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倫·麥克德爾米德

艾倫·麥克德爾米德

艾倫·格雷厄姆·麥克德爾米德爵士(英語:Alan Graham MacDiarmid ONZ,1927年4月14日-2007年2月7日),或譯“艾倫·麥克迪爾米德”,著名化學家,具有美國和紐西蘭雙重國籍。由於在導電聚合物領域的開創性貢獻,麥克德爾米德與艾倫·黑格、白川英樹一起獲得2000年諾貝爾化學獎。2007年2月7日病逝於費城郊區的家中。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麥克德爾米德麥克德爾米德

艾倫·格雷厄姆·麥克德爾米德爵士(英語:Alan Graham MacDiarmid ONZ,1927年4月14日-2007年2月7日),或譯“艾倫·麥克迪爾米德”,著名化學家,具有美國紐西蘭雙重國籍。 由於在導電聚合物領域的開創性貢獻,麥克德爾米德與艾倫·黑格白川英樹一起獲得2000年諾貝爾化學獎

童年生活

麥克德爾米德出生於紐西蘭的馬斯特頓,家中還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他的家境並不好,國小和中學時他先後兼職送過牛奶和報紙。當時的經濟大蕭條對紐西蘭造成了很嚴重的影響,生活十分困難,於是他的父母決定舉家搬遷到離惠靈頓不遠的下赫特(Lower Hutt),以求獲得更多工作機會。大約10歲的時候,父親的一本舊教科書激發了麥克德爾米德對化學的興趣,後來他又在下赫特圖書館找到一本《少年化學家》(The Boy Chemist),通過不斷續借,閱讀了大約一年,做完書中絕大多數實驗。他在赫特谷中學(Hutt Valley High School)接受了三年中學教育。

學術生涯

麥克德爾米德在吉林大學麥克德爾米德在吉林大學

1943年,16歲的麥克德爾米德通過紐西蘭大學的入學考試,進入維多利亞大學學院(Victoria University College)學習。(注1)1944年,他開始在化學系實驗室給教授充當助手,從此實現經濟上的獨立,無需家裡的資助。1947年,完成學士學位後,麥克德爾米德在維多利亞大學學院獲得實驗員職位,指導本科生進行實驗,並繼續攻讀碩士學位。 期間,他於1949年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學術文章。 1951年,以優異成績完成碩士學位後,麥克德爾米德未成功申請到劍橋大學的獎學金,但獲得了美國國務院頒發的富爾布賴特獎學金,得以前往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攻讀博士學位
在威斯康星大學期間,麥克德爾米德師從諾里斯·霍爾教授,研究無機化學,於1952年和1953年先後取得碩士博士學位。其後,他又獲得獎學金(New Zealand Shell Graduate Scholarship)資助,到英國劍橋大學研究矽氫化物,師從H. J. Emeléus教授,於1955年取得劍橋大學博士學位。

從劍橋大學畢業後,麥克德爾米德到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短暫任教,隨後於1956年轉投賓夕法尼亞大學擔任副教授。他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工作50年,直到逝世,期間於1964年升任正教授,1988年被聘為“布蘭查德化學教授”(Blanchard Professor of Chemistry)。 2002年,麥克德爾米德加盟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納米技術研究所,擔任指導委員會主席,但仍保留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職務。從1994年起,麥克德爾米德與中國吉林大學長期保持密切的學術合作關係。他於1999年被聘為吉林大學名譽教授, 2004年起被聘為吉林大學教授,2001年11月12日,中國高校首個以諾貝爾獎獲得者名字命名的實驗室吉林大學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揭牌,麥克德爾米德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第一任主任。 他還積極推動紐西蘭麥克德爾米德先進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所以及中國三峽大學艾倫·麥克德爾米德再生能源研究所的建立。

主要貢獻

麥克德爾米德最著名的研究成果是發現與研究導電聚合物,即導電塑膠,也正是憑藉在這一領域的開創性貢獻,他與艾倫·黑格、白川英樹一起獲得2000年諾貝爾化學獎。1973年,他開始研究(SN)x,即聚氮化硫,一種具有金屬導電性的聚合物。1975年,他在日本京都大學做訪問教授期間,有一次到東京工業大學進行學術交流,白川英樹向他介紹自己合成的銀色膜狀聚乙炔。麥克德爾米德隨即邀請白川英樹到賓夕法尼亞大學進行訪問研究。他們嘗試通過增大聚乙炔的純度來提高它的導電性,實驗結果卻與預期相反。聯繫到之前在聚氮化硫中加入溴可將導電性提高10倍,這時他們意識到,聚乙炔里的雜質可能起到攙雜劑的作用,從而提高聚乙炔的導電性。因此,他們向聚乙炔中加入了溴,很快在室溫下就將導電性提高了數百萬倍。他們又與當時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物理系的艾倫·黑格進行合作,進行物理性質方面的研究。他們三人合作的研究成果擁有廣泛的套用,例如蓄電池、電磁禁止、防靜電擴散、抗腐蝕、彈性塑膠電晶體和電極、電致發光聚合物顯示等。
麥克德爾米德長期致力於導電聚合物的研究,尤其是在聚乙炔和聚苯胺的合成、化學性質、攙雜、電化學特性、導電性、磁性、光學性質方面進行了細緻的工作。他單獨或與人合作發表了大約600篇學術論文,申請到25項專利。

主要榮譽

1999年:美國化學會材料化學獎
1999年:中國吉林大學名譽教授
1999年: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2000年:紐西蘭皇家學會盧瑟福獎章
2000年:諾貝爾化學獎
2001年:紐西蘭爵士勳章
2002年: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
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友誼獎
2004年:中國吉林大學教授
2005年:德雷克塞爾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2006年:香港科技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2006年:諾丁漢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以麥克德爾米德的名字命名的研究機構有:
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2001年,中國吉林大學)
麥克德爾米德先進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所(2003年,紐西蘭)
三峽大學艾倫·麥克德爾米德再生能源研究所(2006年,中國三峽大學)
艾倫·G·麥克德爾米德納米技術研究所(2001年成立,2007年改為現名,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
此外,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在2001年以麥克德爾米德的名字設立“AlanMacDiarmidChairinPhysicalChemistry”職位。

個人生活

麥克德爾米德麥克德爾米德

麥克德爾米德在威斯康星大學求學期間,曾擔任校內最大的學生組織“國際俱樂部”(International Club)的主席。在國際俱樂部的一次舞會上,他結識了後來的妻子Marian Mathieu。麥克德爾米德在英國學習期間,兩人在劍橋大學西德尼·蘇塞克斯學院的教堂內舉行了婚禮。兩人相處了36年後,Marian在1990年去世。這段婚姻給他帶來3個女兒、1個兒子和9個孫子、孫女。自1991年起,Gayl Gentile成為麥克德爾米德的新伴 侶,並於2005年完婚。麥克德爾米德是一位天然主義者,熱衷於曬太陽和滑水。
2007年2月7日,麥克德爾米德在位於費城郊區的家中不慎跌倒,經搶救無效,在德拉瓦縣紀念醫院逝世。 據他妻子Gayl Gentile介紹,麥克德爾米德晚年患上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myelodysplastic syndrome),一種類似白血病的疾病。當時他的生命只剩下幾個星期,於是準備最後一次返回紐西蘭拜訪親友,沒料到卻在即將出門搭乘去往紐西蘭的航班之前發生了意外。

注釋

1.當時維多利亞大學學院從屬於紐西蘭大學,1961年紐西蘭大學解散後,維多利亞大學學院獨立辦學,並更名為“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盤點美國知名科學家

古拉斯·尼葛洛龐帝
傑夫·霍金
艾賽亞·鮑曼
塞西莉亞·佩恩-加波施金
阿瓦德斯·特凡尼安
喬治·華盛頓·卡弗
威廉·亨利·皮克林
道格拉斯·麥克羅伊
艾倫·J·巴德
約翰·馬伯格
喬爾·梅特卡夫
W·E·莫爾納爾
愛德華·諾頓·勞侖次
理察·斯莫利
羅伯·雷頓
匠白光
希伯·柯蒂
吉爾伯特·牛頓·路易士
羅歇·吉耶曼
保羅·勞特伯
威廉·莫里斯·戴維斯
K·C·尼古勞
毛昭憲
保羅·卡拉斯
佛瑞德·布魯克斯
赫爾曼·約瑟夫·馬勒
翰·繆爾
赫伯特·豪普特曼
詹姆斯·尼古拉·格雷
卡羅琳·舒梅克
約翰·道布森
邵正元
阿弗雷德·赫希
文森特·迪維尼奧
羅伯特·柯爾
約翰·巴科斯
沃爾特·阿爾瓦雷茨
吉姆·卡吉雅
丹尼爾·卡爾頓·蓋杜謝
彼得·舒爾茨
賀拉斯·帕內爾·塔特爾
基普·索恩
貝拉·巴納錫
乍德·特魯希略
安德魯·沙利
喬治·瑪麗·塞爾
布萊恩·施密特
詹姆斯·B·薩姆納
凱文·格蘭納達
路易斯·斯威夫特
阿蘭·麥克萊德·科馬克
維斯托·斯里弗
奧托·斯特魯維
陳品山
阿爾伯特·班傑明·普雷
約翰·彭伯頓
查爾斯·佩德森
麥可·斯通布雷克
亞當·里斯
約翰·丹尼爾·克勞斯
伊莉莎白·羅默爾
亨利·諾利斯·羅素
查爾斯·狄龍·珀賴因
拉斯·昂薩格
約翰·霍華德·諾思羅普
尤金·派克
羅伯特·S·馬利肯
賽斯·尼克爾森
孟懷縈
埃德溫·麥克米倫
約書亞·布洛克
威廉·利普斯科姆
法蘭斯·萊文沃思
潘文淵
諾曼·艾布拉姆森
亨麗愛塔·勒維特
丹尼爾·柯克伍德
威廉·斯坦迪什·諾爾斯
查爾斯·科瓦爾
法蘭克·迪普勒
傑爾姆·卡爾
愛德華·卡爾文·肯德爾
羅伯特·赫爾曼
霍爾登·凱弗·哈特蘭
馬中佩
埃德溫·克雷布斯
里卡爾多·賈科尼
詹姆斯·弗格森
雷蒙德·史密斯·杜根
保羅·莫卡派喬斯
羅伯特·修奇
埃德溫·福斯特·柯丁頓
賽斯·卡羅·錢德勒
詹姆斯·克里斯蒂
安妮·坎農
威廉·羅伯特·布魯克斯
黃桑希蘭
葉乃裳
約翰·富蘭克林·恩德斯
約翰·貝內特·芬恩
喬治·邦德
拉爾夫·阿爾菲
喬治·阿貝爾
沃爾特·亞當斯
范·雅各布森
威廉·亨利·霍爾姆斯
赫伯特·亨利·道
阿爾文·溫伯格
羅德·霍夫曼
羅伯特·夏皮羅
約瑟夫·德西蒙尼
竇維廉
查爾斯·奧弗伯格
查爾斯·利伯
傑瑞·馬奇
托馬斯·米基利·梅勒
巴里·特羅斯特
尤金·賓漢
約翰·軒尼詩
塞繆爾·丹尼謝夫斯基
哈里·格雷
梅爾文·卡爾文
赫伯特·布朗
史丹利·羅斯特·本尼迪
馬克斯·列夫琴
喬治·沃爾德
拉瑞·克倫普爾
阿爾佛雷德·艾侯
西奧多·周
喬治·亨利·彼得斯
史蒂文·沃格特
查爾斯·薩克爾
克萊德·湯博
安德魯·斯圖爾特·塔能
艾倫·桑德奇
馬丁·史瓦西
萊曼·史匹哲
大衛·史提芬遜
哈羅·沙普利
古斯塔夫·所羅門
薇拉·魯賓
斯坦利·科恩
大衛·拉比諾維茨
賈德·戴蒙
愛德華·查爾斯·皮克林
克里斯蒂安·亨利·弗里
魯道夫·閔可夫斯基
法蘭克·穆勒
傑佛瑞·馬西
弗雷德里克·查爾斯·倫
傑夫·拉斯金
塞繆爾·蘭利
羅伯特·科什納
布萊德·確斯
歐文·羅斯
馬丁·紐維爾
愛德溫·哈勃
喬治·埃勒里·海耳
羅斯貝
馬文·閔斯基
亨利·德雷伯
米高·E·布朗
愛德華·愛默生·巴納德
芭芭拉·利斯科夫
葛麗絲·霍普
查理斯·艾博特
約翰·威斯利·鮑威爾
彼得·秀爾
尤利烏斯·紐蘭德
克日什托夫·馬蒂亞謝夫
喬治·懷特塞茲
常瑞華
王瑞駪
肯尼斯·艾佛森
詹姆斯·高斯林
格羅特·雷伯
巴里·夏普萊斯
威廉·巴頓·羅傑斯
菲利普·肖瓦特·亨奇
胡流源
張可昭
艾德文·卡特姆
弗蘭克·舍伍德·羅蘭
朱有花
弗拉迪米爾·普雷洛格
馬克斯·德爾布呂克
李中漢
菲巴斯·利文
威拉得·利比
馬丁·卡普拉斯
達德利·赫施巴赫
法蘭·艾倫
歐文·蘭米爾
羅納托·杜爾貝科
羅伯特·格拉布
維農·德沃夏克
威廉·吉奧克
克利夫蘭·阿貝
保羅·弗洛里
尤金·舒梅克
華萊士·卡羅瑟斯
馬克·維瑟
卡爾·斐迪南·科里
蘭迪·波許
倫納德·阿德曼
斯蒂夫·沃茲尼亞克
小羅伯特·伯納姆
弗里茨·茲威基
徐遐生
彼得·阿格雷
黎頓郝斯
阿諾·彭齊亞斯
王贛駿
肯·湯普遜
理察·卡普
阿薩夫·霍爾
羅伯特·弗洛伊德
法蘭克·德雷克
德克·布勞威爾
威廉·邦德
約翰·霍蘭德
琳·康維
詹姆斯·范·艾倫
亨利·陶布
文頓·瑟夫
格倫·西奧多·西博格
理察·施羅克
斯圖亞特·L·施萊伯
溫德爾·梅雷迪思·斯坦
安東尼奧·穆齊
約翰·麥卡錫
哈里森·施密特
哈里·哈蒙德·赫斯
理察·赫克
查爾斯·馬丁·霍爾
約西亞·威拉德·吉布斯
蘇珊·霍克菲爾德
亨利·艾林
艾倫·紐厄爾
羅伯特·梅特卡夫
約瑟·亨利
丹尼斯·里奇
帕西瓦爾·羅威爾
艾倫·佩利
高德納
喬治·伽莫夫
約翰·繆爾
史提芬·古克
布萊姆·科恩
下村修
謝爾蓋·布林
郭曉嵐
艾倫·麥克德爾米德
艾倫·黑格
安娜·菲舍爾
羅德里克·麥金農
卡爾·薩根
傑拉德·柯伊伯
卡爾·央斯基
羅伯特·伯恩斯·伍德沃
哈羅德·克萊頓·尤里
西奧多·威廉·理查茲
萊納斯·鮑林
克勞德·香農
利蘭·哈特韋爾
赫伯特·西蒙
奧利弗·史密斯
班傑明·富蘭克林
諾姆·喬姆斯基
理察·阿克塞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