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熱帶風暴

強熱帶風暴

強熱帶風暴是熱帶氣鏇的一種,當氣鏇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為24.5-32.6m/s,底層中心附近最大風力為10-11級,就稱為強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繼續加強,就會形成颱風。強熱帶風暴每年在全世界造成的損失高達60至70億美元,它所引發的風暴潮、暴雨所造成的生命損失占所有自然災害的60%。

基本信息

概述

強熱帶風暴“聖帕”強熱帶風暴“聖帕”

強熱帶風暴是熱帶氣鏇的一種。熱帶氣鏇(TC,tropicalcyclone)按風力等級可劃分為熱帶低壓(TD)、熱帶風暴(TS)、強熱帶風暴(STS)、颱風(TY)、強颱風(STY)和超強颱風(SUPERTY)。

強熱帶風暴(STS,severetropicalstorm)的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為24.5-32.6m/s,底層中心附近最大風力為10-11級。當熱帶氣鏇近中心最大風力為10~11級時稱強熱帶風暴(24.5-32.6米/秒)。一般民眾通俗地將這幾種熱帶氣鏇都統稱為颱風。

命名

命名原因

颱風的編號也就是熱帶氣鏇的編號。人們之所以要對熱帶氣鏇進行編號,一方面是因為一個熱帶氣鏇常持續一周以上,在大洋上同時可能出現幾個熱帶氣鏇,有了序號,就不會混淆;另一方面是由於對熱帶氣鏇的命名、定義、分類方法以及對中心位置的測定,因不同國家、不同方法互有差異,即使同一個國家,在不同的氣象台之間也不完全一樣,因而,常常引起各種誤會,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亂。

命名歷史

強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

熱帶氣鏇里的強熱帶風暴,熱帶風暴颱風的命名由編號和名字兩部分組成。

人們對強熱帶風暴、颱風的命名始於20世紀初,據說首次給颱風命名的是20世紀早期的一個澳大利亞預報員,他把熱帶氣鏇取名為他不喜歡的政治人物,藉此,氣象員就可以公開地戲稱它。

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為颱風命名始於1945年,開始時只用女人名,以後因受到女權主義者的反對,從1979年開始,用一個男人名和一個女人名交替使用。

到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鏇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並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個命名表,然後按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命名表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高棉、中國、、香港、日本、寮國、澳、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等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每個國家或地區提供10個名字。這140個名字分成10組,每組的14個名字,按每個成員國英文名稱的字母順序依次排列,按順序循環使用,同時,保留原有熱帶氣鏇的編號。

強熱帶風暴“萬宜”強熱帶風暴“萬宜”

新命名方法確定後,強熱帶風暴與颱風等已很少用人名,大多使用了動物、植物、食品等的名字,還有一些名字是某些形容詞或美麗的傳說,如玉兔、悟空等。“杜鵑”這個名字是中國提供的,即杜鵑花:2008年在中國登入的“科羅旺”是高棉提供的,是一種樹的名字:“莫拉克”是泰國提供的,意為綠寶石:“伊布都”是菲律賓提供的名字,意為煙囪或將雨水從屋頂排至水溝的水管。

中國的命名

中國從1959年起開始對每年發生或進入赤道以北、180度經線以西的太平洋南海海域的近中心最大風力大於或等於8級的熱帶氣鏇(強度在熱帶風暴及以上)按其出現的先後順序進行編號。近海的熱帶氣鏇.當其雲繫結構和環流清楚時,只要獲得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風力為7級及以上的報告,也進行編號。編號由四位數碼組成,前兩位表示年份,後兩位是當年風暴級以上熱帶氣鏇的序號。如2003年第13號颱風“杜鵑”,其編號為0313.表示的就是2003年發生的第13個風暴級以上熱帶氣鏇。熱帶低壓和熱帶擾動均不編號。

形成條件

廣闊的熱帶洋面

這個洋面不僅要求海水表面溫度要高於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層海水裡,水溫都要超過這個數值。其中廣闊的洋面是形成強熱帶風暴時的必要自然環境,因為強熱帶風暴內部空氣分子間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這個巨大的能量只有廣闊的熱帶海洋釋放出的潛熱才可能供應。

另外,熱帶氣鏇周圍鏇轉的強風,會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騰,在氣壓降得很低的強熱帶風暴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湧起,繼而又向四周散開。為了確保在這種翻騰作用過程中,海面溫度始終在26.5℃以上,這個暖水層必須有60米左右的厚度。

熱帶渦鏇

強熱帶風暴帶來的災害強熱帶風暴帶來的災害

在強熱帶風暴形成之前,預先要有一個弱的熱帶渦鏇存在。在一個事先已經存在的熱帶渦鏇里,渦鏇內的氣壓比四周低,周圍的空氣挾帶大量的水汽流向渦鏇中心,並在渦鏇區內產生向上運動;濕空氣上升,水汽凝結,釋放出巨大的凝結潛熱,才能促使強熱帶風暴運轉。所以,即使有了高溫高濕的熱帶洋面供應水汽,如果沒有空氣強烈上升,產生凝結釋放潛熱過程,也不可能形成。

地球自轉偏向力

要有足夠大的地球自轉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轉偏向力為零,而向兩極逐漸增大,故強熱帶風暴發生地點大約離開赤道5個緯度以上。由於地球的自轉,便產生了一個使空氣流向改變的力,稱為“地球自轉偏向力”。在鏇轉的地球上,地球自轉的作用使周圍空氣很難直接流進低氣壓,而是沿著低氣壓的中心作逆時針方向鏇轉(在北半球)。

風向風速

在弱低壓上方,高低空之間的風向風速差別要小。在這種情況下,上下空氣柱一致行動,高層空氣中熱量容易積聚,從而增暖。氣鏇一旦生成,在摩擦層以上的環境氣流將沿等壓線流動,高層增暖作用也就能進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區,氣候條件發生了變化,主要是高層風很大,不利於增暖,強熱帶風暴不易出現。

災害

強熱帶風暴到來前強熱帶風暴到來前

2008年5月6日,強熱帶風暴“納爾吉斯”在緬甸造成22500人死亡,41000人失蹤。

2007年11月,“錫德”的超級氣鏇在孟加拉國沿岸致800多萬人受災,4000多人死亡或失蹤,損失23億多美元。

2005年10月,熱帶風暴“斯坦”在墨西哥南部、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和宏都拉斯引起暴雨、洪水泛濫和山體滑坡,至少造成2000人死亡。

2005年8月,“卡特里娜”颶風在美國南部沿海地區造成1300多人死亡,100多萬人無家可歸。

2004年9月,強熱帶風暴“珍妮”在海地造成3000多人死亡,海地北部城市陷入一片汪洋。

1998年10月,颶風“米奇”在中美洲致9000多人死亡,大多數人葬身於土石流之中。

1991年4月,強熱帶風暴在孟加拉國引發洪水泛濫,造成大約13.8萬人死亡。

1991年11月,強熱帶風暴在菲律賓造成6000多人喪生。

1970年,颶風“波羅”在孟加拉造成50萬人死亡,是該國歷史上最嚴重的風暴災害

颱風預警信號

藍色預警信號

含義:24小時內可能受熱帶低壓影響,平均風力可達6級以上,或陣風7級以上;或者已經受熱帶低壓影響,平均風力為6~7級,或陣風7~8級並可能持續。防禦指南:

1、做好防風準備;

2、注意有關媒體報導的熱帶低壓最新訊息和有關防風通知;

3、把門窗、圍板、棚架、臨時搭建物等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固緊,妥善安置易受熱帶低壓影響的室外物品。

黃色預警信號

含義:24小時內可能受熱帶風暴影響,平均風力可達8級以上,或陣風9級以上;或者已經受熱帶風暴影響,平均風力為8~9級,或陣風9~10級並可能持續。

防禦指南:

1、進入防風狀態,建議幼稚園、託兒所停課;

2、關緊門窗,處於危險地帶和危房中的居民,以及船舶應到避風場所避風,通知高空、水上等戶外作業人員停止作業,危險地帶工作人員撤離;

3、切斷霓虹燈招牌及危險的室外電源;

4、停止露天集體活動,立即疏散人員;其它同颱風藍色預警信號。

橙色預警信號

含義:12小時內可能受強熱帶風暴影響,平均風力可達10級以上,或陣風11級以上;或者已經受強熱帶風暴影響,平均風力為10~11級,或陣風11~12級並可能持續。

防禦指南:

1、進入緊急防風狀態,建議中國小停課;

2、居民切勿隨意外出,確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

3、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加強值班,密切監視災情,落實應對措施;

4、停止室內大型集會,立即疏散人員;

5、加固港口設施,防止船隻走錨、擱淺和碰撞;其它同颱風黃色預警信號。

紅色預警信號

含義:6小時內可能或者已經受颱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12級以上,或者已達12級以上並可能持續。

防禦指南:

1、進入特別緊急防風狀態,建議停業、停課(除特殊行業);

2、人員應儘可能呆在防風安全的地方,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隨時準備啟動搶險應急方案;

3、當颱風中心經過時風力會減小或靜止一段時間,切記強風將會突然吹襲,應繼續留在安全處避風;其它同颱風橙色預警信號。

暴雨預警信號

黃色預警信號

含義:6小時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防禦指南:

1、家長、學生、學校要特別關注天氣變化,採取防禦措施;

2、收蓋露天晾曬物品,相關單位做好低洼、易受淹地區的排水防澇工作;

3、駕駛人員應注意道路積水和交通阻塞,確保全全;

4、檢查農田、魚塘排水系統,降低易淹魚塘水位。

橙色預警信號

含義:3小時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防禦指南:

1、暫停在空曠地方的戶外作業,儘可能停留在室內或者安全場所避雨;

2、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加強值班,密切監視災情,切斷低洼地帶有危險的室外電源,落實應對措施;

3、交通管理部門應對積水地區實行交通引導或管制;

4、轉移危險地帶以及危房居民到安全場所避雨;其它同暴雨黃色預警信號。

紅色預警信號

含義:3小時降雨量將達10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防禦指南:

1、人員應留在安全處所,戶外人員應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暫避;

2、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隨時準備啟動搶險應急方案;

3、已有上學學生和上班人員的學校、幼稚園以及其他有關單位應採取專門的保護措施,處於危險地帶的單位應停課、停業,立即轉移到安全的地方暫避;其它同暴雨橙色預警信號。

影響

強熱帶風暴每年在全世界造成的損失高達60至70億美元,它所引發的風暴潮、暴雨、洪水暴風所造成的生命損失占所有自然災害的60%。

瀕臨中國的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最不平靜的海洋,屬於自然災害的“重災區”。每年盛夏和初秋,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經常遭受強熱帶風暴的侵襲。其中造成災害的強熱帶風暴每年近20次,相當於美國的4倍,俄羅斯的30倍。

強熱帶風暴是所有自然災害中最具破壞力的,每年颶風都從海洋橫掃至內陸地區。強勁的風力和暴風雨過後留下的是一片狼藉。

自然災害分類導航

自然災害,人類依賴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異常現象。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觸目驚心的。
地震 地震帶 洪澇災害 旱災
海嘯 颱風 火山災害 龍捲風

常見自然災害

熱帶氣鏇等級國家標準

概述根據中國氣象局“關於實施熱帶氣鏇等級國家標準”GBT 19201-2006 的通知,熱帶氣鏇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風速劃分為六個等級:
名稱屬性
超強颱風(Super TY)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51.0 米/秒,也即16級或以上
強颱風(STY)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41.5-50.9 米/秒,也即14-15 級
颱風(TY)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32.7-41.4 米/秒,也即12-13 級
強熱帶風暴(STS)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24.5-32.6 米/秒,也即風力10-11 級
熱帶風暴(TS)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17.2-24.4 米/秒,也即風力8-9 級
熱帶低壓(TD)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10.8-17.1 米/秒,也即風力為6-7 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