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神殿

萬神殿

萬神殿(Pantheon)位於羅馬市中心。羅馬市中心有一個中央豎立著高大的尖頂方碑的噴水池,方碑基座雕有古羅馬神話場景,這一噴水池所在地就是羅馬萬神殿的前庭。萬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羅馬帝國時期建築,始建於公元前27-25年,由羅馬帝國首任皇帝屋大維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用以供奉奧林匹亞山上諸神,可謂奧古斯都時期的經典建築。被米開朗基羅讚嘆為“天使的設計”。萬神殿(Pantheon)中的Pan是指全部,theon是神的意思,指必須供奉羅馬全部的神。

概述

萬神殿萬神殿

萬神殿在羅馬市中心,有一個中央豎立著高大的尖頂方碑的噴水池,方碑基座雕有古羅馬神話場景,這一噴水池所在地就是羅馬萬神殿的前庭。

萬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羅馬帝國時期建築,始建於公元前27-25年,由羅馬帝國首任皇帝屋大維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用以供奉奧林匹亞山上諸神,可謂奧古斯都時期的經典建築。公元80年的火災,使萬神殿的大部分被毀,僅餘一長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崗岩石柱16根,這一部分被作為後來重建的萬神殿的門廊,門廊頂上刻有初建時期的紀念性文字,從門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圓柱仍可看出萬神殿最初的建築規模。

現今所見的萬神殿主體建築是亞德里亞諾大帝於公元120-124年所建,為43.4米高的圓形堂,其內仍供奉羅馬的所有神袛。公元609年萬神殿被贈予教皇,隨即改為天主教堂,將多尊聖骸保存於內,更名為聖瑪麗亞教堂,後拉特朗協約將其定位義大利國立教堂。也正是因此,萬神殿才在後來倖存下來,沒有被視為異教建築而毀滅。

萬神殿是古羅馬建築藝術的傑作。萬神殿的底平面直徑也為43.4米,與高度相等。萬神殿下半部為空心圓柱形,從高度一半的地方開始,上半部為半球形的穹頂,穹頂的牆面厚度逐漸減小,其下方牆厚6米,與萬神殿下半部牆壁等厚,到頂部則遞減為1.5米。為使穹頂牆厚的遞減更有利於萬神殿整體建築的穩固,萬神殿穹頂內壁被整齊劃分為5排28格,每一格皆被由上而下雕鑿凹陷,不僅使牆厚的遞減更為合理,也增加了萬神殿內部的美觀性。

萬神殿的裝飾風格前後發生過很大變化。供奉諸神時期的描畫神人大戰的銅雕等大量裝飾,在改為教堂後被大面積更替,原有的屋大維與阿戈利巴的雕像也已不在。神殿入口的青銅大門,原與穹頂和門廊天花板所覆的鍍金銅瓦互為呼應,現今銅瓦早已用作他途,只留雕工精美的青銅大門鎮守那一份已逝的氣勢。萬神殿內寬廣空曠,無一根支柱,穹頂頂部開有直徑9米的圓洞,這是整個萬神殿內唯一的光源來源。

萬神殿內的七座壁龕,分別供奉戰神和朱利奧·凱撒神明和英雄,除壁龕外,殿內還有很多神明和英雄的雕像。萬神殿內側面的小堂,是拉斐爾、義大利國王埃瑪努埃爾二世、翁貝爾托一世和他的妻子瑪爾蓋麗妲王后等重要人物的長眠之地。

遺蹟

萬神殿萬神殿

早在古代,萬神殿就因其完美的比例而被譽為“羅馬奇觀”。時至今日,它仍是一個奇觀:屹立不倒,就如同1,900年前哈德良皇帝下令建造它時一樣。這座神殿堪稱圓屋頂的登峰造極之作,而圓屋頂正是羅馬人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萬神殿的圓屋頂直徑143英尺,相當於自由女神像從鞋子到火炬的距離。在15世紀之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圓屋頂,其高度和直徑相等,構成一個完美的半球。這種建築只有用羅馬人發明的混凝土才能建成,但他們並沒有鋼筋來加固混凝土。他們用浮石摻入混凝土,製成一種非常輕質耐用的建築材料。這種特製的混凝土被澆注入殼體,自下而上漸漸變薄,圓屋頂的底部有22英尺厚,而頂部僅有2英尺厚。
萬神殿既是一座廟宇,又是一座皇家紀念物,始建於公元118年,與大角斗場和卡拉卡拉浴場共同代表了光輝燦爛的羅馬建築
它的主體呈圓形,頂上覆有直徑達43.3米的巨大穹頂,這個跨度直到19世紀還無可匹敵。支撐穹頂的牆垣高度與穹頂半徑大體相同,這種簡單明確的幾何關係使萬神殿的單一空間顯得格外完整,暗含宇宙的意味。穹頂正中有一個圓形大洞,直徑8.9米,這是神殿惟一的採光來源,好像上天的眼睛發出的神聖光芒,營造出殿堂與神靈相通的神韻。神殿的圓頂和混凝土外殼結構在後來的基督教時代仍然被不斷使用,這種穹頂成為歐美城市建築藝術的基本形式,甚至改變了城市的輪廓線,影響極為深遠。

意義

早在希臘時期就已經有圓形廟宇,因為沒有拱券結構技術,所以體量都不大,屋頂是傘形的。羅馬也有希臘式圓形廟宇,不過羅馬人的重大創造是用穹頂覆蓋的圓形廟。公無前1世紀末,那波利附近海濱休養地馬伊埃(Baiae)的圓廟,穹頂直徑已經達到21.55米。但當時這種建築畢竟數量很少,羅馬建築師還沒有充分認識到穹頂的造型潛力,給它們設計出富有表現力的形象,所以萬神廟的外部藝術還是按照傳統以前面方形柱廊為主。甚至為了改善外形的比例,圓筒形牆的頂端向上延伸,擋住了穹頂下部分之一左右。一種嶄新的造型可能性,被傳統的審美習慣埋沒,這是建築史上常見的事。
穹頂所蘊含的巨大的造型可能性,一直要到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才被認識,並且創造出了極富藝術表現力的形象,那以後流行全歐洲,尤其到了19世紀,高舉的穹頂幾乎在歐美所有的大城市裡占據了藝術中心的位置改變了城市的輪廓線。
古希臘和羅馬早期的廟宇,藝術表現力都在外部,而萬神廟卻以內部空間的藝術表現為主。就萬神廟本身而言,其內部結構的重要性已經超過了外部造型,也許正因為如此,柱廊部分才成為外部表現的重點。相比萬神廟以前的建築注重外部結構的表現,萬神廟的建築結構體現了一種變革。拱券技術的完善是萬神廟建築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不過也正是通過建造萬神廟使拱券技術的完善程度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混凝土的使用和建築力學的結合使萬神廟在整體的結構有渾然一體的效果。
萬神廟主體建築的美學風格可以概括為,簡單而莊嚴崇高、神秘而宏偉富麗。內部結構的鍍金銅飾件不僅因為重複的簡單美而讓人感到震撼,也從中看到富麗的堆砌。圓洞的設計把神像和天聯繫起來,這種神秘感是東西方宗教都在追求的,萬神廟所展現的宏偉把這種神秘感擴大到一個相當的高度。柱廊的裝飾雖然是沿襲了原有的形制,但是這些科林斯廊柱把圓形的主殿襯托的甚為莊嚴。
可以說萬神廟宏偉的氣勢,複雜的結構和完善的功能展現了古羅馬人的追求,是古羅馬精神風貌在建築上的反映。萬神廟不僅保存了完好的建築結構,還反映了古羅馬對於神廟建築的探索。

羅馬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義大利的首都和最大城市——羅馬,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它位於亞平寧半島的中南部西側,台伯河下游的丘陵平原上,西距第勒尼安海25公里,城市面積200餘平方公里。古城居北,新城在南——它在20世紀20~50年代建成,是擁有摩天大樓的現代花雷鋒城市。羅馬教廷所在地——梵蒂岡位於古城區西北角。羅馬雖然沒能進入世界十大城市之列,然而,千百年來,人們對羅馬倍感熟悉和親切,不少人總是對它懷有神秘之感和景仰之情——因為它曾是“世界帝國首都”,是一座創造過輝煌文明的古城。
景點萬神殿 | 西班牙廣場 | 圖拉真廣場 | 國立繪畫館 | 羅馬國立博物館 | 卡比托利歐廣場 | 波各賽美術館 | 聖彼得鐐銬教堂 | 羅馬希臘聖母堂 | 維拉·朱利亞博物館 | 馬傑奧爾聖母堂 | 拉特蘭聖約翰大教堂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