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臭豆腐

徽州臭豆腐

徽州臭豆腐,俗名“大呆臭”,表面為灰、蘭、黑綜合色,內里潔白如玉,聞著臭、吃則異香,獨具一番風味。為王致和於清康熙年間創製,康熙皇帝品嘗後讚不絕口。

基本信息

簡介

徽州臭豆腐 俗名“大呆臭”,為王致和於清康熙年間創製,康熙皇帝品嘗後讚不絕口,特地御筆親書“青方:二字賜王致和,從此名聲大振。與浙江紹興的臭千張、安徽淮南的臭香乾呈鼎足三分之勢,享譽海內外。徽州大呆臭,表面為灰、蘭、黑綜合色,內里潔白如玉,聞著臭、吃則異香,獨具一番風味,而由於大呆臭的製作工藝很複雜,所以這道風味小吃,恐怕只有來黃山的遊客才能吃到了。大呆臭在黃山市內很多小吃攤點上均可吃到。

做法

制豆腐將黃豆用水泡發,泡好後用清水洗淨,換入清水20~25kg,用石磨磨成稀糊,再加入與稀糊同樣多的溫水拌勻,裝入布袋內,用力把漿汁擠出,再在豆渣內對入沸水拌勻後再擠,如此連續豆渣不沾手,豆漿已擠完時,撇去泡沫,將漿汁入鍋用大火燒開,倒入缸內,加進石膏汁,邊加邊用木棍攪動,約攪15~20轉後,可滴上少許水,如與漿混合,表示石膏汁不夠,須再加進一些石膏汁再攪。如所滴入的水沒有同漿混合,約過20min後即成為豆腐腦。將豆腐腦舀入木盒內,蓋上木板,壓上重石塊,壓去水分,即成豆腐。
油炸臭豆腐將青礬放入桶內,倒入沸水用棍子攪開,放入豆腐浸泡2h左右,撈出豆腐冷卻。然後將豆腐放入滷水內浸泡,春、秋季約需3~5個h,夏季約浸泡2h左右,冬季約需6~10個h,泡好後取出,用冷開水略洗,瀝乾水分,再將茶油全部倒入鍋內燒紅,放入豆腐用小火炸約5min,一待焦黃,即撈出放入盤內,用筷子在豆腐中間鑽一個洞,將辣椒油、醬油、麻油倒在一起調勻,放在豆腐洞裡即成。
滷水製法以用豆豉2.5kg為標準計算,須加清水15kg燒開,過濾後,在汁水內加鹼1500g浸泡半個月左右,每天攪動1次,發酵後即成滷水

吃法

(1)油煎法:入鍋用菜油煎炸,大豆臭自動封皮,且起皺,色澤灰藍見黃,煎好後撈出,加入你自己愛吃的配料,如辣椒醬、青蔥等,吃起來皮脆肉嫩初聞有臭味,入口則異香。
(2)燒燴法:用菜油在旺火燒鍋中將大呆臭煎烤至封皮微皺時,加入蔥末、薑末、紅椒片、味素、白糖、精鹽、肉湯、醬油燒燴數分鐘,顛翻幾下,起鍋裝盤即吃。味道鮮美爽口,似臭則實香。另有蒸吃法、湯食法、皆清香撲鼻,味道美不可言。

製作方法

主料:北豆腐
輔料:礦泉水
調料:腐乳(白)、白酒

徽州臭豆腐徽州臭豆腐

做法

1、北豆腐切塊,放入容器,準備臭豆腐乳三塊。
2、用少許水將臭豆腐乳化開,攪拌均勻,倒入高度數的白酒。
3、將調好的臭豆腐液倒入豆腐中,容器蓋蓋,放在陰涼處保存。
4、24小時後即可食用,放入油鍋中炸至兩面金黃,出鍋,灑上辣椒麵和孜然粉即可食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