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嘧啶鋅

磺胺嘧啶鋅

英文/拉丁名稱,Sulfadiazine Zinc,本品為雙(N-2-嘧啶基-4-氨基苯磺醯胺)鋅鹽二水合物。按無水物計算,含C20H18N8O4S2Zn應為97.0%~103.0%。本品為白色或類白色的結晶性粉末;無臭,無味;遇光或熱易變質。本品在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中不溶,在稀鹽酸中溶解,在稀硫酸中微溶。

簡介

磺胺嘧啶鋅胺嘧啶鋅
磺胺嘧啶鋅DNA
磺胺嘧啶具抑菌性能,其中因能破壞細菌的DNA結構,亦具有抑菌作用。燒傷患者體內鋅大量喪失,使用本品可補償鋅損失,從而增強機體抵抗感染和創面癒合的能力,因之本品具有控制感染和促進癒合的雙重功能。用藥後血清鋅濃度逐漸增加,4~8小時出現峰值,而後逐漸下降,從尿中排泄,在l8~24小時內尿中鋅排出明顯,48小時後呈下降趨勢。

藥理作用

磺胺嘧啶鋅胺基酸
本品屬局部套用磺胺藥,具有磺胺嘧啶和鋅兩者的作用,對多數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酵母菌和其他真菌均有良好抗菌作用。且不為對氨基苯甲酸所拮抗,其中鋅因能破壞細菌的DNA結構,亦具有抑菌作用。燒傷患者體內鋅大量喪失,使用本品可補償損失,並增強機體抵抗感染和創面癒合能力。本品為白色或黃色軟膏。

動力學

磺胺嘧啶鋅血清
當本品與創面滲出液接觸時緩慢代謝,部分藥物可自局部吸收入血,磺胺嘧啶血藥濃度約可達10~20mg/L,當創面廣泛,用藥量大時,吸收增加,血藥濃度可更高。血清鋅濃度4~8小時達高峰,而後逐漸下降,並自尿中排泄,18~24小時內尿中鋅排出濃度高,48小時後呈下降趨勢。

適應症

本品適用於預防及治療Ⅱ、Ⅲ度燒傷繼發創面感染,包括對該藥呈現敏感的腸桿菌科細菌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球菌屬,念珠菌等真菌所致者。

用法用量

用消毒溶液清潔創面後,本品可直接塗於創面,然後用無菌紗布覆蓋包紮,或將軟膏塗於無菌紗布上,貼於創面,再覆蓋無菌紗布包紮,或將塗有軟膏的無菌紗布直接放入膿腔引流膿液,軟膏用量隨創面的大小及感染情況而定,每日用量不超過500g。

不良反應

磺胺嘧啶鋅皮疹

套用本品後部分病人可引起接觸性皮炎,表現為短暫性疼痛和皮疹。本品自局部吸收後偶可發生與磺胺藥全身套用時相同的各種不良反應,包括:1.過敏反應較為常見,可表現為藥疹,嚴重者可發生滲出性多形紅斑、剝脫性皮炎大皰表皮鬆解萎縮性皮炎等;也有表現為光敏反應、藥物熱、關節及肌肉疼痛、發熱等血清病樣反應。

2.中性粒細胞減少或缺乏症、血小板減少症及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可表現為咽痛、發熱、蒼白和出血傾向。3.溶血性貧血及血紅蛋白尿。這在缺乏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的患者套用磺胺藥後易發生,在新生兒和小兒中較成人為多見。4.高膽紅素血症和新生兒核黃疸。由於磺胺藥與膽紅素競爭蛋白結合部位。可致游離膽紅素增高。新生兒肝功能不完善,故較易發生高膽紅素血症和新生兒黃疸.偶可發生核黃疸。

5.肝臟損害。可發生黃疸、肝功能減退,嚴重者可發生急性肝壞死。6.腎臟損害。可發生結晶尿、血尿和管型尿。偶有患者發生間質性腎炎或腎管壞死的嚴重不良反應。7.噁心、嘔吐、胃納減退、腹瀉、頭痛、乏力等。一般症狀輕微,不影響繼續用藥。偶有患者發生艱難梭菌腸炎,此時需停藥。8.甲狀腺腫大及功能減退偶有發生。9.中樞神經系統毒性反應偶可發生,表現為精神錯亂、定向力障礙、幻覺、欣快感或抑鬱感。一旦出現均需立即停藥。

禁忌

1.對磺胺類藥物過敏者禁用。2.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3.2個月以下嬰兒禁用。4.肝、腎功能不良者禁用。

注意事項

磺胺嘧啶鋅 葡萄糖

本品可自局部部分吸收,其注意事項同磺胺藥全身套用。1.下列情況應慎用:缺乏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血卟啉症、失水、休克和老年患者。2.交叉過敏反應。對一種磺胺藥呈現過敏的患者對其他磺胺藥亦可能過敏。3.對呋塞米、碸類、噻嗪類利尿藥、磺脲類、碳酸酐抑制藥呈現過敏的患者,對磺胺藥亦可過敏。4.套用本品期間多飲水,保持高尿流量,以防結晶尿的發生,必要時亦可服藥鹼化尿液。5.治療中須注意檢查:(1)全血象,對接受較長療程的患者尤為重要。

(2)定期尿液檢查以發現長療程或高劑量治療時可能發生的結晶尿。(3)肝、腎功能。由於磺胺藥可與膽紅素競爭在血漿蛋白上的結合部位,而新生兒的乙醯轉移酶系統未發育完善,磺胺游離血濃度增高,可增加核黃疸發生的危險性,因此該類藥物在新生兒及2個月以下嬰兒屬禁忌。1.磺胺藥可穿過血胎盤屏障至胎兒體內,動物實驗發現有致畸作用。

磺胺嘧啶鋅骨細胞
人類研究缺乏充足資料,孕婦宜避免套用。2.磺胺藥可自乳汁中分泌,乳汁中濃度約可達母體血藥濃度的50%~100%,藥物可能對乳兒產生影響。磺胺藥在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的新生兒中的套用有導致溶血性貧血發生的可能。

鑒於上述原因,哺乳期婦女不宜套用本品。老年患者套用磺胺藥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機會增加。如嚴重皮疹、骨髓抑制和血小板減少等是老年人嚴重不良反應中常見者。因此老年患者宜避免套用,確有指征時需權衡利弊後決定。

過量處理

磺胺嘧啶鋅血小板
磺胺血濃度不應超過200μg/ml,如超過此濃度,不良反應發生率增高,毒性增強。相互作用本品可自局部部分吸收,其藥物相互作用同磺胺藥全身套用。1.與尿鹼化藥合用時可增加本品在鹼性尿中的溶解度,使排泄增多。2.不能與對氨基苯甲酸合用,對氨基苯甲酸可代替本品被細菌攝取,兩者相互拮抗。也不宜與含對氨苯甲醯基的局麻藥如普魯卡因、苯佐卡因、丁卡因等合用。

3.與口服抗凝藥、口服降血糖藥、甲氨蝶呤、苯妥英鈉和硫噴妥鈉合用時,上述藥物需調整劑量,因本品可取代這些藥物的蛋白結合部位,或抑制其代謝,以致藥物作用時間延長或發生毒性。4.與骨髓抑制藥合用時可能增強此類藥物潛在的不良反應。如有指征需兩類藥物同用時,應嚴密觀察可能發生的毒性反應。

磺胺嘧啶鋅 血漿蛋白
5.與避孕藥(雌激素類)長時間合用可導致避孕的的可靠性減少,並增加經期外出血的機會。6.與溶栓藥合用時可能增大其潛在的毒性作用。7.與肝毒性藥物合用時可能引起肝毒性發生率的增高。對這類患者尤其是用藥時間較長及以往有肝病史者應進行嚴密的監測。

8.與光敏藥物合用時可能發生光敏作用相加。9.接受本品治療者對維生素K的需要量增加。10.不宜與烏洛托品合用,因烏洛托品在酸性尿中可分解產生甲醛,後者可與本品形成不溶性沉澱物,使發生結晶尿的危險性增加。11.本品可取代保泰松的血漿蛋白結合部位,兩者合用時可增加保泰松的作用。12.因本品有可能幹擾青黴素類藥物的殺菌作用,最好避免與此類藥物同時套用。

13.磺吡酮與本品合用時可減少本品自腎小管的分泌,其血藥濃度升高且持久,從而產生毒性反應,因此在套用磺吡酮期間或套用其治療後可能需要調整本品的劑量。

鑑別

磺胺嘧啶鋅氯化鈉
(1) 取本品約0.5g,加鹽酸5ml使溶解,加水20ml,加亞鐵氰化鉀試液,即析出白色沉澱,繼續加亞鐵氰化鉀試液至沉澱完全;濾過,濾液用氫氧化鈉溶液(1→10)中和至對酚酞指示液顯淺紅色,加稀醋酸2ml,即析出白色沉澱;濾過,沉澱用水洗淨,在105℃乾燥1小時,照下述鑑別(2)、(3)項試驗。

(2) 取沉澱物約50mg,加稀鹽酸1ml,振搖使溶解,加0.1mol/L亞硝酸鈉溶液數滴,加鹼性β-萘酚試液數滴,即生成橘紅色沉澱。(3) 取沉澱物約0.1g,加水與0.4%氫氧化鈉溶液各3ml,振搖使溶解;濾過,取濾液加硫酸銅試液1滴,即生成黃綠色沉澱,放置後變為紫色。(4) 取本品約10mg,加稀硫酸5ml,加0.1%硫酸銅溶液1滴及硫氰酸汞銨試液數滴,用力振搖,稍放置,生成紫色沉澱。(5) 本品的紅外光吸收圖譜應與對照的圖譜(光譜集573圖)一致。

檢查

磺胺嘧啶鋅PH試紙
酸鹼度 取本品1.0g,加水50ml,加熱至70℃,5分鐘後,立即放冷。濾過,取濾液,依法測定(附錄Ⅵ H),pH值應為6.5~7.5。水分 取本品,照水分測定法(附錄Ⅷ M第一法 A)測定,含水分不得過7.0%。鐵鹽 取本品0.4g,加稀鹽酸8ml,水15ml與硝酸 2滴,加水適量使成50ml,混勻後,濾過,取濾液25ml,加硫氰酸銨溶液 (30→100)3ml ,加水使成50ml,如顯色,與標準鐵溶液 1ml用同法製成的對照液比較,不得更深(0.005%)。

鉛鹽 取本品2.0g,加水 2ml,搖勻,加冰醋酸 5ml,置水浴上加熱溶解後,放冷,濾過,濾液加鉻酸鉀指示液5滴,不得渾濁。砷鹽 取本品1.0g,加鹽酸 5ml與水23ml使溶解,依法檢查(附錄Ⅷ J第一法),應符合規定 (0.0002%) 。

含量測定

磺胺嘧啶鋅檢驗溶液
鋅取本品約 0.5g ,精密稱定,加水25ml,加氨-氯化銨緩衝液(pH10.0)15ml,溶解後,加鉻黑T指示劑少許,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鈉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由紫色轉為純藍色。每1ml乙二胺四醋酸二鈉滴定液 (0.05mol/L)相當於28.20mg的C20H18N8O4S2Zn。磺胺嘧啶 取本品約0.5g,精密稱定,照永停滴定法(附錄Ⅶ A),用亞硝酸鈉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亞硝酸鈉滴定液(0.1mol/L)相當於28.20mg的C20H18N8O4S2Zn。

燒傷創面治療

磺胺嘧啶鋅細菌
目的觀察複方磺胺嘧啶鋅塗膜濕潤燒傷膏治療燒傷淺Ⅱ度、深Ⅱ度、感染創面的療效。方法將同一燒傷病人隨機分為左右(治療組、對照組)或上下(治療組、對照組)兩組創面,共45例(即90個創面)。治療組用複方磺胺嘧啶鋅塗膜塗於創面,對照組用濕潤燒傷膏塗於另一創面,觀察兩組的止痛效果、創面炎症控制、抑菌效果、創面癒合時間及換藥次數。
結果止痛效果對照組優於治療組(P<0.01);換藥後創面炎症控制方面治療組優於對照組;Ⅱ度創面治療組用藥前細菌培養陽性率是40%,治療中降至10%,對照組用藥前細菌培養陽性率為36.6%,治療中升至60%,兩組間比較具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感染創面治療組用藥後細菌定量少於對照組(P<0.05);創面癒合時間:治療組(12±3.1)d,對照組(15±2.4)d,深Ⅱ度創面,治療組(27±3.5)d,對照組(50±8.3)d,治療組優於對照組(P<0.05);換藥次數,治療組明顯少於對照組(P<0.05)。結論濕潤燒傷膏在止痛效果方面優於複方磺胺嘧啶鋅塗膜,複方磺胺嘧啶鋅塗膜在預防、控制創面感染,加快創面癒合等方面優於濕潤燒傷膏。
磺胺嘧啶鋅泌尿系統
燒傷創面處理是燒傷治療的重要環節,合理選用外用藥是非常關鍵的問題。2004年3月—2006年11月用濕潤燒傷膏治療98例,用複方磺胺嘧啶鋅塗膜治療215例,其中對45例燒傷病人採用複方磺胺嘧啶鋅塗膜、濕潤燒傷膏進行燒傷創面自體療效對比,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45例中,男28例,女17例,年齡16~59歲。燒傷面積21%~54%,其中新鮮淺Ⅱ度、新鮮深Ⅱ度和感染創面各15例。
方法
分組採用自身對照的方法,將同一燒傷病人隨機分為左右(治療組、對照組)或上下(治療組、對照組)兩組創面,部位、深度、類型相似,用複方磺胺嘧啶鋅塗膜的為治療組,用濕潤燒傷膏的為對照組。
觀察項目分別肉眼觀察換藥前、換藥3,6d後的創面情況:創緣皮膚、分泌物、創面癒合時間、換藥次數、細菌培養情況並記錄,觀察是否出現疼痛、過敏及其他不良反應。
磺胺嘧啶鋅磺胺嘧啶鋅
藥物選擇複方磺胺嘧啶鋅塗膜(成都市時代第一藥物研究所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1358),濕潤燒傷膏(汕頭市美寶製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00004)。
換藥方法治療組套用0.1%苯扎溴銨清洗消毒創面,將複方磺胺嘧啶鋅塗膜均勻地塗在創面上,厚度約0.15~0.3mm,1次/d,換藥時將上次藥物刮除,成膜良好,創面乾燥後,減少塗藥次數。根據創面深度和部位採用暴露、半暴露或包紮療法。對照組:方法同治療組,對照藥物為濕潤燒傷膏,塗藥厚度1mm,1~4次/d。
評價方法
磺胺嘧啶鋅β細胞
Ⅱ度創面換藥過程中止痛效果和痛苦程度評價標準止痛效果根據用藥後疼痛緩解情況及是否用止痛劑分為以下5個等級[1~2]:(1)優:用藥10min內創面疼痛緩解;(2)良:用藥10min內創面疼痛減輕,30min內緩解;(3)中:用藥30min內創面疼痛減輕,不需藥物止痛;(4)差:用藥30min內創面疼痛無減輕,需藥物止痛;(5)極差:用藥後創面疼痛加重,需藥物止痛。痛苦程度評價根據換藥過程中有無疼痛分為以下4個等級:0級:治療過程中無疼痛感;Ⅰ級:治療過程中輕微疼痛;Ⅱ級:治療過程中明顯疼痛,創面出血;Ⅲ級:治療過程中疼痛不能忍受,需藉助止痛藥物,創面出血。
創面情況觀察創面有無紅腫、分泌物,分泌物指標分別為少、中等、多。分泌物量少為創面乾燥;中等為創面潮濕;多為創面積液,明顯存有分泌物。
細菌培養、創面癒合時間和換藥次數(1)用藥前後進行細菌培養;(2)比較Ⅱ度創面癒合時間和換藥次數。
統計學方法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採用SPSS11.5軟體進行統計。
結果
磺胺嘧啶鋅去氧孕烯炔雌醇片
止痛效果和病人痛苦程度顯示濕潤燒傷膏對病人的止痛效果優於複方磺胺嘧啶鋅塗膜,表2顯示用濕潤燒傷膏給病人換藥時,病人輕度痛苦,而用塗膜時,有時需用止痛藥。
①與對照組比較,P<0.01
創面情況創面紅腫,炎性分泌物,治療組初期分泌物較多,3~5d後分泌物明顯減少,創面新鮮,炎症反應消退明顯。對照組分泌物多,炎症反應明顯或加重,創面新鮮度差。
①與對照組比較,P<0.01
細菌培養結果72h後,Ⅱ度創面細菌培養陽性率,對照組高於治療組(P<0.05)。感染創面換藥前、後細菌檢查結果,對照組3d後感染加重,給予更換其他藥物。
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兩組創面癒合時間、換藥次數比較,創面癒合時間,淺Ⅱ度創面治療組比對照組提前近3d(P<0.05),換藥次數少17次左右(P<0.05)。深Ⅱ度創面治療組比對照組提前27d左右(P<0.05),換藥次數少45次左右(P<0.05)。
①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磺胺嘧啶鋅細菌
討論
通過以上對燒傷創面換藥對照觀察,創面使用濕潤燒傷膏後,疼痛多在數分鐘內緩解,優於複方磺胺嘧啶鋅塗膜。複方磺胺嘧啶鋅塗膜使用於創面時,尤其是初次使用時,部分病人疼痛難忍,煩躁不安,有時需要使用哌替啶曲馬朵止痛,這與磺胺嘧啶銀的一過性疼痛刺激有關。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複方磺胺嘧啶鋅塗膜在止痛和病人換藥時痛苦程度方面劣於濕潤燒傷膏,在預防創面感染和控制感染加深、癒合時間方面明顯優於濕潤燒傷膏。
濕潤燒傷膏為一油性製劑,對燒傷創面提供濕潤環境、豐富營養物質的同時,也助長了細菌的生長,成為細菌良好的培養基,創面因感染而加深,故延長了癒合時間。雖濕潤燒傷膏止痛效果優於複方磺胺嘧啶鋅塗膜,但因其癒合時間長,換藥次數多,患者痛苦時間長,在用於大面積、深度創面中也就抵消了其這一優勢。
磺胺嘧啶鋅細胞間質
複方磺胺嘧啶鋅塗膜是磺胺嘧啶銀和磺胺嘧啶鋅的複方製劑。磺胺嘧啶銀有較強的殺菌功能,磺胺嘧啶鋅除有一定的抗菌收斂功能外,其中的鋅離子有利於促進上皮細胞生長,加快創面的修復,兩者聯合使用,具有協同作用。同時在創面成膜後形成抗菌屏障,緩慢分解釋放,達到長時間抑菌效果。通過上述臨床創面換藥效果觀察顯示該藥具有防治燒傷創面感染的功效,縮短癒合時間,減少換藥次數,節約醫療資源,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時間和強度,為患者減輕經濟負擔。
綜上所述,在燒傷創面換藥藥物選擇上,應綜合患者創面面積、深度、感染程度進行個體化選擇。面積小、深度淺、感染輕的創面,可考慮選用濕潤燒傷膏。面積大、深度較深或感染創面,趨向於選擇複方磺胺嘧啶鋅塗膜。

參考文獻

[1] 羅成群,朱頡,李萍,等.濕潤燒傷膏臨床試驗報告[J].中國燒傷創瘍雜誌,2000,12(2):15-19。
[2] 徐榮祥.燒傷醫療技術藍皮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0:15。
[3] 王淑君,柴家科,耿莉華.PVP碘用於燒傷創面換藥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誌,2004,3:70。
[4] 黎鰲黎鰲燒傷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07。
[5] 楊勇,葛繩德霍正祿,等.濕潤燒傷膏抗感染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誌,1994,1(10):11-14。
[6] 陳新謙,金有豫.新編藥物學[M].第1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89。
[7] 郭振榮,盛志勇,楊紅明.銀鋅霜、負離子照射及濕潤燒傷膏治療創面綠膿桿菌感染的實驗研究[J].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誌,1993,9:181。
[8] 郭振榮,李利根,李烽.重視燒傷後補鋅,促進創面癒合[J].中華燒傷雜誌,2001,8(17):202-203。
[9] 李利根.鋅的生物學作用和燒傷後鋅的變化[J].國外醫學創傷與外科基本問題分冊,1997,18(1):27。
[10] 李遲,於東寧,孫永華,等.複方磺胺嘧啶鋅塗膜劑治療燒傷的療效觀察[J].中國全科醫學,2001,5(4):352-353。

磺胺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