳腺炎:鮮半邊蓮適量,搗爛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5、治無名腫毒:半邊蓮葉搗爛加酒敷患處。(《嶺南草藥志》)
6、治喉蛾:鮮半邊蓮如雞蛋大一團,放在瓷碗內,加好燒酒三兩,同擂極爛,絞取藥汁,分三次口含,每次含約一、二十分鐘吐出。
7、治時行赤眼或起星翳
㈠鮮半邊蓮,洗淨,揉碎作一小丸,塞入鼻腔,患左眼塞右鼻,患右眼塞左鼻。三、四小時換一次。
㈡鮮半邊蓮適量,搗爛,敷眼皮上,用紗布蓋護,一日換藥兩次。
8、治跌打扭傷腫痛:半邊蓮一斤,清水三斤,煎剩一斤半過濾,將渣加水三廳再煎成一半,然後將兩次濾液混合在一起,用慢火濃縮成一斤,裝瓶備用。用時以藥棉放在藥液中浸透,取出貼於患處。
9、治黃疸,水腫,小便不利:半邊蓮一兩,白茅根一兩。水煎,分二次用白糖調服。(⑥方以下出《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10、治單腹臌脹:半邊蓮、金錢草各三錢,大黃四錢,枳實六錢。水煎,連服五天,每天一劑;以後加重半邊蓮、金錢草二味,將原方去大黃,加神曲、麥芽、砂仁,連服十天;最後將此方做成小丸,每服五錢,連服半個月。在治療中少食鹽。(《嶺南草藥志》)
11、治濕熱泄瀉:半邊蓮一兩,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12、治痢疾:生半邊蓮二兩,水煎和黃糖服。
13、治盲腸炎:半邊蓮八兩,加雙料酒適量,搗爛水煎,一日五次分服,渣再和入米酒少許,外敷患處。
14、治急性中耳炎:半邊蓮擂爛絞汁,和酒少許滴耳。(⑿方以下出《嶺南草藥志》)
15、治晚期血吸蟲病腹水、腎炎水腫:半邊蓮一至二兩,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16、治由血防846或鏈黴素引起的眩暈等:半邊蓮一兩,配墨旱蓮、白芷、車前草、女貞子、紫花地丁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文獻論述

半邊蓮半邊蓮
1、《綱目》:治蛇虺傷,搗汁飲,以滓圍塗之。
2、《生草藥性備要》:敷瘡,消腫毒。
3、《嶺南採藥錄》:治魚口便毒,跌打傷瘀痛,惡瘡,火瘡,搗敷之。
4、《中國藥植志》:治血吸蟲病腹水。
5、《福建民間草藥》: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6、《陸川本草》:解毒消炎,利尿,止血生肌。治腹水,小兒驚風,雙單乳蛾,漆瘡,外傷出血,皮膚疥癬,蛇蜂蠍傷。
7、《南寧市藥物志》:消腫解毒。治疳積和疔瘡初起。
8、《中國藥植圖鑑》:煎服治風濕性神經痛,頭暈 。

生藥材鑑定

半邊蓮半邊蓮
性狀鑑別
全體長15-35cm,常纏結成團。根細小,側生纖細鬚根。根莖細長圓柱形,直徑1-2mm;表面淡黃色或黃棕色,具細縱紋。莖細長,有分枝,灰綠色,節明顯。葉互生,無柄,葉片多皺縮,綠褐色,展平後葉片呈狹披針形或長小,單生於葉腋;花冠基部連合,上部5裂,偏向一邊。氣微,味微甘而辛。以莖葉色綠、根黃者為佳。
顯微鑑別
1、葉表面觀上下表皮細胞垂周壁微波狀,氣孔稍突出,不定式,副衛細胞3-7個。
2、根莖橫切面表皮為1列細胞;外被角質層呈細波狀彎曲。皮層寬廣,細肥內含菊糖及少數草酸鈣簇晶;內皮層明顯。中柱小,韌皮部散有乳汁細胞:木質部導管束略呈徑向排列。有髓。
藥物套用鑑別
半邊蓮辛,寒。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半枝蓮辛,清熱解毒,散瘀,止血,定痛 。

繁殖方法

半邊蓮繁殖可用播種繁殖法、扦插繁殖法各分株繁殖法等。生產上以分株繁殖為主。春季4-5月間,新苗長出後,根據株叢大小,每株叢可分4-6株不等。然後開溝,按行距15-25厘米,株距6-10厘米栽種,為了擴大繁殖,也可採用扦插繁殖,以高溫高濕季節為扦插適期,將植株莖枝剪下,扦插於土中。半邊蓮適宜生長溫度在24-30℃間,土壤保持潮濕,大約十天便可成活。來年春季可把成長的半邊蓮小苗移栽於大田,大田管理,苗高6厘米左右,大田要勤中耕除草,防旱防澇,發現蟲害及時治理,一經種植,多年收益。

藥用植物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在潮濕的溝邊、河灘濕地易生長。怕旱,耐寒,耐澇。以疏鬆肥沃的粘壤土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
用分株繁殖:4-5月挖掘老株叢,分成幾小株叢,按行株距15cm×8cm開穴栽種。赤可扦插繁殖;將莖枝剪下,扦插於苗床,床土經常保持濕潤,約經10d左右即能生根。翌年春季移栽。
田間管理
幼苗期注意鬆土除草。栽種後施1次稀人糞尿;夏季收穫後追施1次畜糞或硫酸銨、尿素等;冬季施腐熟肥或堆肥。遇乾旱季要灌從,經濟保持土壤濕潤,以利生長 。注意病蟲害的入侵。

半邊蓮的食用方法

別名:細米草、急解索、半邊花、長蟲草[河南]、蛇利草使用提示:內服:煎湯,15至30克;或搗汁服。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塗。
半邊蓮知識介紹:
半邊蓮為桔梗科植物半邊蓮的帶根全草。半邊蓮屬多年生矮小草本,生於水田邊、溝旁、路邊及潮濕的陰坡荒地。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栽種後可連續收穫多年。夏、秋季生長茂盛時,選晴天,連根拔起,洗淨,曬乾。鮮用,隨采隨用。
半邊蓮全草長15至35厘米,常纏結成團,根細小,黃色,側生纖細鬚根;根莖圓柱形,表面淡棕黃色。莖細長,有分枝,灰綠色,節明顯。葉互生,近無柄,綠褐色,展平後呈狹披針形,長1至2.5厘米,葉緣具疏鋸齒,花梗細長,花小,單生於葉腋,花冠基部連合,上部5裂,偏向一邊,氣微,味微甘而辛。以莖葉色綠、根黃色者為佳。
半邊蓮補充信息:
炮製: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淨,瀝去水,切段,乾燥。炮製後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半邊蓮適合人群:
虛症水腫禁服。
半邊蓮食療作用:
半邊蓮味甘、淡,性涼;歸心、肺、膀胱經;可散可降;
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散結抗癌的功效;
主治毒蛇咬傷,癰腫疔瘡,咽痛喉痹,濕熱黃疸,瀉痢,風濕痹痛,濕疹足癬,跌打損傷,水腫腹水,各種癌症。
半邊蓮做法指導:
1.半邊蓮長解蛇毒,善治毒蛇咬傷,可單味煎服或鮮品搗汁加酒服;若與黃芩、黃連、田基黃等清熱解毒藥同用,則療效更佳。
2.如治水腫,小便不利,可配茯苓、豬苓、白茅根。
3.治單腹膨脹,可配金錢草、大黃、枳實。
4.如與白花蛇草、半枝蓮、石見穿等同用,可治胃癌、直腸癌。
5.此外,半邊蓮煎濃液濕敷,尚可治濕疹、足癬,並治跌打損傷腫痛。

藥膳方劑

消黃茶
材料:
車前草15克,半邊蓮15克,茵陳蒿15克。
做法:
將車前草、半邊蓮、茵陳洗淨,水煎,二滾即放入紅糖,再煎2分鐘。
養生功效:清熱,利濕,退黃。
半邊蓮鯽魚湯
材料:
鯽魚250克,半邊蓮60克。
做法:
(1)將半邊蓮、生薑洗淨。
(2)鯽魚活殺,去鱗,腸雜,洗淨。
(3)用少許生油起鍋,下姜爆至鯽魚微黃。
(4)把鯽魚與半邊蓮一齊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煮一小時,調味即可。
養生功效:利水消腫。

菊目百科(一)

菊目為顯花植物的一目,僅菊科一科,是顯花植物最大的科。分部廣布全世界,熱帶較少。
暗陳蒿
艾葉
艾蒿
矮蒿
矮沙蒿
暗綠蒿
矮叢光蒿
阿里山菊
阿壩蒿
阿爾泰香葉蒿
阿克塞蒿
矮叢蒿
矮小矢車菊
阿爾泰蒲公英
矮生黃鵪菜
矮亞菊
阿爾泰蓍
白舌紫菀
白背紫菀
扁毛紫菀
百日菊
白雪銀鱗紫菀
半邊蓮
薄葉薺尼
白鐘花
北疆風鈴草
薄葉雞蛋參
薄葉薺苨
半邊蓮屬
白參
北方沙參
白葉蒿
波密蒿
白莎蒿
濱海牡蒿
濱艾
白毛多花蒿
班瑪蒿
北艾
白苞蒿
巴爾古津蒿
渤海濱南牡蒿
白山蒿
斑葉蒲公英
白緣蒲公英
白花匹菊
白花蒲公英
白花珀菊
閉花兔兒風
邊地兔兒風
薄葉翅膜菊
白背兔兒風
察瓦龍紫菀
雛菊
翠菊
長梗紫菀
長毛三脈紫菀
長毛小舌紫菀
長葉紫菀
長圓葉褐毛紫菀
匙葉巴塘紫菀
川西藍鐘花
刺毛風鈴草
藏滇風鈴草
長花藍鐘花
長花黨參
川鄂黨參
長葉黨參
抽葶黨參
長葉沙參
長果牧根草
藏南黨參
長白沙參
藏南金錢豹
藏南風鈴草
長葉輪鍾草
草海桐屬
川西沙參
刺種莕菜
草海桐
纏繞黨參
臭黨參
長柱風鈴草
長柱沙參
川藏沙參
朝鮮艾
川藏蒿
藏東蒿
齒裂華西蒿
藏旱蒿
垂葉蒿
粗莖蒿
齒裂垂葉蒿
藏腺毛蒿
藏龍蒿
昌都蒿
叉枝蒿
藏白蒿
藏沙蒿
長梗米蒿
川南蒿
川西腺毛蒿
側蒿
錯那蒿
藏岩蒿
察隅蒿
藏北艾
朝鮮蒲公英
叉枝黃鵪菜
川西黃鵪菜

蒼葉蒲公英
策勒蒲公英
糙毛黃鵪菜
藏匹菊
糙葉矢車菊
蔥嶺蒲公英
除蟲菊
長錐蒲公英
長角蒲公英
長裂黃鵪菜
垂頭蒲公英
蔥岑蒲公英
川西蒲公英
草原狗舌草
藏蒲公英
川西小黃菊
粗齒兔兒風
刺苞果
齒葉蓍
翅膜菊
川甘亞菊
車前兔兒風
糙毛翅膜菊
長穗兔兒風
長葉翅膜菊
刺苞果屬
長柄兔兒風
翅膜菊屬
翅莖香青
車前葉黃腺
香青
苞紫菀
大花紫菀
大埔紫菀
大葉小舌紫菀
單頭峨眉紫菀
德欽紫菀
等毛短舌紫菀
滇西北紫菀
短莖紫菀
短舌紫菀
多花麗江紫菀
黨參屬
東風菜屬
短花盤沙參
滇湎黨參
大花黨參
短毛藍鐘花
多歧沙參
大萼藍鐘花
短柄半邊蓮
大葉黨參
大萼黨參
多毛沙參
頂花半邊蓮
袋果草
大青山風鈴草
袋果草屬
大花卵葉半邊蓮
大理山梗菜
短萼紫錘草
大花金錢豹
大頭青蒿
東俄洛沙蒿
墊型蒿
大花大籽蒿
鈍裂蒿
滇東蒿
多花蒿
東北牡蒿
東亞櫛齒蒿
凍原白蒿
多頭蒿
大頭柔毛蒿
大花蒿
東北絲裂蒿
大籽蒿
東方蒿
滇南艾
東北蒲公英
多毛蒲公英
丹東蒲公英
堆葉蒲公英
短喙蒲公英
大頭蒲公英
多裂黃鵪菜
東天山蒲公英
多葶蒲公英
滇北蒲公英
多裂蒲公英
大刺蒲公英
東川黃鵪菜
單頭匹菊
頂戟黃鵪菜
短舌匹菊
大花藿香薊
多花亞菊
繸裂矢車菊
瀘定兔兒風
櫟葉亞菊
柳葉亞菊
蓮沱兔兒風
藍兔兒風
柳葉蓍
肋果薊
綠香青
硫黃淡黃香青
卵裂黃鶴菜
拉薩蒲公英
蓮座狗舌草

頂羽菊
短裂亞菊
多裂亞菊
滇北亞菊
短瓣蓍
短冠亞菊
頂羽菊屬
大頭兔兒風
多苞兔兒風
燈台兔兒風
單頭亞菊
單頭尼泊爾香青
淡黃香青
淡紅變型
大山香青
多莖香青
淡黃變型
蝶須屬
峨眉紫菀
峨眉紫錘草
鄂西沙參
二色黨參
峨眉蒿
二郎山蒿
二色蒲公英
鄂西黃鵪菜
婦奶參
粉綠蒲公英
緋紅蒲公英
反苞蒲公英
分枝兔兒風
狗舌紫菀
光葉三脈紫菀
廣西銅錘草
高山黨參
管鍾黨參
廣西山梗菜
管花黨參
光萼黨參
光葉黃鐘花
光藍鐘花
貢山黨參
光葉黨參
光莖藍鐘花
甘孜沙參
光萼藍鐘花
高山沙參
高原蒿
高山艾
甘青小蒿
甘青蒿
甘菊
甘新青蒿
甘肅蒿
甘菊毛葉
高嶺蒿
高山矮蒿
光沙蒿
貢山蒿
甘肅南牡蒿
甘肅黃鵪菜
狗舌草屬
光滑匹菊
光果蒲公英
狗舌草
寡毛變種
光黃鵪菜
光苞蒲公英
高山蓍
光苞亞菊
光葉兔兒風
灌木亞菊紅花
黑山紫菀
褐毛紫菀
湖南紫菀
橫斜紫菀
紅冠紫菀
厚棉紫菀
灰毛萎軟紫菀
灰毛紫菀
輝葉紫菀
灰毛風鈴草
花柱草屬
花柱草
湖北沙參
灰毛黨參
灰岩風鈴草
黃白花藍鐘花
灰毛藍鐘花
黃紫花藍鐘花
海南半邊蓮
華東杏葉沙參
褐苞蒿
灰毛艾蒿
黃毛蒿
紅足蒿
蒿屬
黃金蒿
黃花蒿
海南牡蒿
黑柔毛蒿
黃綠蒿
黑蒿
海州蒿
灰蓮蒿
華西蒿
杭愛龍蒿
華蒿
灰苞蒿
紅輪狗舌草
紅花除蟲菊
黃鵪菜
黃鵪萊
荒漠蒲公英
寒生蒲公英
紅角蒲公英
華蒲公英
紅果黃鵪菜
和田蒲公英
厚絨黃鵪菜
黑苞匹菊
灰葉匹菊
紅果蒲公英
黑柱蒲公英
灰果蒲公英
黃鵪菜屬
畫筆菊
褐苞蓍
紅背兔兒風
藿香薊
紅毛兔兒風
華南兔兒風
厚葉兔兒風
藿香薊屬
黃花亞菊
厚葉翅膜菊
黃花珀菊
畫筆菊屬
花蓮兔兒風
和尚菜屬
紅脈兔兒風
黃毛兔兒風
紅花木根香青
灰毛香青
黑鱗黃腺香青
紅指香青
金盞花
堅葉變種
堅葉三脈紫菀
堇舌紫菀
假半邊蓮
金銀蓮花
聚花風鈴草
聚葉沙參
金鐵鎖
雞蛋參
江南山梗菜
桔梗屬
絹毛藍鐘花
薺苨
鋸齒沙參
金錢豹屬
絹毛蒿
尖裂葉蒿
吉隆蒿
假球蒿
莢毛蒿
江孜蒿
鹼蓬
尖櫛齒葉蒿
菌陳蒿
絹毛旱蒿
菊屬
吉塘蒿
角冠黃鵪萊
絹毛黃鵪萊
芥葉蒲公英
角冠黃鵪菜
江浙狗舌草
絹毛黃鵪菜
戟葉黃鵪菜
尖角蒲公
繐裂矢車菊
尖齒狗舌草
角苞蒲公英
鹼黃鵪菜
江亞菊
江孜香青
繭衣香
龍蒿
裂葉蒿
林艾蒿
柳葉蒿
亮蒿
長花黃鵪菜
長白狗舌草
川黔黃鵪菜
川甘蒲公英
橙舌狗舌草
黃花小山菊
褐頭蒿
華北米蒿
遼東蒿
林周蒲公英
卵裂黃鵪菜
麗江蒲公英
糙毛黃鵪萊
川北黃鵪菜
齒裂黃鵪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