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演變
字源解詁
略說:甲金文「既」會人跪坐於食器前,吃飽飯,轉過頭來,本義是食畢,引申指完成、已經。詳解:甲金文從「皀」從「旡」,「旡」亦標聲。
「皀」象食器,「旡」象人口背向食器,全字會人跪坐於食器前,吃飽後,轉頭不看食具之意,本義是食畢,引申有完成、已經的意思。、參見「皀」、「旡」。
「既」與「即」皆象人跪坐於食器前,兩者分別在於前者的「口」背向食器,故「既」有食畢之義,「即」的「口」則面向食器,因此指人準備就食。
參見「即」。
「既」字本隸定作「旣」,現多省作「既」。
《說文》:「旣,小食也。從皀,旡聲。
《論語》曰:『不使勝食旣。』」
「既」字甲金文從「皀」從「旡」,「旡」亦聲。
戰國竹簡「旡」旁或改從「欠」,或改從「次」,「既」字的「口」形或不背向食器,可參見《上博竹書二.民之父母》簡7等字形。
甲骨文指已經,《合集》5843:「既伐,大啟」,大意指已經進行伐祭,天氣很晴朗。
又指停止,《屯南》665:「雨不既。」
另,字又多借作「餼」,用作祭名:
《合集》1205:「告既(餼)(侑)於夔於上甲。」全句指對殷先公夔與殷先王上甲進行餼祭和侑祭。
金文「既」指完成、完畢。
夨令方彝:「既鹹令(命),甲申,明公用牲於京宮。乙酉,用牲於康宮。鹹既,用牲於王。」「既鹹」與「鹹既」同,兩字同義連用,表示完畢。
又用作副詞,指已經,尊:「隹(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友:「友既拜首,升於厥文且(祖)考」,指友在叩頭至手,叩頭至地以後,向祖先進獻酒鬯。
又解作悉、盡。
匜:「女(汝)亦既從辭從誓」,指你只有完全恪守誓言。
「既」亦可用作紀日之詞,金文有「既望」、「既生霸」、「既死霸」等詞,分別為月相紀日的用語。
另,金文「既」或為「即」之誤字:
逋盂:「隹(唯)正月初吉,君才(在)潦,既(即)宮。」「即宮」指到了宮室。
戰國楚簡多用副詞,指既然。
《上博竹書二.容成氏》簡28:「句(後)稷既已受命,乃食於埜(野),宿於埜(野)。」
《清華簡二.系年》簡13:「周武王既克殷,乃設三監於殷。」
又可讀為「氣」。
《包山楚簡》236:「既腹心疾,以上既(氣),不甘食,舊不瘥。」
《周禮.天官.疾醫》:「冬時有咳上氣疾。」鄭玄註:「逆喘也。」
相關漢字:皀,旡,即,口,旣,欠,次,餼,氣
漢字釋義
基本字義
①已經:既已如此|既得利益|既往不咎。
②既然,常跟“就、則” 連用:既來之,則安之,既要乾,就乾好。
③跟“且,又,也,更” 等配合,表示兩方面同時存在:既勇敢又機智|既聰明又用功|既快且好|既要保增長,更要防風險。
【既然】jìrán 與“ 就、也、還 ” 連用,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後加以推論。
〖例句〗既然你答應了別人,就應該守信用。
【既往不咎】jì wǎng bú jiù 對過去的錯誤不再追究責備。也作“不咎既往”。
〖例句〗對犯過錯誤的人,只要他誠心悔改,我們都應既往不咎。
詳細解釋
既 <動>
(會意。甲骨文字形,左邊是食器的形狀,右邊象一人吃罷而掉轉身體將要離開的樣子。本義:吃罷,吃過)
同本義
既,小食也。――《說文》。羅振玉曰:“即,象人就食;既,象人食既。許訓既為小食,義與形不協矣。”
君既食。――《禮記·玉藻》
不拜既爵。――《義禮·鄉飲酒禮》
食盡。指日全食或月全食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春秋·桓公三年》。杜預註:“既,盡也。”
其合相當如襲辟者,日既是也。――漢·王充《論衡》
完畢;完了
既而曰。――《公羊傳·宣公元年》。註:“事畢也。”
既jì
⒈盡,完了,終了:語未~。食~(指日蝕、月食的蝕盡)。
⒉副詞。已經:~成事實。~往不咎。
不知東方之既白。——宋· 蘇軾《前赤壁賦》
公(袁可立)既用,久躓復起。――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⒊副詞。不久,後來:~而縫合。
⒋連詞。常跟"且"、"又"、"也"等連用〈表〉兩種情況並存:~矮且小。~做得快,又做得好。~要數量多,也要質量高。
環(袁可立子袁樞號環中)翁使君,既工盤礴,又富收藏。——明王時敏《煙客題跋·題自畫關使君袁環中》
⒌既成事實,jìchéngshìshí:已完成的、並且推定是不可改變的事。
既定,jìdìng:已定的,已為前提的。
既定方針
既而,jì’ér:不久,一會兒,副詞。指上件事情發生後不久。
既而兒醒。——《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口技》
既而得某屍於井。——《聊齋志異·促織》
既而胡即放。——清·梁啓超《譚嗣同傳》
既來之,則安之;jìláizhī,zéānzhī:既已來此,那就隨安於此。
他果然既來之,則安之,我也只得因居之安,則資之深。——《兒女英雄傳》
既然,jìrán: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後加以推論,常用“就”、“也”、“還”等配搭。
既然他已經好些,他就可以回學校去了
既是,jìshì:既然是。
既是幹不成,就算了吧
既往,jìwǎng:以前。
既往之事:指已經過去的事情。
既往不咎,jìwǎng-bùjiù:不追究已經過去的錯誤。
既往不咎,立功贖罪
既有今日,何必當初:jìyǒujīnrì,hébìdāngchū:既然有今日的如此結果,何必在當初那么做。用以感慨現今的不如意,而深悔過去的錯誤
寶玉在身後面嘆道:“既有今日,何必當初。”——《紅樓夢》
既xì 1.贈送人的穀物或飼料。
漢英互譯
既——already,as,as well as,since。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卯集下】【無部】旣·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7
《唐韻》居豙切《集韻》《韻會》居氣切,音曁。《說文》小食也。從皀聲,論語曰:不使勝食旣。○按今《論語》作氣。
又《玉篇》已也。《易·小畜》旣雨旣處。《詩·召南》亦旣見止,亦旣覯止。
又《博雅》盡也。《易·旣濟疏》旣者,皆盡之稱。《書·舜典》旣月。《左傳·桓元年》日有食之旣。
又《博雅》旣,失也。
又與漑同。《史記·五帝紀》帝嚳旣執中而徧天下。《注》徐廣曰:古旣字作水旁。
又《集韻》幾利切,音冀。義同。
又許旣切,音欷。餼或作旣。饋客芻米也。《禮·中庸》旣廩稱事。《注》旣讀為餼。餼廩,稍食也。
《正字通》俗旣字。旣字中匕作丨二。
區別
“即”與“既”,音不同,“即”讀jí,“既”讀jì ;形有異,“即”右從“耳刀”,“既”右從“無”;義也不一樣。可是這兩個詞常見用錯,有該用“既”的用了“即”,也有該用“即”的用了“既”。例如:某廠出品的大豆醬包裝袋上印著:“本產品有獨特的醬香味,即可直接佐餐,又可在烹飪時作調味品,回味無窮。”此處把“既”錯成了“即”。
“即”有多個義項:①作副詞,就,便。表示動作發生之快或時間之早。如“招之即來”,“有錯即改”,“一觸即發”。②作連詞,即使,就是。用於複句的偏句,表示假設讓步,正句常有“也”與之呼應。如魯迅《花邊文學·倒提》:“雞鴨這東西,無論如何,總不過送進廚房,做成大案而已,即使順提也何補於歸根結蒂的命運。”此處的“即使順提”即表示假設讓步。 “既”既可作副詞,也可作連詞。作副詞時,①作“已經”解。多用於固定格式。如“既往不咎”,“一言既出,駟馬難追”。②表示不止一個方面。常用“又”、“也”、“且”等配合使用。例如:“森林既需要水分,又能保持水分。”又如:“松樹既不需要誰來施肥,也不需要誰來灌溉。”某廠大豆醬包裝袋上的產品說明中的“即”之所以應改用“既”,即因為此處表示“不止一個方面”的意思,用“即”解釋不通。作連詞時,表示“既然”的意思,用於推論因果複句的偏句,正句常有“則”、“就”等與之呼應。如:“既來之,則安之。”又如:“既要革命,就要有一個革命的黨。”“即使’與“既然”都是連詞,但作用不同。“即使”所表示假設的讓步,可以是尚未實現的事情,也可以是與既成事實相反的事情。例如:“即使你當時在場,恐怕也沒有別的辦法。”“既然”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後加以推論。如:“既然知道做錯了,就應該趕快改正。”
“即使”也可用“即便”,但不可用“既使”、“既便”。
拼音是ji的漢字
拼音是ji的漢字共有335個,如下: |
積|記|級|極|計|擠|己|季|寄|紀|基|激|吉|脊|際|汲|肌|嫉|姬|績|緝|飢|跡|棘|薊|技|冀|輯|伎|祭|劑|悸|濟|籍|寂|幾|及|急|既|即|機|雞|忌|妓|繼|集|擊|圾|箕|譏|畸|稽|疾|墼|洎|鱭|屐|齏|戟|鯽|嵇|磯|稷|戢|蟣|詰|笈|暨|笄|剞|嘰|蒺|躋|嵴|掎|跽|霽|唧|畿|瘠|璣|羈|丌|偈|芨|佶|齎|楫|髻|咭|蕺|覬|麂|驥|殛|岌|亟|犄|乩|芰|嚌|丮|亼|偮|僟|兾|刉|刏|剤|劑|勣|卽|叝|吇|喞|嗘|嘰|嚌|坖|垍|塉|墍|妀|姞|姼|尐|屰|峜|嵆|嶯|帺|幾|廭|彐|彑|彶|徛|忣|惎|愱|憿|懠|懻|揤|撃|撠|撽|擊|擠|攲|敧|旡|旣|暩|曁|枅|梞|楖|極|槉|樭|機|橶|檕|檝|檵|櫅|櫭|毄|汥|泲|淁|済|湒|漃|漈|潗|濈|濟|瀱|焏|犱|狤|猗|璂|璣|璾|痵|瘵|癠|癪|皍|睽|瞉|瞿|磯|禝|禨|稘|稩|穄|穊|積|穖|穧|筓|箿|簊|糭|紀|紒|級|結|継|緝|縘|績|繋|繫|繼|罽|羇|羈|耤|耭|臠|膌|臮|艥|艻|芶|苙|茍|莋|萁|葪|蒩|蔇|蕀|蘄|薊|蘄|蘎|蘮|蘻|虀|蝍|螏|蟣|蟻|蟿|裚|褀|襀|襋|覉|覊|覬|觙|觭|計|訐|記|誋|諅|譏|譤|訐|谻|谿|賫|賷|趌|趞|跂|跡|踑|踖|踦|蹐|蹟|躋|躤|躸|輯|轚|郅|郆|鄿|銈|銡|錤|鍓|鏶|鐖|鑇|鑙|際|隮|雞|雦|雧|霵|霽|鞊|鞿|韲|飢|饑|騎|驥|鬾|魝|魢|鯚|鯯|鯽|鰶|鰿|鱀|鱭|魢|鳮|鵋|鶏|鶺|鷄|鷑|鸄|鶺|齊|齌|齍|齎|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