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紋薄鰍

斑紋薄鰍最初是由Wu(1939)描述的一個新種,身體稍延長,側扁,體長52.5-78mm。生態習性不詳。無漁業價值,分布於廣西的灕江水系。

基本信息


簡介:

斑紋薄鰍:L.zebra(Wu);Zebraspinedloach

斑紋薄鰍(Leptobotiazebra)最初是由Wu(1939)描述的一個新種,當時定名為斑紋沙鰍(Botiazebra),後來Chen(1980)根據眼下刺不分叉將其改歸為薄鰍屬的物種。本研究通過對線粒體DNA細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測定和分析,發現斑紋薄鰍和薄鰍屬(除斑紋薄鰍)物種間的平均遺傳距離為0.177,和中華沙鰍屬物種美麗沙鰍(Sinibotiapulcher)的平均遺傳距離僅為0.057。系統發育分析發現斑紋薄鰍並未和薄鰍屬的物種聚在一起,而是和中華沙鰍屬物種美麗沙鰍聚在一起形成姐妹群。進一步對斑紋薄鰍進行形態學特徵檢視,發現該物種具有頰部裸露無鱗、頦部具一對紐狀突起等中華沙鰍屬魚類的特徵,但又具有眼下刺簡單不分叉的薄鰍屬魚類的特徵。結合分子數據分析的結果,將斑紋薄鰍訂正為中華沙鰍屬的物種,其命名為斑紋沙鰍(Sinibotiazebra)。

形態特徵:

身體稍延長,側扁。頦下有一對紐狀突起。眼下刺不分叉。頭長為眼徑的9.3-12.0倍。頰部被鱗。側線完全。顱頂無囟門。腹鰭末端不過肛門。身體具有14-16條不規則的分枝或不分枝的垂直條紋。體長52.5-78mm。生態習性不詳。無漁業價值。分布於廣西的灕江水系。

鯉形目(一)

鯉形目魚類適應性很強;有耐非洲及東南亞熱帶高水溫的鮁亞科魚類,也有耐西伯利亞嚴寒的鮈屬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