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華吸鰍

埔里華吸鰍

埔里華吸鰍(學名:Sinogastromyzon puliensis),俗名石貼仔、畚箕魚,為輻鰭魚綱鯉形目平鰭鰍科的其中一種,是台灣的特有物種。台灣農委會2009年04月01日公告為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IUCN並未列入。

基本信息

簡介

埔里華吸鰍 埔里華吸鰍

埔里華吸鰍S.puliensisLiang,吻褶分3葉,唇具乳突。口角須2對;臀鰭前方具1根細弱扁平的硬刺,腹鰭條Vi,17,基部具發達的肌肉瓣。肛門為腹鰭所覆蓋。側線鱗60左右。鰓裂稍擴展到頭部腹面。左右腹鰭聯合成吸盤狀。為棲息于山溪流水中的底棲小型魚類。分布於台灣埔里大肚溪。

分布

本魚僅分布於台灣大甲溪至高屏溪等河川中、上游。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埔里大肚溪。[1]

深度

水深0至10米。

特徵

本魚體縱扁延長呈圓筒狀,腹部扁平。眼小,口下位,具4對須。魚體為淺黃或黑綠色,鱗片細小。胸鰭極寬大平展,腹鰭後緣癒合呈吸盤。尾柄部具4至6個鞍狀斑,尾鰭凹形,體長可達9厘米。

生態

本魚為初級淡水魚,棲息於溪流中、上游水流湍急之高溶氧區域。為底棲性魚類,平時平貼於石頭上,屬雜食性,以岩石附生藻類和水生昆蟲為食。

經濟利用

非食用魚,但因花紋及生態特殊,可做為觀賞魚。

觀賞魚導航(二)

觀賞魚只是指那些具有觀賞價值的有鮮艷色彩或奇特形狀的魚類。它們分布在世界各地,品種不下數千種。它們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有的來自溫帶地區,有的來自熱帶地區。它們有的以色彩絢麗而著稱,有的以形狀怪異而稱奇,有的以稀少名貴而聞名。在世界觀賞魚市場中,它們通常由三大品系組成,即溫帶淡水觀賞魚、熱帶淡水觀賞魚和熱帶海水觀賞魚。

鯉形目(一)

鯉形目魚類適應性很強;有耐非洲及東南亞熱帶高水溫的鮁亞科魚類,也有耐西伯利亞嚴寒的鮈屬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