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夫·拉斯金

傑夫·拉斯金

傑夫·拉斯金2005年2月26日,61歲因為胰腺癌病死家中,其為蘋果公司Macintosh電腦(簡稱Mac機)和佳能公司Canon Cat的發明者,創造了點擊和拖拉的滑鼠選項,提出了“信息工具”的概念,研究微型飛行器的空氣動力學方面的著名專家。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拉斯金1978年加入蘋果公司,當時他是蘋果的第31位員工。他自1979年開始帶領團隊著手研製“易用型計算機”。上世紀70年代,計算機界面還以文本為主,即使要完成一項最簡單的工作,用戶也需要記住一系列難懂的命令。1979年,拉斯金有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創意:開發一款廉價的易用型計算機。隨即拉斯金領導著一個研發小組朝著自己的構想邁進。1981年,拉斯金由於同蘋果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不合而離開了Mac項目組,第二年他離開了公司。不過,他一手打造的研發團隊還是沿著他的構想,最終設計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Macintosh計算機。早期Mac團隊的成員安迪·希斯菲爾德表示:“拉斯金的最大貢獻之一就是一手打造了Mac團隊,當時團隊的成員並非都是十分優秀,但是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拉斯金是整個項目的創始人,如果沒有他,也許就沒有Macintosh的出現。”

為“廉價電腦”決裂

1979年,電腦還處於“冥頑不靈”的原生狀態,需要操作者輸入特定指令,才能執行。

而傑夫·拉斯金,卻為心目中最愛的“蘋果”勾畫好了藍圖———操作簡單、方便,用圖形界面的操作模式代替“人機對話”,如果可以的話,每台PC售價不超過1000美元。

在我們看來,這點要求稀鬆平常———不就是今天最常用的PC嗎,不過換作20年前,這些幻想都被冠上“白日夢”頭街,除了他的組員,沒有人相信他能做到這一切。

傑夫·拉斯金花了整整兩年把“白日夢”拼接成完整的現實。期間,他不僅創建了成熟的圖形界面系統,還發明了滑鼠“點擊”和“拖拉”兩項操作,讓“小老鼠”變得十分靈活。

一腳踏在成功終點線,傑夫料不到,半當中突然殺出一個“程咬金”———當時極力邀請他進入蘋果的史蒂夫·賈伯斯。和傑夫一樣,史蒂夫是固執的完美主義者。他堅持認為,“蘋果”不能一出廠就自降身份,擺出“平價”的討好面孔去迎合消費者,它必須“高貴而尖端”。

“實力派”和“偶像派”為此大吵一架,傑夫嘲笑史蒂夫“不懂界面,只曉得包裝,把蘋果變成了一個盒子很漂亮的玩意兒”。最後,無法妥協的史蒂夫以老闆身份宣布“接管Macintosh工程”,把嘴尖牙利的功臣一腳踢出局。傑夫咽不下氣,憤然提出“道不同不相為謀”申請辭職,這時候距離他心血傾注的蘋果機上市只有2年。

2年後,蘋果PC橫空出世,售價2495美元一台,沿用的,正是傑夫設計的圖形界面。

從蘋果到遙控飛機模型

離開蘋果,傑夫·拉斯金沒有另投明主。

他心裡也十分明白,像自己這么拗脾氣的人,很難跟老闆和平相處。

於是,傑夫又當回了小公司的小老闆。

InformationAppliance依舊從事軟體開發,在他的技術支持下,佳能公司推出一款當時最“迷你”的手掌電腦CanonCat,他們為電腦撰寫的強大搜尋程式至今仍令Windows汗顏。不過,功能單一簡陋的小型機並不符合潮流所趨,CannonCat沒如傑夫所願,與當時日長夜大的Mac相抗衡。

傑夫·拉斯金一點不在意,當初在為InformationAppliance招收員工時,他就做好了“二手準備”———寫不出驚世駭俗的軟體,起碼要完成幼年時的飛機模型夢。

因此,公司一大半員工都有製作飛機模型的經驗,不少還是此中高手。常常是程式編寫到一半,老闆忽然出現在辦公室,宣布“暫停手上的工作”,拉著全體員工去離辦公室不遠處的空地上,放飛新做出來的飛機模型。

傑夫笑著說:“我們和其他玩模型的狂熱分子沒兩樣,唯一的區別,在於我們用電腦設計模型。”

被當事人一說,功勞都似輕鬆巧合,但InformationAppliance確實開創了飛機模型的一個新時代———用計算機模擬機翼不同長度、弧度,測試空氣浮力和飛機速度。如果和Mac相比,恐怕傑夫在這個領域上開拓的成就遠大於前者。

在InformationAppliance時代,他還首創了16鍵遙控飛機模型,將“人機對話”帶到模型領域。美國政府為此特別撥款,請拉斯金設計一種可以監控森林大火的遙控飛機模型。

人物評價

了解傑夫·拉金斯的人,都會為他折服,因為他是不折不扣的天才!別人用一輩子經營的事業,他可以同一時間兼顧好幾項。

大學時代,一心二用在紐約州大學讀數學物理、潘尼斯維拉大學讀計算機;讀到一半,傑夫覺得理科太枯燥,缺少點追求女生的“本錢”,於是抽空去加州大學學習音樂。期間,他還在加州大學視覺系當助教。

畢業後,傑夫被聖地亞哥交響樂團請去表演鋼琴獨奏,他寫的音樂小品被收集成冊、印刷出版。

不過,這個男人最大的興趣始終在電腦。

經營InformationAppliance的同時,他寫了一本名為《人性化界面》的書,還建立了拉斯金人性化界面研究中心,一個非盈利性的研究所。

胰腺癌過早地結束了天才的一生。不過,就在他去世前,終於和老“冤家”史蒂夫·賈伯斯達成和解。

2001年,賈伯斯患上胰腺癌,幸運的是,他的病症並不致命。兩個同病相憐的前任同事,又重新回到同舟共濟的“前蘋果時代”,他們常常通過電子郵件交流病症。

主要成就

傑夫·拉斯金 傑夫·拉斯金

資深“蘋果迷”都知道,如果把早期一體成形的蘋果機機殼打開,可以在內側找到許多“骨灰級”工作人員的鐫刻簽名,傑夫·拉斯金也在其中。

在描寫蘋果“怪誕”歷史的書《TheMacBathroomReader》中,有一章專門解釋這些簽名。書本中對傑夫·拉斯金的注釋:1979年Macintosh計畫之父。

加入蘋果之前,傑夫·拉斯金和所有計算機系畢業的學生一樣,搗騰了一個專幫別人寫軟體的小公司。公司沒啥名氣,因此也沒啥業務,餓到頭昏眼花的老闆兼唯一夥計傑夫要靠打第二份“零工”———為當地的報紙撰寫電腦方面的報導養活自己。

1976年,他被報社編輯遣去一個車庫,採訪蘋果的兩個創始人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和史蒂夫·賈伯斯。三個人一拍即合,聊著聊著,採訪變成了“招聘會”,兩個人誠邀傑夫·拉斯金去蘋果擔任研發部總經理。

1978年,傑夫·拉斯金領到了蘋果公司“31號”員工牌,以及一個5人配置的研發小組,專攻個人電腦。

在第一次研發會上,他跟組員們開玩笑:“既然要命名這個工程,那么我希望用我小時候在曼哈頓最喜歡的一種水果名字———McIntoshApple。”

這句笑話,後來果真成了第一代蘋果電腦的名字,為了避免商標戰,公司故意把McIntosh錯拼成Macintosh。

盤點美國知名科學家

古拉斯·尼葛洛龐帝
傑夫·霍金
艾賽亞·鮑曼
塞西莉亞·佩恩-加波施金
阿瓦德斯·特凡尼安
喬治·華盛頓·卡弗
威廉·亨利·皮克林
道格拉斯·麥克羅伊
艾倫·J·巴德
約翰·馬伯格
喬爾·梅特卡夫
W·E·莫爾納爾
愛德華·諾頓·勞侖次
理察·斯莫利
羅伯·雷頓
匠白光
希伯·柯蒂
吉爾伯特·牛頓·路易士
羅歇·吉耶曼
保羅·勞特伯
威廉·莫里斯·戴維斯
K·C·尼古勞
毛昭憲
保羅·卡拉斯
佛瑞德·布魯克斯
赫爾曼·約瑟夫·馬勒
翰·繆爾
赫伯特·豪普特曼
詹姆斯·尼古拉·格雷
卡羅琳·舒梅克
約翰·道布森
邵正元
阿弗雷德·赫希
文森特·迪維尼奧
羅伯特·柯爾
約翰·巴科斯
沃爾特·阿爾瓦雷茨
吉姆·卡吉雅
丹尼爾·卡爾頓·蓋杜謝
彼得·舒爾茨
賀拉斯·帕內爾·塔特爾
基普·索恩
貝拉·巴納錫
乍德·特魯希略
安德魯·沙利
喬治·瑪麗·塞爾
布萊恩·施密特
詹姆斯·B·薩姆納
凱文·格蘭納達
路易斯·斯威夫特
阿蘭·麥克萊德·科馬克
維斯托·斯里弗
奧托·斯特魯維
陳品山
阿爾伯特·班傑明·普雷
約翰·彭伯頓
查爾斯·佩德森
麥可·斯通布雷克
亞當·里斯
約翰·丹尼爾·克勞斯
伊莉莎白·羅默爾
亨利·諾利斯·羅素
查爾斯·狄龍·珀賴因
拉斯·昂薩格
約翰·霍華德·諾思羅普
尤金·派克
羅伯特·S·馬利肯
賽斯·尼克爾森
孟懷縈
埃德溫·麥克米倫
約書亞·布洛克
威廉·利普斯科姆
法蘭斯·萊文沃思
潘文淵
諾曼·艾布拉姆森
亨麗愛塔·勒維特
丹尼爾·柯克伍德
威廉·斯坦迪什·諾爾斯
查爾斯·科瓦爾
法蘭克·迪普勒
傑爾姆·卡爾
愛德華·卡爾文·肯德爾
羅伯特·赫爾曼
霍爾登·凱弗·哈特蘭
馬中佩
埃德溫·克雷布斯
里卡爾多·賈科尼
詹姆斯·弗格森
雷蒙德·史密斯·杜根
保羅·莫卡派喬斯
羅伯特·修奇
埃德溫·福斯特·柯丁頓
賽斯·卡羅·錢德勒
詹姆斯·克里斯蒂
安妮·坎農
威廉·羅伯特·布魯克斯
黃桑希蘭
葉乃裳
約翰·富蘭克林·恩德斯
約翰·貝內特·芬恩
喬治·邦德
拉爾夫·阿爾菲
喬治·阿貝爾
沃爾特·亞當斯
范·雅各布森
威廉·亨利·霍爾姆斯
赫伯特·亨利·道
阿爾文·溫伯格
羅德·霍夫曼
羅伯特·夏皮羅
約瑟夫·德西蒙尼
竇維廉
查爾斯·奧弗伯格
查爾斯·利伯
傑瑞·馬奇
托馬斯·米基利·梅勒
巴里·特羅斯特
尤金·賓漢
約翰·軒尼詩
塞繆爾·丹尼謝夫斯基
哈里·格雷
梅爾文·卡爾文
赫伯特·布朗
史丹利·羅斯特·本尼迪
馬克斯·列夫琴
喬治·沃爾德
拉瑞·克倫普爾
阿爾佛雷德·艾侯
西奧多·周
喬治·亨利·彼得斯
史蒂文·沃格特
查爾斯·薩克爾
克萊德·湯博
安德魯·斯圖爾特·塔能
艾倫·桑德奇
馬丁·史瓦西
萊曼·史匹哲
大衛·史提芬遜
哈羅·沙普利
古斯塔夫·所羅門
薇拉·魯賓
斯坦利·科恩
大衛·拉比諾維茨
賈德·戴蒙
愛德華·查爾斯·皮克林
克里斯蒂安·亨利·弗里
魯道夫·閔可夫斯基
法蘭克·穆勒
傑佛瑞·馬西
弗雷德里克·查爾斯·倫
傑夫·拉斯金
塞繆爾·蘭利
羅伯特·科什納
布萊德·確斯
歐文·羅斯
馬丁·紐維爾
愛德溫·哈勃
喬治·埃勒里·海耳
羅斯貝
馬文·閔斯基
亨利·德雷伯
米高·E·布朗
愛德華·愛默生·巴納德
芭芭拉·利斯科夫
葛麗絲·霍普
查理斯·艾博特
約翰·威斯利·鮑威爾
彼得·秀爾
尤利烏斯·紐蘭德
克日什托夫·馬蒂亞謝夫
喬治·懷特塞茲
常瑞華
王瑞駪
肯尼斯·艾佛森
詹姆斯·高斯林
格羅特·雷伯
巴里·夏普萊斯
威廉·巴頓·羅傑斯
菲利普·肖瓦特·亨奇
胡流源
張可昭
艾德文·卡特姆
弗蘭克·舍伍德·羅蘭
朱有花
弗拉迪米爾·普雷洛格
馬克斯·德爾布呂克
李中漢
菲巴斯·利文
威拉得·利比
馬丁·卡普拉斯
達德利·赫施巴赫
法蘭·艾倫
歐文·蘭米爾
羅納托·杜爾貝科
羅伯特·格拉布
維農·德沃夏克
威廉·吉奧克
克利夫蘭·阿貝
保羅·弗洛里
尤金·舒梅克
華萊士·卡羅瑟斯
馬克·維瑟
卡爾·斐迪南·科里
蘭迪·波許
倫納德·阿德曼
斯蒂夫·沃茲尼亞克
小羅伯特·伯納姆
弗里茨·茲威基
徐遐生
彼得·阿格雷
黎頓郝斯
阿諾·彭齊亞斯
王贛駿
肯·湯普遜
理察·卡普
阿薩夫·霍爾
羅伯特·弗洛伊德
法蘭克·德雷克
德克·布勞威爾
威廉·邦德
約翰·霍蘭德
琳·康維
詹姆斯·范·艾倫
亨利·陶布
文頓·瑟夫
格倫·西奧多·西博格
理察·施羅克
斯圖亞特·L·施萊伯
溫德爾·梅雷迪思·斯坦
安東尼奧·穆齊
約翰·麥卡錫
哈里森·施密特
哈里·哈蒙德·赫斯
理察·赫克
查爾斯·馬丁·霍爾
約西亞·威拉德·吉布斯
蘇珊·霍克菲爾德
亨利·艾林
艾倫·紐厄爾
羅伯特·梅特卡夫
約瑟·亨利
丹尼斯·里奇
帕西瓦爾·羅威爾
艾倫·佩利
高德納
喬治·伽莫夫
約翰·繆爾
史提芬·古克
布萊姆·科恩
下村修
謝爾蓋·布林
郭曉嵐
艾倫·麥克德爾米德
艾倫·黑格
安娜·菲舍爾
羅德里克·麥金農
卡爾·薩根
傑拉德·柯伊伯
卡爾·央斯基
羅伯特·伯恩斯·伍德沃
哈羅德·克萊頓·尤里
西奧多·威廉·理查茲
萊納斯·鮑林
克勞德·香農
利蘭·哈特韋爾
赫伯特·西蒙
奧利弗·史密斯
班傑明·富蘭克林
諾姆·喬姆斯基
理察·阿克塞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