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華吸鰍

四川華吸鰍

四川華吸鰍(學名:Sinogastromyzon szechuanensis)為平鰭鰍科華吸鰍屬的魚類。在中國,分布於長江上游各支流等,主要棲息于山溪激流環境。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四川。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四川華吸鰍 四川華吸鰍

體寬短,平扁。吻須、口角須各2對。鰓裂稍擴展至頭部腹面。胸鰭基部的背面及其後緣至腹鰭基部的體側裸露。胸、腹鰭左右平展,胸鰭起點在眼的前方,末端超過腹鰭起點,腹鰭左右相連成吸盤狀,尾鰭凹形。

底棲小型魚類。體型特化,腹鰭成吸盤狀,吸附在水流湍急的山澗溪流礫石上,能匍匐跳躍前進。

四川華吸鰍 四川華吸鰍

分布

我國特有魚類,主要分布於長江上游及各支流當中。

繁殖

每年的5月份,在急流石灘上產卵,卵粘附於礫石上發育。相關的保護措施提供參考,於2009年通過人工授精獲得四川華吸鰍受精卵,對其胚胎和仔魚的發育過程進行了觀察和描述。四川華吸鰍的受精卵呈淺黃色,卵膜徑較小(1.85 mm±0.23 mm),具粘性。在水溫26.3~27.8℃下,胚體經歷22 h34 min發育成仔魚出膜;初孵仔魚全長4.39 mm±0.21 mm,肌節37對;日齡4 d時,卵黃囊吸收完畢,進入外營養期;日齡65 d時,鱗片長齊,進入幼魚期。整個早期發育過程歷時65 d 22 h 34 min。

觀賞性

四川華吸鰍 四川華吸鰍

四川華吸鰍常被魚友們作為原生魚進行飼養,它的形態極其可愛, 能長時間吸附於缸壁,以附著於缸壁的藻類為食。但其飼養難度很大,需要清潔的水質和高氧的環境,同時對溫度要求也很高,夏季高於28度會造成其死亡。

早期發育

四川華吸鰍的受精卵呈淺黃色,卵膜徑較小(1.85mm±0.23mm),具粘性。在水溫26.3~27.8℃下,胚體經歷22h34min發育成仔魚出膜;初孵仔魚全長4.39mm±0.21mm,肌節37對;日齡4d時,卵黃囊吸收完畢,進入外營養期;日齡65d時,鱗片長齊,進入幼魚期。整個早期發育過程歷時65d22h34min。

鯉形目(一)

鯉形目魚類適應性很強;有耐非洲及東南亞熱帶高水溫的鮁亞科魚類,也有耐西伯利亞嚴寒的鮈屬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