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樂鄉[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

豐樂鄉[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
豐樂鄉[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詞條為消歧義詞條,介紹的鄉鎮有:1、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豐樂鄉;2、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巴彥縣豐樂鄉;3、四川省雅安市石棉縣豐樂鄉。

基本信息

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豐樂鄉

豐樂鄉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豐樂鄉
一、基本概況

豐樂鄉地處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東南,距城區63公里,東臨清水鎮,南屏祁連山,西接金佛寺鎮,北望下河清鄉,南北長14.7公里,東西寬11.2公里,總面積118.3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積38500畝,全年日照3033小時,年降水量83.6毫米,晝夜溫差15度,有豐富光熱資源和土地資源。豐樂鄉7個行政村,60個村民小組,1864戶,共有人口7724人,計稅面積20513畝。
二、基層組織

豐樂鄉黨委下設12個黨支部(村黨支部7個,機關企業事業單位黨支部5個),45個黨小組,至2004年有黨員425人,其中正式黨員407人,預備黨員18人,農民黨員311人,女黨員47人。現有鄉村幹部53人,其中鄉幹部29人,村幹部24人。已建成基層組織建設五好模範村2個(中截村、湧泉村),百強村1個(中截村),高標準五好村5個(前所村、小壩村、大莊村、二壩村、三壩村),黨員明星戶17戶。

三、特色產業

豐樂鄉光熱資源和土地資源十分豐富,土壤肥沃,晝夜溫差大,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啤酒花以優質高產著稱;洋蔥個大肉厚,營養豐富,產品銷往全中國各地;通過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現已基本形成了以玉米、油葵

豐樂鄉油葵
花卉、各種蔬菜和牧草制種為支柱的農業新格局;建成了萬頭肉牛養殖,五萬隻肉羊養殖,萬畝優質紫花苜蓿種植,萬畝制種生產基地。在種植業上,立足主導產業,發展優勢產業。一是糧食產業要積極推廣中低產田改造立體套作技術及玉米複種技術和早熟玉米的推廣種植,大力提升土地利用率和經濟效益;二是制種產業上要積極爭取經濟效益好,市場前景廣,易管理,收入高的高效油葵、玉米的常規制種,引導農戶大力調整種植結構,力爭形成合理的產業布局。在養殖業上堅持“突出重點,擴大規模,提高質量,注重效益”的原則,著力實施肉牛肉羊“1553”增富工程,通過抓引繁、抓改良,設施擴規模,龍頭拓市場,政策促推動,整體攻效益,實現豐樂鄉草畜產業大突破、大發展。通過擴大暖棚養畜、凍精授配、溫精改良、飼料青貯、快速育肥、牧草高產栽培、飼料玉米複種和程式化防病等八大技術,年內建立20戶以上“五配套”標準戶100戶,建成連片20戶以上“五配套”養牛示範小區1個。同時,引導龍頭企業、大戶能人、各種組織和涉農服務單位,組建專業經濟合作組織2個,讓農民在產加銷等多個環節都能得好處,穩步增加收入。

四、社會發展

豐樂鄉寬敞的街道
豐樂鄉人民生活安居樂業,教育文化衛生穩步發展,豐樂鄉共有中國小8所,教職工96人,有衛生院衛生所8所,醫師13人,護士6人,豐樂鄉60個村民小組有55個村民小組架設了有線電視,1413戶農戶架設了程控電話,鄉村文化設施齊全,村組道路全線貫通,移動聯通通訊網路設施齊全,郵電暢通。

五、經濟發展

2004年是豐樂鄉經濟快速增長的一年,豐樂鄉農村經濟總收入12893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可達11448萬元;新增村級集體經濟收入83.19萬元;鄉財政收入完成119.4萬元;豐樂鄉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936元,增加333元。實現了農業收入、財政收入、村級積累、農民人均純收入持續增長的目標。

六、黨建工作

1、抓班子,清思路。一是堅持學習,提高幹部素質;二是健全制度,規範鄉、村幹部言行;三是抓整改。堅持督促抓落實,定期回查促整改,使近期應該解決的主要問題,特別是民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村班子形成了團結協作,自加壓力,負重奮進,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

2、抓隊伍,求效果。一是從強化鄉、村幹部理論學習入手,努力提高幹部的整體素質,強化責任意識;二是深入開展機關作風年建設活動的要求,狠抓了機關作風整頓,嚴肅了工作紀律,提高了幹部工作辦事效率;三是進一步完善了領導包村掛項、幹部幫村入戶的工作制度,為村組的發展理思路、出主意、想辦法,密切了幹群關係。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巴彥縣豐樂鄉

豐樂鄉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巴彥縣豐樂鄉
一、基本概況

豐樂鄉位於黑龍江省中部偏南,松嫩平原腹地,松花江中游北岸,巴彥縣西北部,距離省會城市哈市100公里,距離鐵路運輸線50華里,西靠呼巴人工河與呼蘭相望,東部與龍廟鎮接壤,北部與濱北重鎮興隆鎮為臨,南靠西集鎮,處於縣域經濟發展“U”型走廊和“哈爾濱綏化兩市一小時經濟圈”內,是哈爾濱市所轄近郊鄉。豐樂鄉面積16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9,919畝,其中林地2萬畝,水田1.7畝,草原8000畝,豐樂鄉總戶數9254戶,總人口39275人,勞動力25135人。現在的豐樂鄉由原豐樂鄉和康莊鄉合併而成,豐樂鄉轄8個村,豐富村、永樂村、富強村、平莊村、康莊村、新立村、春生村、永進村,107個自然屯

二、歷史沿革

豐樂鄉一帶,清末民初,先後隸屬巴彥州和巴彥縣管轄。東北淪陷後,1939年1月,設豐樂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1月,隸屬西集區管轄,1950年改稱第四區。1956年3月,並村劃鄉,設定豐樂鄉。1958年9月,改稱豐樂人民公社,同年11月併入西集公社。1959年4月,從西集公社劃出,復設豐樂公社。1962年3月,將豐樂公社東部區域劃出,成立安寧公社。1984年2月,將豐樂公社改為豐樂鄉。

三、特有資源

豐樂鄉豐樂鄉
豐樂鄉作為商品糧主產區,豐樂鄉年均糧、、薯總產量為2.1億斤,發展飼料及豆製品加工業條件得天獨厚;五荒資源豐富,漂河灘涂水草肥美,蘊含草炭資源近450萬立方米,開發生產腐殖酸等科技產品前景廣闊;現有人工豐產林2萬畝,各類成林面積8500畝,活木蓄積總量85萬立方米,具有較好的林產品開發優勢;境內擁有不可多得的天然礦泉,“大泉眼”千年流甘,經有關專家鑑定,富含多種礦物質和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開發礦泉水資源,發展飲品業及釀酒業商機無限;路邊特色經濟漸成規模,依靠區位優勢、交通條件和優惠的政策,發展路邊經濟具有潛力;行政區劃調整後,作為豐樂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在政府所在地發展社會福利,房地產項目及開展其他商貿活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四、基礎設施

豐樂鄉鄉村公路總長297華里,白色水泥路面占道路總長的10%,村屯道路砂石鋪裝率達95%以上。有線電視入戶率55%,農村磚瓦化率86%,農村固定電話入戶率84%,自來水入戶率30%。鄉內有5600KW變電所一處,2萬門程控電話局2處,農機合作社1個。農村中學2所,村辦國小19所,學校標準化率達到89%。中心衛生院1處,個體衛生所20處,敬老院1個,各類產業協會組織28個。

五、農業發展

豐樂鄉是個農業鄉,發展糧食生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在“以糧穩鄉、以企強鄉、以牧富鄉、科技興鄉”的思想指引下,大力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呈現了農村各業竟相發展的良好勢頭。到2006年,豐樂鄉農村社會總產值實現2.8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畜牧業產值實現9900萬元,增長20%;鄉企總產值實現8600萬元,增長9%;勞

豐樂鄉白菜基地
務經濟實現收入4300萬元,增長13%;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949元,增長10.1%。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到2006年,豐樂鄉優質糧食作物面積達到14萬畝,其中“兩高”大豆種植面積6.7萬畝,優質化、特色類、訂單式作物面積占總面積的58%,現已建成綠色生豬、特色養殖、訂單白菜綠色大鵝四大產業基地,形成了“南麻、北藥、東菜、西稻”的種植業新格局。

抓住巴彥縣構築養豬大縣的有利契機,以建設巴彥縣“生豬生產第一鄉”為目標,通過大戶帶動、政府服務、市場拉動,豐樂鄉養豬規模有了大幅度上升。到2006年末,全年生豬存欄6.88萬頭,出欄商品豬20萬頭,分別增長10%;黃牛存欄量4500頭,同比增長7.6%;奶牛存欄500頭,羊2100隻,增長30%;家禽飼養量36萬隻,增長29%,特色養殖6萬隻,增長40%。豐樂鄉各類養殖大戶增加到150戶。申請組建了養貉協會,採取學習考察、定項引聯、科技講座等推進方式,扶持和引導特色養殖規模發展,全年特色養殖可實現產值2500萬元。僅大板房屯280戶農戶就有230戶搞起了特色養殖,占農戶總數的85%,年創產值1500萬元,人均純增收3949元。

六、鄉鎮企業

豐樂鄉磚廠
加快龍頭企業建設。豐樂鄉現有各類加工28家,年實現產值8600萬元,利稅550萬元。豐樂鄉較大的企業有上海宏圖筆業有限公司、豐樂鉛筆板廠黑龍江翠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豐樂分公司、黑龍江天奧瑞祥食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豐樂大鵝屠宰加工廠豐樂奶牛繁育廠、豐樂木器加工廠和兩處磚廠。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按照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採取考察、培訓等多種形式,引導農戶發展特色養殖。到2006年,豐樂鄉商品毛皮動物存欄量達到6萬隻,毛皮年銷售量達到5萬張,創產值2500多萬元,占牧業總收入的25%以上。通過招商引資,與浙江華麗裘皮股份有限公司達成了開發建設100萬平方米的集養殖、毛皮收購、加工、貿易為一體的標準化養殖示範區,以養貉為主的特種毛皮動物養殖已形成規模。

七、社會事業

豐樂鄉全面完成農村底保、合作醫療等各項事業,農村低保合格率達到100%,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0%以上;認真貫徹計畫生育政策,2006年豐樂鄉人口出生率控制在了千分之7.2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千分之4.45以內,計畫生育率達到90%以上;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整治責任制,暢通信訪渠道,使民眾反映的問題得到及時有效解決,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黨的建設明顯增強。加強自身建設,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不斷增強;加強隊伍建設,黨員幹部的服務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加強黨風廉正建設,樹立了各級組織在民眾中的威信和形象。

豐樂鄉整潔的民居
八、人文環境

為了加快發展,豐樂鄉始終堅持從人抓起,大力營造有利於發展的人文環境,主要是“四句話“,即:堅持一個標準:堅持”三個有利於“為最高標準;營造三個最優:為投資者提供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良的環境、最優質的服務;樹立三個信念:樹立豐樂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觀念,樹立把經濟搞上去壓倒一切的觀念,樹立發展的使命超過一切的觀念;做到兩視一甘當:視投資者為上帝,視引薦者為功臣,全體幹部甘當投資者公僕。豐樂鄉連續多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五個好建設先進黨委”、“黨風廉政建設先進黨委”、“黨的建設先進黨委”和“造林綠化先進鄉”、“學校建設先進鄉”、“招商引資先進鄉”、“出口創匯先進鄉”等榮譽稱號,2006年,被市委授予“五個好建設先進黨委”稱號。

九、城鄉建設

按照新農村建設的要求,豐樂鄉黨委政府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牽動鄉經濟發展、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的重要突破口,逐步加快了以中心集鎮建設為重點的鄉、村建設步伐,路、水、電、訊、房等基礎設施建設登上了新的台階。先後投資300多萬元,完成白色水泥路面建設工程2處、4.4公里;對豐樂鄉道路進行了普遍鋪裝;對政府所在地過境路段進行了拓寬改造,完成了排水工程建設;建成橋樑3座;打深水井6眼,使3個屯吃上了自來水;加快了新農村試點村建設,建成了永樂村農機作業合作公司,新建通村公路3.4公里,硬化中心屯街道1條,並實現了“四化”達標。

四川省雅安市石棉縣豐樂鄉

豐樂鄉四川省雅安市石棉縣豐樂鄉
一、基本概況

豐樂鄉位於四川省石棉縣東部,橫跨國道108線,南傍大渡河,北依黃草山,東與漢源縣接壤,西距石棉縣城28公里,是石棉縣的東大門,距成昆鐵路烏斯河火車站50公里,鄉政府駐地紅崗村,交通便利,鄉村公路33公里,礦山公路50公里。豐樂鄉轄紅崗、三星、田家、蠟樹、松樹、高橋、田灣、唐家8個自然村35個村民小組,2002年年未人口5774人,1769戶,耕地面積3547畝,人均0.62畝。

二、地理環境

豐樂鄉境地貌北高南低、西高東低,以中山為主,海拔超過3500米的高山有三座,低山區與河谷平壩次之。鄉境西部的黃草山海拔3667米,東部田家村大渡河岸海拔780米,相對高差2887米。鄉境高山深谷縱橫,山勢陡峻,易帶來崩塌、滑坡土石流等地質災害。

豐樂鄉的山脈屬飛越嶺南延山脈,是在石棉腹背斜的基礎上形成的。由於長期隆起,遭強烈的剝蝕和斷層的破壞,因而褶皺構造不明顯,基岩裸露走向不一,但飛越嶺至黃草山還保存南北縱向的痕跡。其中已測定命名的高山有大黃山雞冠山、黃草山和馬鞍山,中山有三尖山厚薄塘山海子頂等。

豐樂鄉境內的丘陵河谷平壩集中在大渡河與大沖河兩岸,總面積不大,但是是村落集中、人口密集的農耕區。鄉境內丘陵、河谷平壩種類齊全,丘陵如蠟樹村獅子崗、田家村六組崗子上等;河谷平壩也可分為洪積扇、河漫灘和階地,洪積扇有紅崗三組高河壩等,河漫灘以田家村沙壩最為典型,階地有三星一組山林坪等。

三、自然資源

豐樂鄉豐樂鄉
1、豐樂鄉幅員面積233平方公里,其中森林復蓋率達70%以上。耕地面積較少,僅有4024畝,其中田1604畝,地2420畝。土壤類型以紅壤褐紅壤為主,兼有少量水稻土新積土

2、豐樂鄉有林地面積為19.4萬畝,僅次於栗子坪鄉,列石棉縣第二位。木材蓄積量達147.8萬立方米,排列於栗子坪鄉、草科鄉和回隆鄉之後,列全縣第四位。由於海拔落差大,森林資源呈垂直狀分布,分為河谷灌木、草叢帶,常綠闊葉林帶,常綠闊葉林與落葉闊葉林混交帶,針葉闊葉混交林帶,亞高山陰暗針葉林帶等。主要樹種有冷杉、鐵杉、香杉、樺樹、松樹青鋼樹、油樟、水青樹、連香樹、香樟樹、苦鏈子樹野柒樹等野生樹種,還有人工栽植的各種水果樹、乾果樹、杜仲、桉樹花椒、銀杏樹等樹種,灌木有慈竹、箭竹、金竹、柃木、沙棘、香葉樹等。森林中苔蘚、地衣極多,菌類資源豐富,主要有蘑菇黑木耳雞縱菌(俗稱三他菌)、縱貓菌、茶菌谷樁菌羊角菌桐子菌等。

3、草地資源主要分為山地疏林草地、山地灌木草地、山地草叢草地、乾旱河谷灌叢草地和農隙地草地,主要草種有白茅、黃茅馬唐狗尾草蒿草藎草魚腥草蕨類等,草地資源豐富。但由於原來人們的思想封閉,重視餵豬和小家禽,有條件的人家餵一頭耕牛,所以草地資源未加以充分利用,實際載畜量與理論載畜量相差甚遠。近十年來人們思想有所轉變,已有部份農戶開始放養牛、羊,但不成規模,還停留在粗放階段,對草場破壞大且效益不高。以後可合理利用草地資源,採取種草養畜、牲畜圈養等方式發展畜牧業。

豐樂鄉山羊
4、豐樂鄉藥用資源極為豐富,其中較為名貴的有天麻、川貝母黨參川烏草烏等,其他一般藥材有白芨、山藥、龍膽草魚腥草、柴胡、羌活、地龍地榆、杜仲、獨活、黃精苡仁、赤芍、白果、白芍、續斷、當歸、黃姜、黃蓮、黃芩等幾十種。其中多為野生藥材,天麻、杜仲、當歸、魚腥草、白果等也已開始人工種植。

5、豐樂鄉由於森林廣茂,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其中哺乳綱主要有小熊貓、羚牛、山羊、黑熊金錢豹、大靈貓、小靈貓、飛龍(俗稱春生)、獼猴、短尾猴、青麂、黃麂、獐、松鼠、野豬、獾、豬獾、黃鼠狼、家鼠、田鼠等,鳥綱主要有血雉、紅腹角雉、斑鳩、翠鳥、麻雀、烏鴉、鷹、白鸛、貓頭鷹、啄木鳥、布穀鳥等,冷血動物有菜花蛇、烏梢蛇、竹葉青、壁虎、蜥蜴(四腳蛇)等,兩棲綱中有青蛙、蟾蜍等。大渡河、大沖河中魚類資源豐富,主要有齊口裂腹魚、重口裂腹魚、鯉魚、鯽魚、鯰魚、鱔魚、泥鰍、石扒子等。

四、行政區劃

豐樂鄉南依大渡河中心線從高河壩至田家河壩與漢源縣小堡藏族彝族鄉隔河相望,東面與北面從田家河壩沿西北方向經罈子山(2887.2米)、向太陽山脊(2957.2米)、大包山(2860.8米)、雞冠山(3640.8米)、大黃山(3729米)至分別與漢源縣的青富鄉後域鄉、兩河鄉和富鄉鄉接壤。西面經冷杉坪(3260米)向南至黃草山(3667米)與挖角彝族藏族鄉接壤,隔黃草山脈與新棉鎮接壤,從黃草山向東經三尖山(3015米)到厚薄塘山(2416米)與美羅鄉接壤,從厚薄塘山向東至海子頂(2350米)折向南經高河壩至大渡河與宰羊鄉相鄰。全鄉轄紅崗、三星、田家、蠟樹、松樹、高橋、田灣、唐家8個自然村35個村民小組,2002年年未人口5774人,1769戶,耕地面積3547畝,人均0.62畝。駐鄉機關單位有信用社、糧站、獸醫站、道班、工商所、交警中隊、學校、衛生院、繭站、電信、電管站、供銷社等,都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開展活動,發揮各自的作用,為豐樂鄉社會生產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經濟發展

2003年豐樂鄉實現鄉鎮企業產值1.82億元(其中鄉鎮工業產值1.75億元),可實現利潤250萬元;新增固定資產投入260萬元;村社集體經濟收入達11.3萬元,實現稅收84.54萬元(其中:增值稅62.52萬元,地稅22.02萬元。豐樂鄉農民人均純收入較2002年增加130元,已達農民人均純收入2297元。

豐樂鄉紅苕
1、農業方面:2003年糧食總產量1878.4噸,與2002年相比減少862.7噸。其中:大春糧食作物面積4146畝(比2002年6772畝減少2626畝),糧食產量1423.8噸,比2002年2001.1噸減少577.3噸,主要是受蟲災水災等的影響;而小麥紅苕和玉米受退耕還林、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乾旱等氣候的影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減產;而洋芋種植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有所增加;雜豆同樣受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政策影響產量也有一定的減少。

2、畜牧方面:生豬飼養量8924頭,其中存欄4213頭(包括母豬250頭)出欄4711頭,牛的飼養量511頭,存欄302頭,出欄209頭,的飼養量3346隻,存欄1855隻,出欄1473隻,的飼養2513隻,存籠975隻,出籠1538隻,禽的飼養量93115隻,存籠22594隻,出籠70521隻,騾馬的飼養量達166匹,存欄119匹,出欄47匹,禽蛋5055千克,種草養畜開始起動,小家禽的發展效果明顯。

3、工業方面:銀盤開發區。豐樂創建銀盤開發區,主要項目為:石材加工銷售,冷卻液生產,高頻焊接,飲食服務等。修築開發區公路。廠房林產,機器轟鳴,一派欣欣向榮之景象。有磨切機80餘台,產值達16350萬元。(其中鄉鎮企業總產值15000萬元)總收入9450萬元,利潤205萬元,固定資產投入2647萬元,成為我鄉工業基地。

六、社會事業

豐樂鄉鄉領導慰問貧困戶
豐樂鄉現有國小2所(鄉中心校和太平國小),專職教師24人,2003年末在校學生445人,入學率100%,輟學率0%,畢業率100%,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復盲率控制在以內。鄉衛生院有醫生5人,2003年接待門診病人6000-7000人次,住院病人700人次,搶救重危病人60人次。控制人口出生,計畫數82人,實際出生數81人,計畫內出生79人,計畫外出生2人,生育率為97.53%,比縣上下達的任務94%高3.53個百分點,計生三結合戶56戶。關心民眾疾苦,解決民眾生活,切實做好民政救濟和抗災救災工作。豐樂鄉共有特困家庭戶287戶799人,特困民眾醫療救助戶105戶864人;開展了農村貧困人口低保工作,按時發放農村貧困人口低保金,豐樂鄉22戶46人享受低保待遇,每月總金額為1085元,現有6戶10人的城市居民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及時解決貧困民眾反映的生產生活困難,全年解決217戶623人的生產生活困難,扶持資金19800元;解決上學難6戶6人資金900元,對豐樂鄉特困戶、貧困戶、受災戶共962戶3537人,減免農業稅15000元。充分利用“八一”建軍節春節等重大節日,組織全鄉復退軍人、現役軍人家屬及烈士家屬召開座談會等鼓勵他們在兩個文明建設中要起好帶頭作用,關心他們的生產生活,幫助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並按政策落實了民眾優待金9戶972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