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名著(共六卷)》

六大名著(共六卷) 內容簡介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浩如煙海,經典之作比比皆是,這套六大名著在原有《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的基礎上,又收入了《東周列國志》和《封神演義》兩部歷史名著。其古樸大方的設計、精緻的印刷,非常適於閱讀和收藏,同時也是您饋贈親友的佳品。

六大名著(共六卷) 本書目錄

《紅樓夢》 《西遊記》 《封神演義》
《水滸傳》 《三國演義》 《東周列國志》

紅樓夢
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
第三回賈雨村夤緣復舊職 林黛玉拋父進京都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蘆僧亂判葫蘆案
第五回遊幻境指迷十二釵 飲仙醪曲演紅樓夢
第六回賈寶玉初試雲雨情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
第七回送宮花賈璉戲熙鳳 宴寧府寶玉會秦鍾
第八回比通靈金鶯微露意 探寶釵黛玉半含酸
第九回戀風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頑童鬧學堂
第十回金寡婦貪利權受辱 張太醫論病細窮源
第十一回 慶壽辰寧府排家宴 見熙鳳賈瑞起淫心
第十二回 王熙鳳毒設相思局 賈天祥正照風月鑒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龍禁尉 王熙鳳協理寧國府
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館揚州城 賈寶玉路謁北靜王
第十五回 王鳳姐弄權鐵檻寺 秦鯨卿得趣饅頭庵
第十六回 賈元春才選鳳藻宮 秦鯨卿夭逝黃泉路
第十七回 大觀園試才題對額 榮國府歸省慶元宵
第十八回 隔珠簾父女勉忠勤 搦湘管姊弟裁題詠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語 意綿綿靜日玉生香
第二十回 王熙鳳正言彈妒意 林黛玉俏語謔嬌音
第二十一回賢襲人嬌嗔箴寶玉 俏平兒軟語救賈璉
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 制燈迷賈政悲讖語
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艷曲警芳心
第二十四回醉金剛輕財尚義俠 痴女兒遺帕惹相思
第二十五回魘魔法姊弟逢五鬼 紅樓夢通靈遇雙真
第二十六回蜂腰橋設言傳心事 瀟湘館春困發幽情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
第二十八回蔣玉菡情贈茜香羅 薛寶釵羞籠紅麝串
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還禱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第三十回 寶釵借扇機帶雙敲 齡官劃薔痴及局外
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雙星
第三十二回訴肺腑心迷活寶玉 含恥辱情烈死金釧
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動唇舌 不肖種種大承笞撻
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錯里錯以錯勸哥哥
第三十五回白玉釧親嘗蓮葉羹 黃金鶯巧結梅花絡
第三十六回繡鴛鴦夢兆絳芸軒 識分定情悟梨香院
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 蘅蕪苑夜擬菊花題
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 薛蘅蕪諷和螃蟹詠
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開合 情哥哥偏尋根究底
第四十回 史太君兩宴大觀園 金鴛鴦三宣牙牌令
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紅院劫遇母蝗蟲
第四十二回蘅蕪君蘭言解疑癖 瀟湘子雅謔補余香
第四十三回閒取樂偶攢金慶壽 不了情暫撮土為香
第四十四回變生不測鳳姐潑醋 喜出望外平兒理妝
第四十五回金蘭契互剖金蘭語 風雨夕悶制風雨詞
第四十六回尷尬人難免尷尬事 鴛鴦女誓絕鴛鴦偶
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調情遭苦打 冷郎君懼禍走他鄉
第四十八回濫情人情誤思遊藝 慕雅女雅集苦吟詩
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第五十回 蘆雪庵爭聯即景詩 暖香塢雅制春燈謎
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編懷古詩 胡庸醫亂用虎狼藥
第五十二回俏平兒情掩蝦須鐲 勇晴雯病補雀金裘
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 榮國府元宵開夜宴
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陳腐舊套 王熙鳳效戲彩斑衣
第五十五回辱親女愚妾爭閒氣 欺幼主刁奴蓄險心
第五十六回敏探春興利除宿弊 時寶釵小惠全大體
第五十七回慧紫鵑情辭試忙玉 慈姨媽愛語慰痴顰
第五十八回杏子陰假鳳泣虛凰 茜紗窗真情揆痴理
第五十九回柳葉渚邊嗔鶯咤燕 絳雲軒里召將飛符
第六十回 茉莉粉替去薔薇硝 玫瑰露引來茯苓霜
第六十一回投鼠忌器寶玉瞞贓 判冤決獄平兒行權
第六十二回憨湘雲醉眠芍藥茵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 死金丹獨艷理親喪
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題五美吟 浪蕩子情遺九龍佩
第六十五回賈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
第六十六回情小妹恥情歸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門
第六十七回見土儀顰卿思故里 聞秘事鳳姐訊家童
第六十八回苦尤娘賺入大觀園 酸鳳姐大鬧寧國府
第六十九回弄小巧用借劍殺人 覺大限吞生金自逝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雲偶填柳絮詞
第七十一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鴛鴦女無意遇鴛鴦
第七十二回王熙鳳恃強羞說病 來旺婦倚勢霸成親
第七十三回痴丫頭誤拾繡春囊 懦小姐不問累春風
第七十四回惑奸讒抄檢大觀園 矢孤介杜絕寧國府
第七十五回開夜宴異兆發悲音 賞中秋新詞得佳讖
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淒清 凹晶館聯詩悲寂寞
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風流 美優伶斬情歸水月
第七十八回老學士閒征詭畫詞 痴公子杜撰芙蓉誄
第七十九回薛文龍悔娶河東獅 賈迎春誤嫁中山狼
第八十回 美香菱屈受貪夫棒 王道士胡謅妒婦方
第八十一回占旺相四美釣游魚 奉嚴詞兩番入家塾
第八十二回老學究講義警頑心 病瀟湘痴魂驚惡夢
第八十三回省宮闈賈元妃染恙閨閫薛寶釵吞聲
第八十四回試文字寶玉始提親 探驚風賈環重結怨
第八十五回賈存周報升郎中任 薛文起復惹放流刑
第八十六回受私賄老官翻案牘 寄閒情淑女解琴書
第八十七回感深秋撫琴悲往事 坐禪寂走火入邪魔
第八十八回博庭歡寶玉贊孤兒 正家法賈珍鞭悍仆
第八十九回人亡物在公子填詞 蛇影杯弓顰卿絕粒
第九十回 失綿衣貧女耐嗷嘈 送果品小郎驚叵測
第九十一回縱淫心寶蟾工設計 布疑陣寶玉妄談禪
第九十二回評女傳巧姐慕賢良 玩母珠賈政參聚散
第九十三回甄家僕投靠賈家門 水月庵掀翻風月案
第九十四回宴海棠賈母賞花妖 失寶玉通靈知奇禍
第九十五回因訛成實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寶玉瘋顛
第九十六回瞞訊息鳳姐設奇謀 泄機關顰兒迷本性
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斷痴情 薛寶釵出閨成大禮
第九十八回苦絳珠魂歸離恨天 病神瑛淚灑相思地
第九十九回守官箴惡奴同破例 閱邸報老舅自擔驚
第一零零回破好事香菱結深恨 悲遠嫁寶玉感離情
第一零一回大觀園月夜感幽魂 散花寺神簽驚異兆
第一零二回寧國府骨肉病災襟 大觀園符水驅妖孽
第一零三回施毒計金桂自焚身 昧真禪雨村空遇舊
第一零四回醉金剛小鰍生大浪 痴公子余痛觸前情
第一零五回錦衣軍查抄寧國府 驄馬使彈劾平安州
第一零六回王熙鳳致禍抱羞慚 賈太君禱天消禍患
第一零七回散余資賈母明大義 復世職政老沐天恩
第一零八回強歡笑蘅蕪慶生辰 死纏綿瀟湘聞鬼哭
第一零九回候芳魂五兒承錯愛 還孽債迎女返真元
第一一零回史太君壽終歸地府 王鳳姐力詘失人心
第一一一回鴛鴦女殉主登太虛 狗彘奴欺天招伙盜
第一一二回活冤孽妙尼遭大劫 死讎仇趙妾赴冥曹
第一一三回懺宿冤鳳姐托村嫗 釋舊憾情婢感痴郎
第一一四回王熙鳳歷幻返金陵 甄應嘉蒙恩還玉闕
第一一五回惑偏私惜春矢素志 證同類寶玉失相知
第一一六回得通靈幻境悟仙緣 送慈柩故鄉全孝道
第一一七回阻超凡佳人雙護玉 欣聚黨惡子獨承家
第一一八回記微嫌舅兄欺弱女 驚謎語妻妾諫痴人
第一一九回中鄉魁寶玉卻塵緣 沐皇恩賈家延世澤
第一二零回甄士隱詳說太虛情 賈雨村歸結紅樓夢 返回

《西遊記》
第1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2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第3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第4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第5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第6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第7回  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8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第9回  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第10回 二將軍宮門鎮鬼唐太宗地府還魂
第11回 還壽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禹正空門
第12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觀音顯相比化金蟬
第13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雙叉嶺伯欽留僧
第14回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第15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鷹愁澗意馬收韁
第16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黑風山怪竊裟
第17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
第18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高老莊行者除魔
第19回 雲棧洞悟空收入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第20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半山中八戒爭先
第21回 護法設莊留大聖須彌靈吉定風魔
第22回 八戒大戰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淨
第23回 三藏不忘本四聖試禪心
第24回 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莊觀行者竊人參
第25回 鎮元仙趕捉取經僧 孫行者大鬧五莊觀
第26回 孫悟空三島求方觀世音甘泉活樹
第27回 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
第28回 花果山群妖聚義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29回 脫難江流來國土承恩八戒轉山林
第30回 邪魔侵正法意馬憶心猿
第31回 豬八戒義激猴王孫行者智降妖怪
第32回 平頂山功曹傳信蓮花洞木母逢災
第33回 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
第34回 魔頭巧算困心猿大聖騰挪騙寶貝
第35回 外道施欺正性 心猿獲寶伏邪魔
第36回 心猿正處諸緣伏劈破傍門見月明
第37回 鬼王夜謁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嬰兒
第38回 嬰兒問母知邪正金木參玄見假真
第39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間生
第40回 嬰兒戲化禪心亂猿馬刀歸木母空
第41回 心猿遭火敗木母被魔擒
第42回 大聖殷勤拜南海觀音慈善縛紅孩
第43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龍子捉鼉回
第44回 法身元運逢車力 心正妖邪度脊關
第45回 三清觀大聖留名 車遲國猴王顯法
第46回 外道弄強欺正法 心猿顯聖滅諸邪
第47回 聖增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第48回 魔弄寒風飄大雪 僧思拜佛履層冰
第49回 三藏有災沉水宅 觀者救難現魚籃
第50回 情亂性從因愛欲 神昏心動遇魔頭
第51回 心猿空用千般計 水火無功難煉魔
第52回 悟空大鬧金既洞 如來暗示主人公
第53回 禪主吞餐懷鬼孕 黃舉運水解邪胎
第54回 法性西來送女國 心猿定計脫煙花
第55回 色邪淫或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壞身
第56回 神狂誅革寇  道昧放心猿
第57回 真行考落伽山訴苦 假猴王水簾洞卷文
策58回 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
第59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孫行者一調芭蕉扇
第60回 牛魔工罷戰赴華筵 孫行者二調芭蕉扇
第61回 豬八戒助為敗魔王 孫行者三調芭蕉扇
第62回 滌垢洗心惟掃塔縛魔歸正乃修身
第63回 二增盪怪鬧龍宮群聖除邪獲寶貝
第64回 荊棘嶺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談詩
第65回 長邢假設小雪者四眾皆遭大厄難
第66回 諸神遭毒手彌勒縛妖魔
第67回 拯救駐羅禪性穩脫離穢污道心請
第68回 朱紫國唐僧論前世 孫行者施為三折肽
第69回 心主夜間修藥物 君王筵上論妖邪
第70回 妖魔寶放煙沙火 悟空計盜紫金鈴
第71回 行者假名降怪流 現者現象優妖王
第72回 盤絲洞七倩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
第73回 情因舊恨生災毒 心主這龐幸破光
第74回 長庚傳報廢頭狠 行者施為變化能
第75回 心猿鑽造陰陽竅 魔王還歸大道真
第76回 心神居會廉歸性 木母同降怪體美
第77回 群廉斯本性 一體拜真如
第78回 比丘憐子造陰神 金殿識魔校道德
第79回 尋調擒妖造老壽 當前正主救嬰兒
第80回 奼女青陽成配偶 心猿護主識妖邪
第81回 鎮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眾尋師
第82回 奼大求陽元神護道
第83回 心猿識得丹頭   奼女還歸本性
第84回 難滅伽持國大黨 法王成正體天然
第85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計吞禪
第86回 木母助威徵怪物 金公施法滅妖邪
第87回 鳳仙郡冒天止雨 孫大聖勸善施霖
第88回 禪到玉華施法會 心猿木母接門人
第89回 黃獅精虛設釘把宴 金木上計鬧豹頭山
第90回 師獅接受同歸一 盜道纏禪靜九靈
第91回 金平府元夜視燈 玄英洞唐僧供狀
第92回 三僧大胡青龍山 四星扶捉犀牛怪
第93回 給鄧園問古談因 天竺國朝王遇偶
第94回 四僧宴樂御花園 一怪空懷情慾喜
第95回 假合真形擒玉兔 真陰歸正會靈元
第96回 寇員外喜待高僧 唐長老不貪富貴
第97回 金酬外護遭魔蟄 聖顯幽魂救本原
第98回 猿熟馬馴方脫殼 功成行滿見真如
第99回 九九數完魔滅盡 三三行滿道歸根
第100回 徑回東土  五聖成真  返回

《三國演義》
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
第三回議溫明董卓叱丁原饋金珠李肅說呂布
第四回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
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第六回焚金闕董卓行兇 匿玉璽孫堅背約
第七回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第九回除暴徒呂布助司徒犯長安李倔聽賈詡
第十回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
第十一回 劉皇叔北海救孔融呂溫侯濮陽破曹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讓徐州 曹孟德大戰呂布
第十三回 李倔郭汜大交兵 楊奉董承雙救駕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駕幸許都呂奉先乘夜襲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孫伯符大戰嚴白虎
第十六回 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育水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
第十八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敦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瞞許田打圍 董國舅內閣受詔
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
第二十二回袁曹各起馬步三軍關張共擒王劉二將
第二十三回禰正平裸衣罵賊 吉太醫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國賊行兇殺貴妃 皇叔敗走投袁紹
第二十五回屯土山關公約三事救白馬曹操解重圍
第二十六回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雲長掛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壽侯五關斬六將
第二十八回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
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斬于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
第三十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
第三十一回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
第三十二回奪冀州袁尚爭鋒 決漳河許攸獻計
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
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聽密語劉皇叔躍馬過檀溪
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隱淪 單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
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草廬
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
第三十九回荊州城公子三求計博望坡軍師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
第四十一回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
第四十二回張翼德大鬧長坂橋劉豫州敗走漢津口
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
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會蔣乾中計
第四十六回用奇計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
第四十七回闞澤密獻詐降書 龐統巧授連環計
第四十八回宴長江曹操賦詩 鎖戰船北軍用武
第四十九回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
第五十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
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諸葛亮智辭魯肅 趙子龍計取桂陽
第五十三回關雲長義釋黃漢升孫仲謀大戰張文遠
第五十四回吳國太佛寺看新郎劉皇叔洞房續佳偶
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孫夫人 孔明二氣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銅雀台 孔明三氣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柴桑口臥龍弔喪 耒陽縣鳳雛理事
第五十八回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須棄袍
第五十九回許褚裸衣斗馬超 曹操抹書間韓遂
第六十回 張永年反難楊修 龐士元議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趙雲截江奪阿斗 孫權遺書退老瞞
第六十二回取培關楊高授首 攻雒城黃魏立功
第六十三回諸葛亮痛哭龐統 張翼德義釋嚴顏
第六十四回孔明定計捉張任 楊阜借兵破馬超
第六十五回馬超大戰葭萌關 劉備自領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關雲長單刀赴會 伏皇后為國捐生
第六十七回曹操平定漢中地 張遼威震逍遙津
第六十八回甘寧百騎劫魏營 左慈擲杯戲曹操
第六十九回卜周易管輅知機 討漢賊五臣死節
第七十回 猛張飛智取瓦口隘老黃忠計奪天盪山
第七十一回占對山黃忠逸待勞據漢水趙雲寡勝少
第七十二回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玄德進位漢中王 雲長攻拔襄陽郡
第七十四回龐令明抬櫬決死戰關雲長放水淹七軍
第七十五回關雲長刮骨療毒 呂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
第七十七回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治風疾神醫身死 傳遺命奸雄數終
第七十九回兄逼弟曹植賦詩 侄陷叔劉封伏法
第八十回 曹丕廢帝篡炎劉 漢王正位繼大統
第八十一回急兄仇張飛遇害 雪弟恨先主興兵
第八十二回孫權降魏受九錫 先主征吳賞六軍
第八十三回戰驍亭先主得仇人守江口書生拜大將
第八十四回陸遜營燒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陣圖
第八十五回劉先主遺詔託孤兒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難張溫秦宓逞天辯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征南寇丞相大興師抗天兵蠻王初受執
第八十八回渡瀘水再縛番王 識詐降三擒孟獲
第八十九回武鄉侯四番用計 南蠻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 驅巨獸六破蠻兵 燒藤甲七擒孟獲
第九十一回祭瀘水漢相班師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趙子龍力斬五將 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朗
第九十四回諸葛亮乘雪破羌兵司馬懿克日擒孟達
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
第九十六回孔明揮淚斬馬謖 周魴斷髮賺曹休
第九十七回討魏國武侯再上表破曹兵姜維詐獻書
第九十八回追漢軍王雙受誅 襲陳倉武侯取勝
第九十九回諸葛亮大破魏兵 司馬懿入寇西蜀
第一百回 漢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陣辱仲達
第百零一回出隴上諸葛妝神 奔劍閣張合中計
第百零二回司馬懿占北原渭橋諸葛亮造木牛流馬
第百零三回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
第百零四回隕大星漢丞相歸天見木像魏都督喪膽
第百零五回武侯預伏錦囊計 魏主拆取承露盤
第百零六回公孫淵兵敗死襄平司馬懿詐病賺曹爽
第百零七回魏主歸政司馬氏 姜維兵敗牛頭山
第百零八回丁奉雪中奮短兵 孫峻席間施密計
第百零九回困司馬漢將奇謀 廢曹芳魏家果報
第百一十回文鴦單騎退雄兵 姜維背水破大敵
第百十一回鄧士載智取姜伯約諸葛誕義討司馬昭
第百十二回救壽春於詮死節 取長城伯約鏖兵
第百十三回丁奉定計斬孫琳 姜維斗陣破鄧艾
第百十四回曹髦驅車死南闕 姜維棄糧勝魏兵
第百十五回詔班師後主信讒 托屯田姜維避禍
第百十六回鍾會分兵漢中道 武侯顯聖定軍山
第百十七回鄧士載偷度陰平 諸葛瞻戰死綿竹
第百十八回哭祖廟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爭功
第百十九回假投降巧計成虛話再受禪依樣畫葫蘆
第百二十回薦杜預老將獻新謀降孫皓三分歸一統 返回

《水滸傳》
第一回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
第二回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第四回 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台山
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銷金帳花和尚大鬧桃花村
第六回 九紋龍剪徑赤松林魯智深火燒瓦官寺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頭刺配滄州道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
第九回 柴進門招天下客 林沖棒打洪教頭
第十回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陸虞候火燒草料場
第十一回 朱貴水亭施號箭 林沖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沖落草 汴京城楊志賣刀
第十三回 先鋒東郭爭功 青面獸北京鬥武
第十四回 赤發鬼醉臥靈官殿晁天王認義東溪村
第十五回 吳學空說三阮撞籌 公孫作畫應七星聚義
第十六回 楊志押送金銀擔   吳用智取生辰綱
第十七回 花和尚單打二龍山 青面辣雙奪寶珠寺
第十八回 美髯公智穩插翅虎 寧公明私入顯然天王
第十九回 林沖水寨大並火  晁蓋梁山小奪泊
第二十回 梁山泊義士尊晁蓋 鄆城縣月夜走劉唐
第二十一回虔波大鬧鄆城縣 朱仝義釋宋公明
第二十二回閻婆大鬧鄆城縣  朱仝義釋宋公明
第二十三回 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風武松打虎
第二十四回王波貪賄說風情 鄆哥不仇鬧茶肆
第二十五 王婆計啜西門慶 淫婦蘊含鴆武大朗
第二十六回偷骨殖何九叔送喪   供人頭武二朗設祭
第二十七回母夜叉孟州道賣人肉 武都頭十字坡遇張青
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鎮安平寨 施恩義奪快話林
第二十九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蔣鬥神
第三十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鬧飛雲浦
第三十一回張都臨血濺鴛鴦樓 武行者夜走蜈蚣嶺
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   錦毛虎義釋宋江
第三十三回宋朝江夜看小鰲山 花榮大市清風寨
第三十四回鎮三山大鬧青州道 霹靂火夜走瓦礫場
第三十五回石將軍村店寄書  小李文梁山射雁
第三十六回梁山泊吳用舉開戴宗  揭陽嶺宋江逢李俊
第三十七回沒遮蘭追趕及時雨 船火兒大鬧當陽江
第三十八回及時雨會神行太保 黑鏇風斗浪裏白跳
第三十九回當陽樓寬敞江噙反詩 梁山泊載宗傳假信
第四十回 梁山泊動法場 白友廟英雄小聚義
第四十一回滿意江智取無為軍 張順活捉黃文炳
第四十二回還道村受三卷天書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第四十三回楣李逵剪徑劫單人 黑鏇風泊嶺殺四虎
第四十四回錦豹子小徑逢戴宗 病關索長街遇石秀
第四十五回楊雄醉罵潘巧雲  石和智殺裴如海
第四十六回病關索大鬧翠屏山 拚命三火燒祝家店
第四十七回撲天雕雙修生死書 宋公明一打祝家莊
第四十八回一丈青單捉王矮虎 宋公明兩打祝家莊
第四十九回解珍解寶雙越獄  孫立孫新大劫牢
第五十回 吳學空雙掌連環計 宋公明三打祝家莊
第五十一回插翅虎枷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誤失小衙內
第五十二回李逵打死殷天錫  柴進失陷高唐州
第五十三回戴宗智取公孫勝  李逵斧劈羅真人
第五十四回入雲龍鬥法破高謙 黑鏇風擰穴救柴進
第五十五回高太尉大興三路兵 呼延灼擺布連環馬
第五十六回吳用賺金鈴吊掛  宋江鬧西嶽華山
第五十七回 徐寧教使鉤鐮槍 宋江大破連環馬
第五十八回三山聚義打青州眾虎同心歸水泊
第五十九回 吳用賺金鈴吊掛宋江鬧西嶽華山
第六十回 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
第六十一回吳用智賺玉麒麟張順夜鬧金沙渡
第六十二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場石秀跳樓
第六十三回宋江兵打北京城  關勝議取梁山泊
第六十四回呼延灼月夜賺關勝 關勝議取梁山泊
第六十五回托塔天王夢中顯聖 浪裏白跳水上報冤
第六十六回時遷火燒翠雲樓  吳用智取大名府
第六十七回宋江賞馬步三軍  關勝降水火二將
第六十八回宋公明夜打曾頭市 盧俊義活抻史文恭
第六十九回東平府誤陷九紋龍 宋公明義釋雙松將
第七十回 沒羽箭飛石打英雄 宋公明棄糧擒壯士
第七十一回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第七十二回柴進簪花入禁苑  李逵元夜鬧東京
第七十三回黑鏇風喬捉鬼  梁山泊雙獻頭
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撲擎天柱 李逵壽張喬坐衙
第七十五回活閻羅倒船偷御酒  黑鏇風扯沼罵欽差
第七十六回吳加亮布四斗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
第七十七回梁山泊十面里伏 宋公明兩贏童貫
第七十八回十節度議取梁山泊  宋公明一敗高太尉
第七十九回劉唐放火燒戰船 宋江兩敗高太尉
第八十回 張順鑿漏海穌船 宋江一敗高太尉
第八十一回燕青月夜遇道君 戴宗定計出樂和
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買市  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第八十三回 宋公明奉詔破大遼   陳橋驛滴淚斬小卒
第八十四回宋公明兵打蘇州城盧俊義大戰玉田縣
第八十五回 宋公明夜度益津關吳學究智取文安縣
第八十六回 宋公明大戰獨鹿山  盧俊義兵陷表青石峪
第八十七回 宋公明大戰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將
第八十八回顏統軍陣列混天象宋公明夢授玄女法
第八十九回 宋公明破陣成功 宿太尉分布恩降詔
第九十回 五台山宋江參禪 雙林鎮燕青遇敵
第九十一回宋公明兵度黃河 盧俊義賺城黑夜
第九十二回振軍威小李廣神箭   打蓋郡智多星密籌
第九十三回李逵夢鬧天池  宋江兵分兩路
第九十四回關勝義降三將  李逵莽陷眾人
第九十五回宋公明忠感后土 喬道清術敗寧兵
第九十六回幻魔君術窘五龍山   入雲龍兵百穀嶺
第九十七回陳罐諫官升安撫 瓊英處女做先鋒
第九十八回張清緣配瓊英  吳用計鴆鄔梨
第九十九回花和尚解脫緣纏井   混江龍水灌太原城
第一百回 張清瓊英雙建功 陳罐宋江同奏捷
第一百一回謀墳地陰險產逆 蹈春陽妖艷重生奸
第一百二回王慶因奸吃官司 龔端被打師軍犯
第一百三回張管營因妾弟喪身   范節級為表史醫臉
第一百四回段家莊重招新女婿  房山寨雙並舊強人
第一百五回宋公明避暑療軍兵  喬道清迴風燒賊冠
第一百六回書生談知卻強敵    水軍汩沒契約堅賊
第一百七回宋江大勝紀山軍 朱武打破六花陣
第一百八回喬道清興霧取城 小鏇風藏炮擊賊
第一百九回王慶渡江被捉   宋江剿冠成功
第一百十回燕青秋林渡射雁 宋江東京城獻俘
第一百十一回 張順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了解潤州城
第一百十二回 盧俊義分兵宣州道   宋公明大戰毗陵垓
第一百十三回 混江龍太湖小結義宋公明蘇州大會垓
第一百十四回 寧海軍宋江弔孝 涌金門張順歸神
第一百十五回 張順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寧海軍
第一百十六回 盧俊義大戰昱嶺關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第一百十七回 睦州城箭射鄧元覺 烏龍嶺神助宋公明
第一百十八回 盧俊義大戰昱嶺關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第一百十九回 魯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錦還鄉
第一百二十回 宋公明神聚蓼兒窪 徽宗帝夢遊梁山泊 返回

《東周列國志》
第一回  周宣王童謠發令  杜大夫厲鬼報冤
第二回  褒人贖罪獻美女  幽王烽火戲諸侯
第三回  犬戎主大鬧鈰京  周平王東遷洛邑
第四回  秦文公郊天應夢  鄭莊公掘地見母
第五回寵虢公周鄭交質 衛石厚州吁弒君
第六回衛石臘大義滅親 鄭莊公假命伐宋
第七回公孫閼爭車射考叔公子翠獻諂賊隱公
第八回立新君華督行賂 敗戎兵鄭忽辭婚
第九回齊侯送文姜婚魯 祝聃射周王中肩
第十回楚熊通僭號稱王 鄭祭足被脅立庶
第十一回 宋莊公貪賂搏兵 鄭祭足殺婿逐主
第十二回 衛宣公築台納媳 高渠彌乘間易君
第十三回 魯桓公夫婦如齊 鄭子直君臣為戮
第十四回 衛侯朔抗王入國 齊襄公出獵遇鬼
第十五回 雍大夫計殺無知 魯莊公乾時大戰
第十六回 釋檻囚鮑叔薦仲  戰長勺曹劌敗齊
第十七回 宋國納賂誅長萬 楚王杯酒虜息媯
第十八回 曹沫手劍劫齊侯 桓公舉火爵寧戚
第十九回 擒傅暇厲公復國 殺子頹惠王反正
第二十回 晉獻公違卜立驪姬楚成王平亂相子文
第二一回 管夷吾智辨俞兒 齊桓公兵定孤竹
第二二回 公子友兩定魯君 齊皇子獨對委蛇
第二三回 衛懿公好鶴亡國 齊桓公興兵伐楚
第二四回 盟召陵禮款楚大夫會葵邱義戴周天子
第二五回 智荀息假途滅虢 窮百里飼牛拜相
第二六回 歌����百里認妻 獲陳寶穆公證夢
第二七回 驪姬巧計殺申生 獻公臨終囑荀息
第二八回 里克兩弒孤主穆公一平晉亂
第二十九回 晉惠公大誅群臣 管夷吾病榻論相
第三 十回 秦晉大戰龍門山 穆姬登台要大赦
第三十一回 晉惠公怒殺慶鄭 介子推割股啖君
第三十二回 晏蛾兒逾牆殉節 群公子大鬧朝堂
第三十三回 宋公伐齊納子昭 楚人伏兵劫盟主
第三十四回 宋襄公假仁失眾 齊姜氏乘醉遣夫
第三十五回 晉重耳周遊列國 秦懷嬴重婚公子
第三十六回 晉呂�S夜焚公宮 秦穆公再平晉亂
第三十七回 介子推守志焚綿上  太叔帶怙寵入宮中
第三十八回 周襄王避亂居鄭 晉文公守信降原
第三十九回 柳下惠授詞卻敵 晉文公伐衛破曹
第四 十回 先軫詭謀激子玉 晉楚城濮大交兵
第四十一回 連谷城子玉自殺 踐土壇晉侯主盟
第四十二回 周襄王河陽受覲 衛元�I公館對獄
第四十三回 智寧俞假鴆救主 老燭武縋城說秦
第四十四回 叔詹據鼎抗晉侯 弦高假命犒秦軍
第四十五回 晉襄公墨��敗秦 先元帥免胃殉翟
第四十六回 楚商臣宮中弒父 秦穆公崤谷封屍
第四十七回 弄玉吹簫雙跨鳳 趙盾背秦立靈公
第四十八回 刺先克五將亂晉 召士會壽余紿秦
第四十九回 公子鮑厚施買國 齊懿公竹池遇變
第五 十回 東門遂援立子接 趙宣子桃園強諫
第五十一回 責趙盾董狐直筆斗椒絕纓大會
第五十二回 公子宋嘗黿構逆 陳靈公袒服戲朝
第五十三回 楚莊王納諫復陳 晉景公出師救鄭
第五十四回 荀林父縱屬亡師 孟侏儒托優悟主
第五十五回 華元登床劫子反 老人結草亢杜回
第五十六回 蕭夫人登台笑客 逢醜父易服免君
第五十七回 娶夏姬巫臣逃晉 圍下宮程嬰匿孤
第五十八回 說秦伯魏相迎醫 報魏��養叔獻藝
第五十九回 寵胥童晉國大亂 誅岸賈趙氏復興
第六 十回 智武子分軍肆敵 �墾舫僑�將鬥力
第六十一回 晉悼公駕楚會蕭魚  孫林父因歌逐獻公
第六十二回 諸侯同心圍齊國 晉臣合計逐欒盈
第六十三回 老祁奚力救羊舌 小范鞅智劫魏舒
第六十四回 曲沃城欒盈滅族 且於門杞梁死戰
第六十五回 弒齊光崔慶專權 納衛�b寧喜擅政
第六十六回 殺寧喜子�H出奔 戮崔杼慶封獨相
第六十七回 盧蒲癸計逐慶封 楚靈王大合諸侯
第六十八回 賀��祁師曠辨新聲  散家財陳氏買齊國
第六十九回 楚靈王挾詐滅陳蔡  晏平仲巧辯服荊蠻
第七 十回 殺三兄楚平王即位劫齊魯晉昭公尋盟
第七十一回 晏平仲二桃殺三士  楚平王娶媳逐世子
第七十二回 棠公尚捐軀奔父難  伍子胥微服過昭關
第七十三回 伍員吹簫乞吳市 專諸進炙刺王僚
第七十四回 囊瓦懼謗誅無極 要離貪名刺慶忌
第七十五回 孫武子演陣斬美姬  蔡昭侯納質乞吳師
第七十六回 楚昭王棄郢西奔 伍子胥掘墓鞭屍
第七十七回 泣秦庭申包胥借兵  退吳師楚昭王返國
第七十八回 會夾谷孔子卻齊 墮三都聞人伏法
第七十九回 歸女樂黎彌阻孔子  棲會稽文種通宰��
第八 十回  夫差違諫釋越 句踐竭力事吳
第八十一回 美人計吳宮寵西施  言語科子貢說列國
第八十二回 殺子胥夫差爭歃 納蒯�Z子路結纓
第八十三回 誅華勝葉公定楚 滅夫差越王稱霸
第八十四回 智伯決水灌晉陽 豫讓擊衣報襄子
第八十五回 樂羊子怒啜中山羹  西門豹喬河伯婦
第八十六回 吳起殺妻求將  騶忌鼓琴取相
第八十七回 說秦君衛鞅變法 辭鬼谷孫臏下山
第八十八回 孫臏佯狂脫禍  龐涓兵敗桂陵
第八十九回 馬陵道萬弩射龐涓  鹹陽市五牛分商鞅
第九 十回  蘇秦合從相六國張儀被激往秦邦
第九十一回 學讓國燕噲召兵 偽獻地張儀欺楚
第九十二回 賽舉鼎秦武王絕脛莽赴會楚懷王陷秦
第九十三回 趙主父餓死沙邱宮  孟嘗君偷過函谷關
第九十四回 馮諼彈鋏客孟嘗 齊王糾兵伐桀宋
第九十五回 說四國樂毅滅齊   驅火牛田單破燕
第九十六回 藺相如兩屈秦王 馬服君單解韓圍
第九十七回 死范睢計逃秦國 假張祿廷辱魏使
第九十八回 質平原秦王索魏齊  敗長平白起坑趙
第九十九回 武安君含冤死杜郵  呂不韋巧計歸異人
第一 百回  魯仲連不肯帝秦信陵君竊符救趙
第一百一回 秦王滅周遷九鼎 廉頗敗燕殺二將
第一百二回 華陰道信陵敗蒙驁  胡盧河龐��斬劇辛
第一百三回 李國舅爭權除黃歇  樊於期傳檄討秦王
第一百四回 甘羅童年取高位 ���蔽備�亂秦宮
第一百五回 茅焦解衣諫秦王 李牧堅壁卻桓(齒奇)
第一百六回 王敖反間殺李牧 田光刎頸薦荊軻
第一百七回 獻地圖荊軻鬧秦庭  論兵法王翦代李信
第一百八回 兼六國混一輿圖 號始皇建立郡縣 返回

《封神演義》
第一回紂王女媧宮進香
第二回賞州侯蘇護反商
第三回姬昌解圍進妲己
第四回  恩州驛狐狸死妲己
第五回  雲中子進劍除妖
第六回  紂王無道造炮烙
第七回  費仲計廢姜皇后
第八回  方弼方相反朝歌
第九回  商容九間殿死節
第十回  姬伯燕山收雷震
第十一回 里城囚西伯侯
第十二回 陳塘關哪吒出世
第十三回 太乙真人收石磯
第十四回 哪吒現蓮花化身
第十五回 崑崙山子牙下山
第十六回 子牙火燒琵琶精
第十七回 蘇妲己置造蠆盆
第十八回 子牙諫主隱溪
第十九回 伯邑考進貢贖罪
第二十回  散宜生私通費尤
第二十一回 文王誇官逃五關
第二十二回 西伯侯文王吐子
第二十三回 文王夜夢飛熊兆
第二十四回 渭水文王聘子牙
第二十五回 蘇妲己請妖赴宴
第二十六回 妲己設計害比干
第二十七回 太師回兵陳十策
第二十八回 西伯兵伐崇侯虎
第二十九回 斬侯虎文王託孤
第三十回  周紀激反武成王
第三十一回 聞太師驅兵追襲
第三十二回 黃天化潼關會父
第三十三回 黃飛虎泗水大戰
第三十四回 飛虎歸周見子牙
第三十五回 晁田兵探西岐事
第三十六回 張桂芳奉詔西征
第三十七回 姜子牙一上崑崙
第三十八回 四聖西岐會子牙
第三十九回 姜子牙冰凍岐山
第四十回  四天王遇丙靈公
第四十一回 聞太師兵伐西岐
第四十二回 黃花山收鄧辛張陶
第四十三回 聞大師西岐大戰
第四十四回 子牙魂游崑崙山
第四十五回 燃燈議破十絕陣
第四十六回 廣成子破金光陣
第四十七回 公明輔佐聞太師
第四十八回 陸壓獻計射公明
第四十九回 武王失陷紅沙陣
第五十回  三姑計擺天河陣
第五十一回 子牙劫營破聞仲
第五十二回 絕龍嶺聞仲歸天
第五十三回 鄧九公奉敕西征
第五十四回 土行孫立功顯耀
第五十五回 土行孫歸服西岐
第五十六回 子牙設計收九公
第五十七回 冀州侯蘇護伐西岐
第五十八回 子牙西岐逢呂岳
第五十九回 殷洪下山收四將
第六十回  馬元下山助段洪
第六十一回 太極圖殷洪絕命
第六十二回 張山李錦伐西岐
第六十三回 申公豹說反殷郊
第六十四回 羅宣火焚西岐城
第六十五回 殷郊岐山受犁鋤
第六十六回 洪錦西岐城大戰
第六十七回 姜子牙金台拜將
第六十八回 首陽山夷齊阻兵
第六十九回 孔宣兵阻金雞嶺
第七十回  準提道人收孔宣
第七十一回 姜子牙三路分兵
第七十二回 廣成子三謁碧游
第七十三回 青龍關飛虎折兵
第七十四回 哼哈二將顯神通
第七十五回 土行孫盜騎陷身
第七十六回 鄭倫捉將取汜水關
第七十七回 老子一�k化三清
第七十八回 三教會破誅仙陣
第七十九回 穿雲關四將被擒
第八十回  楊任大破瘟癀陣
第八十一回 子牙潼關遇痘神
第八十二回 三教大會萬仙陣
第八十三回 三大士收伏獅象□��
第八十四回 子牙兵取臨潼關
第八十五回 鄧芮二侯歸周主
第八十六回 澠池縣五嶽歸天
第八十七回 土行孫夫妻陣亡
第八十八回 武王白魚跳龍舟
第八十九回 紂王敲骨剖孕婦
第九十回  子牙捉神荼鬱壘
第九十一回 蟠龍嶺燒鄔文化
第九十二回 楊戩哪吒收七怪
第九十三回 金吒智取遊魂關
第九十四回 文煥怒斬殷破敗
第九十五回 子牙暴紂王十罪
第九十六回 子牙發柬擒妲己
第九十七回 摘星樓紂王自焚
第九十八回 周武王鹿台散財
第九十九回 姜子牙歸國封神
第一百回  武王封侯列國諸侯 返回

六大名著(共六卷) 文章節選

《紅樓夢》 《西遊記》 《封神演義》
《水滸傳》 《三國演義》 《東周列國志》

《紅樓夢》:

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斷痴情
薛寶釵出閨成大禮

話說黛玉到瀟湘館門口, 紫鵑說了一句話,更動了心

,一時吐出血來,幾乎暈倒. 虧了還同著秋紋,兩個人挽扶著黛玉到屋裡來.那時秋紋去後,紫鵑雪雁守著,見他漸漸甦醒過來, 問紫鵑道:"你們守著哭什麼?"紫鵑見他說話明白,倒放了心了,因說:"姑娘剛才打老太太那邊回來, 身上覺著不大好,唬的我們沒了主意,所以哭了."黛玉笑道:"我那裡就能夠死呢."這一句話沒完,又喘成一處.原來黛玉因今日聽得寶玉寶釵的事情,這本是他數年的心病,一時急怒,所以迷惑了本性.及至回來吐了這一口血,心中卻漸漸的明白過來,把頭裡的事一字也不記得了.這會子見紫鵑哭,方模糊想起傻大姐的話來, 此時反不傷心,惟求速死,以完此債.這裡紫鵑雪雁只得守著,想要告訴人去,怕又象上次招得鳳姐兒說他們失驚打怪的.

那知秋紋回去, 神情慌遽.正值賈母睡起中覺來,看見這般光景,便問怎么了.秋 紋嚇的連忙把剛才的事回了一遍. 賈母大驚說:"這還了得!"連忙著人叫了王夫人鳳姐過來,告訴了他婆媳兩個.鳳姐道:"我都囑咐到了,這是什麼人走了風呢.這不更是一件難事了嗎.賈母道:"且別管那些,先瞧瞧去是怎么樣了."說著便起身帶著王夫人鳳姐等過來看視. 見黛玉顏色如雪,並無一點血色,神氣昏沉,氣息微細.半日又咳嗽了一陣, 丫頭遞了痰盒,吐出都是痰中帶血的.大家都慌了.只見黛玉微微睜眼,看見賈母在他旁邊,便喘吁吁的說道:"老太太,你白疼了我了!"賈母一聞此言,十分難受,便道:"好孩子,你養著罷,不怕的."黛玉微微一笑,把眼又閉上了.外面丫頭進來回鳳姐道:"大夫來了."於是大家略避.王大夫同著賈璉進來,診了脈,說道:"尚不妨事.這是鬱氣傷肝,肝不藏血,所以神氣不定.如今要用斂陰止血的藥,方可望好."王大夫說完,同著賈璉出去開方取藥去了.

賈母看黛玉神氣不好, 便出來告訴鳳姐等道:"我看這孩子的病,不是我咒他,只 怕難好.你們也該替他預備預備,沖一衝.或者好了,豈不是大家省心.就是怎么樣,也不至臨時忙亂. 咱們家裡這兩天正有事呢."鳳姐兒答應了.賈母又問了紫鵑一回,到底不知是那個說的. 賈母心裡只是納悶,因說:"孩子們從小兒在一處兒頑,好些是有的. 如今大了懂的人事,就該要分別些,才是做女孩兒的本分,我才心裡疼他.若是他心裡有別的想頭,成了什麼人了呢!我可是白疼了他了.你們說了,我倒有些不放心."因回到房中,又叫襲人來問.襲人仍將前日回王夫人的話並方才黛玉的光景述了一遍.賈母道:"我方才看他卻還不至糊塗,這個理我就不明白了.咱們這種人家,別的事自然沒有的, 這心病也是斷斷有不得的.林丫頭若不是這個病呢,我憑著花多少錢都使得. 若是這個病,不但治不好,我也沒心腸了."鳳姐道:"林妹妹的事老太太倒不必張心,橫豎有他二哥哥天天同著大夫瞧看.倒是姑媽那邊的事要緊.今日早起聽見說,房子不差什么就妥當了, 竟是老太太,太太到姑媽那邊,我也跟了去,商量商量.就只一件,姑媽家裡有寶妹妹在那裡,難以說話,不如索性請姑媽晚上過來,咱們一夜都說結 了,就好辦了."賈母王夫人都道:"你說的是.今日晚了,明日飯後咱們娘兒們就過去."說著,賈母用了晚飯.鳳姐同王夫人各自歸房.不提.

且說次日鳳姐吃了早飯過來, 便要試試寶玉,走進裡間說道:"寶兄弟大喜,老爺 已擇了吉日要給你娶親了. 你喜歡不喜歡?"寶玉聽了,只管瞅著鳳姐笑,微微的點點頭兒. 鳳姐笑道:"給你娶林妹妹過來好不好?"寶玉卻大笑起來.鳳姐看著,也斷不透他是明白是糊塗, 因又問道:"老爺說你好了才給你娶林妹妹呢,若還是這么傻,便不給你娶了."寶玉忽然正色道:"我不傻,你才傻呢."說著,便站起來說:"我去瞧瞧林妹妹,叫他放心."鳳姐忙扶住了,說:"林妹妹早知道了.他如今要做新媳婦了,自然害羞, 不肯見你的."寶玉道:"娶過來他到底是見我不見?"鳳姐又好笑,又著忙,心裡想:"襲人的話不差. 提了林妹妹,雖說仍舊說些瘋話,卻覺得明白些.若真明白了,將來不是林妹妹, 打破了這個燈虎兒,那饑荒才難打呢."便忍笑說道:"你好好兒的便見你,若是瘋瘋顛顛的, 他就不見你了."寶玉說道:"我有一個心,前兒已交給林妹妹了.他要過來,橫豎給我帶來,還放在我肚子裡頭."鳳姐聽著竟是瘋話,便出來看著賈母笑.賈母聽了, 又是笑,又是疼,便說道:"我早聽見了.如今且不用理他,叫襲人好好的安慰他.咱們走罷."

說著王夫人也來. 大家到了薛姨媽那裡,只說惦記著這邊的事來瞧瞧.薛姨媽感 激不盡,說些薛蟠的話.喝了茶,薛姨媽才要人告訴寶釵,鳳姐連忙攔住說:"姑媽不必告訴寶妹妹."又向薛姨媽陪笑說道:"老太太此來,一則為瞧姑媽,二則也有句要緊的話特請姑媽到那邊商議. "薛姨媽聽了,點點頭兒說:"是了."於是大家又說些閒話便回來了.

當晚薛姨媽果然過來,見過了賈母,到王夫人屋裡來,不免說起王子騰來,大家落 了一回淚. 薛姨媽便問道:"剛才我到老太太那裡,寶哥兒出來請安還好好兒的,不過略瘦些, 怎么你們說得很利害?"鳳姐便道:"其實也不怎么樣,只是老太太懸心.目今老爺又要起身外任去, 不知幾年才來.老太太的意思,頭一件叫老爺看著寶兄弟成了家也放心, 二則也給寶兄弟沖沖喜,借大妹妹的金瑣壓壓邪氣,只怕就好了."薛姨媽心裡也願意, 只慮著寶釵委屈,便道:"也使得,只是大家還要從長計較計較才好."王夫人便按著鳳姐的話和薛姨媽說,只說:"姨太太這會子家裡沒人,不如把裝奩一概免. 明日就打發蝌兒去告訴蟠兒,一面這裡過門,一面給他變法兒撕擄官事."並不提寶玉的心事,又說:"姨太太,既作了親,娶過來早早好一天,大家早放一天心."正說著, 只見賈母差鴛鴦過來候信.薛姨媽雖恐寶釵委屈,然也沒法兒,又見這般光景,只得滿口應承. 鴛鴦回去回了賈母.賈母也甚喜歡,又叫鴛鴦過來求薛姨媽和寶釵說明原故, 不叫他受委屈.薛姨媽也答應了.便議定鳳姐夫婦作媒人.大家散了.王夫人姊妹不免又敘了半夜話兒.

次日,薛姨媽回家將這邊的話細細的告訴了寶釵,還說:"我已經應承了."寶釵始 則低頭不語,後來便自垂淚.薛姨媽用好言勸慰解釋了好些話.寶釵自回房內,寶琴隨去解悶. 薛姨媽才告訴了薛蝌,叫他明日起身,"一則打聽審詳的事,二則告訴你哥哥一個信兒,你即便回來."

薛蝌去了四日,便回來回復薛姨媽道:"哥哥的事上司已經準了誤殺,一過堂就要 題本了, 叫咱們預備贖罪的銀子.妹妹的事,說`媽媽做主很好的,趕著辦又省了好些銀子, 叫媽媽不用等我,該怎么著就怎么辦罷.'"薛姨媽聽了,一則薛蟠可以回家,二則完了寶釵的事, 心裡安放了好些.便是看著寶釵心裡好象不願意似的,"雖是這樣,他是女兒家, 素來也孝順守禮的人,知我應了,他也沒得說的."便叫薛蝌:"辦泥金庚帖, 填上八字,即叫人送到璉二爺那邊去.還問了過禮的日子來,你好預備.本來咱們不驚動親友,哥哥的朋友是你說的`都是混帳人',親戚呢,就是賈王兩家,如今賈家是男家, 王家無人在京里.史姑娘放定的事,他家沒有請咱們,咱們也不用通知.倒是把張德輝請了來,托他照料些,他上幾歲年紀的人,到底懂事."薛蝌領命,叫人送帖過去.

次日賈璉過來,見了薛姨媽,請了安,便說:"明日就是上好的日子,今日過來回姨 太太,就是明日過禮罷.只求姨太太不要挑飭就是了."說著,捧過通書來.薛姨媽也謙遜了幾句,點頭應允.賈璉趕著回去回明賈政.賈政便道:"你回老太太說,既不叫親友們知道,諸事寧可簡便些.若是東西上,請老太太瞧了就是了,不必告訴我."賈璉答應,進內將話回明賈母.

這裡王夫人叫了鳳姐命人將過禮的物件都送與賈母過目,並叫襲人告訴寶玉.那 寶玉又嘻嘻的笑道:"這裡送到園裡,回來園裡又送到這裡.咱們的人送,咱們的人收,何苦來呢."賈母王夫人聽了,都喜歡道:"說他糊塗,他今日怎么這么明白呢."鴛鴦等忍不住好笑,只得上來一件一件的點明給賈母瞧,說:"這是金項圈,這是金珠首飾,共八十件.這是妝蟒四十匹.這是各色綢緞一百二十匹.這是四季的衣服共一百二十件.外面也沒有預備羊酒,這是折羊酒的銀子."賈母看了都說"好",輕輕的與鳳姐說道":你去告訴姨太太, 說:不是虛禮,求姨太太等蟠兒出來慢慢的叫人給他妹妹做來就是了. 那好日子的被褥還是咱們這裡代辦了罷."鳳姐答應了,出來叫賈璉先過去,又叫周瑞旺兒等,吩咐他們:"不必走大門,只從園裡從前開的便門內送去,我也就過去.這門離瀟湘館還遠,倘別處的人見了,囑咐他們不用在瀟湘館裡提起."眾人答應著送禮而去. 寶玉認以為真,心裡大樂,精神便覺得好些,只是語言總有些瘋傻.那過禮的回來都不提名說姓,因此上下人等雖都知道,只因鳳姐吩咐,都不敢走漏風聲.

且說黛玉雖然服藥,這病日重一日.紫鵑等在旁苦勸,說道:"事情到了這個分兒, 不得不說了. 姑娘的心事,我們也都知道.至於意外之事是再沒有的.姑娘不信,只拿寶玉的身子說起,這樣大病,怎么做得親呢.姑娘別聽瞎話,自己安心保重才好."黛玉微笑一笑,也不答言,又咳嗽數聲,吐出好些血來.紫鵑等看去,只有一息奄奄,明知勸不過來, 惟有守著流淚,天天三四趟去告訴賈母.鴛鴦測度賈母近日比前疼黛玉的心差了些, 所以不常去回.況賈母這幾日的心都在寶釵寶玉身上,不見黛玉的信兒也不大提起,只請太醫調治罷了.

黛玉向來病著,自賈母起,直到姊妹們的下人,常來問候.今見賈府中上下人等都 不過來, 連一個問的人都沒有,睜開眼,只有紫鵑一人.自料萬無生理,因扎掙著向紫鵑說道: "妹妹,你是我最知心的,雖是老太太派你伏侍我這幾年,我拿你就當我的親妹妹."說到這裡,氣又接不上來.紫鵑聽了,一陣心酸,早哭得說不出話來.遲了半日,黛玉又一面喘一面說道:"紫鵑妹妹,我躺著不受用,你扶起我來靠著坐坐才好."紫鵑道: "姑娘的身上不大好,起來又要抖摟著了."黛玉聽了,閉上眼不言語了.一時又要起來.紫鵑沒法,只得同雪雁把他扶起,兩邊用軟枕靠住,自己卻倚在旁邊.

黛玉那裡坐得住, 下身自覺硌的疼,狠命的撐著,叫過雪雁來道:"我的詩本子." 說著又喘.雪雁料是要他前日所理的詩稿,因找來送到黛玉跟前.黛玉點點頭兒,又抬眼看那箱子.雪雁不解,只是發怔.黛玉氣的兩眼直瞪,又咳嗽起來,又吐了一口血.雪雁連忙回身取了水來,黛玉漱了,吐在盒內.紫鵑用絹子給他拭了嘴.黛玉便拿那絹子指著箱子,又喘成一處,說不上來,閉了眼.紫鵑道:"姑娘歪歪兒罷."黛玉又搖搖頭兒.紫鵑料是要絹子,便叫雪雁開箱,拿出一塊白綾絹子來.黛玉瞧了,撂在一邊,使勁說道: "有字的."紫鵑這才明白過來,要那塊題詩的舊帕,只得叫雪雁拿出來遞給黛玉.紫鵑勸道:"姑娘歇歇罷,何苦又勞神,等好了再瞧罷."只見黛玉接到手裡,也不瞧詩,扎掙著伸出那隻手來狠命的撕那絹子, 卻是只有打顫的分兒,那裡撕得動.紫鵑早已知他是恨寶玉, 卻也不敢說破,只說:"姑娘何苦自己又生氣!"黛玉點點頭兒,掖在袖裡,便叫雪雁點燈.雪雁答應,連忙點上燈來.

黛玉瞧瞧,又閉了眼坐著,喘了一會子,又道:"籠上火盆."紫鵑打諒他冷.因說道 :"姑娘躺下,多蓋一件罷.那炭氣只怕耽不住."黛玉又搖頭兒.雪雁只得籠上,擱在地下火盆架上. 黛玉點頭,意思叫挪到炕上來.雪雁只得端上來,出去拿那張火盆炕桌.那黛玉卻又把身子欠起,紫鵑只得兩隻手來扶著他.黛玉這才將方才的絹子拿在手中,瞅著那火點點頭兒,往上一撂.紫鵑唬了一跳,欲要搶時,兩隻手卻不敢動.雪雁又出去拿火盆桌子,此時那絹子已經燒著了.紫鵑勸道:"姑娘這是怎么說呢."黛玉只作不聞, 回手又把那詩稿拿起來,瞧了瞧又撂下了.紫鵑怕他也要燒,連忙將身倚住黛玉,騰出手來拿時, 黛玉又早拾起,撂在火上.此時紫鵑卻夠不著,乾急.雪雁正拿進桌子來,看見黛玉一撂,不知何物,趕忙搶時,那紙沾火就著,如何能夠少待,早已烘烘的著了.雪雁也顧不得燒手,從火里抓起來撂在地下亂踩,卻已燒得所余無幾了.那黛玉把眼一閉,往後一仰,幾乎不曾把紫鵑壓倒.紫鵑連忙叫雪雁上來將黛玉扶著放倒,心裡突突的亂跳.欲要叫人時,天又晚了,欲不叫人時,自己同著雪雁和鸚哥等幾個小丫頭, 又怕一時有什麼原故.好容易熬了一夜.到了次日早起,覺黛玉又緩過一點兒來.飯 後, 忽然又嗽又吐,又緊起來.紫鵑看著不祥了,連忙將雪雁等都叫進來看守,自己卻來回賈母. 那知到了賈母上房,靜悄悄的,只有兩三個老媽媽和幾個做粗活的丫頭在那裡看屋子呢. 紫鵑因問道:"老太太呢?"那些人都說不知道.紫鵑聽這話詫異,遂到寶玉屋裡去看,竟也無人.遂問屋裡的丫頭,也說不知.紫鵑已知八九,"但這些人怎么竟這樣狠毒冷淡!"又想到黛玉這幾天竟連一個人問的也沒有,越想越悲,索性激起一腔悶氣來, 一扭身便出來了.自己想了一想,"今日倒要看看寶玉是何形狀!看他見了我怎么樣過的去! 那一年我說了一句謊話他就急病了,今日竟公然做出這件事來!可知天下男子之心真真是冰寒雪冷,令人切齒的!"一面走,一面想,早已來到怡紅院.只見院門虛掩,裡面卻又寂靜的很.紫鵑忽然想到:"他要娶親,自然是有新屋子的,但不知他這新屋子在何處? "正在那裡徘徊瞻顧,看見墨雨飛跑,紫鵑便叫住他.墨雨過來笑嘻嘻的道:"姐姐在這裡做什麼?"紫鵑道:"我聽見寶二爺娶親,我要來看看熱鬧兒.誰知不在這裡,也不知是幾兒."墨雨悄悄的道:"我這話只告訴姐姐,你可別告訴雪雁 他們. 上頭吩咐了,連你們都不叫知道呢.就是今日夜裡娶,那裡是在這裡,老爺派璉二爺另收拾了房子了. "說著又問:"姐姐有什麼事么?"紫鵑道:"沒什麼事,你去罷."墨雨仍舊飛跑去了. 紫鵑自己也發了一回呆,忽然想起黛玉來,這時候還不知是死是活. 因兩淚汪汪,咬著牙發狠道:"寶玉,我看他明兒死了,你算是躲的過不見了!你過了你那如心如意的事兒,拿什麼臉來見我!"一面哭,一面走,嗚嗚咽咽的自回去了.還未到瀟湘館,只見兩個小丫頭在門裡往外探頭探腦的,一眼看見紫鵑,那一個便嚷道:"那不是紫鵑姐姐來了嗎."紫鵑知道不好了,連忙擺手兒不叫嚷,趕忙進去看時,只見黛玉肝火上炎, 兩ゴ紅赤.紫鵑覺得不妥,叫了黛玉的奶媽王奶奶來.一看,他便大哭起來.這紫鵑因王奶媽有些年紀,可以仗個膽兒,誰知竟是個沒主意的人,反倒把紫鵑弄得心裡七上八下.忽然想起一個人來,便命小丫頭急忙去請.你道是誰,原來紫鵑想起李宮裁是個孀居,今日寶玉結親,他自然迴避.況且園中諸事向系李紈料理,所以打發人去請他.

李紈正在那裡給賈蘭改詩,冒冒失失的見一個丫頭進來回說:"大奶奶,只怕林姑 娘好不了, 那裡都哭呢."李紈聽了,嚇了一大跳,也來不及問了,連忙站起身來便走,素雲碧月跟著,一頭走著,一頭落淚,想著:"姐妹在一處一場,更兼他那容貌才情真是寡二少雙,惟有青女素娥可以仿佛一二,竟這樣小小的年紀,就作了北邙鄉女!偏偏鳳姐想出一條偷梁換柱之計, 自己也不好過瀟湘館來,竟未能少盡姊妹之情.真真可憐可嘆."一頭想著,已走到瀟湘館的門口.裡面卻又寂然無聲,李紈倒著起忙來,想來必是已死,都哭過了,那衣衾未知裝裹妥當了沒有?連忙三步兩步走進屋子來.

裡間門口一個小丫頭已經看見,便說:"大奶奶來了."紫鵑忙往外走,和李紈走了 個對臉.李紈忙問:"怎么樣?"紫鵑欲說話時,惟有喉中哽咽的分兒,卻一字說不出.那眼淚一似斷線珍珠一般, 只將一隻手回過去指著黛玉.李紈看了紫鵑這般光景,更覺心酸,也不再問,連忙走過來.看時,那黛玉已不能言.李紈輕輕叫了兩聲,黛玉卻還微微的開眼,似有知識之狀,但隻眼皮嘴唇微有動意,口內尚有出入之息,卻要一句話一點淚也沒有了. 李紈回身見紫鵑不在跟前,便問雪雁.雪雁道:"他在外頭屋裡呢."李紈連忙出來,只見紫鵑在外間空床上躺著,顏色青黃,閉了眼只管流淚,那鼻涕眼淚把一個砌花錦邊的褥子已濕了碗大的一片.李紈連忙喚他,那紫鵑才慢慢的睜開眼欠起身來.李紈道:"傻丫頭,這是什麼時候,且只顧哭你的!林姑娘的衣衾還不拿出來給他換上, 還等多早晚呢.難道他個女孩兒家,你還叫他赤身露體精著來光著去嗎!"紫鵑聽了這句話, 一發止不住痛哭起來.李紈一面也哭,一面著急,一面拭淚,一面拍著紫鵑的肩膀說: "好孩子,你把我的心都哭亂了,快著收拾他的東西罷,再遲一會子就了不得了."正鬧著,外邊一個人慌慌張張跑進來,倒把李紈唬了一跳,看時卻是平兒.跑 進來看見這樣,只是呆磕磕的發怔.李紈道:"你這會子不在那邊,做什麼來了?"說著, 林之孝家的也進來了.平兒道:"奶奶不放心,叫來瞧瞧.既有大奶奶在這裡,我們奶奶就只顧那一頭兒了. "李紈點點頭兒.平兒道:"我也見見林姑娘."說著,一面往裡走,一面早已流下淚來. 這裡李紈因和林之孝家的道:"你來的正好,快出去瞧瞧去.告訴管事的預備林姑娘的後事. 妥當了叫他來回我,不用到那邊去."林之孝家的答應了,還站著.李紈道:"還有什麼話呢?"林之孝家的道:"剛才二奶奶和老太太商量了,那邊用紫鵑姑娘使喚使喚呢. "李紈還未答言,只見紫鵑道:"林奶奶,你先請罷.等著人死了我們自然是出去的, 那裡用這么......"說到這裡卻又不好說了,因又改說道:"況且我們在這裡守著病人, 身上也不潔淨.林姑娘還有氣兒呢,不時的叫我."李紈在旁解說道:"當真這林姑娘和這丫頭也是前世的緣法兒.倒是雪雁是他南邊帶來的,他倒不理會. 惟有紫鵑,我看他兩個一時也離不開."林之孝家的頭裡聽了紫鵑的話,未免不受用,被李紈這番一說,卻也沒的說,又見紫鵑哭得淚人一般,只好瞅著他微微的笑,因又說道:"紫鵑姑娘這些閒話倒不要緊,只是他卻說得,我可怎么回老太太呢.況且這話是告訴得二奶奶的嗎! "正說著,平兒擦著眼淚出來道:"告訴二奶奶什麼事?"林之孝家的將方才的話說了一遍. 平兒低了一回頭,說:"這么著罷,就叫雪姑娘去罷."

李紈道:"他使得嗎?"平兒走到李紈耳邊說了幾句,李紈點點頭兒道:"既是這么著,就 叫雪雁過去也是一樣的. "林之孝家的因問平兒道:"雪姑娘使得嗎?"平兒道:"使得,都是一樣. "林家的道:"那么姑娘就快叫雪姑娘跟了我去.我先去回了老太太和二奶奶去, 這可是大奶奶和姑娘的主意.回來姑娘再各自回二奶奶去."李紈道:"是了.你這么大年紀,連這么點子事還不耽呢."林家的笑道:"不是不耽,頭一宗這件事老太太和二奶奶辦的, 我們都不能很明白,再者又有大奶奶和平姑娘呢."說著,平兒已叫了雪雁出來. 原來雪雁因這幾日嫌他小孩子家懂得什麼,便也把心冷淡了.況且聽是老太太和二奶奶叫,也不敢不去.連忙收拾了頭,平兒叫他換了新鮮衣服.跟著林家的去了.隨後平兒又和李紈說了幾句話.李紈又囑咐平兒打那么催著林之孝家的叫他男人快辦了來.平兒答應著出來,轉了個彎子,看見林家的帶著雪雁在前頭走呢,趕忙叫住道:"我帶了他去罷,你先告訴林大爺辦林姑娘的東西去罷.奶奶那裡我替回就是了."

那林家的答應著去了.這裡平兒帶了雪雁到了新房子裡,回明了自去辦事.卻說雪雁看見這般光景, 想起他家姑娘,也未免傷心,只是在賈母鳳姐跟前不敢露出. 因又想道:"也不知用我作什麼,我且瞧瞧.寶玉一日家和我們姑娘好的蜜裡調油, 這時候總不見面了,也不知是真病假病.怕我們姑娘不依,他假說丟了玉,裝出傻子樣兒來,叫我們姑娘寒了心.他好娶寶姑娘的意思.我看看他去,看他見了我傻不傻.莫不成今兒還裝傻么!"一面想著,已溜到裡間屋子門口,偷偷兒的瞧.這時寶玉雖因失玉昏憒,但只聽見娶了黛玉為妻,真乃是從古至今天上人間第一件暢心滿意的事了, 那身子頓覺健旺起來,____只不過不似從前那般靈透,所以鳳姐的妙計百發百中----巴不得即見黛玉,盼到今日完姻,真樂得手舞足蹈,雖有幾句傻話,卻與病時光景大相懸絕了.雪雁看了,又是生氣又是傷心,他那裡曉得寶玉的心事,便各自走開.

這裡寶玉便叫襲人快快給他裝新, 坐在王夫人屋裡.看見鳳姐尤氏忙忙碌碌,再 盼不到吉時, 只管問襲人道:"林妹妹打園裡來,為什麼這么費事,還不來?"襲人忍著笑道:"等好時辰."回來又聽見鳳姐與王夫人道:"雖然有服,外頭不用鼓樂,咱們南邊規矩要拜堂的, 冷清清使不得.我傳了家內學過音樂管過戲子的那些女人來吹打,熱鬧些."王夫人點頭說:"使得."

一時大轎從大門進來, 家裡細樂迎出去,十二對宮燈,排著進來,倒也新鮮雅致. 儐相請了新人出轎.寶玉見新人蒙著蓋頭,喜娘披著紅扶著.下首扶新人的你道是誰, 原來就是雪雁.寶玉看見雪雁,猶想:"因何紫鵑不來,倒是他呢?"又想道:"是了,雪雁原是他南邊家裡帶來的,紫鵑仍是我們家的,自然不必帶來."因此見了雪雁竟如見了黛玉的一般歡喜.儐相贊禮拜了天地.請出賈母受了四拜,後請賈政夫婦登堂,行禮畢 ,送入洞房.還有坐床撒帳等事,俱是按金陵舊例.賈政原為賈母作主,不敢違拗,不信沖喜之說.那知今日寶玉居然象個好人一般,賈政見了,倒也喜歡,那新人坐了床便要揭起蓋頭的,鳳姐早已防備,故請賈母王夫人等進去照應.

寶玉此時到底有些傻氣, 便走到新人跟前說道:"妹妹身上好了?好些天不見了, 蓋著這勞什子做什麼!"欲待要揭去,反把賈母急出一身冷汗來.寶玉又轉念一想道:" 林妹妹是愛生氣的,不可造次."又歇了一歇,仍是按捺不住,只得上前揭了.喜娘接去蓋頭,雪雁走開,鶯兒等上來伺候.寶玉睜眼一看,好象寶釵,心裡不信,自己一手持燈,一手擦眼,一看,可不是寶釵么!只見他盛妝艷服,豐肩ガ體,鬟低鬢��,眼キ息微,真是荷粉露垂, 杏花煙潤了.寶玉發了一回怔,又見鶯兒立在旁邊,不見了雪雁.寶玉此 時心無主意,自己反以為是夢中了,呆呆的只管站著.眾人接過燈去,扶了寶玉仍舊坐下, 兩眼直視,半語全無.賈母恐他病發,親自扶他上床.鳳姐尤氏請了寶釵進入裡間床上坐下,寶釵此時自然是低頭不語.寶玉定了一回神,見賈母王夫人坐在那邊,便輕輕的叫襲人道:"我是在那裡呢?這不是做夢么?"襲人道:"你今日好日子,什麼夢不夢的混說.老爺可在外頭呢."寶玉悄悄兒的拿手指著道:"坐在那裡這一位美人兒是誰?" 襲人握了自己的嘴,笑的說不出話來,歇了半日才說道:"是新娶的二奶奶."眾人也 都回過頭去, 忍不住的笑.寶玉又道:"好糊塗,你說二奶奶到底是誰?"襲人道:"寶姑 娘. "寶玉道:"林姑娘呢?"襲人道:"老爺作主娶的是寶姑娘,怎么混說起林姑娘來." 寶玉道:"我才剛看見林姑娘了么,還有雪雁呢,怎么說沒有.你們這都是做什麼頑呢?"鳳姐便走上來輕輕的說道:"寶姑娘在屋裡坐著呢.別混說,回來得罪了他,老太太不依的."寶玉聽了,這會子糊塗更利害了.本來原有昏憒的病,加以今夜神出鬼沒,更叫他不得主意,便也不顧別的了,口口聲聲只要找林妹妹去.賈母等上前安慰,無奈他只是不懂. 又有寶釵在內,又不好明說.知寶玉舊病復發,也不講明,只得滿屋裡點起安息香來,定住他的神魂,扶他睡下.眾人鴉雀無聞,停了片時,寶玉便昏沉睡去.賈母等才得略略放心,只好坐以待旦,叫鳳姐去請寶釵安歇.寶釵置若罔聞,也便和衣在內暫歇. 賈政在外,未知內里原由,只就方才眼見的光景想來,心下倒寬了.恰是明日就是起程的吉日,略歇了一歇,眾人賀喜送行.賈母見寶玉睡著,也回房去暫歇.

次早, 賈政辭了宗祠,過來拜別賈母,稟稱:"不孝遠離,惟願老太太順時頤養.兒 子一到任所, 即修稟請安,不必掛念.寶玉的事,已經依了老太太完結,只求老太太訓誨. "賈母恐賈政在路不放心,並不將寶玉復病的話說起,只說:"我有一句話,寶玉昨夜完姻,並不是同房.今日你起身,必該叫他遠送才是.他因病沖喜,如今才好些,又是昨日一天勞乏,出來恐怕著了風.故此問你,你叫他送呢,我即刻去叫他,你若疼他,我就叫人帶了他來, 你見見,叫他給你磕頭就算了."賈政道:"叫他送什麼,只要他從此以後認真念書,比送我還喜歡呢."賈母聽了,又放了一條心,便叫賈政坐著,叫鴛鴦去如此如此, 帶了寶玉,叫襲人跟著來.鴛鴦去了不多一會,果然寶玉來了,仍是叫他行禮.寶玉見了父親,神志略斂些,片時清楚,也沒什麼大差.賈政吩咐了幾句,寶玉答應了.賈政叫人扶他回去了,自己回到王夫人房中,又切實的叫王夫人管教兒子,斷不可如前嬌縱. 明年鄉試,務必叫他下場.王夫人一一的聽了,也沒提起別的.即忙命人扶了寶釵過來,行了新婦送行之禮,也不出房.其餘內眷俱送至二門而回.賈珍等也受了一番訓飭.大家舉酒送行,一班子弟及晚輩親友,直送至十里長亭而別.不言賈政起程赴任.且說寶玉回來,舊病陡發,更加昏憒,連飲食也不能進了.未知性命如何,下回分解. 返回

《西遊記》: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詩曰: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會該一萬八百歲。且就一日而論:子時得陽氣,而醜則雞鳴;寅不通光,而卯則日出;辰時食後,而巳則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則西蹉;申時晡而日落酉;戌黃昏而人定亥。譬於大數,若到戌會之終,則天地昏蠓而萬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歲,交亥會之初,則當黑暗,而兩間人物俱無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歲,亥會將終,貞下起元,近子之會,而復逐漸開明。邵康節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到此,天始有根。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子會,輕清上騰,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謂之四象。故曰,天開於子。又經五千四百歲,子會將終,近醜之會,而逐漸堅實。《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至此,地始凝結。再五千四百歲,正當醜會,重濁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謂之五形。故曰,地辟於醜。又經五千四百歲,醜會終而寅會之初,發生萬物。歷曰:"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陰陽交合。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寅會,生人,生獸,生禽,正謂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於寅。

感盤古開闢,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真箇好山!有詞賦為證。賦曰:

勢鎮汪洋,威寧瑤海。勢鎮汪洋,潮湧銀山魚入穴;威寧瑤海,波翻雪浪蜃離淵。水火方隅高積土,東海之處聳崇巔。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鳳雙鳴,削壁前麒麟獨臥。峰頭時聽錦雞鳴,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一條澗壑藤蘿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

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歷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驚動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駕座金闕雲宮靈霄寶殿,聚集仙卿,見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順風耳開南天門觀看。二將果奉旨出門外,看的真,聽的明,須臾回報導:"臣奉旨觀聽金光之處,乃東勝神洲海東傲來小國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產一卵,見風化一石猴,在那裡拜四方,眼運金光,射沖斗府。如今服餌水食,金光將潛息矣。"玉帝垂賜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

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猴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一朝天氣炎熱,與群猴避暑,都在松陰之下頑耍,你看他一個個:

跳樹攀枝,採花覓果;拋彈子,一字邳么兒;跑沙窩,砌寶塔;趕蜻蜓,撲叭蠟;參老天,拜菩薩;扯葛藤,編草昧;捉虱子,咬又掐;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壓的壓,扯的扯,拉的拉,青松下任他頑,綠水澗邊隨洗濯。

一群猴子耍了一會,卻去那山澗中洗澡。見那股澗水奔流,真箇似滾瓜涌濺。古云:"禽有禽言,獸有獸語。"眾猴都道:"這股水不知是那裡的水。我們今日趕閒無事,順澗邊往上溜頭尋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聲,都拖男挈女,喚弟呼兄,一齊跑來,順澗爬山,直至源流之處,乃是一股滿面飛泉。但見那:

一派白虹起,千尋雪浪飛。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依。

冷氣分青嶂,余流澗翠微。

潺緩名瀑布,真似掛簾帷。

眾猴拍手稱揚道:"好水!好水!原來此處遠通山腳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有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好猴!也是他:

今日芳名顯,時來大運通。

有緣居此地,天遺入仙宮。

你看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裡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細再看,原來是座鐵板橋。橋下之水,沖貫於石竅之間,倒掛流出去,遮閉了橋門。卻又欠身上橋頭,再走再看,卻似有人家住處一般,真箇好所在。但見那:

翠薛堆藍,白雲浮玉,光搖片片煙霞。虛窗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龍珠倚掛,縈迴滿地奇葩。鍋灶傍崖存火跡,樽��靠案見餚渣。石座右床真可愛,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見那一竿兩竿修竹,三點五點梅花。幾樹青松常帶雨,渾然象個人家。

看罷多時,跳過橋中間,左右觀看,只見正當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書大字,鐫有:"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石猿喜不自勝,急抽身往外便走,復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兩個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眾猴把他圍住,問道:"裡面怎么樣?水有多深?"石猴道:"沒水!沒水!原來是一座鐵板橋。橋那邊是一座天造地設的家當。"眾猴道:"怎見得是個家當?"石猴笑道:"這股水乃是橋下沖貫石竅,倒掛下來遮閉門戶的。橋邊有花有樹,乃是一座石房。房內有石鍋、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間一塊石碣上,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真箇是我們安身之處。裡面且是寬闊,容得千百口老小。我們都進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氣。這裡邊:

颳風有處躲,下雨好存身。

霜雪全無懼,雷聲永不聞。

煙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

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眾猴聽得,個個歡喜,都道:"你還先走,帶我們進去,進去!"石猴卻又瞑目蹲身,往裡一跳,叫道:"都隨我進來!進來!"那些猴有膽大的,都跳進去了;膽小的,一個個伸頭縮頸,抓耳撓腮,大聲叫喊,纏一會,也都進去了。跳過橋頭,一個個搶盆奪碗,占灶爭床,搬過來,移過去,正是猴性頑劣,再無一個寧時,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眾猴聽說,即拱伏無違,一個個序齒排班,朝上禮拜,都稱"千歲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將"石"字兒隱了,遂稱美猴王。

有詩為證。詩曰:

三陽交泰產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內觀不識因無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歷代人人皆屬此,稱王稱聖任縱橫。

美猴王領一群猿猴、獼猴、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簾洞,合契同情,不入飛鳥之叢,不從走獸之類,獨自為王,不勝歡樂。是以:

春采百花為飲食,夏尋諸果作生涯。

秋收芋栗延時節,冬覓黃精度歲華。返回

《三國演義》:

第六十六回 關雲長單刀赴會
伏皇后為國捐生

卻說孫權要索荊州。張昭獻計曰:"劉備所倚仗者,諸葛亮耳。其兄諸葛瑾今仕於吳,何不將瑾老小執下,使瑾入川告其弟,令勸劉備交割荊州:'如其不還,必累及我老小。'亮念同胞之情,必然應允。"權曰:"諸葛瑾乃誠實君子,安忍拘其老小?"昭曰:"明教知是計策,自然放心。"權從之,召諸葛瑾老小,虛監在府;一面修書,打發諸葛瑾往西川去。

不致日,早到成都,先使人報知玄德。玄德問孔明曰:"令兄此來為何?"孔明曰:"來索荊州耳。"玄德曰:"何以答之?"孔明曰:"只須如此如此。"計會已定,孔明出郭接瑾。不到私宅,逕入賓館。參拜畢,瑾放聲大哭。亮曰:"兄長有事但說。何故發哀?"瑾曰:"吾一家老小休矣!"亮曰:"莫非為不還荊州乎?因弟之故,執下兄長老小,弟心何安?兄休憂慮,弟自有計還荊州便了。"

瑾大喜,即同孔明入見玄德,呈上孫權書。玄德看了,怒曰:"孫權既以妹嫁我,卻乘我不在荊州,竟將妹子潛地取去,情理難容!我正要大起川兵,殺下江南,報我之恨,卻還想來索荊州乎!"孔明哭拜於地,曰:"吳侯執下亮兄長老小,倘若不還,吾兄將全家被戮。兄死,亮豈能獨生?望主公看亮之面,將荊州還了東吳,全亮兄弟之情!"玄德再三不肯,孔明只是哭求。玄德徐徐曰:"既如此,看軍師面,分荊州一半還之:將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與他。"亮曰:"既蒙見允,便可寫書與雲長令交割三郡。"玄德曰:"子瑜到彼,須用善言求吾弟。吾弟性如烈火,吾尚懼之。切宜仔細。"

瑾求了書,辭了玄德,別了孔明,登途逕到荊州。雲長請入中堂,賓主相敘。瑾出玄德書曰:"皇叔許先以三郡還東吳,望將軍即日交割,令瑾好回見吾主。"雲長變色曰:"吾與吾兄桃園結義,誓共匡扶漢室。荊州本大漢疆土,豈得妄以尺寸與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雖吾兄有書來,我卻只不還。"瑾曰:"今吳侯執下瑾老小,若不得荊州,必將被誅。望將軍憐之!"雲長曰:"此是吳侯譎計,如何瞞得我過!"瑾曰:"將軍何太無面目?"雲長執劍在手曰:"休再言!此劍上並無面目!"關平告曰:

"軍師面上不好看,望父親息怒。"雲長曰:"不看軍師面上,教你回不得東吳!"瑾滿面羞慚急辭下船,再往西川見孔明。孔明已自出巡去了。瑾只得再見玄德,哭告雲長欲殺之事。玄德曰:"吾弟性急,極難與言。子瑜可暫回,容吾取了東川、漢中諸郡,調雲長往守之,那時方得交付荊州。"

瑾不得已,只得回東吳見孫權,具言前事。孫權大怒曰:"子瑜此去,反覆奔走,莫非皆是諸葛亮之計?"瑾曰:"非也。吾弟亦哭告玄德,方許將三郡先還,又無奈雲長恃頑不肯,"孫權曰:"既劉備有先還三郡之言,便可差官前去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赴任,且看如何。"瑾曰:"主公所言極善。"權乃令瑾取回老小,一面差官往三郡赴任。不一日,三郡差去官吏,盡被逐回,告孫權曰:"關雲長不肯相容,連夜趕逐回吳。遲後者便要殺。"

孫權大怒,差人召魯肅責之曰:"子敬昔為劉備作保,借吾荊州;今劉備已得西川,

不肯歸還,子敬豈得坐視?"肅曰:"肅已思得一計,正欲告主公。"權問:"何計?"肅曰:"今屯兵於陸口,使人請關雲長赴會。若雲長肯來,以善言說之;如其不從,伏下刀斧手殺之。如彼不肯來,隨即進兵,與決勝負,奪取荊州便了。"孫權曰:"正合吾意。可即行之。"闡澤進曰:"不可,關雲長乃世之虎將,非等閒可及。恐事不諧,反遭其害。"孫權怒曰:"若如此,荊州何日可得!"便命魯肅速行此計。肅乃辭孫權,至陸口,召呂蒙、甘寧商議,設宴於陸口寨外臨江亭上,修下請書,選帳下能言快語一人為使,登舟渡江。江口關平問了,遂引使者入荊州,叩見雲長,具道魯肅相邀赴會之意,呈上請書。雲長看書畢,謂來人曰:"既子敬相請,我明日便來赴宴。汝可先回。"

使者辭去。關平曰:"魯肅相邀,必無好意;父親何故許之?"雲長笑曰:"吾豈不知耶?此是諸葛瑾回報孫權,說吾不肯還三郡,故令魯肅屯兵陸口,邀我赴會,便索荊州。吾若不往,道吾怯矣。吾來日獨駕小舟,只用親隨十餘人,單刀赴會,看魯肅如何近我!"平諫曰:"父親奈何以萬金之軀,親蹈虎狼之穴?恐非所以重伯父之寄託也。"雲長曰:"吾於千槍萬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際,匹馬縱橫,如入無人之境;豈憂江東群鼠乎!"馬良亦諫曰:"魯肅雖有長者之風,但今事急,不容不生異心。將軍不可輕往。"雲長曰:"昔戰國時趙人藺相如,無縛雞之力,於澠池會上,覷秦國君臣如無物;況吾曾學萬人敵者乎!既已許諾,不可失信。"良曰:"縱將軍去,亦當有準備。"雲長曰:"只教吾兒選快船十隻,藏善水軍五百,於江上等候。看吾認旗起處,便過江來。"平領命自去準備。卻說使者回報魯肅,說雲長慨然應允,來日準到。肅與呂蒙商議:"此來若何?"蒙曰:"彼帶軍馬來,某與甘寧各人領一軍伏於岸側,放炮為號,準備廝殺;如無軍來,只於庭後伏刀斧手五十人,就筵間殺之。"計會已定。次日,肅令人於岸口遙望。辰時後,見江面上一隻船來,梢公水手只數人,一面紅旗,風中招颶,顯出一個大"關字來。船漸近岸,見雲長青巾綠袍,坐於船上,傍邊周倉捧著大刀,八九個關西大漢各跨腰刀一口。魯肅驚疑,接入庭內。敘禮畢,入席飲酒,舉杯相勸,不敢仰視。雲長談笑自若。

酒至半酣,肅曰:"有一言訴與君侯,幸垂聽焉:昔日令兄皇叔,使肅於吾主之前,保借荊州暫住,約於取川之後歸還。今西川已得,而荊州未還,得毋失信乎?"雲長曰:"此國家之事,筵間不必論之。"肅曰:"吾主只區區江東之地,而肯以荊州相借者,為念君侯等兵敗遠來,無以為資故也。今已得益州,則荊州自應見還;乃皇叔但肯先割三郡,而君侯又不從,恐於理上說不去。"雲長曰:"烏林之役,左將軍親冒矢石,戮力破敵,豈得徒勞而無尺土相資?今足下復來索地耶?"肅曰:"不然。君侯始與皇叔同敗於長坂,計窮力竭,將欲遠竄,吾主矜念皇叔身無處所,不愛土地,使有所託足,以圖後功;而皇叔愆德隳好,已得西川,又占荊州,貪而背義,恐為天下所恥笑。惟君侯察之。"雲長曰:"此皆吾兄之事,非某所宜與也。"肅曰:"某聞君侯與皇叔桃園結義,誓同生死。皇叔即君侯也,何得推託乎?"雲長未及回答,周倉在階下厲聲言曰:"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豈獨是汝東吳當有耶!"雲長變色而起,奪周倉所捧大刀,立於庭中,目視周倉而叱曰:"此國家之事,汝何敢多言!可速去!"倉會意,先到岸口,把紅旗一招。關平船如箭發,奔過江東來。雲長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魯肅手,佯推醉曰:"公今請吾赴宴,莫提起荊州之事。吾今已醉,恐傷故舊之情。他日令人請公到荊州赴會,另作商議。"魯肅魂不附體,被雲長扯至江邊。呂蒙、甘寧各引本部軍欲出,見雲長手提大刀,親握魯肅,恐肅被傷,遂不敢動。雲長到船邊,卻才放手,早立於船首,與魯肅作別。肅如痴似呆,看關公船已乘風而去。後人有詩讚關公曰:"藐視吳臣若小兒,單刀赴會敢平欺。當年一段英雄氣,尤勝相如在澠池。"雲長自回荊州。魯肅

與呂蒙共議:"此計又不成,如之奈何?"蒙曰:"可即申報主公,起兵與雲長決戰。"肅即時使人申報孫權。權聞之大怒,商議起傾國之兵,來取荊州。忽報:"曹操又起三十萬大軍來也!"權大驚,且教魯肅休惹荊州之兵,移兵向合淝、濡須,以拒曹操。

卻說操將欲起程南征,參軍傅乾,字彥材,上書諫操。書略曰:

"乾聞用武則先威,用文則先德;威德相濟,而後王業成。往者天下大亂,明公用武攘之,十平其九;今未承王命者,吳與蜀耳。吳有長江之險,蜀有崇山之阻,難以威勝。愚以為且宜增修文德,按甲寢兵,息軍養士,待時而動。今若舉數十萬之眾,頓長江之濱,倘賊憑險深藏,使我士馬不得逞其能,奇變無所用其權,則天威屈矣。惟明公詳察焉。"曹操覽之,遂罷南征,興設學校,延禮文士。於是侍中王粲、杜襲、衛凱、和洽四人,議欲尊曹操為魏王。中書令荀攸曰:"不可。丞相官至魏公,榮加九錫,位已極矣。今又進升王位,於理不可。"曹操聞之,怒曰:"此人慾效荀□耶!"荀攸知之,憂憤成疾,臥病十數日而卒,亡年五十八歲。操厚葬之,遂罷魏王事。

一日,曹操帶劍入宮,獻帝正與伏後共坐。伏後見操來,慌忙起身。帝見曹操,戰慄不已。操曰:"孫權、劉備各霸一方,不尊朝廷,當如之何?"帝曰:"盡在魏公裁處,"操怒曰:"陛下出此言,外人聞之,只道吾欺君也。"帝曰:"君若肯相輔則幸甚;不爾,願垂恩相舍。"操聞言,怒目視帝,恨恨而出。左右或奏帝曰:"近聞魏公欲自立為王,不久必將篡位。"帝與伏後大哭。後曰:"妾父伏完常有殺操之心,妾今當修書一封,密與父圖之"。帝曰:"昔董承為事不密,反遭大禍;今恐又泄漏,朕與汝皆休矣!"後曰:"旦夕如坐針氈,似此為人,不如早亡!妾看宦官中之忠義可托者,莫如穆順,當令寄此書。"乃即召穆順入屏後,退去左右近侍。帝後大哭告順曰:"操賊欲為魏王,早晚必行篡奪之事。朕欲令後父伏完密圖此賊,而左右之人,俱賊心腹,無可托者。欲汝將皇后密書,寄與伏完。量汝忠義,必不負朕。"順泣曰:"臣感陛下大恩,敢不以死報!臣即請行。"後乃修書付順。順藏書於發中,潛出禁宮,徑至伏完宅,將書呈上。完見是伏後親筆,乃謂穆順曰:"操賊心腹甚眾,不可遽圖。除非江東孫權、西川劉備,二處起兵於外,操必自往。此時卻求在朝忠義之臣,一同謀之。內外夾攻,庶可有濟。"順曰:"皇丈可作書覆帝後,求密詔,暗遣人往吳、蜀二處,令約會起兵,討賊救主。"伏完即取紙寫書付順。順乃藏於頭髻內,辭完回宮。

原來早有人報知曹操。操先於宮門等候。穆順回遇曹操,操問:"那裡去來?"順答曰:"皇后有病,命求醫去。"操曰:"召得醫人何在?"順曰:"還未召至。"操喝左右,遍搜身上,並無夾帶,放行。忽然風吹落其帽。操又喚回,取帽視之,遍觀無物,還帽令戴。穆順雙手倒戴其帽。操心疑,令左右搜其頭髮中,搜出伏完書來。操看時,書中言欲結連孫、劉為外應。操大怒,執下穆順於密室問之,順不肯招。操連夜點起甲兵三千,圍住伏完私宅,老幼並皆拿下;搜出伏後親筆之書,隨將伏氏三族盡皆下獄。平明,使御林將軍郗慮持節入宮,先收皇后璽綬。

是日,帝在外殿,見郗慮引三百甲兵直入。帝問曰:"有何事?"慮曰:"奉魏公命收皇后璽。"帝知事泄,心膽皆碎。慮至後宮,伏後方起。慮便喚管璽綬人索取玉璽而出。伏後情知事發,便於殿後椒房內夾壁中藏躲。少頃,尚書令華歆引五百甲兵入到後殿,問宮人:伏後何在?"宮人皆推不知。歆教甲兵打開朱戶,尋覓不見;料在壁中,便喝甲士破壁搜尋。歆親自動手揪後頭髻拖出。後曰:"望免我一命!"歆叱曰:"汝自見魏公訴去!"後披髮跣足,二甲士推擁而出。原來華歆素有才名,向與邴原、管寧相友善。時人稱三人為一龍:華歆為龍頭,邴原為龍腹,管寧為龍尾。一日,寧與歆共種園蔬,鋤地見金。寧揮鋤不顧;歆拾而視之,然後擲下。又一日,寧與歆同坐觀書,聞戶外傳呼之聲,有貴人乘軒而過。寧端坐不動,歆棄書往觀。寧自此鄙歆之為人,遂割席分坐,不復與之為友。後來管寧避居遼東,常戴白帽,坐臥一樓,足不履地,終身不肯仕魏;而歆乃先事孫權,後歸曹操,至此乃有收捕伏皇后一事。後人有詩嘆華歆曰:"華歆當日逞凶謀,破壁生將母后收。助虐一朝添虎翼,罵名千載笑龍頭!"又有詩讚管寧曰:"遼東傳有管寧樓,人去樓空名獨留。笑殺子魚貪富貴,豈如白帽自風流。"

且說華歆將伏後擁至外殿。帝望見後,乃下殿抱後而哭。歆曰:"魏公有命,可速行!"後哭謂帝曰:"不能復相活耶?"帝曰:"我命亦不知在何時也!"甲士擁後而去,帝捶胸大慟。見郗慮在側,帝曰:"郗公!天下寧有是事乎!"哭倒在地。郗慮令左右扶帝入宮。華歆拿伏後見操。操罵曰:"吾以誠心待汝等,汝等反欲害我耶!吾不殺汝,汝必殺我!"喝左右亂棒打死。隨即入宮,將伏後所生二子,皆鴆殺之。當晚將伏完、穆順等宗族二百餘口,皆斬於市。朝野之人,無不驚駭。時建安十九年十一月也。

後人有詩嘆曰:

"曹瞞兇殘世所無,伏完忠義欲何如。可憐帝後分離處,不及民間婦與夫!"

獻帝自從壞了伏後,連日不食。操入曰:"陛下無憂,臣無異心。臣女已與陛下為貴人,大賢大孝,宜居正宮。"獻帝安敢不從。於建安二十年正月朔,就慶賀正旦之節,冊立曹操女曹貴人為正宮皇后。群下莫敢有言。

此時曹操威勢日甚。會大臣商議收吳滅蜀之事。賈詡曰:"須召夏侯□、曹仁二人回,商議此事。"操即時發使,星夜喚回。夏侯□未至,曹仁先到,連夜便入府中見操。操方被酒而臥,許褚仗劍立於堂門之內,曹仁欲入,被許褚當住。曹仁大怒曰:"吾乃曹氏宗族,汝何敢阻當耶?"許褚曰:"將軍雖親,乃外藩鎮守之官;許褚雖疏,現充內侍。主公醉臥堂上,不敢放入。"仁乃不敢入。曹操聞之,嘆曰:"許褚真忠臣也!"不數日,夏侯□亦至,共議征伐。□曰:"吳、蜀急未可攻,宜先取漢中張魯,以得勝之兵取蜀,可一鼓而下也。"曹操曰:"正合吾意。"遂起兵西征。正是:

方逞凶謀欺弱主,又驅勁卒掃偏邦

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返回

《水滸傳》:

話說當時施恩向前說道:"兄長請坐,"待小弟備細告訴哀曲之事。"武松道:"小管營,不要文文謅謅,揀緊要的話直說來。"施恩道:"小弟自幼從江湖上師父學得些小槍棒在身,孟州一境,起小弟一個諢名,叫做金眼彪。"小弟此間東門外,有一座市井,地名噦做快活林,但是山東、河北客商們,都來那裡做買賣,有百十處大客店,三二十處賭坊、兌坊往常時,小弟一者倚仗隨身本事,二者捉著營里有八九十個拚命囚徒,去那裡開著一個酒肉店,都分與眾店家和賭錢兌坊里。但有過路妓女之人,到那裡來時,先要來參見小弟,然後許他去趁食。那許多去處,每朝每日,都有閒錢,月終也有三二百兩銀子尋覓,如此賺錢,近來被本營內張團練,新從東路州來,帶一個人到此,那廝不特長大,原來有一身好本事,使得好槍棒,拽拳飛腳,相撲為最,自誇大言道:"三年上泰岳爭交,不曾有對,普天之下,沒有我一般的了!"因此來奪小弟的道路,小弟不肯讓他,吃那廝一頓拳腳打了,兩個月起不得床。前日史長來時,兀自包著頭,兜著手,直到如今瘡痕末消。本待要起人去和他廝打,他卻有張團練那班兒正軍,若是鬧將起來,和營中先自折理,有這一點無窮之恨,不能報得。久聞史長是個大丈夫,怎地得兄長與小弟出得這口無窮之怨氣,死而瞑目!只恐兄長長遠路辛苦,氣未完,力未足,因此且教將息半年三月,等貴體氣完力足,方請商議。不期村仆脫口失方說了,小弟當以實告。"

武松聽罷,呵呵大笑,便問道:"那蔣鬥神不是幾顆頭,幾條臂膊?"施恩道:"也只是一顆頭,兩條臂膊,如何有多?"武松笑道:"我只道他三頭六臂,有那吒的本事,我便怕他!原來只是一顆頭,兩條臂膊,既然沒那吒的模樣,卻如何怕他?"施恩道:"只是小弟力薄藝疏,便敵他不過。"武松道:"我卻不是說中級,憑著我中本身,平生只是打天下硬漢,不明道德的人!既是恁地說了,如今卻在這裡做甚么?有酒時,拿了去路上吃。我如今便和你去,看我把這廝和大蟲一般結果他!拳頭重時找死了,我自償命!"施恩道:"兄長少坐,待家尊出來相見了,當行即行,未敢造次。等明日先使人去那裡探聽一遭,若是本人在家時,後日便去,若是那廝不在家時,卻再理會。空自去打草驚蛇,倒吃他做了手腳,卻是不好。"武松焦躁道:"小管營,你可知著他打了,原來不是男子漢做事!去便么,等甚么今日明日!要去便走,怕他準備!"

……

且說施恩和武松兩個,離了安平寨,出得孟州東門外來,行過得三五百步,只見官道旁邊,早望見一座酒肆,望子挑出在檐前。那兩個桃食擔的僕人,已先在那裡等候。施恩邀武松到裡面坐下,僕人已先安下肴饌,將酒來篩。武松道:"不要小盞兒吃,大碗篩來。只斟三碗。"僕人排下大碗,將酒便斟。武松也不謙讓,連吃了三碗便起身。僕人慌忙收拾了器皿,奔前去了。武松笑道:"卻才去肚裡發一發,我們去休。"兩個便離了這座酒肆,出得店來。此時正是七月間天氣,炎暑末消,多風乍起,兩個解開衣襟,又行不得一里多路,來到一處,不村不郭,卻早又望見一個酒旗兒,高挑出在樹林裡。來到林木叢中看時,卻是一座賣村醪小酒店。施恩立住了腳問道:"此間是個村醪酒店,也算一望么?"武松道:"是酒望,須飲三碗,若是無三,不過去便了。"兩上人來坐下,僕人排了酒碗果品,武松連吃了三碗,便起身走。僕人急急收了傢伙什物,趕前去了。兩個出得店門來。又行不到一二里,路上又見個酒店,武松入來,又吃了三碗便走。

話休絮繁。武松、施恩兩個一處走著,但遇酒店便入去吃三碗,約莫也吃過十來處灑肆,施恩看武松時,不十分醉。武松問施恩道:"此去快活林,還有多少了,你且在別處等我,我自去尋他。"施恩道:"這話最好,小弟自有安身去處,望兄長在意,切不可輕敵。"武松道:"這個卻不妨,你只要叫僕人送我,前面再有酒店時,我還要吃,施恩叫僕人仍舊送武松,施恩自去了。"

武松又行不到三四里路,再吃過十來碗酒,此時已有午牌時分,天色正熱,卻有些微風。武松酒卻湧上來,把布衫攤開,雖然帶著五七分酒,卻裝做十分醉的,前顛後偃,東倒西歪。來到林子前,那僕人用手指道:"只前頭丁字路口,便是蔣鬥神酒店,武松道:"既是到了,你自去躲得遠著,等我打倒了,你們卻來。"武松搶過林子背後,見一個金剛來大漢,披著一領白布衫,撒開一把交椅,拿著蠅拂子,坐在綠槐樹下乘涼。武松假佯顛,斜著眼看了一看,心中自忖道:"這個大漢,一定是蔣鬥神了。"直搶過去。

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早見丁字路口一個大酒店,檐前立著望竿,上面掛著一個酒望子,寫著四個大字道"河陽鳳月"。轉過來看時,門前一帶綠油欄桿,插著兩把銷金旗,每把上五個金字,寫道"醉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一壁廂肉案、砧頭、操刀的家生,一壁廂蒸作饅頭,燒柴的廚灶。去裡面,一字兒擺著三隻大酒缸,半截埋在地里,缸裡面各有大半缸酒。正中間裝列著櫃身子,裡面坐著一個年紀小的婦人,正是蔣鬥神初來孟州新娶的妾,原是西瓦子裡唱說諸般宮調的頂老。武松看了,瞅著醉眼,徑奔入酒店裡來,便去櫃身相對一副坐頭上坐了,把雙手按著桌子上,不轉眼看那婦人。那婦人瞧見,迴轉頭看了別處。武松看那店裡時,也有五七個當撐的酒保。

武松卻敲著桌子叫道:"賣酒的主人家在那裡?"一個當頭酒保過來,看著武松道:"客人,要打多少酒?"武松道:"打兩角酒,先把些來嘗看。"那酒保去柜上,叫那婦人舀兩角酒下來,傾放桶里,燙一碗過來道:"客人嘗酒"武松拿起來聞一聞,搖著頭道:"不好,不好!"換將來!酒保見他醉了,將來柜上道:"娘子,胡亂換些與他喑,"那婦人接來,傾了那酒,又舀些上等酒來,酒保將去,又燙一碗過來,武松提起來咂一咂,叫道:"這酒也不好,快換來,便饒你!"酒保忍氣吞聲,拿了酒去櫃邊道:"娘子胡亂再換些好的與他,休和他一般見識。"這客人醉了,酒保把桶兒放在面前,又燙一碗過來,武松吃了道:"這酒略有些意思。"問道:"過賣,你那主人家姓甚么?"酒保答道:"姓蔣。" 武松道:"卻如何不姓李?"那婦人咱了道:"這廝那裡吃醉了,來這裡討野火么?"I酒保道:"我們自說話,客人,你休管,自吃酒。"武松道:"過賣,叫你柜上那婦人下來,相伴我吃酒。"酒保喝道:"休胡說!"這是主人家娘子。武松道:"便是主人家娘子,待怎地?"相伴我吃酒,也不打緊!那婦人大怒,便罵道:"殺才!該死的賊!"推開櫃身子,卻待奔出來。

武松早把土色布衫脫下,上半截揣在懷裡,便把那桶酒只一潑,潑在地上,搶入櫃身子裡,卻好接著那婦人,武鬆手硬,那裡掙扎得?被武松一手接住腰挎,一手把冠兒捏做粉碎,揪住雲髻,隔櫃身子提將出來,望渾酒缸里只一丟,聽得撲通的一聲響,可憐這婦人,正被直丟在大酒缸里。武松托地從櫃身前踏將出來,有幾個當撐的酒保,手腳活些個的,都搶來奔武松,武鬆手來,輕輕地只一提,提一個過來,兩手揪住,也望大酒缸里只一丟,樁在裡面。又一個酒保奔來,提著頭只一掠,也丟在酒缸里。再有兩個來的酒保,一拳一腳,都被武松打倒了。先頭三個人,在三隻酒缸里,那裡掙扎得起?後面兩個人,在酒地上爬不動。這幾個火家搗子,打得屁滾尿流,乖地走了一個。武松道:"那廝必然去報蔣鬥神來,我就接將去,大路上打倒他好看,教眾人笑一笑。"武松大踏步趕將出來。

那個搗子徑奔去報了蔣鬥神,蔣鬥神見說,吃了一驚,踢翻了交椅,丟去蠅拂子,便鑽將來。武松卻好迎著。正在大闊路上撞見。蔣鬥神雖然長大,近因酒色所迷,淘虛了身子,先自吃了那一驚。奔將來,那步不曾停住,怎地及得武松虎一般似健的人,又有心來算他?蔣鬥神見了武松,心裡先欺他醉,只顧趕將入來。說時遲,那時快,武松先把兩個拳頭,去蔣鬥神臉上虛影一影,忽地轉身便走。蔣鬥神大怒,搶將來,被武松一飛腳踢起,踢中蔣鬥神小腹上,雙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將過來,那隻右腳早踢起,直飛在將鬥神額角上,踢著正中,望後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這醋缽兒大小拳頭,望蔣鬥神頭上便打。

原來說過的打蔣鬥神撲手,先把拳頭虛影一影,便轉身,卻先飛起右腳,踢中了,便轉過身來,再飛起右腳。這一撲,有名喚做玉環步,鴛鴦腳。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實學。非同不可,打得蔣鬥神在地下叫饒。武松喝道:"若要我饒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蔣鬥神在地下叫道"好漢饒我,休說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武松指定蔣鬥神,說出那三件事來。有分教:大鬧孟州城,來上粱上泊。且教:

改頭換面來尋主,剪髮齊眉去殺人。

畢竟武松說出那三件事來,且聽下回分解。 返回

《東周列國志》:

第二回 褒人贖罪獻美女
幽王烽火戲諸侯

話說宣王自東郊遊獵,遇了杜伯左儒陰魂索命,得疾回宮,合眼便見杜伯左儒,自知不起,不肯服藥。三日之後,病勢愈甚。其時周公久已告老,仲山甫已卒。乃召老臣尹吉甫召 虎託孤。二臣直至榻前,稽首問安。宣王命內侍扶起。靠於繡褥之上,謂二臣曰:"朕賴諸卿之力,在位四十六年,南征北伐,四海安寧。不料一病不起!太子宮涅,年雖已長,性頗 暗昧,卿等竭力輔佐,勿替世業!"二世稽首受命。方出宮門,遇大史伯陽父。召虎私謂伯陽父曰:"前童謠之語,吾曾說過恐有弓矢之變。今王親見厲鬼操朱弓赤矢射之,以致病 篤。其兆已應,王必不起。"伯陽父曰:"吾夜觀乾象,妖星隱伏於紫微之垣,國家更有他變,王身未足以當之。"尹吉甫曰:"'天定勝人,人定亦勝天。'諸君但言天道而廢人 事,置三公六卿於何地乎?"言罷各散。不隔一時,各官復集宮門候問,聞御體沈重,不敢回家了。是夜王崩。姜後懿旨,召顧命老臣尹吉甫召虎,率領百官,扶太子官涅行舉哀禮, 即位於樞前。是為幽王。詔以明年為元年,立申伯之女為王后,於宜日為太子,進後父申伯為申侯。史臣有詩讚宣王中興之美云:

於赫宣王,令德茂世。威震窮荒,變消鼎雉。外仲內姜,克襄隆治。幹父之蠱,中興立幟。

卻說姜後因悲愉太過,未幾亦堯。幽王為人,暴戾寡恩,動靜無常。方諒陰之時,押昵群小,飲酒食肉,全無哀戚之心。自姜後去世,益無忌憚,耽於聲色,不理朝政。申侯屢諫 不聽,退歸申國去了。也是西周氣數將盡,尹吉甫召虎一班老臣,相繼而亡。幽王另用虢公祭公與尹吉甫之子尹球,並列三公。三人皆讒謅面諛之人,貪位慕祿之輩,惟王所欲,逢迎 不暇。其時只有司徒鄭伯友,是個正人,幽王不加信用。一日幽王視朝,歧山守臣申奏:"涇、河、洛三川,同日地震。"幽王笑曰:"山崩地震,此乃常事,何必告朕。"遂退朝 還宮。太史伯陽父執大夫趙叔帶手嘆曰:"三川發原於歧山,胡可震也!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三川皆震,川源將塞,川既塞竭,其山必崩。夫歧山乃大王發跡之地,此山 一崩,西周能無恙乎?"趙叔帶曰:"若國家有變,當在何時?"伯陽父屈指曰:"不出十年之內。"叔帶曰:"何以知之?"怕陽父曰:"善盈而後福,惡盈而後禍。十者,數之盈 也。"叔帶曰:"天子不恤國政,任用佞臣,我職居言路,必盡臣節以諫之。"伯陽父曰:"但恐言而無益。"二人私語多時,早有人報知貌公石父。石父恐叔帶進諫,說破他好佞; 直人深宮,都將伯陽父與趙叔帶私相議論之語,述與幽王,說他謗毀朝廷,妖言惑眾。幽王曰:"愚人妄說國政,如野田泄氣,何足聽哉!"

卻說趙叔帶懷著一股忠義之心,屢欲進諫,未得其便。過了數日,歧山守臣又有表章申奏說:"三川俱竭,歧山復崩,壓壞民居無數。"幽王全不畏懼;方命左右訪求美色,以充 後宮,趙叔帶乃上表諫曰:"山崩川竭,其象為脂血俱枯,高危下墜,乃國家不樣之兆。況歧山王業所基,一旦崩頹,事非小故。及今勤政恤民,求賢輔政,尚可望消弭天變。奈何不 訪賢才而訪美女乎?"虢石父奏曰:"國朝走都豐鎬,千秋萬歲!那歧山如已棄之展,有何夫系?叔帶久有慢君之心,借端謗訕,望吾王詳察。"幽王曰:"石父之言是也。"遂將叔 帶兔官,逐歸田野。叔帶嘆曰:"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吾不忍坐見西周有'麥秀'之歌"於是攜家竟往晉國。--是為晉國大夫趙氏之祖,趙衰趙盾即其後裔也。後來趙氏與韓氏三 分晉國,列為諸侯。此是後話。後人有詩嘆曰:

忠臣避亂先歸北,世運凌夷漸欲東。

自古老臣當愛惜,仁賢一去國虛空。

卻說大夫褒晌,自褒城來,聞趙叔帶被逐,急忙入朝進諫:"吾王不畏天變,黜逐賢臣,恐國家空虛,社稷不保。"幽玉大怒,命囚晌於獄中。自此諫淨路絕,賢豪解體。

話分兩頭。卻說賣桑木弓箕草袋的男子,懷抱妖女,逃奔褒地,欲行撫養,因乏乳食,恰好有個蟻大的妻子,生女不育,就送些布匹之類,轉乞此女過門。撫養成人,取名褒擬。 論年紀雖剛一十四歲,身材長成,倒象十六七歲及鋅的模樣。更兼目秀眉清,唇紅齒白,發挽烏雲,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傾國傾城之貌。一來姒大住居鄉僻,二來褒姒年紀幼 小,所以雖有絕色,無人聘定。

卻說褒響之子洪德,偶因收斂,來到鄉問。湊巧褒似門外汲水,雖然村妝野束,不掩國色天姿。洪德大驚:"如此窮鄉,乃有此等麗色!"因私汁:"父親囚於鎬京獄中,三年尚 未釋放。若得此女貢獻天子,可以贖父罪矣。"遂於鄰舍訪問姓名的實,歸家告母曰:"吾父以直諫忤主,非犯不赦之辟。今天子荒淫無道,購四方美色,以充後之宮。有擬大之女, 非常絕色。若多將金帛買來獻上,求寬父獄,此散宜生救文王出獄之計也。"其母曰:"此汁如果可行,何惜財帛。汝當速往。"洪德遂親至擬家,與似大講就布帛三百匹,買得褒擬 回家。香湯沐浴,食以膏粱之味,飾以文繡之衣,教以禮數,攜至鎬京。先用金銀打通貌公關節,求其轉奏,言:"臣晌自知罪當萬死。晌子洪德,痛父死者不可復生,特訪求美人, 名曰褒姒,進上以贖父罪。萬望吾王赦宥!"幽王聞奏,即宣褒擬上殿,拜舞已畢。幽王抬頭觀看;姿容態度,目所未睹,流盼之際,光艷照人。龍顏大喜。--四方雖貢獻有人,不 及褒姒萬分之一。--遂不通申後得知,留褒擬於別宮,降旨赦褒晌出獄,復其官爵。是夜幽王與褒姒同寢,魚水之樂,所不必言。自此坐則疊股,立則井肩,飲則交杯,食則同器。 一連十日不朝。群臣伺候朝門者,皆不得望見顏色,莫不嘆息而去。此乃幽王四年之事。有詩為證:

折得名花字國香,布荊一旦薦匡床。

風流天子渾閒事,不過龍禾已伏殃。

幽王自從得了褒擬,迷戀其色,居之瓊台,約有三月,更不進申後之宮,早有人報知申後,如此如此。申後不勝其憤,忽一日引著宮娥,逕到瓊台。正遇幽工與褒姒聯膝而坐,並 不起身迎接。申後忍氣不過,便罵:"何方賤婢,到此濁亂宮闌!"幽王恐申後動手,將身蔽於褒擬之前,代答曰:"此朕新取美人,未定位次,所以未曾朝見。不必發怒。"申後罵 了一場,恨恨而去。褒姒問曰:適來者何人?"幽工曰:"此王后也。汝明白可往謁之。"褒擬嘿然無言。至明日,仍不往朝正宮。

再說申後在官中憂悶不已。太子宜臼跪而問曰:"吾母貴為六宮之主,有何不樂?"申後曰:"汝父寵幸褒擬,全不顧嫡妾之分。將來此婢得志,我母子無置足之處矣!"遂將褒 姒不來朝見,及不起身迎接之事,備細訴與太子,不覺淚下。太子曰:"此事不難。明日乃朔日,父王必然視朝。吾母可著宮人往瓊台採摘花朵,引那賤婢出台觀看,待孩兒將他毒打 一頓,以出吾母之氣。便父王嗔怪,罪責在我,與母無乾也。"申後曰:"吾兒不可造次,還須從容再商。"太子懷忿出宮,又過了一晚。次早,幽王果然出朝,群臣賀朔。太子故意 遣數十宮人,往瓊台之下,不問情由,將花亂摘。台中走出一群宮人攔住道:"此花乃萬歲栽種與褒娘娘不時賞玩,休得毀壞,得罪不小!"這邊官人道:"吾等奉東宮令旨,要採花 供奉正宮娘娘,誰敢攔阻!"彼此兩下爭嚷起來。驚動褒妃,親自出外觀看,怒從心起,正要發作:不期太子突然而至,褒妃全不堤防。那太子仇人相見,分外眼睜,趕上一步,掀住 烏雲寶髻,大罵:"賤婢!你是何等之人?無名無位,也要妄稱娘娘,眼底無人!今日也教你認得我!"捻著拳便打。才打得兒拳,眾宮娥懼幽王見罪,一齊跪下叩首,高叫:"千 歲,求饒!萬事須看王爺面上!"太子亦恐傷命,即時住手。褒妃含羞忍痛,回入台中,--已知是太子替母親出氣,--雙行流淚。宮娥勸解曰:"娘娘不須悲泣,自有王爺做 主。"說聲未畢,幽王退朝,直入瓊台。看見褒擬兩鬢蓬松,眼流珠淚,問道:"愛卿何故今日還不梳妝?"褒姒扯住幽王袍袖,放聲大哭,訴稱:"太子引著寓人在台下摘花,賤妾 又未曾得罪,太子一見賤妾,便加打罵,若非宮娥苦勸,性命難存。望乞我王做主!"說罷,嗚嗚咽咽,痛哭不已。那幽王心下倒也明白,謂褒似曰:"汝不朝其母,以致如此。此 乃王后所遣,非出太子之意,休得錯怪了人,褒姒曰:"太子為母報怨,其意不殺妾不止。妾一身死不足借,但自蒙愛幸,身懷六甲,已兩月矣。妾之一命,即二命也。求王放妾出 宮,保全母子二命。"幽主曰:"愛卿請將息,朕自有處分。"即日傳旨道:"太子宜日,好勇無禮,不能將順,權發去申國,聽申侯教訓。東宮太傅少傅等官,輔導無狀,並行削 職!"太子欲人宮訴明。幽王吩咐宮門,不許通報。只得駕車自往申國去訖。申後久不見太子進宮,著宮人詢問,方知已貶去申國。孤掌難鳴,終日怨夫思子,含淚過日。

卻說褒姒懷孕十月滿足,生下一千。幽王愛如珍寶,名曰伯服。遂有廢嫡立庶之意。奈事無其因,難於啟齒。虢石父揣知王意,遂與尹球商議,暗通褒姒說:"太子既逐去外家, 合當伯服為嗣。內有娘娘枕邊之言,外有我二人協力相扶,何愁事不成就?"褒姒大喜,答言:"全仗二卿用心維持。若得怕服嗣位,天下當與二卿共之。"褒姒自此密遣心腹左右, 日夜伺申後之短。宮門內外,俱置耳目,風吹草動,無不悉知。

再說申後獨居無侶,終日流淚。有一年長官人,知其心事,跪而奏曰:"娘娘既思想殿下,何不修書一封,密寄申國,使殿下上表謝罪?若得感動萬歲,召還東官,母子相聚,豈 不美哉!"申後曰:"此言固好,但恨無人傳寄。"宮人曰:"妾母溫姐,頗知醫術,娘娘詐稱有病,召媼入宮看脈,令帶出此信,使妾兄送去,萬元一失。"申後依允,遂修起書信 一通,內中大略言:"天子無道,寵信妖婢,使我母子分離。今妖婢生子,其寵愈固。汝可上表佯認己罪:'今已悔悟自新,願父王寬赦!,若天賜還朝,母子重逢,別作計較。"修 書已畢,假稱有病臥床,召溫媼看脈。早有人報知褒妃。褒妃曰:"此必有傳遞訊息之事。候溫媼出宮,搜檢其身,便知端的。"卻說溫姐來到正宮,宮人先已說知如此如此。申後佯 為診脈,遂於枕邊,取出書信,囑咐:"星夜送至申國,不可遲誤!"當下賜彩增二端。溫姐將那書信懷揣,手捧彩增,洋洋出宮。被守門宮監盤住,問:"此繒從何而得?"媼曰: "老妾診視後脈,此乃王后所賜也。內監曰:"別有夾帶否?"曰:"沒有。"方欲放去。又有一人曰:"不搜檢,何以知其有無乎?"遂牽媼手轉來。姐東遮西閃,似有慌張之色。 宮監心疑,越要搜檢。一齊上前,扯裂衣襟,那書角便露將出來。早被宮監搜出申後這封書,即時連人押至瓊台,來見褒妃。褒妃拆書觀看,心中大怒。命將溫溫鎖禁空房,不許走 漏訊息。卻將彩緒二匹,手自剪扯,裂為寸寸。幽王進宮,見破繒滿案,問其來歷。褒擬含淚面對曰:"妾不幸身入深宮,謬蒙寵愛,以致正宮妒忌。又不幸生子,取忌益深。今正宮 寄書太子,書尾云:'別作計較。,必有謀妾母子性命之事,願王為妾做主!"說罷,將書呈與幽王觀看。幽王認得申後筆跡,問其通書之人。褒妃曰:"現有溫媼在此。"幽王即命 牽出,不由分說,拔劍揮為兩段。髯翁有詩曰:

未寄深宮信一封,先將冤血濺霜鋒

他年若問安儲事,溫媼應居第一功。

是夜,褒妃又在幽王前撤嬌撒痴說:"賤妾母子性命,懸於太子之手。"幽王曰:"有朕做主,太子何能為也?"褒姒曰:"吾王千秋萬歲之後,少不得太子為君。今王后日夜在 宮怨望咒詛,萬一他母子當權,妾與伯服,死無葬身之地矣!"言罷,鳴嗚咽咽,又啼哭起來。幽王曰:"吾欲廢王后太子,立汝為正宮,伯服力東宮。只恐群臣不從,如之奈何?" 褒妃曰:"臣聽君,順也。君聽臣,逆也。吾王將此意曉諭大臣,只看公議如何?"幽王曰:"卿言是也。"是夜,褒妃先遣心腹傳言與貌尹二人,來朝預辦登答。次日,早朝禮 畢,幽王宣公卿上殿,開言問曰"王后嫉妒怨望,咒詛朕躬,難為天下之母,可以拘來問罪?"虢石父奏曰:"王后六宮之主,雖然有罪,不可拘問。如果德不稱位,但當傳旨廢 之;另擇賢德,母儀天下,實力萬世之福。"尹球奏曰:"臣聞褒妃德性貞靜,堪主中宮。"幽王曰:"太子在申,若廢申後,如太子何?"貌石父奏曰:"臣聞母以子貴,子以 母貴。今太子避罪居申,溫清之禮久廢。況既廢其母,焉用其子?臣等願扶伯服為東宮。社稷有幸!"幽王大喜,傳旨將申後退入冷官、廢太子宜臼為庶人,立褒妃為後,怕服為太 子。如有進諫者,即系宜臼之黨,治以重辟。--此乃幽王九年之事。兩班文武,心懷不平,知幽王主意已決,徒取殺身之禍,無益於事,盡皆緘口。太史伯陽父嘆曰:"三綱已 絕,周亡可立而待矣!"即日告老去位。群臣棄職歸田者甚眾。朝中惟尹球、貌石父、祭公易一班佞臣在側。幽王朝夕與褒妃在宮作樂。

褒妃雖篡位正宮,有專席之寵,從未開顏一笑。幽王欲取其歡,召樂工嗚鍾擊鼓,品竹彈絲,宮人歌舞進臨,褒妃全無悅色。幽王問曰:"愛卿惡聞音樂,所好何事?"褒妃曰: "妾無好也。曾記昔日手裂彩增,其聲爽然可聽。"幽王曰:"既喜聞裂增之聲,何不早言?"即命司庫日進彩增百匹,使宮娥有力者裂之,以悅褒妃。可怪褒妃雖好裂增,依舊不 見笑臉。幽王問曰:"卿何故不笑?"褒妃答曰:"妾生平示笑。"幽王曰:"朕必欲卿一開笑口。"遂出令:"不拘宮內宮外,有能致褒後一笑者,賞賜千金。"貌石父獻計曰: "先王昔年因西戎強盛,恐彼入寇,乃於儷山之下,置煙墩二十餘所,又置大鼓數十架,但有賊寇,放起狼煙,直衝霄漢,附近諸侯,發兵相救,又嗚起大鼓,催趲前來。今數年以 來,天下太平,烽火皆熄。吾主若要王后啟齒,必須同後遊玩儷山,夜舉烽煙,諸侯援兵必至,至而無寇,王后必笑無疑矣。"幽王曰:"此計甚善!"乃同褒後並駕往驪山遊玩,至 晚設宴儷宮,傳令舉烽。時鄭伯友正在朝中,以司徒為前導,聞命大驚,急趨至驅宮奏曰:"煙墩者,先王所設以備緩急,所以取信於諸侯。今無故舉烽,是戲諸侯也。異日倘有不 虞,即使舉烽,諸侯必不信矣。將何物徵兵以救急哉?"幽玉怒曰:"今天下太平,何事徵兵!朕今與王后出遊儷官,無可消遣,聊與諸侯為戲。他日有事,與卿無與!"遂不聽鄭伯 之諫。大舉烽火,復擂起大鼓。鼓聲如雷,火炮燭天。線內諸侯,疑鎬京有變,一個個即時領兵點將,連夜趕至儷山,但聞樓閣管箭之音。幽王與褒妃飲酒作樂,使人謝諸侯曰:"幸 無外寇,不勞跋涉。"諸侯面面相覷,卷旗而口。褒妃在樓上,憑欄望見諸侯忙去忙回,並無一事,不覺撫掌大笑。幽王曰:"愛卿一笑,百媚俱生,此貌石父之力也!"遂以千金賞 之。至今俗語相傳"千金買笑",蓋本於此。髯翁有詩,單詠"烽火戲諸侯"之事。詩曰:

良夜頤宮奏管簧,無端烽火燭穹蒼。

可憐列國賓士苦,止博褒妃笑一場!

卻說申侯聞知幽王廢申後立褒妃,上疏諫曰:"昔桀寵妹喜以亡夏,紂寵旭己以亡商。王今寵信褒妃,廢嫡立庶,既乖夫婦之義,又傷父子之情。桀紂之事,復見於今,夏商之 禍,不在異日。望吾王收回亂命,庶可免亡國之殃也。"幽王覽奏,拍案大怒曰:"此賊何敢亂言!"貌石父奏曰:"申侯見太子被逐。久懷怨望。今聞後與太子俱廢,意在謀叛,故 敢暴王之過。"幽王日:"如此何以處之?"石父奏曰:"申侯本無他功,因後進爵。今後與太子俱廢,申侯亦宜貶爵,仍舊為伯。發兵討罪,庶無後患。"幽王準奏,下令削去申侯 之爵。命右父為將,簡兵搜乘,欲舉伐申之師。畢竟勝負如何,且看下回分解。返回

第二十三回 衛懿公好鶴亡國
齊桓公興兵伐楚

話說衛惠公之子懿公,自周惠王九年嗣立,在位九年,般樂怠傲,不恤國政,最好的是羽族中一物,其名曰鶴。接浮邱伯《相鶴經》云:鶴,陽烏也,而游於陰。因金氣、乘火精 以自養。金數九,火數七,故鶴七年一,卜變,十六年一大變,百六十年變止、千方百年戮定。體尚潔,故其色白。聲聞天,故其頭赤。食於水,杖其啄長。棲於陸,故其足高。翔於 雲,故毛豐而肉疏。大喉以吐,情頸以納新,故壽不可量。行必依洲清,止不集林木,蓋羽族之宗長,仙家之駁驟也。鶴之上相:隆鼻短口則少眠,高腳疏節則多力,露眼赤睛則視 遠,鳳翼雀毛則喜飛,龜背鱉腹則能產,輕前重後則善舞,洪僻纖趾則能行。

那鶴色潔形清,能嗚善舞,所以茁公好之。俗諺云:"上人不好,下人不要。"因滋公偏好那鶴,凡獻鶴者皆有重賞,戈人百方羅致,都來進獻。自苑圃宮廷,處處養鶴,何止數 百。有齊高帝詠鶴詩為證: 

八風舞遙翩,九野弄清音。 

一摧雲間志,為君苑中禽。

蔭公所言之櫥,皆有品位俸祿:上者食大夫俸,次者食士俸。醚公若出遊,其鶴亦分班從幸,命以大軒,載於車前,號曰"鶴將軍"。養鶴之人,亦有常俸厚斂於民,以充鶴 糧,民有飢凍,全不撫恤。

大夫石祁子,乃石獵之後,石胎之子,為人忠直有名、與寧莊子名速,同秉國政,皆賢臣也。二人進諫屢次,俱不聽。公子毀乃惠公庶兄,公子碩柔於宣姜而生者,即文公也。毀 知衛必亡,託故如齊。齊桓公妻以宗女,竟留齊國。衛人向來心憐故太子急子之冤,自惠公復位之後,百姓日夜晚⑤詛:"若天道有知,必不終於祿位也!因急子與壽,俱未有子,公 子碩早死,黔牟已絕,惟毀有賢德,人心陰歸附之亡及蔭公失政,公子毀出奔,衛人無不含怨。

卻說北狄自周太王之時,派曙已強盛,逼太玉遷都於歧。及武王一統,周公南懲荊舒,北膺戎狄,中國久安。迫平王東遷之後,南蠻北狄,交肆其橫。

單說北狄主名曰腔瞞,控弦數萬,常有迭盪中原之意。及聞齊伐山戎,艘瞞怒曰:"齊兵遠伐,必有輕我之心,當先發制之。"乃驅胡騎二萬伐邢,殘破其國。聞齊謀救邢,遂移 兵向衛。時衛熬公正欲載鶴出遊,諜報:狄人入寇。"懿公大驚,即時斂兵授甲,為戰守計。百姓皆逃避村野,不肯即戎。至公使司徒拘執之。須臾,擒百餘人來,問其逃避之故。 眾人曰:"君用一物,足以御狄,安用我等?"豁公間:"何物?"眾人曰:"鶴。懿公曰:"鶴何能御狄那?"眾人曰:"鶴既不能戰,是無用之物,君敝有用以養無用,百姓所 以不服也!"滋公曰:"寡人知罪矣!

願散鶴以從民可乎?"石祁子曰:"君亟行之,猶恐其晚也。"滋公果使人縱鶴,鶴素受豢養,盤鏇故處,終不肯去。石寧二大夫,親往街市,述衛侯悔過之意,百姓始稍稍復 集。狄兵已殺至榮澤,頃刻三報。石祁子奏曰:"狄兵驍勇,不可輕敵,臣請求救於齊。"彭公曰:"齊昔日奉命來伐,雖然退兵,我國並未修聘謝,安肯相救?不如一戰,以決存亡 !"寧速曰:"臣請率師御狄,君居守。"茁公曰:"孤不親行,恐人不用心。"乃與石祁子玉殃,使代理國政,曰:"卿決斷如此玫矣!"與寧速矢,使專力守御。又曰:"國中之事, 全委二卿。寡人不勝狄,不能歸也!"石寧二大夫皆垂淚。滋公吩咐已畢,乃大集車徒,使大夫渠孔為將,於伯副之,黃夷為先鋒,孔嬰齊為後隊。一路軍人口出怨言,懿公夜往察之, 軍中歌曰:鶴食祿,民力耕;鶴柬軒,民操兵。狄鋒厲兮不可坯,欲戰兮九死而一生!鶴今何在號?而我往往為此行!

鱉公聞歇,悶悶不已。大夫渠孔用法太嚴,人心益離。行近未澤,見敵軍千餘,左右分馳,全無行次。渠孔曰:"人言狄勇,虛名耳!"即命鼓行而進。狄人詐敗,引入伏中,一時 呼哨而起,如天崩地場,將衛兵截做三處,你我不能相顧。衛兵原無心交戰,見敵勢兇猛,盡棄車仗而逃,澄公彼狄兵圍之數重。渠孔曰:"事急矣!請但大篩,君微服下車,尚可脫 也。"邀公嘆曰:"二三子苟能相救,以篩為識。不然,去篩無益也。孤寧一死,以謝百姓耳!"須臾,衛兵前後隊俱敗,黃夷戰死,孔嬰齊自刎而亡。狄軍圍益厚。於怕中箭墜車,灰 公與渠孔先後被害,被狄人砍為肉泥,全軍俱沒。髯翁有詩云: 

曹聞古訓戒禽荒,一鶴誰知便喪邦。 

榮澤當時遍磷火,可能騎鶴返仙鄉?

狄人囚衛太史華龍滑禮孔,欲殺之。華禮二人知胡俗信鬼,給之曰:"我太史也,實掌國之祭把,我先往為汝白神。不然,鬼神不妝佑,國不可得也。腴瞞信其言,遂縱之登車。 寧速方戎服巡城,望見腳踏車馳到,認是二太史,大驚,問:"主公何在?"曰:"已全軍覆沒矣!狄師強盛,不可坐待滅亡,宜且避其鋒。產速欲開門納之,禮孔曰:"與君俱出,不 與君俱人,人臣之義謂何?吾將事吾君於地下!"遂拔劍自刎。華龍滑曰:"不可失史氏之籍。"乃入城。寧速與石祁子商議,引著衛侯宮眷及公子申,乘夜乘小車出城東走。華龍滑 抱典籍從之。國人聞二大夫已行,各各攜男抱女,隨後逃命,哭聲震天。狄兵乘勝長驅,直入衛城J姓奔走落後者,盡被殺戮。又分兵追逐。石祁子保宮眷先行,寧速斷後,且戰且 走。

從行之民,半罹狄刃。將及黃河,喜得宋桓公遣兵來迎,備下船隻,星夜渡河。

狄兵方才退去,將衛國府庫,及民間存留金粟之類,劫掠一空,墮其城郭,滿載而歸。不在話下。

卻說衛大夫弘演,先奉使聘陳,比及反役,衛已破滅。聞衛侯死於榮澤,往覓其屍。一路看見骸骨暴露,血肉狼藉,不勝傷感。行至一處,見大篩倒於荒澤之旁,弘演曰:"篩在 此,屍當不遠矣。"未數步,聞呻吟之聲,前往察之,見一小內侍折臂而臥。弘演間曰:"汝認得主公死處否?"內侍指一堆血肉曰:"此即主公之屍也。吾親見主公被殺。為臂傷 疼痛,不能行走,故臥守於此,欲俟國人來而示之。"弘演視其屍體,俱已零落不全,惟一肝完好。弘演對之再拜,大哭,乃復命於肝前,如生時之禮。事畢,弘演曰:"主公無人收 葬,吾將以身為棺耳!"囑從人曰:"我死後,埋我於林下,俟有新君,方可告之。"遂拔佩刀自剖其腹,手取懿公之肝,納於腹中,須臾而絕。從者如言埋掩,因以車載小內侍渡河, 察聽新君訊息。

卻說石祁子先扶公子申登舟。寧速收拾遺民,隨後趕上,至於活邑,點查男女,才存得七百有二十人,狄人殺戮之多,豈不悲哉!,二大夫相議:"國不可一日無君,其奈遺民太 少!"乃於共騰二邑,十抽其三,共得四千有餘人,連遺民湊成五千之數,即乾渭邑創立廬舍,扶立公子申為私,是為戴公。宋桓公御說許桓公新臣,各遣人致唁。戴公先已有疾,立 數日遂堯。寧速如齊,迎公於毀嗣位。齊桓公曰:"公子歸自敝邑,將守宗廟,若器用不具,皆寡人之過也。"乃遺以良馬一乘,祭服五稱,牛、羊、永、雞、狗各三百隻。又以魚 軒贈其夫人,兼美錦三十端。命公子無虧帥車三百乘送之。並致門材,使立門戶。公於毀至潔邑,弘演之從人,同折臂小內恃俱到,備述納肝之事。公子毀先遣使具棺,往榮澤收殮。 一面為懿公戴公發喪。追封弘演,錄用其子,以族其忠。諸侯重齊桓公之義,多有吊膊。時周惠王十八年冬十二月也。

其明年,春正月,衛侯毀改元,是為文公。才有車三十乘,寄居民間,甚是荒涼。文公布衣帛冠,蔬食菜羹,早起夜息,撫安百姓,人稱其賢。公子無虧辭歸齊國,留甲士三千 人,協戍涪邑,以防狄患。無虧回見桓公,言衛毀草創之狀,並述弘演納肝之事。桓公嘆曰:"無道之君,亦有忠臣如此者乎?其國正未艾也。"管仲進曰:"今留戍勞民,不如擇 地築城,一勞永逸。"桓公以為然,正欲糾合諸侯同役。忽邢國遣人告急,言:"狄兵又到本國,勢不能支,伏望救援!"桓公問管仲曰:"邢可救乎?"管仲對曰:"諸侯所以事齊, 謂齊能拯其災患也。不能救衛,又不救邢,霸業隕矣!"桓公曰:"然則邢衛之急孰先?"管仲對曰;"俟邢患既平,因而城衛,此百世之功也。"桓公曰:"善。即傳檄宋、魯、曹、 邪各國,合兵救邢,俱於聶北取齊。宋曹二國兵先到。管仲又曰:"狄寇方張,邢力未竭,敵方張之寇,其勞倍,助未竭之力,其功少,不如待之。邢不支狄,必潰,狄勝邢,必疲。 驅疲狄而援潰邢,所謂力省而功多者也。"桓公用其謀,託言待魯邪兵到,乃屯兵於聶北,遣諜打探邢狄攻守訊息。史臣有詩譏管仲不早救邢衛,乃霸者養亂為功之謀也。

詩云: 

救患如同解倒懸,提兵那可復遷延? 

從來霸事遜王事,功利偏居道義先。

話說三國駐兵聶北,約及兩月。狄兵攻邢,晝夜不息。邢人力竭,潰圍而出。

諜報方到,邢國男女,填涌而來,俱投奔齊營求救。內一人哭倒在地,乃邢侯叔顏也。桓公扶起,慰之曰:"寡人相援不早,以致如此,罪在寡人。當請宋公曹伯兵議,驅逐狄 人。即日拔寨都起。狄主艘瞞擄掠滿欲,無心戀戰,聞三國大兵將虧峰放起一把火,望北飛馳而去。 比及各國兵到,只見一派火光,狄人已遁。桓公傳令將火撲滅,問叔顏:"故城尚可居否?"叔顏臼:"百姓逃難者,大半在夷儀地方,願遷夷儀,以從民欲。"桓公乃命三 國各具版築,築夷儀城,使叔顏居之。

更為建立朝廟,添設廬舍,牛馬粟帛之類,皆從齊國運至,充犧其中。邢國君臣,如歸故國,歡祝之聲徹耳。事畢,宋曹欲辭齊歸國。桓公曰:"衛國未定,城邢而不城衛,衛其 謂我何?"諸侯曰:"惟霸君命。"桓公傳令,移兵向衛,凡備錨之屬,盡攜帶隨身。衛文公毀遠遠相接。桓公見其大布為衣,大帛為冠,不改喪服,惻然久之。乃曰:"寡人情諸君 之力,欲為君定都,未審何地為吉?"文公毀曰:"孤已卜得吉地,在於楚邱,但版築之費,非亡國所能辦耳!"桓公曰:"此事寡人力任之。即日傳令三國之兵,俱往楚邱興工。復 運門材,重立朝廟,謂之"封衛\衛文公感齊再造之恩,為《木瓜》之詩以詠之。

詩云: 

投我以木瓜兮,報之以瓊踞。 

投我以木桃兮,報之以瓊瑤。 

投我以木李兮,報之以瓊玖。

當時稱桓公存三亡國:謂立僖公以存魯,城夷儀以存邢,城楚邱以存衛,有此三大功勞,此所以為五霸之首也。潛淵先生讀史詩云: 

周室東遷綱紀摧,桓公糾合振傾頹。 

興滅繼絕存三國,大義堂堂五霸魁。

時楚成王熊渾,任用令尹子文圖治,修明國政,有志爭霸。聞齊侯救邢存衛,頌聲傳至荊襄,楚成王心甚不樂,謂子文曰:"齊侯布德沽名,人心歸向。寡人伏處漢東,德不足以 懷人,威不足以懾眾,當今之時,有齊無楚,寡人恥之!"子文對曰:"齊侯經營伯業,於今幾三十年矣。 彼以尊王為名,諸侯樂附,未可敵也。鄭居南北之間,為中原禁止,王若欲圖中原,非得鄭不可。"成王曰:"誰能為寡人任伐鄭之事者?"大夫斗章願往,成王與車二 百乘,長驅至鄭。

卻說鄭自純門受師以後,日夜提防楚兵,探知楚國興師,鄭怕大懼,即遣大夫聰伯,率師把守純門,使人星夜告急於齊。齊侯傳檄,大合諸侯於怪,將謀救鄭。斗章知鄭有準備, 又聞齊救將至,恐其失利,至界而返。楚成王大怒,解佩劍賜斗廉,使即軍中斬斗章之酋。斗廉乃斗章之兄也。既至軍中,且隱下楚王之命,密與斗章商議:"欲免國法,必須立功, 方可自贖。"斗章跪而請教。斗廉臼:"鄭知退兵,謂汝必不驟來,若疾走襲之,可得志也。"斗章分軍為二隊,自率前隊先行,斗廉率後隊接應。卻說斗章銜枚臥鼓,悄地侵入鄭 界,恰遇吶伯在界上點閱車馬。聃伯聞有寇兵,正不知何國,慌忙點兵,在界上迎住廝殺。不期斗廉後隊已到,反抄出鄭師之後,腹背夾攻。吶伯力不能支,被斗章只一鐵簡打倒,以 手拿來。斗廉乘勝掩殺,鄭 兵折其大半。斗章將聃伯上了囚車,便欲長驅人鄭。斗廉曰:"此番掩襲成功,且圖免死,敢僥倖從事那?"乃即日班師。斗章歸見楚成王,叩首請罪, 奏曰:"臣回軍是誘敵之計,非怯戰也。"成王曰:"既有擒將之功,權許準罪。但鄭國未服,如何撤兵?"斗廉曰:"恐兵少不能成功,懼褻國威。"成王怒曰:"汝以兵少為辭, 明是怯敵。今添兵車二百乘,汝可再往,若不得鄭成,休見寡人之面!"斗廉奏曰:"臣願兄弟同往。若鄭不投降,當縛鄭泊以獻。"成王壯其言,許之。乃拜斗廉為大將,斗章副之, 共率車四百乘,重望鄭國殺來。

史臣有詩云: 

荊襄自帝勢炎炎,蠶食多邦志未厭。 

漆淆何辜三受伐?解懸只把霸君瞻。

且說鄭伯聞吶伯被囚,復遣人如齊請救。管仲進曰:"君數年以來,救燕存魯,城邢封衛,恩德加於百姓,大義布於諸侯,若欲用諸侯之兵,此其時矣。君若救鄭,不如伐楚,伐 楚必須大台諸侯。"桓公曰:"大合諸侯,楚必為備,可必勝乎?"管仲曰:"蔡人得罪於君,君欲討之久矣。楚蔡接壤,誠以討蔡為名,團而及楚,《兵法》所謂'出其不意'者 也。"--先時,蔡穆公以其妹嫁桓公為第三夫人,一日,桓公與蔡姬共登小舟,游於池上,採蓮為樂。蔡姬戲以水灑公,公止之。姬知公畏水,故盪其舟,水濺公衣。公大怒曰: "婢子不能事君!"乃遣豎貂送蔡姬歸國,蔡穆公亦怒曰:"已嫁而歸,是絕之也。"竟將其妹更嫁於楚國,為楚成工夫人。桓公深恨蔡侯,故管仲占及之。--桓公曰:"江黃二國, 不堪楚暴,遣使納款,寡人慾與會盟,伐楚之日,約為內應,何如?"管仲曰:"江黃遠齊而近楚,一向服楚,所以僅存。今背而從齊,楚人必怒,怒必加討。當此時,我欲救,則阻 道路之遙;不救,則乖同盟之義。況中國諸侯,五合六聚,盡可成功,何必藉助裹爾?不如以好言辭之。"桓公曰:"遠國慕義而來,辭之將失人心。"管仲曰:"君但識吾言於壁, 異日勿忘江黃之急也。"桓公遂與江黃二君盟會,密訂伐楚之約,以明年春正月為期。二君言:"舒人助楚為虐,天下稱為'荊舒',不可不討。"桓公曰:"寡人當先取舒國,以剪 楚翼。乃密寫一書,付於徐子。徐與舒近,徐贏嫁為齊桓公第二夫人,有婚姻之好,一向歸附於齊,故桓公以舒事囑之。徐果引兵襲取舒國。桓公即命徐子屯兵舒城,以備緩急。江黃 二君,各守本界,以候調遣。魯信公遣季友至齊謝罪,稱:"有邪蘆之隙,不得共邢衛之役。今聞會盟江黃,特來申好,嗣有征伐,願執鞭前驅。"桓公大喜,亦以伐楚之事,密與 訂約。

時楚兵再至鄭國,鄭文公請成,以纖民禍。大夫孔叔曰:"不可,齊方有事於楚,以我故也。人有德於我,棄之不祥,宜堅壁以待之。"於是再遣使如齊告急。

桓公授之以計,使揚言齊救即至,以緩楚。至期,或君或臣,率一軍出虎牢,於上蔡取齊,等候協力攻楚。於是遍約宋、魯、陳、衛、曹、許之君,俱要如期起兵,名為討蔡,實 力伐楚。

明年,為周惠王之十三年,春正月元旦,齊桓公朝賀已畢,便議討蔡一事。

命管仲為大將,率領隰朋、賓須無、鮑叔牙、公於開方、豎人貂等,出車三百乘,甲士萬人,分隊進發。太史奏:"七日出軍上吉。豎貂請先率一軍,潛行掠蔡,就會集各國車 馬。桓公許之。蔡人恃楚,全不設備直待齊兵到時,方才斂兵設守。

豎貂在城下耀武揚威,喝令攻城,至夜方退。蔡穆公認得是豎貂,先年在齊宮曾伏恃蔡姬,受其恩惠,蔡姬退回,又是他送去的,曉得是宵小之輩。乃於夜深,使人密送金帛一 車,求其緩兵。豎貂受了,遂私將齊侯糾合七路諸侯,先侵蔡,後伐楚,一段軍機,備細泄漏於蔡:"不日各國軍到,將蔡城躁為平地,不如及早逃遁為上。"使者回報,蔡侯大驚。 當夜率領宮眷,開門出奔楚國。百姓無主,即時潰散,豎貂自以為功,飛報齊侯去訖。

卻說蔡侯至楚,見了成王,備述豎貂之語。成王方省齊謀,傳令簡閱兵車,準備戰守,一面撤回斗章伐鄭之兵。數日後,齊侯兵至上蔡。豎貂謁見已畢。七路諸侯陸續俱到,一個 個躬率車徒,前來助戰,軍威甚壯。那七路:宋桓公御說,魯傅公申,陳宣公檸臼,衛文公毀,鄭文公捷,曹昭公班,許穆公新臣。連主伯齊桓公小白,共是八位。內許穆公抱病,力 疾率師先到蔡地。桓公嘉其勞,使序於曹伯之上。是夜,許穆公蕪。齊侯留蔡三日,為之發喪。命許國以侯禮葬之。七國之師,望南而進,直達楚界。只見界上,早有一人衣冠整肅, 停車道左,磐折而言曰:"來者可是齊侯?可傳言楚國使臣奉候久矣。"那人姓屈名完,乃楚之公族,官拜大夫。今奉楚王之命為行人,使於齊師。桓公曰:"楚人何以預知吾軍之至 也?"管仲曰:"此必有人漏泄訊息。既彼遣使,必有所陳。臣當以大義責之,使彼自愧屈,可不戰而降矣。管仲亦乘車而出,與屈完車上拱手。屈完開言曰:"寡君聞上國車徒, 辱於敝邑,使下臣完致命。寡君命使臣辭曰:'齊楚各君其國,齊居於北海,楚近於南海,雖風馬牛不相及也。不知君何以涉於吾地?,敢請其故?"管仲對曰:"昔周成王封吾先君 大公於齊,使召康公賜之命,辭曰:'五侯九伯,汝世掌征伐,以夾輔周室。其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凡有不共工職,汝勿赦有。'自周室東遷,諸侯放恣,寡君 奉命主盟,修復先業。爾楚國於南荊,當歲貢包茅,以助王祭。自爾缺貢,無以縮酒,寡人是征。且昭王南征而不返,亦爾故也。爾其何辭?"屈完對曰:"周失其綱,朝貢廢缺,天 下皆然,豈惟南荊?雖然,包茅不入,寡君知罪矣。敢不共給,以承君命!若夫昭王不返,惟膠舟之故,君其問諸水濱,寡君不敢任咎。完將復於寡君。"言畢,麾車而退。

管仲告桓公曰:"楚人倔強,未可以口舌屈也,宜進逼之。"乃傳令八軍同發,直至隆山。離漢水不遠,管仲下令:"就此屯紮,不可前行!"諸侯皆曰:"兵已深入,何不濟漢, 決一死戰,而逗留於此?"管仲曰:"楚既遣使,必然有備,兵鋒一交,不可復解。今吾頓兵此地,遙張其勢,楚懼吾之眾,將復遣使,吾因取成焉。以討楚出,以服楚歸,不亦可 乎?"諸侯猶未深信,議論紛紛不一。

卻說楚成王已拜斗子文為大將,搜甲厲兵,屯於漢南,只等諸侯濟漢,便來邀擊。諜報:"八國之兵,屯駐烴地。"子文進曰:"管仲知兵,不萬全不發。今以八國之眾,逗留 不進,是必有謀。當遣使再往,探其強弱,察其意向,或戰或和,決計未晚。成王曰:"此番何人可使?"子文曰:"屈完既與夷吾識面,宜再遣之。"

屈完奏曰:"缺貢包茅,臣前承其咎矣。君若請盟,臣當勉行,以解兩國之紛。若欲請戰,別遣能者。"成王曰:"戰盟任卿自裁,寡人不汝制也。"屈完乃再至齊軍。 畢竟齊楚 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返回


《封神演義》:

第九十五回 子牙暴紂王十罪

紂王無道類窮奇,十罪傳聞萬世知;

敵骨剖胎黎庶慘,蠆盆炮烙鬼神驚。

西風夜吼啼玄鳥,暮雨朝垂泣子規;

無限傷心啼往事,至今青史不容私。

話說子牙命左右將殷破敗屍首,抬出營去,於高阜處,以禮安葬畢,令眾將攻 城。只見紂王在殿上,與眾文武議事,忽午門官來啟奏:"殷破敗因言觸忤姜尚, 被害,請旨定奪。"紂王大驚,旁有殷破敗之子,哭而奏曰:"兩國相爭,不斬來 使,豈有擅殺天使?欺逆之罪,莫此為甚。臣願舍死,以報君父之仇。"紂王慰之 曰:"卿雖忠藎可嘉,須要小心用事。"殷成秀領人馬出城,殺至周營搦戰。子牙 在營中,正議攻城,只見報馬報入中軍,有將討戰。子牙問:"誰去見陣走一遭?" 有東伯侯出班曰:"末將願往。"子牙許之。姜文煥調本部人馬,出了轅門,見是 殷成秀。姜文煥乃曰:"來者乃是殷成秀!你父不知時務,鼓唇搖舌,觸忤姜元帥, 吾已誅之,你今又來取死地。"殷成秀大怒罵曰:"大膽匹夫!兩國相爭,不斬來 使:吾父奉天子之命,通兩國之好,反遭你這匹夫所害,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定 拿你碎片萬段,以泄此恨!"罵畢,縱馬舞刀飛來,直取姜文煥。手中刀劈面交還, 二馬相交,雙刀並舉。有贊為證:

二將交鋒勢莫當,征雲片片起霞光;這一個生心要保真命主,那一個立志還從 俠烈王。這一個刀來恍似三冬雪,那一個利刃猶如九秋霜:這一個丹心碧血扶周主, 那一個赤膽忠肝扶紂王。自來惡戰皆如此,怎似將軍萬古揚?

話說二將大戰三十餘合,姜文煥乃東方有名之士,殷成秀豈是文煥敵手,早被 文煥一刀,揮於馬下,可憐父子俱盡忠於國。姜文煥下馬,將殷成秀首級,梟回營 來,見子牙備言前事,子牙大喜。且說報入午門,至殿前,奏:"殷成秀被姜文煥 梟了首級,號令轅門,請旨定奪。"紂王聞言,心魂不定,忙問左右:"事已急矣, 如之奈何?"左右又報:"周兵四門攻打,各架雲梯火炮,圍城甚急,十分難支, 望陛下早定守城之計。"紂王未及開言,旁有魯仁傑出班奏曰:"臣親自上城,設 法防守,保護城池,且救拈眉,再作商議。"紂王許之。魯仁傑出朝上城守御不表。 且說子牙見守城有法,一時難下,隨鳴金收兵回營;子牙與眾將商議曰:"魯仁傑 乃忠烈之士,盡心守城,急切難下。況京師城垣堅固,若以力攻,徒費心力,當以 計取可也。"眾門人齊曰:"我等各遁進城,應外合,一舉成功,又何必與他較勝 負於城下哉?"子牙曰:"不然,令眾人進城,未免有殺傷之苦,百姓豈可遭此屠 戮哉?況都城百姓,盡在輦轂之下,被紂王殘虐,猶其慘毒備嘗;今再加之殺戮, 非所以救民,實所以害民也。"眾門人齊曰:"元帥之言甚善。"子牙曰:"今百 姓被紂王敲骨剖胎,廣施土木,負累百姓,痛入骨髓,恨不能食其內,而寢其皮。 不若先寫一告示,射入城中,曉諭眾人,使百姓自相離析,人心散亂,不日其城可 得矣。"眾將曰:"元帥之言,乃萬全之策。"子牙乃援筆作稿,後人有詩,單道 子牙妙計。詩曰:

"告示傳宣免甲戈,軍民日夜受煎磨;若非妙計離心膂,安得軍民唱凱歌?"

話說子牙作稿,命中軍官寫了告示數十張,四面射入城中,或射於城上,或射 於房室之上,或射於道路之中。軍民人等,或拾此告示,打開觀看,只見告示上寫 得甚是明白。怎見得?只見書上寫道:

"掃蕩成湯天保大元帥,曉諭朝歌萬民知悉:天愛下民,篤生聖主、為民父母, 所以保毓乾元,統御萬國。豈意紂王,荒淫不道,苦虐生靈,不修郊社,絕滅綱紀, 殺忠拒諫,炮烙蠆盆,淫刑慘惡,人神共怒。孰意紂王,稔惡不梭,慘毒性成,敲 骨剖胎,取童子腎命,言之痛心切骨,民命何辜?遭此荼毒,今某奉天討罪,大會 諸侯,伐此獨夫,解萬民之倒懸,救群生之性命。況我周武王,仁德素著,海內通 知,本欲進兵攻城,念爾等萬姓久困大火之中,望拯如渴;恐一時城破,玉石俱焚, 甚非我等弔民伐罪之意。爾等宜當體此,速獻都城,庶免殺戮之慮,早解塗炭之苦; 爾等當速議施行,毋貽後悔,特示。"

話說眾軍民父老人等看罷,議曰:"周王仁德,著於海內。姜元帥吊伐,誠為 至公。吾等遭昏君凌虐,深入骨髓,若不獻城,是逆民也。"滿城哄然,真是民變 難治,合城居民,果俱要如此。直等至三更時分,一聲喊起,朝歌城四門大開,父 老軍民人等,齊出大呼曰:"吾等俱系軍民百姓,願獻朝歌,迎迓真主。"喊聲動 地。 且說子牙在寢帳中靜坐, 忽聞外面雲板響,子牙忙令人探問?左右回報曰: "軍民人等,已獻朝歌,請元帥定奪。"子牙大喜,忙傳眾將,令:"各門止許進 兵五萬,其餘在城外駐紮,不可入城擠擾。如入城者,不可妄行殺戮,擅取民間物 用,違者定按軍法梟首!"子牙令人馬夜進朝歌,俱按次而行,各按方位,立於東 南西北,雖然殺聲大振,百姓安堵如故。子牙將兵馬屯在午門,諸侯俱各依了次序 紮寨。話說紂王在宮內,正與妲己飲宴,忽聽得一片殺聲振天,紂王大驚,忙問官 官曰: "是那 喊殺之聲?真驚破朕心也!"少時宮官報人宮中:"啟陛下!朝歌 軍民人等,已獻了城池,天下諸侯之兵,俱扎在午門了!"紂王忙整衣出殿,聚文 武共議大事。紂王曰:"不意軍民人等如此背逆,竟將朝歌獻了,如之奈何?"魯 仁傑等齊曰:"都城已破,兵臨禁地,其實難支。若不背城,決一死戰,雌雄尚在 未定。不然,縱束手待斃,無用也。"紂王曰:"卿言正合朕意。"紂王吩附整點 御林人馬不表。且言子牙在軍中,聚眾商議曰:"今大兵進城,須當與紂王一戰, 早定大事;列位賢侯,並大小眾將,汝其哉!"眾諸侯齊聲曰:"敢不竭股肱之力, 以誅無道昏君耶?但憑元帥所委,雖死不辭。"子牙傳令眾將,依次而出,不可紊 亂,違者按軍法從事。只見周營炮響,喊聲大振,金鼓齊鳴,如天翻地覆之勢。紂 王在九間殿,聽得如此,忙問侍臣?只見午門官啟奏:"天下諸侯,請陛下答話。" 紂王聽罷,忙傳旨意,自己結束甲冑,命排儀仗,率御林軍,魯仁傑為保駕,雷�d、 雷鵬為左右翼, 紂王上逍遙馬,提金背刀,日月龍鳳 開,鏘鏘戈戰,整頓鑾駕, 排出午門。 只見周營內一聲炮響,排展兩桿大紅 ,一對對循序而出,甚是整齊。 紂王見子牙排五方隊伍,甚是森嚴,兵戈整肅,左右分列大小諸侯,何止千數:又 見門人眾將,一對對侍立兩旁,威風凜凜,器宇軒昂,左右又列有二十四對,穿大 紅的軍政官,雁翅排開。正中央大紅傘下,才是姜子牙乘四不象而出。怎見得?有 贊姜元帥一詞:

四八悟道,修身煉性;仙道難成,人間福度。奉旨下山,輔相國政;窘迫八年, 安於義命。收怪有功,仕紂為令;妲士獻讒,棄官習靜。渭水持竿,溪隱性;八十 時來,飛熊入夢。龍虎欣逢,西岐兆聖;先為相父,託孤事定。紂惡巨盈,周德隆 盛;三十六路,紛紛相競。九三拜將,金台盟證;捧轂推輪,古今難定。會合諸侯, 天人相應;東進五關,吉凶互訂。三死七災,緣期果證;夜進朝歌,君臣諸勝。滅 紂興周,武功永詠。正是:六韜留下成王業,妙算玄機不可窮;出將入相千秋業, 伐罪弔民萬古功。運籌帷幄超風后,燮理陰陽壓老彭:旦古軍師為第一,聲名直並 泰山隆。

話說紂王見子牙,皓首蒼顏,全裝甲冑,手執寶劍,十分精彩;又見東伯侯姜 文煥、南伯侯鄂順、北伯侯崇應鸞,當中乃武王姬發,總督諸侯,俱張紅羅傘,齊 齊整整,立在子牙後面。子牙見紂王,戴沖天鳳翅盔,赭黃鎖子甲,甚是勇猛。有 贊紂王一詞:

沖大盔盤龍交結,吞獸頭鎖子連環;滾龍袍猩猩血染,藍寶帶緊束腰間。打將 鞭懸如鐵擠, 斬將槍光吐霞斑;坐下馬如同獬豸,金背刀閃爍心寒。會諸侯 開拱 手,逢眾將力戰多般:論膂力托梁換柱,講辯難舌戰群談。自古為君多孟浪,可憐 總賴化凶頑。

話說子牙見紂王,忙欠身言曰:"陛下!老臣姜尚,甲冑在身,不能全禮。" 紂王曰:"爾是姜尚麽?"子牙答曰:"然也。"紂王曰:"爾曾為朕臣,為何逃 避西岐,縱惡反叛,累辱王師?今又會天下諸侯,犯朕關隘,恃凶逞強,不守國法, 大逆不道,孰甚於此?又擅殺天使,罪在不赦。今朕親臨陣前,尚不倒戈悔過,猶 是抗拒不理,情殊可恨!朕今日不殺你這賊臣,誓不回兵!"子牙答曰:"陛下居 天子之尊,諸侯守其四方,萬姓供其力役;錦衣玉食,貢出航海,何莫非陛下之所 有也?古云:『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詎敢與陛下抗禮哉?今陛下不敬上天,肆 行不道,殘虐百姓,殺戮大臣,惟婦言是用,淫酗沈湎,臣下化之,朋家作仇,陛 下無君道久矣。其諸侯臣民,叉安得以君道待陛下也?陛下之惡,貫盈宇宙,天愁 民怨,天下叛之:吾今奉天明命,行天之罰,陛下幸毋以臣叛君自居也。"紂王曰: "朕有何罪,稱為大惡乎?"子牙曰:"天下諸侯,靜聽吾道紂王大惡,素表著放 天下者。"眾諸侯聽得,齊王前聽子牙道紂王十大罪。子牙曰:

"陛下身為天子,繼天立極,聰明作元後,元後作民父母。今陛下沈湎酒色, 弗敬上天;謂宗廟不足祀,社稷不足守,動曰我有民有臣。遠君子,親小人,敗倫 喪德,極古今未有之惡,罪之一也。皇后為萬國母儀,未聞有失德,陛下乃聽信妲 己之讒言,斷恩絕害。剜剔其目,炮烙其手,致皇后死於非命,廢元配而妄立妖妃, 縱淫敗度,大壞彝倫,罪之二也。太子為國之儲,或承祧宗社,乃萬民所仰望者也; 輕信讒言,命晁雷、晁田,封賜尚方,立刻賜死。輕棄國本,不顧嗣胤,忘祖絕宗, 得罪宗社, 罪之三也。黃 大臣,乃國之枝幹;陛下乃播棄荼毒之,炮烙殺戮之, 因奴幽辱之,如杜元銑、梅伯、商容、膠鬲、微子、箕子、比干是也。諸君子不過 去君之非,引君於道。而遭此慘毒;廢股肱而昵此罪人,君臣之道絕矣,罪之四也。 信者人之大本,又為天子,號召四方者也,不得以一字增損。今陛下聽妲己之陰謀, 宵小之奸計,誑詐諸侯入朝,將東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不分皂白,碎醢其 屍,身首異處,失信於天下,四維不張,罪之五也。法者非一己之私,刑者乃持平 之用,未有過用之者也。今陛下悉聽妲己慘惡之言,造炮烙阻忠諫之口,設蠆盆吞 宮人之肉;冤魂啼號於白晝,毒焰遮蔽於青天,天地傷心,人神共憤,罪之六也。 天地之生財有數,豈得妄用奢靡,窮財之力,擁為己有,竭民之生?今陛下惟污池 台榭是崇,酒池肉林是用,殘宮人之命,造鹿台廣施土木;積天下之財,窮民物之 力。又縱崇侯虎剝削貧民,有錢者三丁免抽,無錢者獨子赴役;民生日促,頹薄成 風,皆陛下貪剝有以唱之,罪之七也。廉恥者,乃風頑懲鈍之防,況人君為萬民之 主者。今陛下聽妲己狐媚之言,誑賈氏上摘星樓,君欺臣妻,致貞婦死節。西宮黃 貴妃直諫,反遭摜下摘星樓,死於非命,三綱已絕,廉恥全無,罪之八也。舉錯乃 人君之大禮,豈得妄自施為?今陛下以玩賞之娛。殘虐生命。朝涉之脛,以驗民生 之老少;刳剔孕婦之胎,試反背之陰陽,庶民何辜,遭此荼毒?罪之九也。人君之 宴樂有常,未聞流連忘返。今陛下夤夜暗納妖婦喜媚,共妲己在鹿台,日夜宣淫, 酗酒肆樂,信妲己以黃男割炙腎命以作羹,絕萬姓之嗣脈,殘忍慘毒,極今古之冤, 罪之十也。

臣雖能言之陛下,決不能悔過遷善,肆行荼毒,累軍民於萬死,暴白骨於青天; 獨不思臣民生斯世者,竟遭陛下無辜之殺戮?今臣特表天之明命,助周王恭行天之 罰,陛下毋得以臣逆君而目之也。"紂王聽子牙暴其十罪,只氣得目瞪口呆;只見 八百諸侯聽罷,齊吶喊一聲:"願誅此無道昏君!"眾人方欲上前,有東伯侯姜文 煥大呼曰:"殷受不得回馬,吾來也!"紂王見一員大將,金甲紅袍,白馬大刀。 怎見得?有贊為證:

頂上盔珠�k燦,魚鱗甲金光爛;大紅袍上繡團龍,護心寶鏡光華現。腰間寶帶 扣絲,蠻鞍旁箭插如雲雁;打將鞭,吳鉤劍,殺人如草心無間。馬上橫擔斬將刀, 坐下龍駒追紫電;銅心鐵膽東伯侯,保周滅紂姜文煥。

話說東伯侯走馬至軍前大呼曰:"吾父姜桓楚,被你醢屍,吾姊姜後,被你剜 目烙手,俱死於非命;今日借武王仁義之師,仗姜元帥之力,誅此無道,以泄吾無 窮之恨!"只見南伯侯青鬃馬衝出,厲聲大呼曰:"無道昏君!殺父之仇,不共戴 天,姜皇兄留功與我。"鄂順馬至軍前叱曰:"你行無道,吾父王未曾犯罪,無故 而誅大臣,情實難容也!"把手中刀一幌,劈胸就刺;紂王手中刀劈面交還,姜文 煥手中刀使開,衝殺過來,二侯與紂王大戰在午門。怎見得?有詩為證:

"龍虎相爭起戰場,三軍擂鼓列刀槍;紅 招展如赤焰,素帶飄 似雪霜。紂王 江山風燭短,周家福祚海天長;從今一戰雌雄定,留得聲名萬古揚。"

北伯侯崇應鸞,見東南二侯大戰紂王,也把馬催開,來助二侯。紂王又見來了 一路諸侯,抖擻神威,力戰三路諸侯;一口刀抵住他三般兵器,又殺得天昏地暗, 旭日無光。武王在逍遙馬上嘆曰:"只因天子無道,致使天下諸侯會集於此,不分 君臣,互相爭戰,冠履倒置,成何體統,真是天翻地覆之時。"忙將逍遙馬催上前, 與子牙曰: "三侯還該善化天子, 如何與天子抗禮?甚無君臣體面。"子牙曰: "方才大王聽老臣言紂王十罪,乃獲罪於天地人神者,天下之人,皆可討之。此正 是奉天命而滅無道,老臣豈敢有違天命耶?"武王曰:"當今雖是失政,吾是臣子, 豈有君臣相對敵之理?元帥可解此危。"子牙曰:"大王既有此意,傳令命軍士擂 鼓。"子牙傳令擂鼓。天下諸侯聽的鼓響,左右有三十五騎,紛紛殺出,把紂王圍 在垓心。不知紂王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返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