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鬱症

老年抑鬱症

老年抑鬱症是指年齡在55或60歲以上的抑鬱症患者,狹義的也可以是指首次起病年齡在55或60歲之上的抑鬱症患者,無論是哪一種,都有著諸多老年期的特點。在臨床上常見為輕度抑鬱,但危害性不容忽視,如不及時診治,會造成生活質量下降、增加心身疾病(如心腦血管病)的患病風險和死亡風險等嚴重後果。

基本信息

簡介

抑鬱症是老年期最常見的精神障礙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抑鬱症老人占老年人口7%~10%,患有軀體疾病的老年人,其發生率可達50%。臨床主要表現為抑鬱綜合徵為特徵的疾病,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和老年性疾病發病率逐漸增高,老年人抑鬱症的患病率也相應增高,嚴重危害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如果家中的老人經常情緒低落?他們健忘、失眠、吃不下,同時不願參與活動。老人很可能是患上老年抑鬱症。世界各地老年人精神疾病調查顯示,抑鬱症發病率最高(16%-26%),其次才是老年痴呆症。被孤立者、孤獨者、失業者或剛遭遇哀傷事件的人,都是老年抑鬱症的高危人群。此外,20%的中風或心臟病患者,也會陷入抑鬱狀態,女性患病的比例是男性的兩倍。

病症表現

老年抑鬱症老年抑鬱症
老年抑鬱症患者雖然也可能出現與老年痴呆症相似的健忘問題,但它們最大的分別在於痴呆症患者是真的忘記一切,而抑鬱症患者只是堅信自己已忘記。舉個例子,如果問老人痴呆症患者他吃的是什麼早餐,他一定說錯,或根本答非所問。但如果問老年抑鬱症患者,他會對醫生說“不知道”或“我記不起來了”,如果醫生強調他一定記得,最終他說出來的答案會是完全正確的。

痴呆症患者因為頭腦逐漸失去功能,所以走在街上會完全沒有方向感,甚至會時常迷路或走失,但這種事情並不會發生在抑鬱症患者身上。

抑鬱症是指一種不尋常、持續的嚴重抑鬱情,這種極度悲傷的感覺同時會產生一連串生理上的不適,包括失眠、沒有胃口、體重減輕、長期感到疲倦及失去體驗快樂的能力。患者感受不到生活的樂趣,並經常有頭疼、背痛及腹痛的症狀,專注力也大幅度下降。

老年人患上抑鬱症的幾率較高,是因為老人在退休後會寂寞及產生無力感(覺得自己沒有用了),加上收入驟減(或完全沒收入)、體力漸漸不支、健康出現問題及老友一個個去世。

軀體症狀

據統計,在55歲以上老年中罹患抑鬱症的比例可高達10%-15%,其中有的病人症狀十分嚴重,甚至走向輕生,因而老年抑鬱症患者的死亡率竟可高至30%。
與年輕抑鬱症患者一樣,老年抑鬱症患者發病時即出現原因不明且持續二周以上的情緒低落和沮喪,自感心情一落千丈,直至墜入谷底。其中最典型的症狀是是萬念俱灰,並對生活、工作和以前的業餘愛好均不感興趣。漸漸地,老年抑鬱症患者還可能出現比年輕患者更多也更嚴重的軀體症狀,其中包括:
1.嚴重失眠。原本睡眠良好的老人會突然變得難以入眠,可雖入睡但醒得過早,或入睡了卻又自感未入睡(即所謂的“睡眠感喪失”),此時服用抗神經衰弱症的藥物往往毫無效果。
2.便秘。原本排便正常的老人會變得難以排便,嚴重可閉結一周,同時還會伴以種種消化障礙,如食慾大減甚至完全不思飲食,有的還出現腹脹、口臭等症狀。
3.心血管異常。老年抑鬱症患者常出現血壓升高、心率加快或某些冠心病症狀。
4.無名疼痛。部分老年抑鬱症患者在出現失眠、便秘、心悸等軀體症狀的同時,還會出現諸如頭痛、心痛、腰背痛、關節痛等以疼痛為主的症狀,而且患者也說不準。患者服止痛藥無濟於事,但服用抗抑鬱藥疼痛又會緩解、消失。
5、其它症狀:除上述症狀之外,還可能有周身乏力,沒精打采,耳鳴目眩,肢體麻木,食慾減退,消化不良;陽痿、性慾減退;胸悶、喉緊、胃痛,自疑患有多種疾病,常呻吟嘆氣或大喊大叫等(註:以上症狀,不一定都完全具備,就是只出現上述某些跡象時,在能排除了其他症病時,就要考慮患本病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精神症狀和軀體症狀可周期性發作,時重時輕,即便在同一天中,輕重也可不同,一般來說,上午較重,而晚上較輕。隨病情的發展,特別是精神障礙也會越來越明顯,具體表現為:強烈的孤獨感和沮喪感,記憶力、判斷力、決斷力和學習能力大大下降,愛哭泣,不願見人(即便是至愛親朋),還可能有越來越強烈的自殺企圖甚至開始實施輕生計畫,最後極可能釀成災難性後果。

老年抑鬱症患者大多性格內向,發病前就不愛交際,在發病後得不到家人、同事、朋友的理解或遭到誤解,也可能難以擺脫抑鬱陰影,不利康復。反過來說,和睦、溫暖的家庭和“交際圈”本身就是一貼良藥,有助於患者度過灰色的抑鬱期。
鑒於老年婦女罹患抑鬱症的比例可達25%,比老年男性高出許多,專家們重申,老年婦女防治抑鬱症更為重要。而女性之所以易患抑鬱症,原因是其一生中影響激素分泌的“非常時期”較男性多得多,如哺乳期、懷孕期、絕經期等等。而絕經期婦女一旦患有更年期綜合徵,則絕大多數會出現程度不等的抑鬱症狀。要是當時未經科學、徹底治療。往往又會拖成慢性抑鬱症並在老年期反覆發作,大大影響晚年生活質量。

發生與識別

老年抑鬱症,是老年人的多發病,據有關資料介紹:“每十位男性就有一位罹患抑鬱症,每五位女性就有一位患此病。”但早期常被誤診為神經衰弱等病。故在發病開始,周圍人就應抓住其蛛絲馬跡的症狀,儘早診治,爭取治癒。

一是精神方面:性格孤僻,意志消沉,沉默寡言,動作遲緩,不願活動,步履變小。

二是思維方面:思維內容貧乏、遲緩;憂鬱悲觀,焦慮不安;緊張、絕望,覺得活著沒意思,因厭世而產生自殺的念頭。

三是情緒方面:終日愁眉苦臉,情緒低落,悲痛、哀傷、有空虛感,覺得做什麼都沒興趣,坐臥不安;人際關係冷淡,失去原來的愛好,腦力和體力下降,能力減低。

四是軀體症狀:周身乏力,沒精打采,耳鳴目眩,肢麻失眠,食慾減退,消化不良;便秘陽痿、性慾減退;胸悶、喉緊、痛,自疑患有多種疾病,常呻吟嘆氣或大喊大叫等(註:以上症狀,不一定都完全具備,就是只出現上述某些跡象時,在能排除了其他症病時,就要考慮患本病的可能)。

老年抑鬱症老年抑鬱症

老年抑鬱症可以單獨發生,也可以繼發於各種軀體疾病,例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和各種癌症等等。一些患者在家庭刺激下誘導起病,也有許多患者發病沒有明顯病因。

老年期是人生的一個特殊時期,由於生理、生理的變化,老年人對生活的適應能力減弱,任何應激狀態都容易引起抑鬱等心理障礙。香港的研究表明,60歲以上的老年患抑鬱症的發病率占5.7%,英國的一項研究是12%。可見患老年抑鬱症的大有人在。但老年抑鬱症的患者有時患病多年,程度很重甚至數次自殺卻沒有得到有效治療。其原因在於社會和醫生對該病的識別率低。

患者的抑鬱情緒多被視為“小心眼”、“想不開”,或者視為對不良生活事件的“正常”反應。有時老年抑鬱症患者合併焦慮情緒,經常心煩好發脾氣,子女惟恐避之不及,結果又惡化了患者的情緒。老年抑鬱症患者幾乎無一例外地訴說各種身體不適,例如頭痛、頭暈、食慾降低、體重下降、胸悶、疲憊無力、尿急尿頻等等。所有上述單個症狀都會誤導醫生進行大量的內科檢查。

要識別老年抑鬱症並不困難,只要發現老年人具有持續兩周以上的抑鬱、悲觀、焦慮情緒,伴有下述9項症狀中的任何4項以上者,都可能是老年抑鬱症。這9項症狀包括:

1、對日常生活喪失興趣無愉快感;

2、精力明顯減退,無原因的持續疲乏感;

3、動作明顯緩慢,焦慮不安,易發脾氣;

4、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或有內疚感,嚴重感到自己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

5、思維遲緩或自覺思維能力明顯下降;

6、反覆出現自殺觀念或行為;

7、失眠或睡眠過多;

8、食欲不振或體重減輕;

9、性慾明顯減退。

危害

1.型抑鬱症病人,言語動作都明顯增加,焦慮恐懼,激動自傷,危險性很大。
2.反應遲鈍,行動能力漸失:嚴重的抑鬱症表現之一,是患者逐漸呈現出一種語速慢、語音低、語量少、應答遲鈍的思維特點,往往病人的一言一動都需克服重大阻力。最嚴重時,可呈木僵狀態。
3.消極演進:症狀嚴重的抑鬱症患者情緒上的變化是最主要的症狀。起初可能在短時間內表現為各種情感體驗能力的減退,表現無精打采,對一切事物都不感興趣。病人感到‘過失”和眼前的“不如意事”紛紛湧上心頭,縈迴不去。瞻未來渺茫暗淡,歡樂之情完全消失,漸萌發厭世之念。
4.病情嚴重的抑鬱症患者的動作,尤其手勢動作會有明顯減少,行動緩慢。有少數抑鬱狀態嚴重者,可緘默不語,臥床不動,稱抑鬱性木僵狀態。
5.軀體問題纏身:重度抑鬱症患者的面容往往憔悴蒼老,目光遲滯,胃納差,體質下降,汗液和唾液分泌減少,便秘,性慾減退。女病人常閉經。

主要表現

老年抑鬱症老年抑鬱症
1.假性抑鬱症:經常覺得食欲不振、頭痛、容易疲勞、睡不著、口渴、便秘等,
這其實是情緒低落所致,卻以身體不適的症狀出現。

2.出現妄想:悲觀想法強烈,會覺得自己所作所為對不起孩子,甚至可能產生精神分裂症常見的被害妄想,當妄 想太強烈時,可能會企圖輕生。

3.焦慮不安:時常坐立不安,來回踱步,不想與入交談,也無法平靜下來。

4.呈現痴呆:有意志力低落、判斷力遲鈍、記憶力衰退等症狀,患者經常結結巴巴地說“我不知道”“我不會” 等,並且反應顯得遲鈍。乍看之下,與痴呆症極為類似,但只要經過檢查,就不難區分(若真的是痴呆,症狀是 無法改善的)。
據統計,在55歲以上老年中罹患抑鬱症的比例可高達10%-15%,其中有的病人症狀十分嚴重甚至實施輕生,因而老年抑鬱症患者的死亡率竟可高至30%。

與年輕抑鬱症患者一樣,老年抑鬱症患者發病時即出現原因不明且持續二周以上的情緒低落和沮喪,自感心情一落千丈,直至墜入谷底。其中最典型的症狀是是萬念俱灰,並對生活、工作和以前的業餘愛好均不感興趣。漸漸地,老年抑鬱症患者還可能出現比年輕患者更多也更嚴重的軀體症狀,其中包括:

1.嚴重失眠。原本睡眠良好的老人會突然變得難以入眠,可雖入睡但醒得過早,或入睡了卻又自感未入睡(即所謂的“睡眠感喪失”),此時服用抗神經衰弱症的藥物往往毫無效果。

2.便秘。原本排便正常的老人會變得難以排便,嚴重可閉結一周,同時還會伴以種種消化障礙,如食慾大減甚至完全不思飲食,有的還出現腹脹、口臭等症狀。

3.心血管異常。老年抑鬱症患者常出現血壓升高、心率加快或某些冠心病症狀。
4.無名疼痛。部分老年抑鬱症患者在出現失眠、便秘、心悸等軀體症狀的同時,還會出現諸如頭痛、心痛、腰背痛、關節痛等以疼痛為主的症狀,而且患者以說不準。患者服止痛藥無濟於事,但服用抗抑鬱藥疼痛又會緩解、消失。

老年抑鬱症老年抑鬱症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精神症狀和軀體症狀可周期性發作,時重時輕,即便在同一天中,輕重也可不同,一般來說,上午較重,而晚上較輕。隨病情的發展,特別是精神障礙也會越來越明顯,具體表現為:強烈的孤獨感和沮喪感,記憶力、判斷力、決斷力和學習能力大大下降,愛哭泣,不願見人(即便是至愛親朋),還可能有越來越強烈的自殺企圖甚至開始實施輕生計畫,最後極可能釀成災難性後果。

老年抑鬱症患者大多性格內向,發病前就不愛交際,在發病後得不到家人、同事、朋友的理解或遭到誤解,也可能難以擺脫抑鬱陰影,不利康復。反過來說,和睦、溫暖的家庭和“交際圈”本身就是一貼良藥,有助於患者度過灰色的抑鬱期。

鑒於老年婦女罹患抑鬱症的比例可達25%,比老年男性高出許多,專家們重申,老年婦女防治抑鬱症更為重要。而女性之所以易患抑鬱症,原因是其一生中影響激素分泌的“非常時期”較男性多得多,如哺乳期、懷孕期、絕經期等等。而絕經期婦女一旦患有更年期綜合徵,則絕大多數會出現程度不等的抑鬱症狀。要是當時未經科學、徹底治療。往往又會拖成慢性抑鬱症並在老年期反覆發作,大大影響晚年生活質量。
對於老年抑鬱症的表現,還可以分為如下幾種類型的介紹:

遲滯性抑鬱症

王老太,72歲,近半年變得不愛運動,動作緩慢僵硬,很少的家務勞動需很長時間才能完成,亦不愛主動講話,屢問之,才以簡短低弱的言語答覆,面部表情變化少,有時雙眼凝視,對外界動向常無動於衷。家人帶她到醫院內科求治,疑診帕金森氏病,但用美多巴等藥物治療無效。張副教授在接診這個患者時,發現提到她老伴時,患者眼含淚花,反覆追問才講許多事情自己都做不了,想不起怎么做,頭腦一片空白。這是老年抑鬱症中並不少見的遲滯性抑鬱,通過抗抑鬱藥物治療,王老太完全康復了。由此可見,由於年老體弱,家人和醫生更重視患者的軀體症狀,而情緒障礙很容易被忽視,尤其是像王老太這種表現為遲滯性抑鬱的患者,由於行為阻滯,隨意運動缺乏和緩慢,軀體及肢體活動減少,其抑鬱症被軀體症狀所掩蓋,更易誤診為帕金森氏病。

激越性抑鬱症

激越性抑鬱症也常見於老年人,並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患者常產生沒有緣由的不安、茫然、焦慮恐懼,終日擔心自己和家庭將遭遇不幸,將大禍臨頭,嚴重時搓手頓足,坐臥不安,惶惶不可終日;喋喋不休,經常想起一些不愉快的往事。有位老人整日擔心孫子被綁架,自己身體並不好,但每天來回四次接送孫子,風雨無阻,經常打電話到孩子學校詢問情況。病人往往否認自己有抑鬱的情緒,而是責備自己做錯了事,怕導致家人和其他人不幸,嚴重的甚至企圖自殺。

以疑病為首發症狀的老年抑鬱症

還有大約1/3的老年抑鬱症病人以疑病為首發症狀。疑病內容常涉及多個系統如失眠、頭疼、胸痛、背痛、腹痛及全身疼痛、胸悶、心悸、厭食、胃腹不適、腹脹、便秘、口乾、手顫、出汗、周身乏力等。睡眠障礙是最常見的症狀,常常成為病人就診的主訴內容。病人入睡困難,淺睡易醒,常有早醒,醒來後難以再入睡;少數病人反而表現為睡眠過多,整天睡,醒後仍感疲倦乏力。有些病人感到心情差,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但往往將情緒低落歸咎於軀體問題。病人反覆進行各個系統的多種檢查,當多種檢查未發現明顯的器質性病變時,應該考慮到老年抑鬱症。

假痴真呆抑鬱症

還有一些老年抑鬱症患者,早期沒有得到識別和治療,當病情發展到嚴重階段時,有記憶減退、智慧型障礙、思維抑制類似老年性痴呆症的表現,對這類病人,尤其要注意鑑別“假痴真呆抑鬱”情況,以免貽誤病情,貽誤治療,影響康復。張老伯92歲,家人發現近半年來,他變得不愛看書看報,也不看電視,一家人談論時事新聞,他也不參與,直到有一天老人自言自語“早一點走多好,活著這么沒意思”,才引起家人的重視。張副教授經過詳細的精神檢查,確診為老年抑鬱症,用抗抑鬱藥治療兩個月後,發生了戲劇式的變化,張老伯恢復了病前談笑風生、談吐自如的神態,生活又回到從前充滿活力的軌跡。

走出誤區

北京安定醫院主任醫師馬辛、主治醫師王智民介紹,作為專業精神科醫生,每天都要遇到很多中老年抑鬱症患者。他們有的沒有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病情加重甚至自殺;有的正當壯年,是社會和家庭的支柱;有的本該安享夕陽。究其原因,往往是由於人們對抑鬱症的認識誤區所致。用科學知識打破誤區,正確對待中老年抑鬱症,非常必要。

誤區1 只是情緒問題,不是疾病

老李近一個月以來總感到心情不好,煩躁不安,沒什麼高興時候,以前愛看報紙,愛聽京劇,這些日子也覺得索然無味,不願意說話,不想活動,總想一個人獨處,吃不香,睡不好,體重也掉了十多斤。精神科醫生診斷為抑鬱症,可家裡人覺得這只是情緒方面的小問題,還沒到病的份兒上。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患病率很高。人都有情緒不好的時候,但情緒不好到了一定程度,持續到一定時間,就可能是抑鬱症,就不應該認為是通常的情緒不好,而應該以抑鬱症來對待。

誤區2 老伴去世,悲傷過度,不是得了抑鬱症

趙女士的老伴半年前因病去世,她一直無法從悲傷中擺脫出來,心裡非常難受,常想起這么多年來,夫妻互相陪伴,恩恩愛愛,如今只留下自己一個人形影孤單。她整日以淚洗面,半年多時間心情一直好不起來,看見什麼都覺得沒意思,子女們專門來陪她,她也覺得心煩,不願出門,整日唉聲嘆氣,有時甚至想死。大家都覺得這是親人去世的正常反應,根本不是病。

親人去世後,親屬(居喪者)一定非常痛苦,情緒行為也一定與平常不同,醫學上稱作居喪反應。居喪反應是一種正常的悲痛反應,親屬經常向周圍人訴說悲傷的心情,會有輕微的負罪感,如認為自己沒有照顧好死者,會有輕微的體重減輕與睡眠紊亂,但在2個月內嚴重症狀會消失,居喪者會試圖重返工作和社會活動,如儘量與家庭成員在一起或去工作,居喪者主動通過這些方式來轉移注意力,擺脫悲痛情緒,1年內情緒逐漸平穩。而居喪者患的抑鬱症是一種異常的悲痛反應,與居喪反應有多方面不同,抑鬱症患者會有強烈的負罪感,認為自己有罪,會有強烈的無價值感,認為自己活得毫無意義,經常考慮或企圖自殺,有明顯的體重減輕和睡眠紊亂,這些嚴重的症狀持續2個月以上,患者幾乎不想也無法重新開始工作與社會活動,這種異常的情緒可持續1年以上。因此,切不可把抑鬱症當成正常的居喪反應。

誤區3 退休後抑鬱,是不適應

老劉以前在單位當局長,一呼百應,非常風光,今年到年齡退休了。回家後總覺得不適應,家裡沒什麼大事讓自己拍板,老伴也不聽自己的,半年都過去了,老劉高興的時候一直很少,總覺的特別沒意思,不想說話不想動,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周圍人都說老劉只是適應不了退休後的生活,性格不夠開朗,不是得了病。

遇到不如意的生活事件,醫學上稱作不良生活事件或負性生活事件,每個人都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抑鬱、焦慮的情緒。性格開朗、心理素質好的人能很快度過這一時期,接受現實,正確面對以後生活;性格不開朗、心理素質差的人則可能出現持續較長時期的抑鬱、焦慮情緒。醫生判斷患者是否得了抑鬱症,是根據前面所述的抑鬱症臨床診斷標準,不管有無重大刺激,不管是什麼性格類型,只要嚴重到一定程度,滿足標準,就診斷為抑鬱症,就應該進行抗抑鬱治療。當然,抑鬱症與性格、與生活事件有密切聯繫,性格不開朗,不樂觀的人,在不良生活事件發生後,更容易得抑鬱症。中老年抑鬱症患者發病前常有家庭矛盾、經濟糾紛、身患重病等誘發因素。特別是在離、退休後,由於離開工作崗位,社會活動圈子縮小,更容易產生孤獨、無助、自卑等不良心理,很容易患抑鬱症。

誤區4 只是身體不好,沒有精神問題

老張這幾個月來,總覺得身體不舒服,心慌氣短,胸口發悶,疲乏無力,食慾減退,體重減輕。全家都擔心老張得什麼病了,陪老張多次到各大醫院檢查,也沒查出什麼問題。最後,精神科大夫診斷為抑鬱症,家裡人都不解:這明明是身體上的毛病,怎么是抑鬱症?

有些中老年抑鬱症患者,往往主訴最多的是軀體的各種不適,到多家大醫院各個科室反覆檢查,但又找不到任何器質性的病因。其實,在這些軀體不適下常掩蓋著患者內心抑鬱的體驗。遇到這種排除軀體疾病後的患者,經過專科醫生的仔細詢問,能發現患者內心存在著無愉快感、無興趣、精力缺乏等抑鬱體驗。這種情況醫學上稱作隱匿性抑鬱。經過抗抑鬱治療後,軀體不適將緩解。

誤區5 也就說說,不會真的自殺

老徐得了抑鬱症,醫生一再叮囑家屬,老徐有自殺觀念,要嚴加防範,最好住院治療。可家裡人覺得沒那么嚴重,認為老徐也就說說,不會真去自殺,家裡人多陪著就行。結果,當天晚上,老徐趁家人熟睡後,把一瓶安定都給吃了。幸虧老伴及時發現,送到醫院經過搶救後才脫險。事後,家人都後悔自己沒有重視,差點出事。

抑鬱症患者長期心情低落,愉快感喪失,覺得自己沒用了,沒有希望了,生不如死,經常出現自殺觀念,自殺企圖,甚至有自殺行為。與青壯年患者相比,老年抑鬱症患者一旦下決心自殺,意志更加堅定,行為更加隱蔽,自殺的發生率更高。因此,抑鬱症患者只要有自殺觀念,就必須嚴加護理,千萬不可忽視。

如何區分老年抑鬱症和老年痴呆症

老年人面臨突然出現的重大精神刺激,在一段時間內發生情緒抑鬱乃是正常現象,並非系病態。只有出現持久的抑鬱症狀,並且向嚴重程度發展時,才能考慮到是否得了該病。另外,人到老年,會罹患老年痴呆症,而有些老年期抑鬱症患者,當病情發展到嚴重階段時,病人的思維和動作都會受到抑制(尤其是思維抑制),此時會出現類似老年性痴呆症的臨床表現。所以,對這類病人,尤其要注意鑑別“假痴呆真抑鬱”情況的存在,以免貽誤病情,貽誤治療,影響康復。那么,如何區別老年期抑鬱症和老年性痴呆症呢?以下五點,可供參考:

一、老年抑鬱症起病較快,發展迅速;而老年性痴呆則起病緩慢發展也緩慢。

二、老年期抑鬱症的抑鬱症狀持續較久;老年性痴呆症患者的情緒變化多,不穩定,變幻莫測,猶如幼童。

三、老年期抑鬱症患者的智慧型障礙為暫時性的、部分性的,每次檢查的結果均不相同;而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智慧型損害是全面性的,而且呈進行性的惡化。

四、老年期抑鬱症患者並無中樞神經系統的症狀,腦CT檢查也無陽性發現;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情況就不是這樣了,他們可有中樞神經系統的症狀、體徵。不少病人還有高血壓動脈硬化或“小中風”的病史,腦CT檢查可發現有不同程度的腦萎縮或(和)腦梗塞的表現。

五、用了抗抑鬱藥物後,老年期抑鬱症病人會病去體愈,恢復病前談笑風生、談吐自如的神態;而對於老年性痴呆症患者來講,抗抑鬱藥物就不起任何作用了。 當然,有部分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在病程的早期,也可出現抑鬱症狀,頗像“老年期抑鬱症”,到了病程的中、晚期,才露出老年性痴呆的“廬山真面目”。對此尤需警惕。

醫生的建議

老年抑鬱症老年抑鬱症
老年抑鬱症如不進行治療,會越來越嚴重。有多種類型的抗抑鬱藥物可治療老年憂鬱症。抗抑鬱藥物服藥兩周后才會有效果,康復後,還需要繼續服用6個月至1年,以防復發。不要在醫生不知情的情況下改變抗抑鬱藥物的用量。但所有的抗抑鬱藥物都會有副作用,但這些副作用也會隨時間消失。

患者情緒最不佳的時段通常會在早上,所以要避免在這一時段外出活動。親友可輪流陪伴患者外出走走,如逛街、運動或參與其它休閒活動。抑鬱症患者有時會被誤解為懶惰、散漫,其實這只是生病時的症狀。

由於老年人的身體狀況不如年輕時穩定,所以治療老年抑鬱症比較困難。最令醫生感到頭痛的是許多老年患者經常會不依照提示服藥,所以家人必須督促患者依時依分量服藥,否則難以完全康復。

恢復老年抑鬱症患者的正常活動非常重要。抑鬱症患者不能只靠服藥來治療,最重要的是讓他們恢復正常的活動。在這方面,家人的鼓勵與督促非常重要,通常醫生會和家人一起為患者安排每日的活動表,如上午打太極拳、下午打麻將、傍晚和朋友喝聊天等,總之一定要讓他們感到很忙。
各國對抑鬱症斷和治療的研究,取得了共識有:引發抑鬱症的根本原因系患者腦部內分泌的失衡;抑鬱症雖屬“疑難病症”,但也絕非不治之症;包括老年抑鬱症在內的抑鬱症也能有效預防等等。

目前,每年都有10餘種療效明顯的新藥推向市場,一般服用幾周后抑鬱症狀即會減輕或消除。此外,藥物治療如再輔以心理治療,效果往往更好。
專家們強調,老年抑鬱症極易復發,因而症狀的消失並不意味著終結治療。專家們建議患者在臨床症狀完全消失後仍繼續服藥一年,並堅持定期複診。此外,多多參加健身、文娛活動,多交朋友,儘量使老年生活豐富多樣,並學會排解煩惱,也可對防止復發起積極作用。
老年抑鬱症的防治
防治措施:(1)本病常因受精神刺激或軀體原發病疼痛誘發,故對病人要多給安慰、勸解、疏導和鼓勵,幫助其解除精神壓力負擔;生活上熱情照顧,積極治療其原有病症。(2)老年抑鬱症常會厭世輕生,要多加監護,嚴防其自殺。(3)鼓勵病人多參加文體活動,多聽音樂等;減少臥床時間,多交朋友,常談心互助。(4)盡力保持家庭和諧氣氛,家庭成員間要多關心、支持,諒解病人。(5)儘早陪同病人到醫院檢查、診斷、治療。

老年抑鬱症的治療主要是抗抑鬱藥物治療和輔助心理治療。調查顯示僅僅有10%~40%的老年抑鬱症患者接受了正規的藥物治療。目前的抗抑鬱藥起效較慢,一般要服用2周后症狀才有所改善,有的要8周才能取得臨床功效,在症狀完全緩解後仍需維持治療至少6~12個月,其目的是預防復發。患者及家屬常抱僥倖心理不堅持服藥鞏固治療,大約12%~24%的病人會復發。心理輔導一般應由專門的醫務人員或心理醫生進行,同時家屬要積極配合,主要是進行支持性心理治療,給病人安慰、勸解、疏導和鼓勵,幫助其解除精神壓力負擔,提高他們的理解程度和適應能力。

還有一點需要高度重視,老年抑鬱症自殺的危險比其他年齡組大得多,抑鬱症自殺率約15%,老年抑鬱症高達25%,因此,對老年抑鬱症患者要多加監護,嚴防其自殺。

預防老年抑鬱症要從個人、家庭、社會三方面著手進行。老年人要豐富自己的日常生活,多學新知識,培養新的興趣愛好。多參加文體活動,多交朋友,還要學會傾訴,心裡有什麼不痛快的事,要向子女或朋友訴說。作為子女,要盡力保持家庭和諧氣氛,家庭成員間要多關心、支持,要耐心傾聽父母的嘮叨,多和父母聊天,給予老人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老年人容易產生孤獨感和無用感,全社會應該重視和尊重老年人,給他們更多的關心和幫助。

精神抑鬱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