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體或者岩體,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響,在重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者軟弱帶,整體地或者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自然現象。俗稱“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體或土體因種種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軟弱結構面發生整體順坡下滑的現象或過程。

tt

根據滑坡的滑動速度,將滑坡分為4類:①蠕動型滑坡,人們作憑肉眼難以看見其運動,只能通過儀器觀測才能發現的滑坡;②慢速滑坡:每天滑動數厘米至數十厘米,人們憑肉眼可直接觀察到滑坡的活動;③中速滑坡:每小時滑動數十厘米至數米的滑坡;④高速滑坡:每秒滑動數米至數十米的滑坡。
滑坡的主要組成要素有:

滑坡體一指滑坡的整個滑動部分,簡稱滑體;
滑坡壁一指滑坡體後緣與不動的山體脫離開後,暴露在外面的形似壁狀的分界面;
滑動面一指滑坡體沿下伏不動的岩、土體下滑的分界面,簡稱滑面;
滑動帶一指平行滑動面受揉皺及剪下的破碎地帶,簡稱滑帶;
滑坡床一指滑坡體滑動時所依附的下伏不動的岩、土體,簡稱滑床;
滑坡舌一指滑坡前緣形如舌狀的凸出部分,簡稱滑舌;
滑坡台階一指滑坡體滑動時,由於各種岩、土體滑動速度差異,在滑坡體表面形成台階狀的錯落台階;
滑坡周界一指滑坡體和周圍不動的岩、土體在平面上的分界線;
滑坡窪地—指滑動時滑坡體與滑坡壁間拉開,形成的溝槽或中間低四周高的封閉窪地;
滑坡鼓丘一指滑坡體前緣因受阻力而隆起的小丘;
滑坡裂縫一指滑坡活動時在滑體及其邊緣所產生的一系列裂縫。位於滑坡體上(後)部多呈弧形展布者稱拉張裂縫;位於滑體中部兩側,滑動體與不滑動體分界處者稱剪下裂縫;剪下裂縫兩側又常伴有羽毛狀排列的裂縫,稱羽狀裂縫;滑坡體前部因滑動受阻而隆起形成的張裂縫,稱鼓張裂縫;位於滑坡體中前部,尤其在滑舌部位呈放射狀展布者,稱扇狀裂縫。
以上滑坡諸要素只有在發育完全的新生滑坡才同時具備,並非任一滑坡都具有。

基本成因

tt
丘陵山區,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徵就是山體眾多,山勢陡峻,溝谷河流遍布于山體之中,與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眾多的具有足夠滑動空間的斜坡體和切割面。廣泛存在滑坡發生的基本條件,滑坡災害相當頻繁。

從斜坡的物質組成來看,具有鬆散土層、碎石土、風化殼和半成岩土層的斜坡抗剪強度低,容易產生變形面下滑;堅硬岩石中由於岩石的抗剪強度較大,能夠經受較大的剪下力而不變形滑動。但是如果岩體中存在著滑動面,特別是在暴雨之後,由於水在滑動面上的浸泡,使其抗剪強度大幅度下降而易滑動。

降雨對滑坡的影響很大。降雨對滑坡的作用主要表現在,雨水的大量下滲,導致斜坡上的土石層飽和,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層上擊水,從而增加了滑體的重量,降低土石層的抗剪強度,導致滑坡產生。不少滑坡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無雨不滑”的特點。

地震對滑坡的影響很大。究其原因,首先是地震的強烈作用使斜坡土石的內部結構發生破壞和變化,原有的結構面張裂、松馳,加上地下水也有較大變化,特別是地下水位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對斜坡穩定是很不利的。另外,一次強烈地震的發生往往伴隨著許多餘震,在地震力的反覆振動衝擊下,斜坡土石體就更容易發生變形,最後就會發展成滑坡。
備註:產生滑坡的主要條件:一是地質條件與地貌條件;二是內外營力(動力)和人為作用的影響。第一個條件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1)岩土類型:岩土體是產生滑坡的物質基礎。一般說,各類岩、土都有可能構成滑坡體,其中結構鬆散,抗剪強度和抗風化能力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質能發生變化的岩、土,如鬆散覆蓋層、黃土、紅粘土、頁岩、泥岩、煤系地層、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軟硬相間的岩層所構成的斜坡易發生滑坡。

(2)地質構造條件:組成斜坡的岩、土體只有被各種構造面切割分離成不連續狀態時,才有可能向下滑動的條件。同時、構造面又為降雨等水流進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種節理、裂隙、層面、斷層發育的斜坡、特別是當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傾角構造面及順坡緩傾的構造面發育時,最易發生滑坡。

(3)地形地貌條件:只有處於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備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發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庫)、海、溝的斜坡,前緣開闊的山坡、鐵路、公路和工程建築物的邊坡等都是易發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於10度,小於45度,下陡中緩上陡、上部成環狀的坡形是產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質條件:地下水活動,在滑坡形成中起著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現在:軟化岩、土,降低岩、土體的強度,產生動水壓力和孔隙水壓力,潛蝕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對透水岩層產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對滑面(帶)的軟化作用和降低強度的作用最突出。

就第二個條件而言,在現今地殼運動的地區和人類工程活動的頻繁地區是滑坡多發區,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產生滑坡的基本條件發生變化,從而誘發滑坡。主要的誘發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沖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體對斜坡坡腳的不斷沖刷;不合理的人類工程活動,如開挖坡腳、坡體上部堆載、爆破、水庫蓄(泄)水、礦山開採等都可誘發滑坡,還有如海嘯風暴潮凍融等作用也可誘發滑坡。

交叉因素

tt

(1)地形: 坡度、高差越大,滑坡位能越大,所形成滑坡的滑速越高。斜坡前方地形的開闊程度,對滑移距離的大小有很大影響。地形越開闊,則滑移距離越大。闊程度,對滑移距離的大小有很大影響。地形越開闊,則滑移距離越大。

(2)岩性: 組成滑坡體的岩、土的力學強度越高、越完整,則滑坡往往就越少。構成滑坡滑面的岩、土性質,直接影響著滑速的高低,一般講,滑坡面的力學強度越低,滑坡體的滑速也就越高。

(3)地質構造: 切割、分離坡體的地質構造越發育,形成滑坡的規模往往也就越大越多。

(4)誘發因素:誘發滑坡活動的外界因素越強,滑坡的活動強度則越大。如強烈地震、特大暴雨所誘發的滑坡多為大的高速滑坡。
影響滑坡的活動時間規律:滑坡的活動時間主要與誘發滑坡的各種外界因素有關,如地震、降溫、凍融、海嘯、風暴潮及人類活動等。大致有如下規律:

(1)同時性:有些滑坡受誘發因素的作用後,立即活動。如強烈地震、暴雨、海嘯、風暴潮等發生時和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如開挖、爆破等,都會有大量的滑坡出現。

(2)滯後性 :有些滑坡發生時間稍晚於誘發作用因素的時間。如降雨、融雪、海嘯、風暴潮及人類活動之後。這種滯後性規律在降雨誘髮型滑坡中表現最為明顯,該類滑坡多發生在暴雨、大雨和長時間的連續降雨之後,滯後時間的長短與滑坡體的岩性、結構及降雨量的大小有關。一般講,滑坡體越鬆散、裂隙越發育、降雨量越大,則滯後時間越短。此外,人工開挖坡腳之後,堆載及水庫蓄、泄水之後發生的滑坡也屬於這類。由人為活動因素誘發的滑坡的滯後時間的長短與人類活動的強度大小及滑坡的原先穩定程度有關。人類活動強度越大、滑坡體的穩定程度越低,則滯後時間越短。

滑坡的空間分布規律:
主要與地質因素和氣候等因素有關。通常下列地帶是滑坡的易發和多發地區:
(1)江、河、湖(水庫)、海、溝的岸坡地帶,地形高差大的峽谷地區,山區、鐵路、公路、工程建築物的邊坡地段等。這些地帶為滑坡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地貌條件;

(2)地質構造帶之中,如斷裂帶、地震帶等。通常、地震烈度大於7度的地區,坡度大於25度的坡體,在地震中極易發生滑坡;斷裂帶中的岩體破碎、裂隙發育,則非常有利於滑坡的形成;

(3)易滑(坡)的岩、土分布區。如鬆散覆蓋層、.黃土、泥岩頁岩、煤系地層、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岩、土的存在,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4)暴雨多發區或異常的強降雨地區。在這些地區,異常的降雨為滑坡發生提供了有利的誘發因素。
上述地帶的疊加區域,就形成了滑坡的密集發育區。如中國從太行山到秦嶺、經鄂西、四川雲南到藏東一帶就是這種典型地區,滑坡發生密度極大,危害非常嚴重。

異常現象

tt

(2)在滑坡體中,前部出現橫向及縱向放射狀裂縫,它反映了滑坡體向前推擠並受到阻礙,已進入臨滑狀態。

(3)大滑動之前,滑坡體前緣坡腳處,土體出現上隆(凸起)現象,這是滑坡明顯的向前推擠現象。

(4)大滑動之前,有岩石開裂或被剪下擠壓的音響。這種現象反映了深部變形與破裂。動物對此十分敏感,有異常反映。

(5)臨滑之前,滑坡體四周岩(土)體會出現小型崩塌和鬆弛現象。

(6)如果在滑坡體有長期位移觀測資料,那么大滑動之前,無論是水平位移量或垂直位移量,均會出現加速變化的趨勢。這是臨滑的明顯跡象。

(7)滑坡後緣的裂縫急劇擴展,並從裂縫中冒出熱氣或冷風。

(8)臨滑之前,在滑坡體範圍內的動物驚恐異常,植物變態。如豬、狗、牛驚恐不寧,不入睡,老鼠亂竄不進洞。樹木枯萎或歪斜等。

識別方法

滑坡滑坡標誌

用肉眼怎樣識別滑坡體是否穩定:在野外,從巨觀角度觀察滑坡體,可以根據一些外衣表跡象和特徵,粗略地判斷它的穩定性如何。

已穩定的堆積層老滑坡體有以下特徵
1)後壁較高,長滿了樹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穩定;
2)滑坡平台寬、大、且已夷平,土體密實無沉陷現象;
3)滑坡前緣的斜坡較緩,土體密實,長滿樹木,無鬆散坍塌現象。前緣迎河部分有被河水沖刷過的跡象;
4) 目前的河水已遠離滑坡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灘、階地分布;
5) 滑坡體兩側的自然沖刷溝切割很深,甚至已達基岩;
6)滑坡體舌部的坡腳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不穩定的滑坡具有下列跡象:
1)滑坡體表面總體坡度較陡,而且延伸較長,坡面高低不平;
2)有滑坡平台,面積不大,且不向下緩傾和未夷平現象;
3)滑坡表面有泉水、濕地,且有新生沖溝;
4)滑坡體表面有不均勻沉陷的局部平台,參差不齊;
5)滑坡前緣土石鬆散,小型坍塌時有發生,並面臨河水沖刷的危險;
6)滑坡體上無巨大直立樹木。

分布危害

tt

(1)開挖坡腳:修建鐵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廠等工程,常常因使坡體下部失去支撐而發生下滑。例如我國西南、西北的一些鐵路公路、因修建時大力爆破、強行開挖,事後陸陸續續地在邊坡上發生了滑坡,給道路施工、運營帶來危害。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滲漏,工業生產用水和廢水的排放、農業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滲入坡體,加大孔隙水壓力,軟化岩、土體,增大坡體容重,從而促使或誘發滑坡的發生。水庫的水位上下急劇變動,加大了坡體的動水壓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誘發滑坡發生。支撐不了過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軟弱面下滑。尤其是廠礦廢渣的不合理堆棄,常常觸發滑坡的發生。
此外、劈山開礦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體受振動而破碎產生滑坡;在山坡上亂砍濫伐,使坡體失去保護,便有利於雨水等水體的入滲從而誘發滑坡等等。如果上述的人類作用與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結合,則就更容易促進滑坡的發生。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越來越多的工程活動破壞了自然坡體,因而近年來滑坡的發生越來越頻繁,並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應加以重視。

滑坡常發生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時。滑動的地方主要是山谷坡地、海洋、湖泊、水庫、渠道和河流的岸坡及露天採礦場所。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有滑坡的產生,其中以中國美國日本等國家較嚴重。多數滑坡,特別是大規模的滑坡會掩埋村鎮,摧毀廠礦,破壞鐵路和公路交通,堵塞江河,損壞農田和森林,從而給人類生命和經濟建設帶來危害。

瑞士曾有一次滑坡造成5000多人喪生。日本於1958年調查了5 584個滑坡,這些滑坡平均每年造成40 000hm2農田的破壞和78 900間房屋的倒塌。滑坡在美國每年至少造成1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並導致20—25人喪生。厄瓜多曾發生過一次大的滑坡,引起5000人死亡,並破壞了穿越該國的一條國際輸油管道,造成15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防治措施

滑坡的防治要貫徹“及早發現,預防為主;查明情況,綜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後患”的原則結合邊坡失穩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內外部條件,治理滑坡可以從以下兩個大的方面著手:
tt

消除和減輕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發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關係,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減輕水對邊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壓力和動水壓力,防止岩土體的軟化及溶蝕分解,消除或減小水的沖刷和浪擊作用。具體做法有:防止外圍地表水進入滑坡區,可在滑坡邊界修截水溝;在滑坡區內,可在坡面修築排水溝。在覆蓋層上可用漿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鋪蓋,防止地表水下滲。對於岩質邊坡還可用噴混凝土護面或掛鋼筋網噴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應根據邊坡的地質結構特徵和水文地質條件加以選擇。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鑽孔疏乾;2,垂直孔排水;3,豎井抽水;4,隧洞疏乾;5,支撐盲溝
改善邊坡岩土體的力學強度
通過一定的工程技術措施,改善邊坡岩土體的力學強度,提高其抗滑力,減小滑動力。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減載;用降低坡高或放緩坡角來改善邊坡的穩定性。削坡設計應儘量削減不穩定岩土體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體不應削減。此法並不總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經濟技術比較。2,邊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築擋土牆、護牆等支擋不穩定岩體;2,鋼筋混凝土抗滑樁或鋼筋樁作為阻滑支撐工程;3,預應力錨桿或錨索,適用於加固有裂隙或軟弱結構面的岩質邊坡;4,固結灌漿或電化學加固法加強邊坡岩體或土體的強度;5,SNS邊坡柔性防護技術等。

避難逃生

(1)迅速撤離到安全的避難場地

避災場地應選擇在易滑坡兩側邊界外圍。遇到山體崩滑時要朝垂直於滾石前進的方向跑。在確保全全的情況下

tt
,離原居住處越近越好,交通、水、電越方便越好。切忌不要在逃離時朝著滑坡方向跑。更不要不知所措,隨滑坡滾動。
千萬不要將避災場地選擇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也不要未經全面考察,從一個危險區跑到另一個危險區。同時要聽從統一安排,不要自擇路線。
(2)跑不出去時應躲在堅實的障礙物下
遇到山體崩滑,當你無法繼續逃離時,應迅速抱住身邊的樹木等固定物體。可躲避在結實的障礙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溝里。
應注意保護好頭部,可利用身邊的衣物裹住頭部。
立刻將災害發生的情況報告相關政府部門或單位。及時報告對減輕災害損失非常重要。
專家提示:野外活動如何躲避滑坡險情到滑坡多發地區旅遊,要注意險情發生。
外出旅遊時一定要遠離滑坡多發區。
野營時避開陡峭的懸崖和溝壑。
野營時避開植被稀少的山坡。
非常潮濕的山坡也是滑坡的可能發生地區。
(3)山體滑坡發生後的科學自救方法
①滑坡停止後,不應立刻回家檢查情況。因為滑坡會連續發生,貿然回家,從而遭到第二次滑坡的侵害。只有當滑坡已經過去,並且自家的房屋遠離滑坡,確認完好安全後,方可進入。
②及時清理疏浚,保持河道、溝渠通暢。做好滑坡地區的排水工作,可根據具體情況砍伐隨時可能傾倒的危樹和高大樹木。
③公路的陡坡應削坡,以防公路沿線崩塌滑坡。
專家提示:如何救助被滑坡淹埋的人和物掌握正確的救助方法,才能迅速救出人和物。其要領是:
將滑坡體後緣的水排開。
從滑坡體的側面開始挖掘。
先救人,後救物。

與土石流關係

滑坡的特點是順坡“滑動”,土石流的特點是沿溝“流動”。不論是“滑動”還是“流動”,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質由高處向低處的一種運動形式。因此,“滑動”和“流動”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約,即地形坡度較緩時,滑坡、土石流的運動速度較慢;地形坡度較陡時,滑坡、土石流的運動速度較快。
當滑坡、土石流運動速度較快,並且當滑坡上,或者滑坡、土石流運移路徑上有城鎮、村莊分布時,常常由於人們猝不及防而造成巨大生命、財產損失。所以,人們又常把滑坡、土石流稱為突發性地質災害

所謂突發性,也是相對而言。事實上,所有滑坡、土石流活動都要經歷一個孕育→發生→發展→休止的過程,只是時間上有的長、有的短。

自然災害分類導航

自然災害,人類依賴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異常現象。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觸目驚心的。
地震 地震帶 洪澇災害 旱災
海嘯 颱風 火山災害 龍捲風

人類的災難:地震相關知識

自然災害主題

日本地震海嘯讓我們再一次見到自然災害的可怕,本任務為整理類任務,可添加摘要、圖片、排版等,希望大家在編輯詞條之餘,能夠增長一些知識,學會在面臨這些災難時的緊急避難方法。

常見自然災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