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氏擬腹吸鰍

麥氏擬腹吸鰍

麥氏擬腹吸鰍(學名:Pseudogastromyzon myersi)為平鰭鰍科擬腹吸鰍屬的魚類,是中國的特有種。分布於廣東東江水系和九龍江、香港等。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廣東香港。香港上游溪流常見的淡水魚。一如其他爬鰍科魚類,這個品種亦是體長而頭扁,口部位於下方,胸鰭和腹鰭寬闊平張,形成吸盤狀的吸附器官,可依附在湍溪的石塊和卵石表面。軀幹褐黃色,背部有九至十個棕黑色斑點,側面也有不規則的棕黑斑點。

基本信息

分類信息

麥氏擬腹吸鰍學名: Pseudogastromyzon myersi)為 平鰭鰍科擬腹吸鰍屬的 魚類,是中國的 特有種

分布範圍

分布於 廣東東江水系和 九龍江香港等。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廣東香港。

 形態特徵

背鰭Ⅲ~6~7;臀鰭Ⅱ~5;胸鰭Ⅰ~17~18;腹鰭Ⅰ~9。側線鱗65[(21~22)/(9~11~V)]75。
體長為體高的5.3~6.3(平均5.8)倍,為體寬的4.5~5.3(4.8)倍,為頭長的4.1~4.8(4.4)倍。頭長為頭高的1.6~1.8(1.8)倍,為頭寬的0.9~1.1(1.0)倍,為吻長的1.7~1.8(1.7)倍,為眼徑的5.0~5.5(5.2)倍,為眼間距的1.8~2.2(2.0)倍,為尾柄長的1.8~2.2(2.0)倍,為尾柄高的2.4~2.7(2.5)。頭寬為口裂。體長,圓筒形,體高小於體寬。尾柄稍側扁,尾柄長大於尾柄高。吻端圓鈍,邊緣較薄,吻長大於眼後頭長。吻背側具刺狀疣突。口下位,弧形,口寬略大於頭寬的1/3。上唇無明顯乳突,下唇寬厚,有3條線狀皮脊從口角平行延伸向中部,其中第2條皮脊向前,在下唇中部前緣相連,將前緣皮脊左右分開,後緣皮脊稍向後彎,不相連,在第2條皮脊和後緣皮脊之間的唇中部還有幾條相互交錯的短皮脊,由此組成不呈“品”字形的皮質吸著器。上下唇在口角處相連。下頜稍外露。上唇與吻端之間具吻溝,延伸到口角。吻褶分3葉,邊緣乳突不明顯,或排列為3-3-3或4-3-4。吻褶葉間有2對小吻須。口角須叉對。眼側上位,較小,腹面不可見。眼間較寬。鼻孔具鼻瓣。鰓孔小;僅限於頭背側,下緣不達胸鰭基部。鱗小,埋於皮膜之下。頭背及胸鰭基部上方的體背側無鱗,腹部裸露可達腹鰭腋部之後,但不及肛門。側線完全。但在胸鰭基部上方無鱗片,僅有側線孔,此後,側線正常,平直延伸至尾鰭基部。
背鰭基短,起點較腹鰭起點稍後,距吻端較離尾柄基部較遠或相等。臀鰭基亦短,壓倒後末端接近或超過尾鰭基。偶鰭平展,末端圓鈍。胸鰭起點約在眼後緣下方,末端超過腹鰭起點。胸鰭起點到腹鰭起點的距離約等於腹鰭起點至肛門的距離。腹鰭基部具發達的肉質鰭瓣,鰭端接近肛門。肛門約位於腹鰭腋部至臀鰭起點間的1/3處。尾鰭斜截。[

習性

生活習性\
繁殖習性\

鯉形目(一)

鯉形目魚類適應性很強;有耐非洲及東南亞熱帶高水溫的鮁亞科魚類,也有耐西伯利亞嚴寒的鮈屬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