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

嵇(jī),山名。嵇山,在安徽省宿縣以西、亳縣以東;嵇(jí),姓。漢語漢字,拼音:jī,可作為姓氏,也是中國山名。在江蘇蘇北地區,當地讀音是:yí,二聲(移)同音。詳細釋義山名。嵇山嵇jī姓。在各方言中,嵇姓的讀音亦不相同如:yi(第二聲) 、ji(第一聲,第二聲) 和 xi(第一聲)。

基本信息

嵇姓名人

嵇康
嵇留山先生傳略
嵇留山,名永仁,遷錫二始祖,南渡穎十九世孫,康四十二世孫。生於明崇禎十年(1637),卒於康熙十五年
嵇
(1676)。自幼隨父覲南(名廷用)僑居金陵白下區,後遷無錫定居。留山少負才華,受業東溪(張鞠存)先生門下,十六歲入蘇州縣學,為廩生。凡天文、象緯、兵、刑、禮、樂、河渠(水利)、荒政(防災、救災),無不條分縷析。旁及岐黃,濟人之術,也無不精。為詩、古文詞皆發於至性,往往為人傳誦,有《葭林堂詩》、《竹林集》。好從士大夫游,論國家典故、六曹奏章,有《集政備要》以便仕官給諫,有《東田醫補》四卷。然屢試不第,鬱郁不得志;於是‘以親老昆弟未志室,出就館穀’‘欲退耕梁溪之野,賣藥金昌之市’。
清初四朝(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順治)寵臣范文程,與留山父覲南於京洛有舊誼。文程仲子承謨,康熙十一年(1672)任浙撫,擢閩督;喜留山才,以國士相待,邀其入幕,同赴閩任。時靖南王耿精忠已是蓄謀待反,留山曾與范公曰:“事迫矣,與為忠臣,寧為良臣,盍早為備”,“屢陳弭變策,請撥協餉,補綠旆兵,安插逃弁,條議屯田諸端,冀固民心,殺賊勢”;又請借巡視沿海為名,提輕兵駐上游制裁。但當時范公已是號令不暢,對策不能付現康熙十三年(1674),留山隨范公被拘,系獄歷經脅降、誘官、促草安民檄、均拒,被錮。
獄中,留山蓬首垢面,械鎖鋃鐺,以真情著真文“留與寒家子弟看”。燒桴存炭,圖著作於四壁,有詩《吉吉吟》、《百苦吟》兩卷;文《和淚譜》一卷;以歌哭笑罵,一唱三嘆,憂愁幽思作元曲雜劇:續離騷《劉國師教習扯淡歌》、《杜秀才痛哭泥神廟》、《痴和尚街頭笑布袋》、《憤司馬夢裡罵閻羅》。閩督范承謨獄中得誦,當即以炭筆識曰:“慷慨激烈,氣暢理該,真是元曲;而其毀譽、含蓄又與四聲猿爭雄矣!捧讀之際,具感友誼忠懷,不禁涕泗滂沱。”“意謂猩猩、鸚鵡、梟獍、獅蟲等類,雖屬怪種,也當痛快一擊,使後世知有底止畏懼,少存人性”。對續著《東田醫補》,嘆曰:“死無餘恨,但醫統廢墜,學其術而未大展活人之心耳”。
康熙十五年(1676)范公遇害,留山等同僚(紹興生員王龍光、松江沈天成瀋陽范永譜)四人,自縊於獄中。次年清師進剿,亂平。以上著作,均為同室七旬難友、閩人林能任,周鏇鋃鐺狴犴之間,苦心默誦,攜出獄外,收集錄藏。林翁卒,終前將此諄諄輾交其甥婿博士潘宗趾藏存。留山子曾筠七歲失怙,三十三歲中舉,徒步親去福州,盡得其先父難中遺著於潘家,“捧讀號慟,五內摧裂”。歸與留山舊刻彙編成《抱犢文集》,後由《四庫全書》采入集部。
康熙十九年,閩撫楊熙,疏請為留山贈銜。部議因以生員無贈銜之例,僅令給優恤銀若干兩。四十五年(1706)曾筠登進士、點翰林,四十七年(距留山死難三十二年),范承謨仲子時崇任廣東巡撫,念留山之忠義,疏請朝廷部議,特敕追贈為國子監助教,陪祀於范忠貞公(承謨)祠,無錫縣學鄉賢祠、忠孝祠。雍正二年留山入祀北京昭忠祠。

嵇姓來源

無錫嵇氏源流
無錫嵇氏有兩支,同為嵇康後裔。據湖州府嵇氏宗譜載,穎十一世孫鎮,明成化元年(1465)生,於成化年間遷常熟嵇家盪。
一支為嵇廷用(穎十八世孫)字覲南,號晉楠,原籍常熟。任南明福王弘光(1645)中書舍人,居金陵白下區。子八。晚年攜仲子永雋以下諸子,遷無錫定居,為無錫廷用支派始遷祖,卒後歸葬金陵雨花台嵇氏世墓。另一支由湖州轉輾先期遷錫,居西城前西溪荷花盪。順治十二年(1655)進士嵇永福,字爾遐,號漪園,即出此支。永福與秦松齡同榜齊名。

基本信息

拼音:jī
注音:ㄐㄧ
部首:山,部外筆畫:9,總筆畫:12
五筆86&98:TDNM
倉頡:HDIUU
鄭碼:MFGL
筆順編號:312341354252
四角號碼:2397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5D47

詳細釋義

<名>
名。嵇山
嵇jī。在各方言中,嵇姓的讀音亦不相同 如:yi(第二聲) 、ji(第一聲,第二聲) 和 xi(第一聲)。
部首:山,
部外筆畫:9,
總筆畫:12
五筆86&98:TDNM 倉頡:HDIUU 
筆順編號:312341354252 四角號碼:2397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D47
English:
mountain in Henan; surname
音韻參考
[廣 韻]:胡雞切,上平12齊,xí,蟹開四平齊匣
[平水韻]:上平八齊
[唐 音]:hei
[國 語]:jī,xí
[粵 語]:kai1

部首

部首:禾,部外筆畫:7,

編碼

五筆86&98:TDNM
倉頡:HDIUU
鄭碼:MFGL
筆順編號:312341354252

康熙字典

【寅集中】【山字部】嵇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9
正字通】同嵆。
說文解字:【卷九】【山部】嵇
山名。從山,稽省聲。奚氏避難特造此字,非古。胡雞切 文十二 新附
嵇(姓):商音。譙郡。夏少康封子於會稽,遂為稽氏;漢初徙譙,改為嵇氏。
晉有嵇康,《 三國志·魏書·王衛二劉傅傳》云:“時又有譙郡嵇康,文辭壯麗,好言老莊,而尚奇任俠。至景元中坐事誅。”按魏元帝景元凡四年(260—263年),又《晉書·嵇康傳》記康被誅時年四十,故《資治通鑑》將時間系於景元三年,即262年,文學史界訂嵇康生卒年為223——262年,當是依此而定。關於嵇康被誅的時間,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時還見到不同的記載,如乾寶、孫盛習鑿齒等人皆雲康於魏高貴鄉公正元二年(255年)被誅,裴氏認為他們的記載有誤,故專門作了考辨。又,《世說新語·任誕》云: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徐震先生《世說新語校箋》云:“按《晉書·阮籍傳》,籍以魏陳留王奐景元四年卒,年五十四,則其生當在漢獻帝建安十四年。”《山濤傳》言卒於晉武帝太康四年,年七十九,則當生於建安十年,長阮籍四歲。《嵇康傳》但云死時年四十,不言死於何年,《通鑑》系其事於景元三年,則其生當在魏文帝黃初四年,蓋小山濤十八歲,小阮籍十四歲,故云“少亞之”。按《通鑑》記嵇康事跡,主要依據《晉書》,但也利用了《三國志》,故抄錄了其中“譙郡嵇康”至“尚奇任俠”一段,而《三國志》雲康景元中坐事誅,故《通鑑》將其事繫於景元三年,審矣。但《晉書》記嵇康事跡以及徐先生考嵇康生卒年,皆未利用《三國志》的材料,故有所失。
莊萬壽先生則認為嵇康的卒年應為景元四年。即景元三年冬鍾會雖任鎮西將軍,但仍有可能兼領司隸校尉,而伐蜀真正開始在景元四年,故嵇康被害的事件下限完全可能在景元四年。根據《與山巨源絕交書》的線索,山濤於景元二年除吏部郎,《絕交書》言“前年自河東還,聞……”,則絕交書當作於景元三年。《絕交書》言嵇紹“年八歲”,《晉書》載嵇紹“十歲而孤”,若持景元四年論,自作《絕交書》至嵇康被害間有一年以上,完全可以滿足這個時間差,若持景元三年則嵇紹的年齡誤差較大。

拼音是j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