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薄鰍

短薄鰍

短薄鰍,屬鯉形目薄鰍屬,淡水底棲小型魚類,雜食性。體呈筒狀,鱗細或退化,鰾形小,外包以骨質殼。本科魚的最大耳石在橢圓囊中。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及其附近島嶼之淡水區,非洲摩洛哥與衣索比亞亦有分布。

基本信息

綱:

魚綱

目:

鯉形目

科:

鰍科

屬:

薄鰍

鰍科
Cobitidae
分類:鯉形目
種類:台灣地區計有魚種3種
生態:淡水底棲小型魚類,雜食性。
鰍科Cobitidae:體呈筒狀,鱗細或退化,上頜邊緣僅由前頜骨形成,咽喉齒1排,齒數常較多,有6至8或更多的須,其中常有一或兩對吻須,一或兩對頜須,還常有鼻須或頤須。胸鰭與腹鰭均不向左右平展。鰾形小,外包以骨質殼。本科魚的最大耳石在橢圓囊中。本科共分3個亞科10餘屬50多種。常作藥用的有泥鰍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Cantor)、大鱗泥鰍M.mizo1epis(Gunther)、滇泥鰍M.mohoityyunnanNichols等。
鰍科成員除了的長相和鯉形目同胞差異很大,身體多為拉長的側扁或圓筒形,頭部平扁。口小、居下位,上頜由前頜骨形成,有一行下咽齒,沒有角質墊。眼睛很小,部分魚種眼下有刺,另有須3-6對,吻須2對,口角須有1或2對,頦須與鼻須則各1對或沒有。魚鰾分為兩室,前室有部分或全部被包於骨質囊中。身體及頭部滿布細小鱗片,有些魚種則僅留痕跡。側線有無則依魚種而異,背、臀鰭均短小。
鰍科成員多分布於歐亞大陸及其附近島嶼之淡水區,非洲摩洛哥與衣索比亞亦有分布,基本上各種水域皆有,但以具水流之環境較多。由於大部分魚種都具有「腸壁呼吸」能力,當水中溶氧不足時,可以直接吞吸空氣,因此可存活在低氧水域。鰍為夜行性魚類,主要以水生昆蟲和其他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也會攝食植物碎屑、藻類及浮游生物等。目前全球共2亞科18屬110種左右,台灣紀錄2亞科3屬3種。在台灣,大家最熟悉的泥鰍現在多半為人工養殖,以藥補或煮食為多,是高經濟性的魚種。

鯉形目(一)

鯉形目魚類適應性很強;有耐非洲及東南亞熱帶高水溫的鮁亞科魚類,也有耐西伯利亞嚴寒的鮈屬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