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

績,jì又音jī,形聲。字從糹,從責,責亦聲。責意為利息,引申為還本付息。糹指絲帛。糹與責聯合起來表示用紡的紗織的布來還本付息。本義:用家紡產品抵債。引申義:(對家家戶戶來說)紡織。(對國家來說)功業。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1.<動>把麻搓捻成線或繩:紡~。~麻。~火(古代夜間紡織時照明的燈火)。

2.繼:“子盍亦遠~禹功而大庇民乎?”

3.<名>成果,功業:成~。功~。戰~。

4.用於地名:績溪縣,位於安徽省東南,東與浙江省臨安市交界,北與寧國縣、旌德縣毗鄰,西與旌德縣、黃山市黃山區、歙縣接壤,南與歙縣相連,東西長59.5千米,南北寬42千米,總面積1126平方千米。總人口18萬人(2004年)。

詳細解釋

◎績

績字績字
績jì

〈動〉

(1) 把麻纖維披開接續起來搓成線 [twist hempen thread]

績,緝也。從糸,責聲。——《說文

不績其麻。——《詩·陳風·東門之枌》

八月載績。——《詩·豳風·七月》。傳:“載績,絲事畢而麻事起矣。”

公父文伯退朝,朝母。其母方績。——《國語·魯語下》

(2) 又如:績緒(搓麻線);績女(紡織的女郎);績火(夜晚紡織時用來照明的燈火);績紡(泛指紡紗,績麻諸事。即紡績)

(3) 承繼 [inherit]。如:績紹(繼承業績)

詞性變化

◎績

績、勣jì

〈名〉

(1) 成就;功業 [achievement;merit]

績,功也,又,業也,又,事也,又,成也。字亦作勣。——《爾雅》

勣,功也。——《聲類》

庶績鹹熙。——《書·堯典》

遠績禹功。——《左傳·昭公元年》。按,跡也。

大奔曰敗績。——《左傳·莊公十一年》

伯尊其無績乎。——《穀梁傳·成公五年》

男女效績。——《國語·魯語》

維禹之績。——《詩·大雅·文王有聲》

(2) 又如:績用(績效,功用);績迒(功效,工作的成績);績閥(功績。書功狀以榜門叫閥);績謀(功勳與智謀)

(3) 下裳 [trousers]

賜皮弁素績。——《漢書》。顏師古注:素績,謂素裳也。朱衣而素裳。

拼音是j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