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鼓

臥鼓wò gǔ為息鼓,表示戰事已息止貨無戰爭。

wò gǔ ㄨㄛˋ ㄍㄨˇ
臥鼓 
息鼓。常示無戰爭,或戰事已息止。
後漢書·隗囂傳》:“然後還師振旅,櫜弓臥鼓,申命百姓,各安其所。” 李賢 註:“臥猶息也。”
北周 庾信 《移齊河陽執事文》:“自疆場臥鼓,邊鄙收烽,義讓之行,未能朞月。”
唐 錢起 《送李九歸河北》詩:“南州初臥鼓,東土復維城。”
明 劉基 《春秋明經·齊侯襲莒》:“銜枚臥鼓,出 莒 人之不意,自謂一鼓可以得 莒 矣。”
孔貞運《明資政大夫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孰使十六年來,海無傳烽,亭有臥鼓,則惟公(袁可立)之賜。”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卻說斗章銜枚臥鼓,悄地侵入鄭界,恰遇聃伯在界上點閱車馬。”
清 龔煒 《巢林筆談·外曾祖葛芝山之死》:“寄語揮毫貴公子,櫜弓臥鼓百年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