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和臭豆腐

致和臭豆腐

王致和臭豆腐,豆腐乳的一種,顏色呈青色,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發明人是安徽人王致和,流傳至今已有300多年。他原是個文人,多次進京趕考不中,改為以制豆腐為生,並創製出臭豆腐。臭豆腐曾作為御膳小菜送往宮廷,受到慈禧太后的喜愛,親賜名“御青方”。

營養價值

致和臭豆腐致和臭豆腐

臭豆腐屬豆製品,富有營養。以優質黃豆為原料,製作工藝較為複雜。黃豆經過篩選、脫殼、浸泡、磨漿、過濾、煮漿、點漿、成型、劃塊、發酵等十道工序。呈貢臭豆腐質地軟滑,散發異香。

先人讚譽云:"味之有餘美,玉食勿與傳"。它不僅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而且有較好的藥用價值。古醫書記載,臭豆腐可以寒中益氣,和脾胃,消脹痛,清熱散血,下大腸濁氣。常食者,能增強體質,健美肌膚。

臭豆腐的營養價值很高,其中的 B2 和 B12 的含量在食品里是數一數二的,可以有效地防止老年痴呆症。

但臭豆腐吃多也是有害的。因為,臭豆腐的發酵工序是在自然條件下進行的,易被微生物污染。

據測定,臭豆腐中含有大量揮發性基氨,平均每公斤含有4.9克。同時,還含有硫化氫,平均每公斤含有16.5毫克。此二成分,均為蛋白質分解的腐敗物質,對人體有害。

為什麼聞著臭吃起來香

致和臭豆腐致和臭豆腐
臭豆腐“聞著臭”是因為豆腐在發酵淹制和後發酵的過程中,其中所含蛋白質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所含的硫胺基酸也充分水解,產生一種叫硫化氫(H2S)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具有刺鼻的臭味。 在蛋白質分解後,即產生胺基酸,而胺基酸又具有鮮美的滋味,故“吃著香”。

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有些人對它敬而遠之,有些人則將吃它當成了一種嗜好。其實,臭豆腐屬於發酵豆製品,製作過程中不僅會產生一定的腐敗物質,還容易受到細菌污染,從健康角度考慮,還是少吃為好。

研究證明,豆製品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甲胺腐胺色胺等胺類物質以及硫化氫。它們具有一股特殊的臭味和很強的揮發性,多吃對健康並無益處。此外,胺類物質存放時間長了,還可能與亞硝酸鹽作用,生成強致癌物亞硝胺。

臭豆腐雖小,但製作流程卻比較複雜,必須經過油炸、加鹵發酵等幾道程式。在整個製作過程中,要求一直在自然條件下進行,而且對溫度和濕度的要求非常高,一旦控制不好,很容易受到有害細菌的污染,輕者會引發人體胃腸道疾病,重者還會導致肉毒桿菌大量繁殖,產生一種有毒物質———肉毒毒素。這是一種嗜神經毒素,毒力極強,近年來曾報導過的臭豆腐中毒事件,就是由這種毒素引起的的。

如果對臭豆腐真的難以割捨,建議大家吃時最好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它們含有的維生素C可阻斷亞硝胺生成。

來歷

致和臭豆腐致和臭豆腐

北京的老字號非常多,一說起“王致和”,大家沒有不知道的,若提起王致和的臭豆腐,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個“臭”字名揚萬里,傳遍了全中國。隨著生產經營不斷壯大,王致和由一個小作坊發展到現在的一個大型企業,由原來的石磨製作發展到現在的針磨磨漿製作,由原先的全部手工操作到現在的機械化生產,王致和企業在不斷地發展、完善、改進著。

王致和臭豆腐是以含蛋白質高的優質黃豆為原料,經過泡豆、磨漿、濾漿、點鹵、前期發酵、醃製、灌湯、後期發酵等多道工序製成的。其中醃製是關鍵,鹽量和佐料的多少將直接影響臭豆腐的質量,鹽多了,豆腐不臭;少了,易造成腐乳的糟爛甚至腐敗。

王致和臭豆腐臭中有奇香,是一種產生蛋白酶的黴菌分解了蛋白質,形成了極豐富的胺基酸使味道變得非常鮮美,臭味主要是蛋白質在分解過程中產生了硫化氫氣體所造成的。另外,因醃製時用的是黃漿水涼水、鹽水等,使成型豆腐塊經後期發酵後呈豆青色。

那么,這聞著臭吃著香的臭豆腐是怎樣的一個由來呢?相傳清朝康熙八年,由安徽來京趕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閒居在會館中,欲返歸故里,交通不便,盤纏皆無;欲在京攻讀,準備再次應試,又距下科試期甚遠。無奈,只得在京暫謀生計。王的家庭原非富有,其父在家鄉開設豆腐坊,王致和幼年曾學過做豆腐,於是便在安徽會館附近租賃了幾間房,購置了一些簡單的用具,每天磨上幾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賣。時值夏季,有時賣剩下的豆腐很快發霉,無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廢棄。他苦思對策,就將這些豆腐切成小塊,稍加晾曬,尋得一口小缸,用鹽醃了起來。之後歇伏停業,一心攻讀,漸漸地便把此事忘了。

秋風送爽,王致和又想重操舊業,再做豆腐來賣。驀地想起那缸醃製的豆腐,趕忙打開缸蓋,一股臭氣撲鼻而來,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用口嘗試,覺得臭味之餘卻蘊藏著一股濃郁的香氣,雖非美味佳肴,卻也耐人尋味,送給鄰里品嘗,都稱讚不已。

王致和屢試不中,只得棄學經商,按過去試做的方法加工起臭豆腐來。此物價格低廉,可以佐餐下飯,適合收入低的勞動人食用,所以漸漸打開銷路,生意日漸興隆。後經輾轉籌措,在延壽街中間路西購置了一所鋪面房,自產自銷,批零兼營。據其購置房屋的契約所載,時為康熙十七年冬。從王致和創造了獨一無二的臭豆腐以後,又經多次改進,逐漸摸索出一套臭豆腐的生產工藝,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質量更好,名聲更高。清朝末葉,傳入宮廷。傳說慈禧太后在秋末冬初也喜歡吃它,還將其列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稱不雅,按其青色方正的特點,取名“青方”。

清朝到新中國成立的三百多年間,王致和雖更換了幾代人,卻始終保留著“王致和”這個老字號,保持著王致和臭豆腐的傳統風味。

王致和臭豆腐與其他臭豆腐的差異

致和臭豆腐致和臭豆腐
臭豆腐在中國以及世界各地的製作方式和食用方式均存在地區上的差異。長沙和紹興的臭豆腐乾相當聞名,但其製作以及味道均差異甚大。長沙的臭豆腐以火宮殿為官方代表,毛澤東朱鎔基等曾光臨並誇獎,美國《食品》雜誌也親臨採訪。火宮殿選用上等黃豆做成豆腐,然後把豆腐浸入放有冬筍、香菇麯酒、瀏陽豆豉的滷水中浸透,表面會生出白毛,顏色變灰。初聞臭氣撲鼻,用油鍋慢慢炸,直到顏色變黑,表面膨脹以後,就可以撈上來,濃香誘人,澆上蒜汁、辣椒、香油,即成芳香鬆脆、外焦里嫩的臭豆腐。長沙街頭也有很多民間製作臭豆腐的能手,深受民眾的喜愛。紹興油炸臭豆腐是用壓板豆腐切成2.5厘米見方的塊,放入霉覓菜梗配製鹵中浸泡,一般夏季浸泡約6小時,冬季浸泡約2天,然後撈起,用清水洗淨,晾乾水分,投入五成熱油鍋中炸至外脆里松即可,顏色為黃色,可蘸辣醬吃。武漢街頭的臭豆腐多以“長沙臭豆腐”為招牌,但製作方式並不相同,是用鐵板澆油煎,中不空並且為淡黃色。天津街頭多為南京臭豆腐,為灰白豆腐塊油炸成金黃色,臭味很淡。
北京聞名的王致和臭豆腐為臭豆腐乳,與南方流行的臭豆腐乾是兩種不同的食品。王致和臭豆腐乳不能油炸,為饅頭大餅等麵食的配品。

製作方法與特點

致和臭豆腐致和臭豆腐
1.選料考究:過去所用黃豆均精選自北京效區所產和伏豆。磨豆腐用的水也是取自甜水井中。

2.把含水分較少的豆腐切成長、寬各3.3厘米、厚1厘米的方塊。

3.將豆腐塊分層排列,入屜發酵,溫度在20℃時,需經5天左右時間,即可全部長白而帶綠的菌毛

4.取出將菌毛去掉,裝在罐內,一層豆腐撒一層鹽。過7天倒罐,改為放一層豆腐,撒一層五香料,最後灌入豆腐漿,將罐封好。2個月後取出,即是臭豆腐了。

5.貯存:應置於密閉的容器中。如浸入臭豆腐湯汁,存放在陰涼乾燥處,可保存1年。食用方法 臭豆腐作為一種佐餐的小菜,宜在春、秋和冬季食用,加入些香油、花椒油、辣椒油等調味品,味道更佳。以往,吃玉米面貼餅子或窩窩頭,配上臭豆腐,曾是老北京市民的傳統“快餐”。如今,城鄉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許多人對臭豆腐仍然是津津樂道,間而食之為快。

質量標準

致和臭豆腐致和臭豆腐
感官指標:規格:按生產術語區別為:“門丁”(5厘米見方)、“頂華”(4.5厘米)、“伏丁”(4厘米),還有每塊二三厘米的,最小的只有手指甲蓋大。現在北京市場上出售的,只有一個長、寬各4.5厘米、厚1.5厘米的品種。
色澤:呈豆青色,表面一致。

組織:毛茸密實,方塊完整。

味道:聞有臭味,吃有香味,但無惡味,鹹變適口。

.理化指標:蛋白質含量不低於11%,可溶性無鹽固形物80%以上,胺基酸態氮0.7%以上,鹽分12%,酸度1.3%以下,不可檢出致病菌。

食用方法

致和臭豆腐致和臭豆腐

油炸:這是普遍流傳於華人文化圈中的食用方式,將臭豆腐切成小塊後,入油鍋油炸,然後再加上醬油蒜泥泡菜
麻辣:以香菇蝦米大蒜辣椒、鴨血、豬大腸、絞肉、辣椒或辣油製作麻辣鍋底後,再放入臭豆腐煮熟。
碳烤:直接以竹籤穿過臭豆腐後,然後再塗抹烤肉醬,在碳火上烤數分鐘即可。
在南京,臭豆腐還可以清蒸,以辣椒醬、蔥結、蒜泥、姜泥、醬油等為配料,放入鍋內蒸熟,味道很好。

傳說中的中國美食(二)

“民以食為天”,隨著回歸自然食品的興起,傳統美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淵源流長,下面就帶你去瞧瞧中國的傳統美食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