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耗子

粘耗子,又稱“蘇耗子”,“蘇葉餑餑”,也有叫“蘇葉乾糧”的。蘇耗子是滿族的風味麵食。這是滿族人喜愛的粘食,也叫蘇子葉餑餑。夏季,將糯米浸泡後磨麵,按成圓餅,內包小豆豆餡,外裹鮮蘇子葉,蒸熟。去葉(或帶葉)食用,味清香。


製作方法及過程

製作方法簡述:將粘高粱米或糯米以水浸泡後磨成粘米麵,將小豆煮熟搗成泥做成豆餡,包進粘米麵擀成的圓餅中,外用蘇子葉裹之,上籠屜蒸熟即成。
流程圖:

粘耗子 (一)將粘高粱米磨成面,用清水和成麵團,燙過後製成劑子
粘耗子 (二)再取適量的紅小豆洗淨、煮爛,製成豆餡
粘耗子 選用的蘇子葉(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呈卵狀,葉頂部呈鋸齒型,可入藥,有消炎去火之功效,其味清香)用沸水略汆之。用擀麵杖將劑子擀 成直徑10厘米左右的薄皮,將豆餡包入捏成水餃型,外用塗過油的蘇子葉裹好,入鍋用旺火蒸熟即成。
粘耗子 包好的蘇子葉餑餑,此食俗流行於滿洲全部滿族居住地及內蒙古東部滿族聚居區內


美食來歷

粘耗子粘耗子
關於粘耗子的來歷,在滿族中流傳一個聰明媳婦勸夫勤勞的故事。滿族早期的人家,都得在旗當兵。有的男人當過兵後,長了見識,成就了大業。也有的男人當兵後變得又饞又懶。有這么兩口子,丈夫當兵回家後,莊稼活不願幹了,莊稼飯也不願意吃了,整天好吃懶做,東走西逛。媳婦多次苦口婆心地勸他,但他總是當成耳旁風,一點聽不進去,依舊我行我素。這一天是夏曆六月二十五,正是懶漢的生日。媳婦對他說:“今日是你的生日,你愛吃什麼,說出來我好給你做。你這個人呀!本來是屬虎的,對於吃的本應不挑肥瘦一概狼吞虎咽才對,可是你卻總是挑挑揀揀,這個不吃,那個沒味的。”

懶漢聽了媳婦的話,不慌不忙假裝斯文地說:“哎,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呀,生我那年是虎年,但是那年是個‘小進’,生我那個月也是‘小進’(指一月二十九天)。虎加‘小’字不是小虎崽子嗎?加兩個‘小’字,那不比虎崽子還小嗎?比虎崽子還小的就是貓唄。所以,我名義上是屬虎的,其實是屬貓的。貓當然是最饞的啦,不挑挑揀揀吃魚吃肉哪行呀!”懶漢說完,還得意地望著媳婦笑。

這媳婦見說不過他,又趕上他過生日,只得忍氣吞聲下去準備作飯。她來到自家地里,想摘些青菜,忽然順風飄來一陣“蘇子”的清香,她抬頭一看,地邊的蘇子葉已經長成小菜碟那么大了,她順手摘了一片蘇葉,放在鼻子上使勁聞了聞,說了一句“真香呀”,她端祥著蘇子葉的形狀,想起剛才被丈夫數落的話,一下子想起一個教育丈夫的辦法。她趕忙摘了一些蘇子葉,用衣襟兜回家,又找來一些粘米麵,包上豆沙餡,做成耗子的形狀,然後用蘇葉一裹,那蘇葉的蒂把正好成為耗子尾巴。這媳婦望著蒸熟的散發著清香味的面耗子,心中早有了主意,就等丈夫回來,晌午的時候,懶漢回來了。媳婦迎上去,高興地對懶漢說:“今個,我為你的生日準備好了你最愛吃的東西”。懶漢一聽有好吃的,立刻睜大了眼珠問:“是什麼?在哪兒?”,“你看”,媳婦說著順手揭開了鍋。懶漢一看,立刻不高興了,說:“這粘餑餑是什麼好東西,我早就不愛吃了”。媳婦不慌不忙地說:“你再好好看看,這可不是平常的粘餑餑,這是‘粘耗子’,你不屬的嗎,貓可最愛吃耗子。今天你這個懶貓過生日,我用耗子執行你,難道你不喜歡嗎?”,懶漢上午剛說完自己屬貓。中午媳婦就用“耗子”招待他,他一下子沒有了應答之詞,只好硬著頭皮坐下來吃。他吃了一個,覺得蘇葉清香可口,味道真的不錯,於是,他一個接一個,一會兒吃了大半鍋,媳婦見他吃得很飽,就拿來一把鋤頭,對懶漢說:“粘食吃多了,不乾點活消消食是要鬧病的,你快去鏟鏟地吧!”懶漢望著自己的媳婦,覺得她說的有道理,就痛痛快快地找起鋤頭鏟地去了。打這以後,懶漢不僅喜歡吃“粘耗子”,也漸漸地勤快起來,小兩口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別人家的媳婦知道了這事,也都回家給丈夫做“粘耗子”吃。漸漸地,做“粘耗子”吃成了滿族的一種風俗。

美食特點

食之香甜可口並帶有蘇子葉的清香,滿族人民不僅平時喜食之,而且時逢祭祀還常用來供神。

有關詩篇

粘耗子粘耗子
粘“耗子”(二則)
白白糯米磨成面,
紅紅豆餡面中填。
綠綠葉裹蒸幾屜,
甜甜粘粘玉牙粘。
輕解綠羅衫,
玉體內橫陳。
渾若羔羊脂,
輕咬印齒痕。

點評:粘“耗子”又名“椴樹葉”是遼東地區的一種類似朝鮮族打糕小吃,用白白的糯米內裝上紅豆餡,外用綠色的椴樹葉裹 上,上屜一蒸,甜粘入口香味撲鼻。

相關趣事

粘耗子粘耗子
五月節,應該是南方比較重視的節日,什麼賽龍舟、貼符、貼五毒……活動花樣繁多。在我們北方,節日的氣氛就淡的多了。我在吉林上學的時候,還可以,學校前幾天就有氣氛了,生活委員開始忙碌地統計每個人定的粽子、還有煮雞蛋的數量。等到了那天早上三點,就會有很多同學互相從熟睡的夢裡喚醒,然後排成不規則的隊伍,向十幾里外的北山走去,還沒有亮的天空顯得很低沉,道路也似乎變得很狹窄。我們的頭還都有點沉甸甸的感覺,但腳步已經很輕鬆了,歡聲笑語撕扯著夜的寧靜,還夾雜著被驚醒的狗的慌亂的叫聲,。

一邊聽著有人唱著"每次走過那間咖啡屋,忍不住慢下了腳步——"內心也神秘的嚮往著,朦朧著,迷惑著。不覺中,我們已經走亮了天,走到了山上,喧鬧著、此起彼伏的互相應答的聲音,抖落了大山的露水,慈祥的大山也就眉開眼笑的去迎接火紅的朝陽。遇見草叢中突然飛起的小鳥就要好一陣撫慰猛跳的心臟,看到了開得正熱鬧的野百合花,就撩起了那淡淡的思家的愁緒。也看見有村民三三倆倆的走過,有的頭上還包裹著白頭巾。討論之後知道那是準備洗臉的時候用!於是我們采了艾蒿、沾了露水、又在回去的小河邊認真地洗了臉,聽著同學們煞有介事地、滿足地說著可以洗盡那一年的晦氣了,一邊往回走!等回到學校的時候就看見宿舍班級每個門上都掛著多多少少、長長短短的,好象也有葫蘆什麼的,早飯主要是粽子雞蛋,好吃是好吃,就是感覺到像缺少點什麼似的,吃過飯,我們就照常開始上課了,但今天的課堂卻很特殊了,學生們先是坐著閉上眼睛、接著一個勁兒的點頭,然後就漸漸放肆的趴在了桌子上了,當然老師也就難得糊塗著繼續著他們那並不生動的,不得不講的課。於是朦朧中我們整齊的桌椅就到了山里,老師就在那棵大松樹下給我們上課了……

哈!現在想想,那是我過的最有氣氛的五月節了。可是到了鄉下的家裡,卻沒有了那種濃厚的節日氣氛了。從小到大,我家的五月節就跟平常的日子一般無二。甚至很少吃粽子或餃子,甚至,今年的五月節那天,我還說:"明天是五月節!"弄得學生們好個笑話。但每到五月節,在我的家鄉,最受歡迎的食物,不是粽子,而是“粘耗子”。它也是我美味食品里的首頁。媽媽也總是這樣說:"五月節快到了,玻璃葉子要下來了,泡上點米,我給你們做粘耗子!"

現在想來那粘耗子便是我們那一年一度的五月節了。年年吃粘耗子,那粘耗子的做法也就無師自通。通常用粘大米,(或粘黃米、粘高粱米)兌上些相應的笨米,把米泡上幾天,然後粉碎成粘面子,再把紅小豆烀熟,搗碎,然後就是掰玻璃葉子了,其實就是那椴樹的葉子,通常在六月初,等到它長得比人的巴掌還要大,就可以採摘了。這些準備工作都做好了,就可以進入下一道工序——包粘耗子。先把豆餡和上白糖,攪拌均勻,然後用手攥緊成雞蛋大小的餡疙瘩,暫且放在一邊。然後把粘面子揪成一塊一塊的,拿起一塊用手壓成餅,把豆餡放"餅"在中間,然後兩手收攏,把餡從四周包起來,攥緊。接下來再輕輕擠壓成扁圓的形狀,用抹好豆油的玻璃葉包上,呈半包圍形狀。所謂的包”,就是把葉子沿中軸線對摺,讓葉子貼在那個"扁豆包"上,然後一個個擁擠著放在鍋里,不像蒸饅頭還要留點空隙。蓋上鍋蓋蒸上一會兒,拿出來就可以食用了。熱吃,涼吃均可!

熱食比較柔軟、滑爽爽的、甜滋滋的、勁到到的……還有淡淡的玻璃葉子的香味。涼吃則更加勁到、爽口、耐品。每次吃粘耗子的時候,再好的菜我都不動一下,拿過來一個,先揭開一半葉子,另一半用來握在手裡,就會看見乳白、光滑、鋥亮的粘耗子,送到嘴邊,咬上一口,就會露出紅小豆的餡來,和乳白色的粘米麵緊緊的鑲嵌在一起,紅白相間,非常好看,讓你咬了還想咬,每咬一口,都會不自覺的放慢咀嚼的速度、讓舌頭和它儘可能的充分接觸。於是,從舌尖到舌跟就都粘柔柔的、爽溜溜的、甜膩膩的。就連下咽的時候,到了嗓子眼,你都會有甜爽的感覺。粘耗子還扛餓呢!飽飽的吃上一頓,包準你到了下頓飯的時間,還覺得飽呢!

粘耗子粘耗子
粘耗子的名字是怎么得來的呢?我想應該是因形賦意吧,因為蒸好了的粘耗子,玻璃葉的顏色黑綠,葉柄還留在上面,猶如小耗子的細長的尾巴,這是我從小就想明白了的,因為覺得自己理解的實在有道理,也就沒有再去問大人!吃著這樣的美味食品,叫著這樣通俗的名字,你會覺得老鼠也挺可愛的呢!當然這粘耗子是我的愛物,記得小的時候,和小夥伴們玩的間隙,不是飯時,也要順手拿一個,吃完了,皮往隨便誰家的園子裡一扔,那葉子就"化做春泥更護花"了,絕對的環保。也曾見過那剛會走的小小的孩子,拿著大大的粘耗子,也知道把葉子揭開,然後,不管兩邊還是中間就一口咬下去,一邊吃著,一邊還撒著餡,任媽媽怎么要也要不下來(怕粘的噎住),只好邊追著商量,邊收拾那掉下的豆餡……

做好的粘耗子易於儲存,用塑膠袋隨意的裝著,放在冰櫃里冷凍起來,什麼時候想吃,拿出來蒸一下就又和新蒸時一樣美味了。就是不放冰櫃里,在伏天,也可以放七八天不會壞呢,這是其他食物所不能比的。當然粘耗子也要講究手藝的,如果餡稀了,包的粘耗子就松松垮垮,影響美觀,如果面粘了,或者是玻璃葉子抹的油少了,吃的時候就麻煩了,葉子怎么也扒不下來,干著急吃不到嘴,只好連疙疙瘩瘩的殘留的葉子一起吃。每當我家遇到這種情況,爸爸就會在旁邊說,這葉子怎么怎么有營養,還能治病呢……於是我們也吃得很香。

包的時候也有學問的,生手也是不行的,我剛學包的時候,餡放在里了,卻越包越松,越包越露,弄得里外發燒,哭都不好使!據說是沒有把空氣擠出去的原因。也有包的熟練的,手的起落之間,已經擺滿了一連子。今天我家的粘耗子做的正合適,美中不足的是最近玻璃葉子剛剛被雹子打過,所以傷痕多了點,不過那清香的滋味還在。

傳說中的中國美食(二)

“民以食為天”,隨著回歸自然食品的興起,傳統美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淵源流長,下面就帶你去瞧瞧中國的傳統美食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