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佛寺鎮

金佛寺鎮

金佛寺鎮地處甘肅省肅州區沿山中部,距城區53公里,東臨豐樂鄉,南屏祁連山,西接東洞鄉,北望上壩鎮,轄區總面積43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5萬畝,人均3.9畝。全年日照3033小時,年降水量83.6毫米,晝夜溫差15度,有豐富光熱資源和土地資源。金佛寺鎮19個行政村,83個村民小組,4541戶,共有人口16826人。2004年,金佛寺鎮按照“企業興鎮、項目強鎮、草畜富民、產業增收”的思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區域經濟結構,推動了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金佛寺鎮經濟總收入達到2.46億元,增長率11%,財政收入達到36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003元。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金佛寺鎮金佛寺鎮
金佛寺鎮總土地面積23.55萬畝,總耕地面積6.5萬畝,平均海拔1700米。年平均降雨量85毫米,年平均氣溫7.℃,全年無霜期130天。轄1個居民委員會,18個村民委員會。鄉鎮總戶數4523戶,鄉鎮總人口16802人,鄉鎮從業人員9060人。18個村全部通電、通郵、通公路、通電話、通有線電視,13個村通自來水。有各類學校20所,在校學生2958人,教師171人。有醫院、衛生院2所,醫生45人,病床60張。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10986萬元,糧食播種面積2840公頃,糧食總產量21268噸,農民人均純收入3918元;財政收入415萬元,財政支出415萬元。名優特產有錦豐梨蘋果紅香酥梨凱特杏洋蔥甜菜。旅遊景點有庵爾廟遺址

基層組織

金佛寺鎮黨員幹部慰問貧困村民
金佛寺鎮黨委下設2個黨總支、23個黨支部,其中村黨總支1個,黨支部11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總支1個、黨支部7個;非公組織黨支部1個,協會黨支部4個。共有黨小組96個,黨員880名,其中農民黨員699名,占金佛寺鎮黨員總數的79.4%,女黨員129名,占金佛寺鎮黨員總數的14.7%;35歲以下黨員231名占金佛寺鎮黨員總數的26.2%,36—55歲黨員416名,占金佛寺鎮黨員總數的47.3%,56歲以上黨員233名,占金佛寺鎮黨員總數的26.5%;黨員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112名,占金佛寺鎮黨員總數的12.7%,中專(含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黨員226名,占金佛寺鎮黨員總數的25.7%,國中及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黨員542名,占金佛寺鎮黨員總數的61.6%。

經濟發展

金佛寺鎮肉牛
2006年,金佛寺鎮經濟總收入達到2.74億元,鎮財政收入達到39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494元。鎮黨委、政府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制種、草畜、勞務三大支柱產業,積極推廣落實各項科技措施,積極招商引資,不斷推進項目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經濟格局目前,金佛寺鎮肉牛飼養量榮、肉羊飼養量均屬全區之首。建成了肉牛、肉羊養殖基地和牧草、制種產業基地。鄉鎮企業蓬勃發展,合作、聯合、私營全面發展的鄉鎮企業新格局已經形成。規模最大的金佛寺建築安裝有限責任公司為國家房屋建築施工總承包二級企業,總公司擁有五個分公司,公司先後獲得全中國“金屋獎”、甘肅省“飛天獎”、酒泉市“神州獎”等38個獎項。

特色產業

金佛寺鎮甜葉菊
金佛寺鎮光熱資源和土地資源十分豐富,土壤肥沃,晝夜溫差大,有利於農作物生長。鎮黨委、政府大力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狠抓制種、草畜、勞務三大支柱產業發展,擴大規模,提升效益,使其成為了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2006年,金佛寺鎮制種總面積已達4.5萬畝,人均2.6畝,農民人均純收入中來自制種產業的收入達到1728元,占人均純收入的41.8%;肉牛飼養總量達到3.1萬頭,肉羊飼養總量達到10萬隻,金佛寺鎮累計建成高標準“五配套”養殖小區8個,設施養殖戶占到了總農戶的6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中來自草畜產業的收入達到1012元,占人均純收入的24%;金佛寺鎮年輸轉勞動力4000餘人(次),勞務總收入達到231.25萬元,人均勞務收入達到496元,占人均純收入的11.8%。同時,花卉制種、常規番茄洋蔥琉璃苣甜葉菊等新興產業也不斷發展,金佛寺鎮已經形成了以制種、草畜、勞務三大產業為主,各種新興產業為輔的農民收入增長格局。

項目建設

金佛寺鎮保溫材料
金佛寺鎮黨委、政府以項目建設為發展主線,一面依託本鎮產業、資源優勢招項目,一面外出廣交朋友引項目,先後在酒泉高新技術園區興建了利華彩鋼門窗加工金豐種業、保溫材料、博世農種業登豐種業新宇家具等6個項目;在金佛寺鎮興建成了10萬噸鐵精粉神州實木家具高檔餐巾紙等3個項目。又先後簽約塑膠管道和實木板材加工項目(一期工程)、甜葉菊製糖加工項目、金佛寺鎮金鼎商務中心項目、變性澱粉脫水蔬菜生產加工項目等4個項目。同時,通過招商轉讓、破產清算、改制引導等措施,激發老企業活力,金佛寺鎮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至2006年底,企業總產值達到了2.3億元。

旅遊資源

金佛寺鎮魁星樓
2003年升格為副縣級鎮,是沿山地段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之一,具有淵源久遠的歷史,豐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資源優勢。這裡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要道,歷史遺蹟眾多,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南側祁連山內溪水長流,綠樹常青,氣候適宜,風景怡人,民俗獨特,是天然的旅遊勝地;鎮區內文化遺產多處,魁星樓老君廟遺址石印博奄爾廟石窟等遺產是開發旅遊景地的良好資源;地域廣闊,氣候溫差大,適宜制種產業、草畜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南側祁連山素珠璉下的天然礦化冰川水,符合國家飲用天然礦泉水標準,是當今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珍稀冰川礦泉水,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城鎮發展

金佛寺鎮正在建設的小康民居
金佛寺鎮共完成招商引資項目13個,總投資4600萬元。投資近2000萬元,先後完成了信用社辦公樓建設,魁星樓建設、集鎮商住樓建設、人行道開通、部分路段改造,沿街4000平方米門點改造,汽車站招待所建設,畜牧站改建,電信公司主體工程建設,衛生院擴建、新建,村委會修建等16項小城鎮和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金佛寺中學六科“合格率”和“升學率”連續四年在全區名列前茅。鎮衛生院設施條件和醫療水平不斷提高,已建成一級甲等衛生院,金佛寺鎮83個村民小組有81個村民小組架設了有線電視,3978戶農戶架設了程控電話,鎮村文化設施齊全,鎮村道路全部硬化,65%以上的居民點道路實行了硬化,村組道路全線貫通、交通便利、快捷,移動、聯通、電信通訊網路設施齊全,信息暢通。生態建設逐年加強,已累計完成退耕還林補植面積2920畝,金佛寺鎮60%以上的耕地實行了渠路林配套;康居工程建設不斷加快,金佛寺鎮累計市級小康住宅示範點6個90戶,區級示範點36個,示範戶378戶;電力設施基本完備。農村低壓電網改造已在金佛寺鎮全部完成,農戶用電全部實行了同網同價;小城鎮已逐步發展成為沿山地區科技、文化、教育、衛生事業中心。同時,精神文明建設和民政、綜治等各項工作不斷推進,鄉風清、民風正,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