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苞蒿

白苞蒿

白苞蒿(學名:Artemisia lactiflora)是菊科蒿屬的植物。分布在新加坡、寮國、印度、高棉、越南、印度尼西亞、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江蘇、湖南、貴州、湖北、廣西、廣東、浙江、甘肅、雲南、四川、福建、安徽、江西、陝西、河南等地,生長於海拔3,000米的地區,多生於山谷等濕潤、林下、林緣、灌叢邊緣以及略為乾燥地區。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白苞蒿 白苞蒿

植株:多年生草本。

根:主根明顯,側根細而長;根狀莖短,直徑4-8(-15)毫米。

莖:莖通常單生,直立,稀2至少數集生,高50-150(-200)厘米,綠褐色或深褐色,縱棱稍明顯;上半部具開展、纖細、著生頭狀花序的分枝,枝長5-15(-25)厘米;莖、枝初時微有稀疏、白色的蛛絲狀柔毛,後脫落無毛。

白苞蒿 白苞蒿

葉:葉薄紙質或紙質,上面初時有稀疏、不明顯的腺毛狀的短柔毛,背面初時微有稀疏短柔毛,後脫落無毛;基生葉與莖下部葉寬卵形或長卵形,二回或一至二回羽狀全裂,具長葉柄,花期葉多凋謝;中部葉卵圓形或長卵形,長5.5-12.5(-14.5)厘米,寬4.5-8.5(-12)厘米,二回或一至二回羽狀全裂,稀少深裂,每側有裂片3-4(-5)枚,裂片或小裂片形狀變化大,卵形、長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基部與側邊中部裂片最大,長2-8厘米,寬1-3厘米,先端漸尖、長尖或鈍尖,邊緣常有細裂齒或鋸齒或近全緣,中軸微有狹翅,葉柄長2-5厘米,兩側有時有小裂齒,基部具細小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略小,羽狀深裂或全裂,邊緣有小裂齒或鋸齒。

花:頭狀花序長圓形,直徑1.5-2.5(-3)毫米,無梗,基部無小苞葉,在分枝的小枝上數枚或10餘枚排成密穗狀花序,在分枝上排成複穗狀花序,而在莖上端組成開展或略開展的圓錐花序,稀為狹窄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半膜質或膜質,背面無毛,外層總苞片略短小,卵形,中、內層總苞片長圓形、橢圓形或近倒卵狀披針形;雌花3-6朵,花冠狹管狀,檐部具2裂齒,花柱細長,先端2叉,叉端鈍尖;兩性花4-10朵,花冠管狀,花葯橢圓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圓鈍,花柱近與花冠等長,先端2叉,叉端截形,有睫毛。

果:瘦果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

花果期:8-11月。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產秦嶺山脈以南的陝西(南部)、甘肅(南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陝西、甘肅及東部、中部與南部各省地區分布在中、低海拔地區,西南省區可分布在海拔3 000米附近地區;多生於林下、林緣、灌叢邊緣、山谷等濕潤或略為乾燥地區。為亞洲亞熱帶與熱帶地區較為廣布的種。

【國外分布】

越南、寮國、高棉、新加坡、印度(東部)、印度尼西亞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廣東廣州附近。

主要價值

含揮髮油,成分有黃酮苷、酚類,還含胺基酸及香豆素等物質。全草入藥,廣東、廣西 民間作“劉寄奴”(奇蒿)的代用品,有清熱、解毒、止咳、消炎、活血、散瘀、通經等作用, 用於治肝、腎疾病,近年也用於治血絲蟲病。

【苗藥】劉寄奴:根、嫩葉、全草用於血崩,筋斷,牛皮癬,產後流血,四肢,浮腫,產後惡露未盡,月經不調,不孕,跌打腫痛《桂藥編》。

【侗藥】馬少Mal Saol:花治內痔[12]。

【壯藥】劉寄奴,法策:功用同苗族《桂藥編》。

【仫佬藥】媽丁介:功用同苗族《桂藥編》。

全草(鴨腳艾):甘、微苦,平。理氣,活血,調經,利濕,解毒,消腫。用於月經不調,經閉,慢性肝炎,肝硬化,水腫,帶下病,癮疹,腹脹,疝氣。

本種提示

本種分布廣,生態適應性較強,在東部及中部與南部省區的濕潤及陰蔽地區通常葉形大,裂片也大,中部葉一至二回羽狀全裂,稀深裂;頭狀花序在莖上排成開展或中等開展的圓錐花序;而在略為乾燥環境及在西南省區的中海拔地區,其葉略小,裂片也小,中部葉二回羽狀全裂;頭狀花序在莖上排成中等開展、稀為狹窄的圓錐花序。

植物名錄

門中文名 被子植物
門拉丁名 Angiosperms
綱中文名 雙子葉植物
綱拉丁名 Dicotyledons
科中文名 菊科
科拉丁名 Compositae
科號 232
種拉丁名 Artemisia lactiflora Wall ex DC
種中文名 白苞蒿
引種地點 湖北五峰
引種時間 20040412
引種號 43107
引種材料
鑑定人 王慶
Id 3058
栽培地點 藥園
引種數量 3株苗
栽培方式 盆栽
生長性狀 草本

變種

細裂葉白苞蒿(變種)

Artemisia lactiflora Wall. var. incisa (Pamp.) Ling et Y. R. Ling in Bull. Bot. Res. 8(4): 42. 1988. ——A. lactiflore Wall. ex DC. f. incisa Pamp. l. c. 34: 675. 1927; Hand.-Mazz. in Act. Hort. Gothob. 12: 280. 1938; S. Y. Hu l. c. 18 (2-3): 238. 1965.

與原變種區別在於本變種的中部葉二(至三)回羽狀全裂,小裂片先端具長尖頭,邊緣常有不規則的細裂齒或深尖鋸齒,葉柄基部具明顯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一至二回羽狀深裂或全裂,裂片邊緣均有細鋸齒。

產陝西(南部)、湖北(西部)及四川;生於中、低海拔地區的林下、林緣、山谷等地。模式標本采自四川。

含揮髮油,成分有黃酮苷、酚類,還含胺基酸及香豆素等物質。全草入藥,廣東、廣西民間作“劉寄奴”(奇蒿)的代用品,有清熱、解毒、止咳、消炎、活血、散瘀、通經等作用,用於治肝、腎疾病,近年也用於治血絲蟲病。

本種分布廣,生態適應性較強,在東部及中部與南部省區的濕潤及陰蔽地區通常葉形大,裂片也大,中部葉一至二回羽狀全裂,稀深裂;頭狀花序在莖上排成開展或中等開展的圓錐花序;而在略為乾燥環境及在西南省區的中海拔地區,其葉略小,裂片也小,中部葉二回羽狀全裂;頭狀花序在莖上排成中等開展、稀為狹窄的圓錐花序。

菊目百科(一)

菊目為顯花植物的一目,僅菊科一科,是顯花植物最大的科。分部廣布全世界,熱帶較少。
暗陳蒿
艾葉
艾蒿
矮蒿
矮沙蒿
暗綠蒿
矮叢光蒿
阿里山菊
阿壩蒿
阿爾泰香葉蒿
阿克塞蒿
矮叢蒿
矮小矢車菊
阿爾泰蒲公英
矮生黃鵪菜
矮亞菊
阿爾泰蓍
白舌紫菀
白背紫菀
扁毛紫菀
百日菊
白雪銀鱗紫菀
半邊蓮
薄葉薺尼
白鐘花
北疆風鈴草
薄葉雞蛋參
薄葉薺苨
半邊蓮屬
白參
北方沙參
白葉蒿
波密蒿
白莎蒿
濱海牡蒿
濱艾
白毛多花蒿
班瑪蒿
北艾
白苞蒿
巴爾古津蒿
渤海濱南牡蒿
白山蒿
斑葉蒲公英
白緣蒲公英
白花匹菊
白花蒲公英
白花珀菊
閉花兔兒風
邊地兔兒風
薄葉翅膜菊
白背兔兒風
察瓦龍紫菀
雛菊
翠菊
長梗紫菀
長毛三脈紫菀
長毛小舌紫菀
長葉紫菀
長圓葉褐毛紫菀
匙葉巴塘紫菀
川西藍鐘花
刺毛風鈴草
藏滇風鈴草
長花藍鐘花
長花黨參
川鄂黨參
長葉黨參
抽葶黨參
長葉沙參
長果牧根草
藏南黨參
長白沙參
藏南金錢豹
藏南風鈴草
長葉輪鍾草
草海桐屬
川西沙參
刺種莕菜
草海桐
纏繞黨參
臭黨參
長柱風鈴草
長柱沙參
川藏沙參
朝鮮艾
川藏蒿
藏東蒿
齒裂華西蒿
藏旱蒿
垂葉蒿
粗莖蒿
齒裂垂葉蒿
藏腺毛蒿
藏龍蒿
昌都蒿
叉枝蒿
藏白蒿
藏沙蒿
長梗米蒿
川南蒿
川西腺毛蒿
側蒿
錯那蒿
藏岩蒿
察隅蒿
藏北艾
朝鮮蒲公英
叉枝黃鵪菜
川西黃鵪菜

蒼葉蒲公英
策勒蒲公英
糙毛黃鵪菜
藏匹菊
糙葉矢車菊
蔥嶺蒲公英
除蟲菊
長錐蒲公英
長角蒲公英
長裂黃鵪菜
垂頭蒲公英
蔥岑蒲公英
川西蒲公英
草原狗舌草
藏蒲公英
川西小黃菊
粗齒兔兒風
刺苞果
齒葉蓍
翅膜菊
川甘亞菊
車前兔兒風
糙毛翅膜菊
長穗兔兒風
長葉翅膜菊
刺苞果屬
長柄兔兒風
翅膜菊屬
翅莖香青
車前葉黃腺
香青
苞紫菀
大花紫菀
大埔紫菀
大葉小舌紫菀
單頭峨眉紫菀
德欽紫菀
等毛短舌紫菀
滇西北紫菀
短莖紫菀
短舌紫菀
多花麗江紫菀
黨參屬
東風菜屬
短花盤沙參
滇湎黨參
大花黨參
短毛藍鐘花
多歧沙參
大萼藍鐘花
短柄半邊蓮
大葉黨參
大萼黨參
多毛沙參
頂花半邊蓮
袋果草
大青山風鈴草
袋果草屬
大花卵葉半邊蓮
大理山梗菜
短萼紫錘草
大花金錢豹
大頭青蒿
東俄洛沙蒿
墊型蒿
大花大籽蒿
鈍裂蒿
滇東蒿
多花蒿
東北牡蒿
東亞櫛齒蒿
凍原白蒿
多頭蒿
大頭柔毛蒿
大花蒿
東北絲裂蒿
大籽蒿
東方蒿
滇南艾
東北蒲公英
多毛蒲公英
丹東蒲公英
堆葉蒲公英
短喙蒲公英
大頭蒲公英
多裂黃鵪菜
東天山蒲公英
多葶蒲公英
滇北蒲公英
多裂蒲公英
大刺蒲公英
東川黃鵪菜
單頭匹菊
頂戟黃鵪菜
短舌匹菊
大花藿香薊
多花亞菊
繸裂矢車菊
瀘定兔兒風
櫟葉亞菊
柳葉亞菊
蓮沱兔兒風
藍兔兒風
柳葉蓍
肋果薊
綠香青
硫黃淡黃香青
卵裂黃鶴菜
拉薩蒲公英
蓮座狗舌草

頂羽菊
短裂亞菊
多裂亞菊
滇北亞菊
短瓣蓍
短冠亞菊
頂羽菊屬
大頭兔兒風
多苞兔兒風
燈台兔兒風
單頭亞菊
單頭尼泊爾香青
淡黃香青
淡紅變型
大山香青
多莖香青
淡黃變型
蝶須屬
峨眉紫菀
峨眉紫錘草
鄂西沙參
二色黨參
峨眉蒿
二郎山蒿
二色蒲公英
鄂西黃鵪菜
婦奶參
粉綠蒲公英
緋紅蒲公英
反苞蒲公英
分枝兔兒風
狗舌紫菀
光葉三脈紫菀
廣西銅錘草
高山黨參
管鍾黨參
廣西山梗菜
管花黨參
光萼黨參
光葉黃鐘花
光藍鐘花
貢山黨參
光葉黨參
光莖藍鐘花
甘孜沙參
光萼藍鐘花
高山沙參
高原蒿
高山艾
甘青小蒿
甘青蒿
甘菊
甘新青蒿
甘肅蒿
甘菊毛葉
高嶺蒿
高山矮蒿
光沙蒿
貢山蒿
甘肅南牡蒿
甘肅黃鵪菜
狗舌草屬
光滑匹菊
光果蒲公英
狗舌草
寡毛變種
光黃鵪菜
光苞蒲公英
高山蓍
光苞亞菊
光葉兔兒風
灌木亞菊紅花
黑山紫菀
褐毛紫菀
湖南紫菀
橫斜紫菀
紅冠紫菀
厚棉紫菀
灰毛萎軟紫菀
灰毛紫菀
輝葉紫菀
灰毛風鈴草
花柱草屬
花柱草
湖北沙參
灰毛黨參
灰岩風鈴草
黃白花藍鐘花
灰毛藍鐘花
黃紫花藍鐘花
海南半邊蓮
華東杏葉沙參
褐苞蒿
灰毛艾蒿
黃毛蒿
紅足蒿
蒿屬
黃金蒿
黃花蒿
海南牡蒿
黑柔毛蒿
黃綠蒿
黑蒿
海州蒿
灰蓮蒿
華西蒿
杭愛龍蒿
華蒿
灰苞蒿
紅輪狗舌草
紅花除蟲菊
黃鵪菜
黃鵪萊
荒漠蒲公英
寒生蒲公英
紅角蒲公英
華蒲公英
紅果黃鵪菜
和田蒲公英
厚絨黃鵪菜
黑苞匹菊
灰葉匹菊
紅果蒲公英
黑柱蒲公英
灰果蒲公英
黃鵪菜屬
畫筆菊
褐苞蓍
紅背兔兒風
藿香薊
紅毛兔兒風
華南兔兒風
厚葉兔兒風
藿香薊屬
黃花亞菊
厚葉翅膜菊
黃花珀菊
畫筆菊屬
花蓮兔兒風
和尚菜屬
紅脈兔兒風
黃毛兔兒風
紅花木根香青
灰毛香青
黑鱗黃腺香青
紅指香青
金盞花
堅葉變種
堅葉三脈紫菀
堇舌紫菀
假半邊蓮
金銀蓮花
聚花風鈴草
聚葉沙參
金鐵鎖
雞蛋參
江南山梗菜
桔梗屬
絹毛藍鐘花
薺苨
鋸齒沙參
金錢豹屬
絹毛蒿
尖裂葉蒿
吉隆蒿
假球蒿
莢毛蒿
江孜蒿
鹼蓬
尖櫛齒葉蒿
菌陳蒿
絹毛旱蒿
菊屬
吉塘蒿
角冠黃鵪萊
絹毛黃鵪萊
芥葉蒲公英
角冠黃鵪菜
江浙狗舌草
絹毛黃鵪菜
戟葉黃鵪菜
尖角蒲公
繐裂矢車菊
尖齒狗舌草
角苞蒲公英
鹼黃鵪菜
江亞菊
江孜香青
繭衣香
龍蒿
裂葉蒿
林艾蒿
柳葉蒿
亮蒿
長花黃鵪菜
長白狗舌草
川黔黃鵪菜
川甘蒲公英
橙舌狗舌草
黃花小山菊
褐頭蒿
華北米蒿
遼東蒿
林周蒲公英
卵裂黃鵪菜
麗江蒲公英
糙毛黃鵪萊
川北黃鵪菜
齒裂黃鵪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