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紋原纓口鰍

線紋原纓口鰍

線紋原纓口鰍(學名:Vanmanenia lineata)為平鰭鰍科原纓口鰍屬的魚類。在中國,分布於廣西西江水系等。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廣西凌雲。

基本信息

概述

拉丁科名:硬骨魚綱;鯉形目;平鰭鰍科;Osteichthyes;Cypriniformes; Balitoridae
拉丁屬名:硬骨魚綱;鯉形目;平鰭鰍科;Osteichthyes;Cypriniformes; Balitoridae
種 學 名:Vanmanenia lineata

識別特徵:

背鰭iii-8;臀鰭ii-5;胸鰭i—15一16;腹鰭i—8。側線鱗88——99。體長為體高的6.5—8.0倍,為體寬的5.8-7.o倍,為頭長的4.4—5.3倍,為尾柄長的7.7—1.6倍,為尾柄高的to.5—12.6倍,為背紹前距的2.o一2.t倍,為腹鰭前距的1.9——2.0倍。頭長為頭高的1.7—2.2倍,為頭寬的1.o一1.2倍,為吻長的1.6—1.8倍,為眼徑的5.0-6.7倍,為眼間距的2.2—2.7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2—1.4倍。頭寬為口寬的3.2—4.0倍。體細長,前段圓筒形,後段稍側扁,背緣呈淺弧形.腹面平坦。頭稍低乎。吻端圓鈍,邊緣較厚;吻長約為眼後頭長的2倍。口下位,較小,呈弧形。唇肉質,上唇表面無明顯乳突,下唇表面具4個分葉狀的大乳突,上下唇在口角處相連。下頜前緣稍外露,表面具放射狀的溝和脊。上唇與吻端之間具較寬而深的吻溝.延伸到口角。吻溝前的吻褶分為3葉,葉端略尖細,大個體的葉端常持化為3條次級吻須。吻褶葉間具2對小吻須,外側須約為眼徑的1/3,內側須呈乳突狀。口角須2對,外側l對稍大於外側吻須,內側1對乳突狀。鼻孔較大,具較發達的鼻瓣。眼較小,側上位。眼間寬闊,平坦。鰓裂自胸鰭起點的前上緣擴展到頭部的腹面。鱗細小,為皮膜所覆蓋,頭背部及胸腹鰭起點間前l/3的腹面無鱗。側線完全,自體側中部平直地延伸到尾鰭基部。背鰭基長約與吻長相等,起點在吻端至尾鰭基部的中點或稍前。臀鰭基長約為背鰭基長的一半,鰭條壓倒後末端接近或達到尾鰭基部。偶鰭平展,較短小,末端圓鈍,基部不具肉質鰭柄。胸鰭基長稍短於吻長,起點在鰓裂上角的垂直下方,外緣近橢圓形,末端約伸達胸鰭腋部至腹鰭起點間的約3/4處。腹鰭起點與背鰭起點相對或稍後,基部背側具14、於眼徑的皮質蠟瓣,腹紹似扇形,末端接近或稍超過肛門。肛門約在腹鰭腋部至臀鰭起點間的3/5處。尾鰭長略大於頭長,末端凹形,下葉稍長c固定標本體背側棕褐色,腹面淺黃。頭背部具蟲蝕狀的黑斑紋,橫跨白頭後至尾鰭基部的體背具8—9個團狀大黑斑,沿側線及其上下的體側各有1道不連續的縱形暗帶.其中以沿側線的1條較粗黑。腹鰭結瓣和尾鰭基部各有1黑色斑點。各鰭均具由黑色斑點組成的條紋,其中背鰭和尾鰭有3—4條,其它各鰭l一2條。

地理分布:

西江水系。

廣西分布區:

陽朔 臨桂 靈川 永福 龍勝

鯉形目(一)

鯉形目魚類適應性很強;有耐非洲及東南亞熱帶高水溫的鮁亞科魚類,也有耐西伯利亞嚴寒的鮈屬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