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震

地主震

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層的快速振動,在古代又稱為地動。它就象颳風、下雨、閃電、山崩、火山爆發一樣,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現象。

簡介

它發源於地下某一點,該點稱為震源(focus)。振動從震源傳出,在地球中傳播。地面上離震源最近的一點稱為震中,它是接受振動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動是地震最直觀、最普遍的表現。在海底或濱海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稱為海嘯。地震是極其頻繁的,全球每年發生地震約500萬次,對整個社會有著很大的影響。

概述

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內的稱為地主震;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的稱為近震;震中距超過1000公里的稱為遠震

相關條目

地震術語

震源:地球內部岩層破裂引起振動的地方稱為震源。它是有一定大小的區域,又稱震源區或震源體。

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離稱為震源深度。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

巨觀震中:地震時,人們感覺最強烈、地面破壞最嚴重的地區稱為巨觀震中。

極震區:震中附近振動最強烈,破壞比也最嚴重的地區稱為極震區。

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點到震中的直線距離稱為震中距。

參考書目

郭增建陳鑫連主編:《地震對策》,地震出版社,北京,1986。

胡毓良陳獻程:我國的水庫地震及有關成因問題的討論,《地震地質》,1卷4期,1979。

人類的災難:地震相關知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